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張居正回到了文淵閣,對孫繼皋上奏這件事做了全面的覆盤,發現了小皇帝真的是步步爲營,先是把張居正的父親以耆老的名義接到了京師來住,現在和孫繼皋論丁憂與奪情的矛盾,根本就是在鋪路。

張居正的父親年紀已經大了,接到了京師,終有離去之日,到時候,又如何處置?

朝廷必然釀起軒然大波,這種零和博弈下的政鬥,最是有傷國體,而陛下根本就在爲日後可能的政鬥在鋪路。

“孫繼皋還是讀書不行。”張居正回到了文淵閣對呂調陽說道。

呂調陽疑惑的問道:“啊?陛下請先生過去作甚?”

“看熱鬧,陛下要罵…詔孫繼皋奏對,讓我去看熱鬧。”張居正滿臉陽光燦爛的笑容,小皇帝罵人着實是字字珠璣,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

呂調陽頗有興趣的說道:“說說是什麼熱鬧?”

瞧熱鬧,是人類的天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他也想知道。

張居正把文華殿上發生的事兒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從孫繼皋入殿後,就已經落入了下風,直接被皇帝用祖宗成法給秒了。

張居正頗爲感慨的說道:“陛下兩次提到了金革無闢,這個典故孫繼皋根本沒有意識到,陛下還沒有用全力,孫繼皋已然潰敗了。”

陛下還沒用力,孫繼皋就已經倒在了祖宗成法上,着實是屬於不讀書的典型人物了。

陛下的彈藥極爲充足,就比如這個金革無闢的典故。

呂調陽聽完了樂子也是滿臉的笑意,大明廷臣個個忙的腳打後腦勺,這些個不幹事的人,整天喋喋不休,泄泄猶沓沓,確實有些討厭,他聽張居正提起了金革無闢的說法,便問道:“金革無闢這個典故,是誰講給陛下的?”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我。”

“元輔教得好,陛下學得好唄。”呂調陽聞言也是一笑,拿起了奏疏,開始寫浮票。

金革無闢這個典故,還真是張居正講給小皇帝的,這份彈藥是他提供的。

金革:軍械和軍裝。無闢:國君有令則遵從,不敢推辭避讓。

說的是子夏問孔子《戴禮》中關於金革無闢這一條。

子夏問孔子:居喪丁憂三年喪期,無時不哭的卒哭之禮,和軍旅之中,要聽從國君的旨意而行事的無闢之禮,這是一樣的禮法嗎?先人有司也是這麼做的嗎?

孔子說:以前的時候,夏后氏,父母喪,停棺待葬時就已經開始做事了,到了殷人時,父母喪,下葬後開始做事,周人則是三年卒哭之後,纔開始做事,就像《禮記》中說: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

子夏有些不解的問:金革之事無避,豈不是不對了嗎?若是打仗,父母喪,回去卒哭,那不是違背了國君的命令了嗎?

子夏其實就是問忠孝兩全之事。

孔子說:我聽老聃說,魯公伯禽有意定三年卒哭之禮,現在臣子們是否遵循這個禮數,也要服從他自己的利益了,你的問題我也不知道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國家有急,任事之人,不能取代,這個時候,君有不得不明命,臣有不得不受。

禮法是禮法,權宜是權宜,禮法並不是不便之物。

早在孔子那個時候,爲了避免三年卒哭之禮,肉食者們就已經學會了用金革之事無避,來事從權宜。

這就是張居正說小皇帝未盡全力的原因,如果孫繼皋繼續爭辯,那小皇帝,就會啓動金革無避的法理,進一步追擊,樑夢龍奪情,這可是金革無闢,連夫子都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孫繼皋又該如何應對?

孫繼皋沒有應對,他壓根就沒走到那一步,就倒在了小皇帝的常有理之下。

“這孫繼皋是新科狀元,是拜在了你的門下嗎?”張居正有些奇怪的問道。

呂調陽笑着說道:“沒有,今年沒有館選,我連個門都沒有,收什麼門下呢?”

