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

緹騎、北鎮撫司衙門,介於內署和外廷之間,按照最開始設立北鎮撫司衙門的初衷,北鎮撫司應該直接聽命於皇帝,但它又身在外廷,慢慢的就成了不領兵的武勳之後,吃閒飯的地方。

緹騎的主要來源是勳衛,勳衛有產有業有爵位要繼承,犯不着拼命的得罪官僚。

監察、刺探官員的職權逐漸失去了。

自永樂十八年,設立內書房和司禮監太監,又設東廠和御馬監太監提領之後,北鎮撫司衙門就已經變得十分尷尬了,因爲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北鎮撫司、錦衣衛,皇帝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不信任,否則怎麼會有東廠出現呢?

一個完全聽皇命的地方,被皇帝所拋棄,就註定了北鎮撫司衙門的尷尬。

北鎮撫司在嘉靖年間雄起了一把,甚至連宮裡的大璫都得低頭,因爲當時的本鎮撫司堂官叫陸炳,是道爺的奶兄弟。

也不能怪大明的皇帝們不信任北鎮撫司,要額外設立東廠,因爲自孝宗開始,北鎮撫司的堂上官,也就是緹帥,都要由兵部推選,而且要進行文選,也就是進行四書五經和大明律的考校。

錦衣衛、鎮撫司開始趨向於文職化,堂官、鎮撫司官職掌、排序及其人選都要仰仗兵部舉薦。

這麼一個被外廷衙門控制的衙門,已經不能算是皇帝的爪牙了,後來錦衣衛就變成了更接近於緝盜、道路管理的治安法司,也就是和五城兵馬司、衙役們的權責重合。

這也是武宗皇帝爲什麼要用劉瑾這個宦官的原因,實在是,無人可用。

道爺是旁支入大宗,孝宗這一脈絕嗣,那孝宗的祖宗成法就不必遵守了,所以道爺對緹帥的任命,全看關係的遠近,先是陸炳,後來是成國公弟弟朱希孝,朱希孝也在衛輝行宮大火中救過道爺。

這給了朱翊鈞任命緹帥的便利性,南北鎮撫司的緹帥,他們的孩子打小就跟着皇帝在宮裡習武。

東廠是內署,有它的侷限性,作爲內署,過分干預外廷事務,會被外廷合力阻攔,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文官和宦官之間的恩怨情仇。

北鎮撫司緹帥任免是緹騎的上層建築,這部分的頑疾是道爺以蠻不講理的方式解決的,大禮儀之爭,爭的既是該叫自己親爹爲爹,也是爭的祖宗成法的解釋權。

而南北鎮撫司的地基問題,是朱翊鈞解決的。

南北兩京鎮撫司的緹騎來源,主要是墩臺遠侯、海防巡檢、京營銳卒遴選。

所有不視事的武勳之後,則一律掛名到錦衣衛,不得到鎮撫司添亂。

南北兩鎮撫司的編制爲六千人,南北各三千,而這三千人,就是大明軍最精銳的部分,班直戍衛,當皇帝需要對某些地方進行外科手術的時候,鎮撫司就是大明皇帝在外廷最兇狠的爪牙。

這其實就是將鎮撫司衙門,從錦衣衛裡獨立了出來,如此一來,這個在洪武、永樂年間兇名在外的衙門,再次活躍了起來。

民間是不知道這種變化的,他們甚至分不清鎮撫司和錦衣衛的區別,但他們都知道錦衣衛的可怕,在民間看來,錦衣衛就是捷悍利牙爪者,專門鉤察出人帷簿間,勾魂奪魄的牛頭馬面。

這個認知也沒問題,因爲但凡是緹騎出手,代表着皇帝已經十分的憤怒了,朝堂糾錯機制已經完全失效,必須要下狠手,下死手整治。

陳末在祁州閆家大院停留了大概五天的時間,就等到了李如鬆的騎營,在簡單交接之後,閆家大院成了大明京營此次出京的駐地,一如當初徐階的金澤園,被俞大猷設立爲了大明水師衙門一樣。

