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冬雪
小王莊年的氣氛越來越濃,然而所有作坊都不曾停工。
按習俗想回家過年的勞力,在三倍的工錢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果斷從心了。
三倍啊!
多掙點錢回去給婆姨、娃兒扯點布縫套衣裳,它不香嗎?
自己的衣裳?
那不用了,在小王莊做工,那是有制式工裝穿的,就是衣服上繡那些大大小小的字看不明白,聽管事說那是自己的名字與對應的作坊,誰也甭想竄到別的作坊去,連班組都是固定好的。
小王莊各作坊的鐵律,禁止竄崗!
至於本莊人家,更不可能偷懶,各個作坊裡大大小小的管事可都是本莊人任着呢!
史可郎恢復了以前的護衛職司。
真沒人要求他這些做,從五品的遊擊將軍當護衛,這臉大到無邊了。
然而世俗的規矩,抵不過史可郎情願,就是新一也不過絮叨兩句而已。
史軻像模像樣的着一身小小的護衛服,腰上挎一把史可郎親手削的木製小橫刀,邁步的樣子頗有幾分史可郎的神韻。
因爲史可郎去吐蕃的時候,史軻尚在襁褓中,對史可郎自然是沒有印象,躲史可郎都躲了好久。
還好,史可郎的刀木不錯,硬是雕出一堆玩具哄得史軻慢慢的認了阿耶。
現在,每天史可郎例行練刀,旁邊都會有史軻揮刀的身影。
武功縣令溫翁唸對小王莊的佈置心知肚明,卻是絕口不提,只讓縣丞盯着,無論如何要保證作坊的人手充足,哪家有困難的,縣衙出面解決。
藍田縣令張大安對此並不知情,直到民曹主事元寶嘟囔了才省悟。
“奇怪,那些在小王莊作坊做工的,往年都陸續回家了吧?今年是怎麼了?”
張大安越想越不對勁,在公廨裡轉了幾圈,終於咬牙叫道:“元寶!一起去小王莊!”
冷風撲面,星星點點的雪花灑下,即便是一身大襖子,面上罩了厚厚的皮巾,手上戴着羊毛織的手套,仍舊覺得寒氣陣陣入骨。
元寶還好,畢竟原先身爲下層吏員,冷天出去辦事也不是沒經歷過,張大安的罪卻受大了。
冷天踏雪,倒不是不行,問題現在張大安憂心如焚,速度太快了。
快了,自然就更冷了。
但是,不弄明白小王莊的意圖,他沒法安心,這要是便宜了武功縣,不得悔死啊!
來過幾次小王莊,張大安熟門熟路地來到第一個哨卡前,扯下了罩在面上的皮巾,刷了一把臉卡。
“明府?”小王莊鄉佐兼護莊隊長王平吃了一驚。
天寒地凍的,明府不在縣衙捂熱炕頭、摟婆姨,跑到小王莊做甚?
張大安使勁揉了一把臉,讓幾乎僵硬的面頰緩和下來,和顏悅色的問:“王平吶,本縣問你,這幾日有沒有莊外之人進出?”
元寶靠近,甕聲甕氣的補了一句:“特別是武功縣的!”
張大安滿意地點頭。
元寶這個直得讓人絕望的傢伙,總算會開竅,打一打輔助了。
王平搖頭:“除了來交生豬的,再沒人來過。”
張大安幾乎要笑出聲了。
憨憨溫翁念,這一次耶耶可是搶得先機了!
張大安出現在藍田侯府門前,王惡都嚇了一跳。
“趕緊進正堂暖和一下。這大冷天的,跑這做甚!新二十,趕緊上兩盅熱茶!”
王惡搖頭。
這些縣令,是不是想政績想瘋了?
這種天氣跑來小王莊,找刺激吶!
“藍田侯,小王莊的作坊,是打算過年都不停了嗎?”
暖了一下身子,張大安單刀直入。
“今年的作坊,全部拉滿了做。”王惡倒沒甚麼好瞞的。
“玫瑰花與生豬?”
“照收。”
好吧,張大安畢竟沒有溫翁念家學淵博,真沒明白過來其中的彎彎繞繞。
但是,只要小王莊肯收貨,藍田縣就敢供。
無非是把那些三老叫過去吩咐一通的事。
……
河南府,洛陽城。
與長安相比,洛陽除了官衙沒那麼多之外,商業卻要更繁華一些。
今年的洛陽,不知道扯了甚麼風。
長安城只是薄雪,洛陽卻是大雪,一尺厚的雪,壓垮了不少簡陋的民居。
洛陽縣、河南縣、偃師縣災情最爲嚴重,加起來已經死傷百人,三千人流離失所,只能暫時借城東二三十里之遙的白馬寺安置災民。
身爲中土佛門的祖庭,白馬寺自然是容納得下三千人的,只是糧食卻有些緊張。
沒辦法,要說香火錢,白馬寺還是收了不少的,可真正化爲糧食的不多。
糧食這東西,除非是遇到災年或者亂世,一般是不宜存儲過多的。
沒有官倉與世家的保管水平,一年時間新糧就成了滋味不佳的陳糧,白馬寺離城又不遠,爲甚會儲藏夠幾千人吃的糧食?
義倉的開倉放糧是需要一定手續的,哪怕只是半日,也足夠沒吃飽的災民鬧事了。
風雪之中,白馬寺大門處搭起了巨大的棚子,米、菜、午餐肉混合的香味慢慢地飄逸,讓災民們肚子叫喚得更厲害了。
棚子上,巨大的橫幅書寫着“女人花暨王惡水泥、王惡保險賑濟現場”。
施粥就施粥,你裡面放午餐肉是幾個意思?
這可是白馬寺門口!
知客僧法善面色古怪,許久才重重嘆了口氣:“阿彌陀佛,是貧僧心性不足,起了嗔念。此時此刻,能救得衆生,即便是將肉食放入寺中,想來佛祖也不會見怪。”
施粥大棚內,一張公案後坐着年輕的蘇乞兒,披着繡有“王惡保險”字樣的外衣,翻着一本本簿子。
大棚外,常升板着臉叫道:“額家藍田侯知道洛陽有災,特意讓老夫主持施粥!你們有口福,這粥裡放了數量不菲的午餐肉片,粥管夠!只有一條,老人孩童優先,排隊領粥,領完粥的去那公案處報一報自家姓名!”
“記住了,排隊!誰敢亂,老夫請他嚐嚐護衛們手裡的短棍!打到死!”
當過官的人就是不一樣,氣勢足足的,即便有些潑皮想亂來也被嚇回去了。
“阿婆,真香。”
“阿翁,好吃。”
幾乎沒有例外,第一批食粥的都是些孩子。
陸陸續續有人去蘇乞兒那裡報上地點、戶主名字,絕大多數並沒有投過保,自然也不存在賠償。
“太平坊魏三河家?嘢,有,年前投了五十文,這次受災,按條款應賠償五貫。來,摁手印領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