“如此,那是拜在了浙黨門下嗎?他是蘇州人。”張居正再問了一句,難道就沒人提點下孫繼皋?科道言官、翰林監生,無一人上奏,這個孫繼皋這般冒失,着實是有些奇怪。

呂調陽搖頭說道:“大司馬纔不肯收他,元輔還不知道大司馬?全浙會館開館,大司馬甚至沒住在全浙會館,嫌學子們吵鬧,都是沈一貫他們在張羅。”

“我也不知道孫繼皋拜在了誰的門下。”

張居正和呂調陽並不清楚新科狀元到底是誰的門下,但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是禮部尚書萬士和的門下。

孫繼皋出了宮後,回到了翰林院坐班,沒過多久,萬士和就差人把他叫到了禮部去。

萬士和聽到了消息,那叫一個氣急敗壞,因爲有起居注的緣故,文華殿上發生的事兒,很快就送到了禮部,發生了什麼事,萬士和知道的一清二楚。

萬士和看着孫繼皋就是怒其不爭的問道:“你脖子上頂着的是什麼?”

“腦子。”孫繼皋嘴角抽動了下說道。

萬士和不停的拍着桌子說道:“不,是漿糊!漿糊伱知道嗎!就是把面和點水的漿糊!”

“你鼻子下面長的是什麼?”

孫繼皋打了個寒顫說道:“嘴。”

萬士和怒氣衝衝的伸出手,拇指和食指夾住,比劃了一個一點點的手勢,憤怒的說道:“不,是擺設!擺設你知道嗎!就是一點用都沒有的擺設!你不懂你可以問啊,我禮部沒事做?還要天天盯着你寫奏疏嗎?”

“你寫完拿來問問我,問我能不能上奏,你拜我爲座主,能不能給我這個恩師一點點面子?就一點點?!”

“你知道我爲什麼這麼生氣,絲毫不顧及斯文嗎?”

孫繼皋吞了吞喉嚨搖頭說道:“不知道。”

萬士和走到了孫繼皋面前,憤怒無比的喊道:“你當然不知道,你馬上就要成爲京師的笑柄,讀書人的恥辱,堂堂狀元,三年取一科的狀元,被一個十一歲,剛讀書一年的幼沖天子,罵的找不到北,惶恐認罪!”

“而我,你的座師,就是那個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那個懶鬼!”

“之前我初任禮部被陛下罵了兩次,現在,我好不容易,好不容易纔撿回來一點點的臉面,都被你踩到了泥坑裡!”

“臉都丟盡了!”

孫繼皋低聲嘟囔道:“又不是我一個人上奏言奪情之事。”

“就只有你一個人!堂堂的狀元!國家有戎事,樑夢龍因爲金革之事起復,所以大家都不吭聲!”萬士和指着孫繼皋一字一句的說道:“你知道不知道什麼叫金革無闢?不知道嗎?讀書讀到哪裡去了?我給你講講?”

孫繼皋看了看萬士和,爭辯道:“這不正好說明,是這聖明之朝致綱常之壞、風俗之弊一至此極也?”

“大臣起復,羣臣不以爲非,且從而贊之;羣臣起復,大臣不以爲非,且從而成之。上下成俗,混然同流,率天下之人爲無父無母之不孝,無倫理綱常,乃天下之大弊。”

萬士和聞言面色立變,厲聲問道:“這些話,誰跟你說的?”

“掌詹士府事張四維。”孫繼皋看瞞不過去了,只好開口說道:“學生也是這麼想的!”

萬士和聽聞大怒,而後扶着桌子說道:“去,去找他,日後不要說我是你的座主!以後你的座主就是張四維了,去立刻就去!”

萬士和見孫繼皋一動不動,厲聲說道:“滾!”