陳末帶着所有的案犯入京去了,卷宗早已經奏聞陛下。

文華殿上正在進行廷議,氣氛有些沉重。

大家都看向了次輔刑部尚書,等待着王崇古對案情的進展展開綜述。

刑部尚書王崇古翻動着手中的卷宗開口說道:“除了濫用私刑、不遵朝廷號令、陛下聖旨之外,閆氏已經查明另外有擅殺生,也就是將不從者堆肥;逼良爲娼,三十年時間裡,閆氏買賣人丁三百四十三人;圈養盜奸,祁州地面一共四個匪窩,有三個匪窩是閆氏一門養的狗腿子,在祁州城內則是幫派,聚嘯作亂,再有,祁州一千五百衙役,有七百人都是閆氏門下走狗。”

在閆崇義的授意下,閆至孝帶着一衆爪牙,逢夏秋收糧,就和祁州及其下轄兩縣的衙役,四處登門催租,但凡是交不出來地租者,就會逼迫其就範。”

哪怕是拋開濫用私刑、不遵朝廷政令、陛下聖旨不談,這已經是拋開事實不談了,就這,閆氏一家的罪惡罄竹難書,連卷宗都堆了厚厚的一盤子,這些罪惡,也足夠將其斬首示衆一百次了。

陛下對其坐寇的定義,極爲精準。

朱翊鈞眉頭緊皺的說道:“祁州知州李安仁呢?他在閆氏作亂的時候,在做些什麼?朝廷讓他去地方安土牧民,虧他還要叫李安仁。”

都察院總憲海瑞開口說道:“他在包庇縱容,閆氏在萬曆元年之前還沒有如此的狷狂,但到了萬曆二年,李安仁升轉祁州知州後,情況進一步惡化,八年以來,李安仁將祁州地面溝渠疏浚、修橋補路等事全權交給了閆崇義進行。”

“有人狀告閆氏,李安仁均下令不問,有縣丞何維善頂撞李安仁,責問李安仁爲何縱容包庇閆氏,並且要彈劾李安仁,閆至孝將縣丞何維善打殺,埋在了祁州城牆的地基之中,緹騎已經將何維善的屍骨挖出,已妥善官葬。”

“何維善死後,李安仁終於收斂了一下。”

大明不是沒有骨鯁之輩,但是這些骨鯁之輩,都被這些劊子手給聯合絞殺了。

大理寺卿陸光祖問道:“是怎麼收斂的呢?”

李幼滋搖頭說道:“到衙門告狀需要訴狀,寫訴狀要找狀師,閆氏告訴城裡狀師,誰敢寫他們家的罪狀,就都砌牆裡去!至此,祁州地方所有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拉去給小廝配了,不聽話就堆肥,敢告狀就砌牆裡,這就是閆氏在地方的作爲。

百姓們有志之士者敢怒不敢言,心裡有再大的怨氣,在路上見到了也不敢打招呼只敢互相看一眼對方眼底的怒火。

在李安仁之前,閆氏還不敢這麼囂張,圩牆再高,那也擋不住大明的火炮。

但李安仁到了讓局面進一步的惡化。

“爲什麼?”海瑞眉頭緊皺的說道:“他用了半輩子考取的功名,千里做官就爲了財?那他棄儒從商不是賺的更多嗎?”

“若是棄儒從商就賺不到這麼多錢了,爲了財這個理由已經足夠了。”王崇古搖頭說道:“在任九年,除了撈錢,毫無建樹,平庸之輩而已,仗着手裡的權力才能撈到錢。”

王家屏在看完了逍遙逸聞的第一反應,不是林輔成在胡說八道,而且確信確有其事,同樣,王家屏立刻認定,祁州地方官需要一體處置,褫奪官身流放綏遠,而包庇縱容者,應該跟着閆氏一起堆肥。

作爲地方巡撫,王家屏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根本,一定、肯定、絕對有人在包庇縱容,天下還是大明天下,沒有到完全失序的地步,沒有官衙的包庇,閆氏決計不敢如此的囂張。

