對於唐軍來說,薛延陀部突然反撲真的非常突然,因爲根本就不能讓人理解,要知道進攻的一方一直都是大唐,什麼時候輪到他們耀武揚威了。還好,李勣、秦懷玉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宿將,在第一時間穩定了戰線後,立刻就轉身到了中軍與太子一同商議軍情。
按照李承乾原本的計劃,是想再磨兩天,多消耗一些薛延陀部的實力,三天之後再發起進攻,一舉攻克鬱督軍山,徹底解決漠北草原上最後一支與唐爲敵的部族消除隱患。
可誰能想到,倒是讓夷男這個混賬東西先打了一記番天印,來了個反衝鋒,這特麼不是關公面上耍大刀嗎?
中軍大帳,李承乾端坐在帥位之上,掃視了一番帳內諸將的面目表情後,沉聲說:“前面的情況諸位也都知道了,薛延陀部這是無視我大唐天軍的存在,是在挑釁我軍是否敢應戰。
所以不管有多反常,多麼不能讓人理解,這帖子孤都接下了。大唐的軍隊以後還要在這裡駐紮行使主權,孤不能讓夷男笑我們不敢應戰。”
話畢,拍了一下案子後,下達總攻命令,以李勣、張寶相、盧承慶三人爲先導從正面發起攻擊,以秦懷玉、突利部爲主力由西至北,掃蕩正在反攻的敵軍,以房遺直、蕭嗣業、龐孝泰、辛茂將四將自西向南包圍之,務求全殲汗帳範圍內所部的薛延陀軍,李承乾自提伍登、羅通等部爲中軍殿後出發,隨時策應諸部。.......
不管是李承乾還是李勣等將領,對於這漠北最後的一戰都是摩拳擦掌的態度,畢竟打完了這一仗,大軍就可以反轉回朝了。可打着打着就發現了問題,那就是這些薛延陀的軍隊被唐軍打退之後,就轉入了被動的防禦之中,好像不會打仗了,一個個都傻不拉幾隻知道死板的抵抗着,一點都看出不出來草原部隊應有的靈活。
反正已經仗已經打起來,而且局勢也有利於大唐,所幸就想揍完他們這些兔崽子再說,是以在李承乾的最後一戰的嚴令下,所有將領都必須在最前一線。同時爲了鼓舞士氣,特意派齊王李佑帶着他的大纛到李勣的突擊兵團去,算是他這個太子對一線將士的一點心意。
就這樣,僅僅用了兩天,在外線的薛延陀部十餘萬大軍,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而且在俘虜之中沒有發現拔灼王子和晉先生等人中軍將領,抓獲的高級將領都是一線軍隊和沒跑了的。
仔細一問才知道,他們除了在反攻當夜接到過大汗令外,在就沒接到過夷男的任何指令,派去求援的士卒也都泥牛入海一般了無音訊,沒有統一的調度,當然讓有條不紊的唐軍撿了便宜。
戰後,通過審訊堅守、封鎖消息的死士才得知拔灼當夜草草了埋了夷男之後,就一人雙馬的向西而去,其目的地正是西突厥境內的博客山,距戰事解說已經三天了,其部早已遠頓千里了。
唯一的好就是拔灼的威信沒有那麼高,中軍的將領表面雖然服從,但轉身就帶着手下四散而逃了,跟隨拔灼的也僅僅有千餘名騎兵。如此也可以說盡收全功了,畢竟薛延陀部的軍隊以全部消滅,其可汗夷男的屍體已經擺在面前了,不是嗎?
原本以爲這最後一戰勢必是一場慘絕人寰、傷亡慘重的攻堅戰,畢竟這是關乎薛延陀部生死存亡的一戰,那部族的人還不跟着夷男可勁的反抗,李承乾就有了與這些困獸殊死一搏的心裡準備。
現在讓拔灼這麼一搞,唐軍輕而易舉的殲滅了薛延陀部,不得不說,這其中拔灼的功勞可以說有三分矣,李承乾還真想賞賞這個弒父篡位,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敗家子。
不過,既然取得這樣的勝利,那自然是要儘快向朝廷報捷,同時犒賞三軍也很必要,將士們苦苦打了好幾個月,犧牲也不少,是該讓他們放鬆一下了。
這邊剛犒賞完軍隊,李勣、張寶相、盧承慶、柳亨等一衆將領紛紛進言,請太子仿照東漢竇憲的舊事,勒石記功,反正鬱督軍山就是當年的燕然山,不好好的紀念下怎麼行呢!
諸將都是好意,再說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又是武將的最高榮譽和追求,三請三讓之後,李承乾在竇憲當年立碑之地,宰牛殺羊,以三畜五穀祭天,並將親自撰寫的碑文一同立在那裡。
碑文曰:惟貞觀十四年秋七月,有唐太子曰李承乾,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惟清緝熙。.......,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賊囚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鱷。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埽,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
.......,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唐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乾乃班師而還。
從城寨之戰到鬱督軍山會戰,唐軍披荊斬棘發揮了關中“秦兵”耐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頂住了瘟疫和缺水的雙重壓力,兩戰兩捷共殲滅二十多萬敵軍,一舉將東突厥故地的反對勢力一舉剷除。
從此漠北草原上將不會再有刀兵之禍,各部族將以州縣規劃遊牧的界限,和平相處,永遠臣服在大唐帝國的統治下。若干年後,他們的子孫將奉行大唐的律法,着大唐的服飾,學習大唐的文化,漢文化將在這莽荒之地生根發芽,“突厥”這個詞彙將逐漸消失在草原。
別的不敢說,對儒家思想洗腦的威力李承乾還是篤信無比的,相信孔老頭的座下的“有志青年”一定會願意投入到這偉大的教化政策中來,爲草原“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