孫繼皋見萬士和真的生氣了,趕緊走了,萬士和發怒起來,還是有些可怕的。

沒過多久,禮部司務來尋萬士和主持部議,推開了門一看,大驚失色,萬士和直挺挺的躺在地上,這一下子就把司務給嚇懵了。

“太醫,太醫!宣太醫!”司務張皇失措的大聲叫喊着。

等到萬士和迷迷糊糊醒來的時候,已經被擡到了太醫院,而太醫正在對一人影稟報着什麼。

“萬尚書就是氣急攻心,厥過去了,驚厥之徵,待會兒就醒來,已經醒了。”陳實功也是極爲欣喜,得虧萬士和身體還算健朗,否則這一次能不能挺過去,還兩說。

李時珍拿開了切脈的手,也是鬆了口氣,他之前就在太醫院做過太醫,就當了兩年,讀完了醫書就直接辭職跑路了。

在京師給人看病,看好了要死,看不好也要死,左右都是橫死,奈何皇帝直接把他抓回了京師。

但是這解刳院,讓李時珍耳目一新,這是醫學進步之道。

“陛…陛…陛下?”萬士和用力的擠了擠眼睛,看清楚了來人,趕忙打算起身行禮。

朱翊鈞笑着說道:“萬尚書無須多禮,你這氣性也太大了,不就是弟子學藝不精嗎?好好讀書就是。”

有熱鬧不看那還是朱翊鈞?一聽說萬士和被孫繼皋給氣厥了,朱翊鈞放下了寶岐司收穫土豆、番薯的事兒,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太醫院,滿是好奇寶寶的詢問,發生了甚麼事兒?萬士和被氣死了沒?

這打聽清楚了來龍去脈之後,朱翊鈞也是直樂,當然太醫們的囑託,他還是聽進去了,沒有進一步的刺激萬士和。

萬士和已經是張居正和楊博,在一衆瘸子裡挑出來的將軍了,萬士和千不好萬不好,至少還有點廉恥之心,現在馮保已經不罵萬士和了,萬士和能做好事就行。

“臣無能臣有愧。”萬士和無奈至極的說道。

朱翊鈞滿臉帶笑的說道:“多大點事啊,泄泄猶沓沓又不是孫繼皋一人,萬尚書休養兩日,後日再坐班吧。”

“萬尚書可是肱股明公,沒事就行,朕走了。”

“恭送陛下。”萬士和終於掙扎着站了起來,恭送皇帝。

朱翊鈞出了太醫院就笑了起來,連連搖頭,又奔着寶岐司而去,今歲的番薯再次大豐收,而徐貞明,農學士在掐尖法、高溫鈍化殺青法上推陳出新,反覆循環掐尖、殺青,掐尖、殺青,已經孕育出了一批極佳薯苗。

而今歲綜合畝產已經超過了八千斤,折乾重爲一千六百斤,畝產十三石,在滿肥力和澆水等事兒上,徐貞明已經將薯苗的產量推到了這個品種薯苗的巔峰!

朱翊鈞左手抓着土豆,右手抓着甘薯,對徐貞明說道:“接下來,這些紅薯,都送至九邊諸鎮,下令屯耕救荒耕種,苗是好苗,事兒不好辦也要辦,沒吃的,老百姓就會餓肚子,餓肚子就要四處覓食,吃飽了,這國朝,它纔不亂!”

徐貞明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西漢《汜勝之書》有云:取麥種,候熟可獲,擇穗大強者,順時種之,則收常倍,此乃存優汰劣法。”

“北魏《齊民要術》曰:“粟、黍、穄、粱、秫,常歲歲別收,選好穗色純者,劁刈高懸之。至春,治取別種,以擬明年種子。這是建立了專門的種田,把選出來的純色好種,另外種植在種田裡,避免與其他種子混雜。”

“《齊民要術》曰:肥地選擇單穗,分收分存,這是典型的一穗傳法,單株選擇法,以求更好收成。”