王家屏在地方獲得了很多的實踐經驗,他的判斷十分準確。

604家圩主戶,只有閆氏如此的張狂,被匪寇滅了滿門的高陽何氏,也就是災年不減租,就被人打開了大門,放了匪寇進家。

“那麼,將案犯全部堆肥,大家都不反對吧。”朱翊鈞聽完了奏聞,深吸了口氣做出了明確的決策,他想了想說道:“朕下的令,朕來擔這個罵名。”

斬首示衆也是死,堆肥也是死,這個案子,朱翊鈞完全可以走正常流程,斬首示衆,沒必要爲了這等不是人的東西,選擇浪費自己的名譽,如此暴戾,終究是要捱罵的。

但是不把這些人渣堆肥,朱翊鈞實在是一口鬱氣堵在心口,憋屈的很,都是死,也不能能讓人渣舒舒服服的死。

“刑部宣判呈送御前爲宜。”張居正思索了一番,看向了王崇古。

王崇古瞪大了眼睛看着張居正,咬牙切齒,卻一句話說不出來!他總不能說:陛下都要承擔罵名了,你張居正這麼說,不是多此一舉?陛下的名聲需要守護,他王崇古就不需要了嗎?

而且張居正一句話,弄的王崇古裡外不是人,好像他王崇古不爲陛下分憂解難,不肯擔負罵名,珍惜羽毛名聲!而且現在爲陛下分憂解難,也是無法換來聖眷了。

皇帝是不能有錯的,那麼錯的只能是臣子,這是千年以來君君臣臣的規則,叫英明無垢、功業無虧。

張居正跟個小人一樣,發動了偷襲,王崇古毫無準備,被打的暈頭轉向。

張居正和王崇古是政敵,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種,萬曆初年,若不是考慮到晉黨盤大根深,西北俺答汗仍在活躍,王崇古都要被張居正給打死了,最後在多方權衡之下,才換到了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偷襲而已,政鬥都是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王崇古最近獲得了許多的聖眷,需要平衡一下。

“陛下,刑部認爲,還是刑部宣判爲宜。”王崇古拿起了手中的奏疏,這是刑部的部議,刑部本來就沒打算讓皇帝擔罵名!在張居正提到之前,刑部就已經這麼做了!

“元輔爲帝師,位居百官之首,事多繁雜,沒仔細看刑部的部議略有疏忽也是正常。”王崇古展示了證據後,矛頭指向了張居正。

張居正佯裝恍然大悟的樣子問道:“原來是早有決策,剛纔綜述的時候,爲何不說?是爲了讓陛下承情?”

“你!”王崇古生氣眼睛瞪大,這張居正果然是大明的讀書人,這嘴皮子太利索了。

“懶得跟你計較。”片刻之後,王崇古不再生氣,他鬥不過張居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要是事事都生氣,早就氣死了。

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反正也鬥不過,鬥不鬥的有什麼意思?

朱翊鈞坐在月臺上,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樣子,他恨不得元輔次輔立刻就打起來,但最後還是以王崇古認慫而結束。

王崇古不是懶得計較,他是怕張居正給他埋坑,上一次還田疏他就被坑了,到現在還田疏主事者是他王崇古,王崇古從來都不贊同還田疏,但他在執行還田疏。 王崇古總結了鬥爭經驗,跟張居正狗鬥,就是避其鋒芒,張居正出招不要應對,更不要主動招惹,當個縮頭烏龜,這樣最是安全。

朱翊鈞倒是能理解張居正的小人,這是張居正的經驗。

對於天下而言,嚴嵩是個奸臣,攻訐抗倭大司馬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就爲了安排自己人去平倭,爲了權力不擇手段,但對於道爺而言,嚴嵩是忠臣,可後來,嚴世藩囂張到了索賄裕王府,徹底惡了道爺。

張居正親眼看到了這些事兒,他在防止王崇古真的變成嚴嵩,王謙變成嚴世藩,如果真的是這樣,日後春秋論斷,王崇古也是個佞臣奸臣。

這個決策皇帝去做不合適,總會有朝臣會說,一兩個州縣的百姓而已,陛下心裡裝的應該是九州萬民,這麼暴戾的手段,不是以仁義治天下,至於究竟什麼是仁,什麼是義,可以再討論。