存優汰劣法、種田法、一穗傳單株選法,是徐貞明在註釋農書過程中,發現的三種選種育種的法門,配合徐貞明的殺青掐尖法,四種聯用,可得良種,大利天下。

兩分種,三分管,五分肥,大明農戶最不缺的就是勤勞。

朱翊鈞在寶岐司,經常能見到農戶,那些農戶給小皇帝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什麼叫生民苦楚。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是城裡老爺家的小姐,農戶家中,女子也要耕種,六歲開始撿穗刨手,十歲汲水灌溉,十三歲就準備嫁人,而坐月子這種事,在民間壓根就不存在,孩子出生後,母親第三天就開始下地幹活,農忙時候,甚至第二天就下地了。

窮民苦力,有的百姓家裡一家五六口人,短褐這種粗麻衣物,就兩件,誰出門誰穿。

如此種種,讓朱翊鈞意識到了生民苦楚這四個字,重若千金。

而大明農戶不缺勤勞,種再好一些,能有個六七成寶岐司的產量,就能生民無數。

前幾日王國光上奏言,不將番薯納入主糧,仍然救荒爲宜,就是在荒田上種番薯不納藁稅,至於谷租和鄉部私求,朝廷現在也是無能爲力,只能交給窮民苦力自己去鬥爭了。

徐貞明俯首說道:“臣請,傳詔海商留意海外番薯種,帶回有恩賞,以用以存優汰劣;遴選各地農戶、秀才、舉人等一應有志於此至寶岐司共襄大計;各地軍民屯耕宜開闢種田火室,專門育種以供屯耕所用;若有大株送入京師爲祥瑞,用於一穗傳單株選種育種。”

“番薯種染病,若是單一種,恐釀饑饉災禍,仍需多薯種,防病防災。”

植物會生病,蠶會生病,牲畜會生病,對於中原王朝而言,不是一個新鮮事。

朱翊鈞拿着土豆和番薯,略顯無奈的說道:“你說的這些都很好,但是內帑外帑空虛無比,這些事,能做,可能做的不多,你說要遴選農戶、秀才、舉人入寶岐司,這種地的衙門,面朝黃土背朝天,能有幾人應詔?”

“做了能有幾分成效,就不知道了。”

徐貞明鄭重的說道:“那也比不做強。”

“徐公出此言,羞煞狀元郎,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朱翊鈞一聽,立刻表達了自己的高度認可,做了能成幾分,誰也不知道,但種地這個事兒,做了要比不做強。

朱翊鈞一邊走一邊摸摸這個番薯,摸摸那個土豆說道:“昨日,高啓愚上奏言事兒了。”

“高啓愚是何許人也?也是農學士嗎?”徐貞明有些迷糊的說道。

別人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徐貞明是真的一心只種大番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連高啓愚鬧出來的亂子都不知曉,虧他徐貞明還有全楚會館的腰牌,是全楚會館門下。

朱翊鈞挑出了一個大個頭的土豆說道:“高啓愚是進士,他前段時間幹了點糟踐事,糟踐自己,糟踐元輔,糟踐了朕。”

“呀,那不該問斬嗎?”徐貞明驚訝無比的說道,聽這意思,高啓愚還活着,而且還當着官兒。

朱翊鈞聞言搖頭說道:“高啓愚是先生的人,哪能說殺就殺?”

“那更能殺了,元輔又不會護着他。”徐貞明不明所以的問道。

朱翊鈞一聽甩手說道:“殺殺殺,你當讀書人是田裡的蟲子呀,一殺了事,你怎麼不把翻地的蚯蚓地龍一道殺了!一根筋兒!”

“矛盾說讀過嗎?天恆變,人恆變,高啓愚就是一時間腦筋沒轉過彎來,動不動就殺殺殺。”

徐貞明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臣眼下只讀農書,不讀矛盾說。”

“扯遠了!”朱翊鈞那叫一個氣,自己身邊的人,一談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避而不談,只有張居正還能說幾句,朱翊鈞半擡着頭說道:“蘇州府溧陽縣的勢要豪右,侵佔馬一龍那些個屯耕荒田,被高啓愚給搶回來。”

“十二萬七千餘畝,一畝不少,這幫勢要豪右,若是再敢侵佔,朕親自前往,拆了他們的門,搬了他們的牀,抄了他們的家,點了他們的房舍!”

高啓愚去蘇州溧陽辦差,辦不成也沒抻着,直接去找了駱秉良,駱秉良派了提刑百戶,但凡是不還田,就抄家的信號釋放之後,溧陽權豪們果然乖乖的把當年侵佔的田還了。

畢竟駱秉良這個人,有家他真的抄。

爲了防止這些田再次被侵佔,這些田被授給了窮民苦力,但是田契卻在松江鎮總兵手裡。溧陽屯田,成了松江鎮的一塊飛地。

再有侵佔私求,窮民苦力,可以到松江鎮告狀去。

徐貞明一聽這件事,立刻開口說道:“那高啓愚的確殺不得。”

馬一龍墾出了十二萬畝田來被強佔了去,而馬一龍是徐貞明的老師,徐貞明的耕田水利絕活,都是傳自馬一龍。

老師墾的田,老師的夙願終嘗,徐貞明自然瞧高啓愚順眼了起來,雖然從來沒見過。

“德行!”朱翊鈞嗤之以鼻,繼續折騰着他的番薯和土豆,徐貞明這纔是聖眷在隆,以一個寶岐司正七品的身份,整天見到小皇帝,徐貞明出爾反爾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沒有任何的申斥,嘴毒的小皇帝,甚至連罵一句都不肯,也算是天下獨一份了。

這和對孫繼皋的態度完全不同,對孫繼皋的評價,朱翊鈞就倆字,噁心!

堂堂狀元郎,連個十一歲的小孩子都辯不過,他以後還好意思開東林書院,朱翊鈞高低要搞個大牌額把事兒寫上,就立在他家書院門前,讓天下士林好好看看孫繼皋的才學,到底有幾斤幾兩!

對於東林九老,他們摞起來能比得上張居正一根小拇指,朱翊鈞都能高看他們一眼。

是夜,朱翊鈞來到了光學試驗室內。

如果是圓月,天氣情況良好的情況下,簡陋光學試驗室的這臺千里鏡,已經能夠清楚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環形山,除了微微有些泛紅之外,這架千里鏡已經足夠用了。

但今天是殘月,朱翊鈞不是來看月亮上有沒有嫦娥,他是過來嘗試新玩具的。

在他的小小天文臺上放着一架六分儀,朱翊鈞小心的擺動着六分儀,這架六分儀是根據殷正茂送來的圖紙進行仿造改良而成,今天剛剛調校好。

一架機器極其能夠良好運轉並且達到目的時,最好不要擅動部件,就像國事,大明國事已經不能好好運作了,所以張居正纔要改。

朱翊鈞這臺六分儀經過了一些改良,紅毛番的六分儀適用於航海,所以比較簡陋,大概能測出緯度,但是並不是很精準,航海多數都是用四分儀,一個固定長度的十字架,就可以觀測緯度了。

論六分儀,還是得看魯密國(奧斯曼)和莫臥兒帝國(印度帝國,大英帝國帝位來源)。

帖木兒王國是永樂年間在河中橫行中亞的強大王國,宣德五年,帖木兒王國的國王兀魯伯,在撒馬爾罕創建兀魯伯天文臺,兀魯伯天文臺有一架超級大的六分儀,高達三丈多高,那臺六分儀更加精準。

後來帖木兒王國在中亞混不下去了,南下跑去欺負印度人了,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也有超大天文臺和一個更大號的六分儀,只不過沒人操縱罷了。

朱翊鈞手中這架六分儀,第一個改良之處,他在六分儀上增加了一個水平儀,其實就是個玻璃管裡面放滿了蒸餾水而後密封,可以讓六分儀水平放置。

第二處改進則是觀測孔,朱翊鈞加了一個望遠鏡,望遠鏡的正中心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黑點,這是爲了放大物象,讓手中的六分儀更加精準。