而王崇古本身就是朝臣們口中的奸臣佞臣,來揹負這個罵名最爲合適。

“保定府拆圩牆之事已經開始了,由保定巡撫辛自修領着保定地方官員進行,其中有三百七十六家圩主到了保定府,面見了巡撫之後,決定拆除圩牆。”張居正奏聞了拆圩牆的進展。

辛自修奏聞了朝廷之後,立刻張榜,要求所有圩主十日內到保定府報備,必須親自前來,否則一律是爲叛逆論罪。

“還有227家呢?”大理寺卿陸光祖一算這個數字,高陽何氏、腰山王氏、祁州閆氏已經被抓了,604家圩主戶還有227家,他們什麼意見?

張居正翻動着奏疏說道:“這227家沒有意見,因爲昨日保定巡撫辛自修,就帶着保定府衙役,把這227家的圩主全都給抓了,爲了防止有人逃脫,辛自修找了提刑千戶陳末幫忙。”

辛自修當然要借力,誰知道這些衙役會不會通風報信,讓坐寇走脫?

“鴻門宴?”陸光祖愣了愣,這個辛自修爲了把事情做好,真的是一點臉面都不要了!

辛自修把人叫到了保定府,然後下令抓人,這不就是設了個鴻門宴嗎?讀書人的仁義禮智信呢?

“擒賊先擒王。”張居正不反對辛自修這種毫無道德的辦法,他最注重的就是辦成事兒,你能辦成事兒就是循吏,辦不成就是廢物。

辛自修真的很想進步,林輔成這麼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被辛自修給抓住了。

一旦這些事兒東窗事發,甚至釀出民變來,他辛自修就是第一個倒黴鬼。

保定府拆圩牆坑坐寇正在穩定進行之中,罪大惡極的這一批已經繩之以法,將罪大惡極的圩主盡數抓捕,再加上京營銳卒在側,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萬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四十三歲的李如鬆領兵38537人入朝抗倭,加上先期入朝的副總兵祖承訓帶領的六千人,萬曆二十年第一次抗倭軍兵調遣一共就四萬四千人。

而這一次,李如鬆帶了三個騎營、六個步營、一個車營,正好一個團營,三萬人,李如鬆帶的人,都趕得上萬歷二十年抗倭的規模了。

京營銳卒就是拆圩牆這件事裡的壓艙石,爲了防止出現意外,大將軍戚繼光坐鎮京堂,隨時準備前往保定府,支援李如鬆。

“在呂宋推行的呂宋通行鈔法,並不順利。”閣老王國光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一共發了十萬鈔,一文鈔都沒流向海外,全都留在了松江府。”

四月初,是固定呂宋赤銅兌換大明貨物的日子,這一次戶部試探性的發了十萬貫,面值不超過一百文的寶鈔,結果一文鈔都沒流出去,全都留在松江府。

因爲呂宋離開松江新港的船隻上,沒有寶鈔。

“所以呂宋通行鈔法已經實質上失敗了。”張學顏沒什麼負擔,把話講的更加明白了些,他滿臉愁雲的說道:“我們戶部也想到了可能會迴流,但是完全沒想到會流不出去,真的是世事無常。”

按理說,大明上下對寶鈔的態度是極爲相同的,那就是大明寶鈔連擦屁股紙都不如。

但是這次小心翼翼的試行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物以稀爲貴,這次發了十萬鈔,松江府遮奢戶們,都當是稀罕物件收藏所用,主要是量太少了,當初朕就說發一百萬,戶部覺得紙鈔就是債務,少發一點的好,所以才變成了這幅景象。”朱翊鈞笑着說道:“戶部也別跟朕硬頂着了,咱們都折箇中,五十萬貫鈔。”

呂宋通行寶鈔,發行量上,戶部和皇帝發生了極大的分歧,皇帝要求一百萬貫,戶部則是覺得十萬貫先試試,鬧出亂子來問題也不大,朱翊鈞就罵戶部,十萬貫連塞牙縫都不夠,膽子這麼小發什麼通行寶鈔,發什麼可兌現貨幣。

戶部捱了罵,但仍然堅持十萬貫。

結果民間把這種帶蕉麻的紙鈔,當成了收藏品購買,這可是大明萬曆維新以來的第一批寶鈔。

倭國那一批寶鈔從設立之初,就是朘剝倭國的不可兌現貨幣,大明勢要豪右又不傻,跟倭國扯上一點關係,都有可能被扣個通倭的罪名抄家,但呂宋通行寶鈔可不是,呂宋的國姓正茂那可是皇親國戚!