第三處改動則是在獨角器上增加了一個放大鏡和螺旋微分鼓,這個螺旋微分鼓是旋鈕,用於細微的調節指標臂,讓指標臂能夠更加精準的指標記。

朱翊鈞先檢查了是否水平放置,張宏和馮保有恭順之心,他們做的放置架上有螺紋,可以調節水平,而後還要調節指標臂上的動鏡、水平臂上的定鏡,小皇帝的耐心極好,一點點的調節好了所有鏡片。

北極星勾陳一的光跨過了浩瀚星空,由廣闊無垠的天空射向了靜謐的紫禁城,穿過了窗欄射在了指標臂上的動鏡之上,動鏡反射的光照在了定鏡之上,定鏡並未進入朱翊鈞看的望遠鏡上。

朱翊鈞小心的推動着指標臂,動鏡移動光線移動,進入了朱翊鈞的視界之內,朱翊鈞開始調節微分鼓,小心的旋轉,最終讓勾陳一對準瞭望遠鏡中心的小黑點上。

朱翊鈞將指標臂固定夾緊,開始讀數。

放大鏡上度數爲39°,而螺旋微分鼓上的98,朱翊鈞測得的度數爲39.98°,這是順天府皇宮文華殿偏殿的緯度。

朱翊鈞也不知道精準不精準,反正他盡力精確了。

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誠不欺朕也,先生說,萬物無窮之理莫不在變,果真如此,此物極好,送於元輔先生使用。”

“等會兒,朕親自寫道敕諭。”

朱翊鈞開始寫敕諭,寫了很久,才又謄抄了一遍,笑着說道:“送先生便是。”

“宮禁了。”馮保接過了敕諭,有些爲難的說道。

朱翊鈞一愣問道:“宮禁對馮大伴還是個事兒?”

“以前不是,現在是。”馮保頗爲堅持的說道:“陛下說過,宮裡這條船不能從頂上開始漏,陛下身體力行,臣不敢違背,傳個信兒還行,傳旨不行,傳旨得開宮門。”

人都是會變的,馮保現在追求在文華殿上罵人,今天罵孫繼皋,陛下就指名道姓的讓他馮保來,沒讓張宏來,這就是馮保在完成了陛下親事農桑後,爲保住自己的地位,所做的努力。

權力總是對它的來源負責,而馮保的權力只來自於皇帝,宮裡這個鬥獸場宮婢宦人們的權力,來自馮保這個老祖宗,他要是犯錯,下面人跟着犯錯,刺王殺駕案,是他的恣意導致出現了疏忽。

他開始遵守宮禁的時候,宮裡再沒人敢私自放人進來參觀了。

朱翊鈞一聽也是一樂,笑着說道:“嘿,馮伴伴所言有理,明日吧,明日再傳旨就是。”

小皇帝不復雜,尤其是天天跟在小皇帝身後當尾巴的馮保和張宏,對小皇帝非常瞭解,渾然如玉的赤子之心,純白至質,說得再難聽點,就是一眼看穿。

馮保和張宏做事對的時候,陛下心情極好就會叫伴伴,若是做的還算不錯,陛下會叫他們大伴,若是做的不好,陛下一般都是直呼其名。

馮保在極力避免皇帝叫他的名字,他已經沒有再一再二的機會了,再三就是死路一條。

次日的文華殿缺少了萬士和,萬士和被自己的弟子給氣的厥了過去,也是讓朝臣們目瞪口呆,只能說孫繼皋的確是不當人子,拜了座主,卻聽張四維的話,那爲何不拜張四維座主?

萬士和還上了道致仕請辭的奏疏,廷議給否了,葛守禮最是反對,萬士和跑了,那捱罵的不就變成他了嗎?

大明軍每日奏聞了戰報,而李成樑和張學顏上了老長老長一道奏疏,朱翊鈞看了一遍,都覺得有些暈,張學顏估計把這輩子的馬屁都總結到了奏疏中,李成樑是武將不善言辭,他是車軲轆話車軲轆說。

反正就是廷臣們高明,元輔硬氣,皇帝陛下又高又硬,肯讓武將展布,還給了半餉,而且還承諾打完仗給全餉、撫卹、恩賞。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陛下自己掏腰包補全了軍餉,如果不是兵兇戰危,有仗要打,兩人就是爬也爬到京師來,給小皇帝磕九個頭,以謝聖恩。奏疏中,他們也高喊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一定好好殺敵,連賊巢的蚯蚓都挖出來砍兩半,雞蛋黃都給搖勻了,送到御前請陛下明鑑。

自嘉靖年間以來,國帑內帑分明後,這麼多年了,光聽說皇帝從國帑往內帑摟銀子的,這是第一次看到皇帝往外吐錢的。

“遼東軍士,有請戰之心,軍心可用。”張居正也沒把這麼長的奏疏看完,頗有感觸的說道。

這次是裴承祖被殺了,那個跟逆酋王杲椎牛以盟的裴承祖!

這是騎在了遼東邊鎮的臉上撒野,李成樑要是嚥下了這口氣,遼東地界,他李成樑也不要混了,朝廷不給餉就不打了?朝廷現在不僅讓他們打,還把之前欠的餉調撥了一半。

王杲閒的沒事應該去挖野人蔘,而不是誘殺裴承祖,本來遼東就是個火藥桶,非要點了。

張居正主持廷議,朱翊鈞第一次在廷議上聽到了番薯的名字,是薯粉製作成的槓子頭火燒,外形邊沿厚中間薄,十分堅硬水分極少,口味略鹹的餅,這種餅也叫做徵東餅、光餅,戚繼光的光。

是一種耐飢的軍糧。

這種槓子頭火燒,是戚繼光當年平倭的時候,專門爲了野外作戰,專門發明的口糧。

“不好吃,有點硬,應該加點油,還有點鹹。”朱翊鈞專門讓張宏去取了一個光餅來,他艱難的吃完了這餅,喝了一碗水,差點給噎住了,他對這種餅評價不高,味道真的不好。

朱翊鈞評價完了餅,對着張宏說道:“以後宮裡每天進一個光餅,就拿軍糧就是,年紀小,磨牙用。”

張居正本來還想進言說餅雖然不好,但是戰場上不能講究那麼多,像戚繼光一日連拔六十寨,一晝一百四十里,一個時辰二十里的急行軍,哪裡有好吃難吃的分別?有口吃的,都得大喊戚帥威武!若是再加一口火腿,心裡怕是要犯嘀咕,大帥什麼時候造反啊,這糧吃的不安心。

他之前講唐太宗分了軍中唯一一頭羊給全軍一起吃,這是一種同甘共苦的態度。

全大明,或者說有史以來,哪個將官跟軍兵吃一個竈?只有戚繼光帶的南兵,所有人吃一個竈。

小皇帝知道難吃,還要吃,這就是同甘共苦。

陛下如此,何愁大明武備不興,戎事不振?

庚戌之變,張居正就在朝中,當時戎政一塌糊塗,想要振奮,難上加難,眼下陛下的舉動,讓張居正心緒萬千。

張居正甩袖作揖,鄭重無比的說道:“陛下英明。”

“磨牙,磨牙。”朱翊鈞還是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顯得不那麼矯情,後世給萬曆皇帝開了棺,發現萬曆皇帝患有嚴重的齲齒,吃的糧食太過精細,就有這種毛病。

張居正卻知道小皇帝卻是有同甘共苦之心,磨牙的硬食多了去了,非要找軍糧這種味道極差的糧食,皇帝金口玉言,說是軍糧,張宏不敢擅自更換。

“昨日朕得一好物,馮大伴,宣旨。”朱翊鈞笑着說道,他摸出了六分儀,示意馮保宣旨。

戚繼光的東征餅,到底是戚繼光發明,還是百姓給平倭軍兵的口糧,並不可考證,但光餅能流傳到現在,是歷史中的人民,感念其恩德。

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
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