再加上有呂宋十一個大銅山爲錨定,這呂宋通行寶鈔,消息剛傳出去,無數人都盯上了,一出現,立刻就引起了瘋搶。

呂宋的大船也想把寶鈔帶走,但船在松江府停着,不把寶鈔交出來,不讓走,再加上給的價格實在是合適,就被松江府地面的勢要豪右給強賣強買了,這些大戶,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一張面值一百文的寶鈔,居然能賣到二兩銀子去,換成萬曆通寶能換一千四百文了。

“那就折箇中,五十萬貫再試試?一張畫票,有什麼好收藏的?”王國光面色複雜的說道。

“再試試吧,按朕說得來,雖然金石古玩很小衆,但大明人多啊,爲何要收藏?因爲這次寶鈔局做的鈔極好,紙張稀有、油墨清晰。”朱翊鈞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張紙鈔,十分確信的說道:“朕也收藏了,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

戶部爲了拿回鑄幣權,真的用心了,新的呂宋通行寶鈔和之前的倭國通行寶鈔,從質感上去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這玩意兒已經可以稱之爲藝術品了。

就背面那個印刷極爲精美的團龍紋,就值得收藏一番。

兵部尚書曾省吾拿出一本奏疏來,滿臉笑意的說道:“原來限到廣州府爲113日,就是朝廷公文抵達廣州府最多爲113天,超過了113天就是失期,之所以要這麼久,是因爲經桂林則要八十四個水馬驛站,經過南昌到廣州要八十六個驛站,而現在限到的時間爲25天。”

“113天到25天,是因爲大明海防巡檢的設立與完善,如果非渤海灣凍期,這個時間能縮短到15天左右。”

廣州府在通信距離上,不再是極南之地了,海防巡檢走水路,只需要十三日到二十三日左右,多出來的兩天就是冗餘。

在通信距離上,此時的廣州府和南衙的通訊距離是相等的,因爲到南衙的限到時間也是十五天。

大明極南之地現在是爪哇,限到時間爲113天。

“驛站歷年虧損,今年需要補虧空嗎?”朱翊鈞笑的很開心,很陽光。

兩廣已經逐漸成爲了大明這架馬車前,強而有力的一匹寶馬,帶動着大明從小農經濟蛻變到商品經濟,通信距離的降低,意味着大明對其兩廣的控制力進一步加強。

朱翊鈞手裡現在有很多的銀子,他想要爆出去,要是一直攢在手裡不流動出去,他不就成了把銀子埋在豬圈裡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了嗎?

曾省吾俯首說道:“回稟陛下,今年開年到現在四個月的時間,驛站並無虧損,得益於煤銀對流,承兌匯兌業務的展開,僅僅松江府、南衙、北衙三個會同館驛,就有三十餘萬銀的進賬。”

“陛下,驛站已經扭虧爲盈了。”

“好吧,不用補虧空了嗎?挺好,挺好。”朱翊鈞有些欣慰的說道,驛站扭虧爲盈,是好消息,但朱翊鈞想要爆金幣的想法,再次落空了。

“王家屏王巡撫請命在廣州府設立會同館驛,開設承兌匯兌之事。”王崇古拿出了王家屏的奏疏來,作爲晉黨黨魁,王崇古還是見了王家屏。

王崇古對王家屏感官是極爲複雜的,本來,王崇古不打算見的,範應期求告到他的門前時,王崇古沒有保範應期,這兩個人是至交好友,同爲葛守禮門下,也沒少跟王崇古唱對臺戲。

能不見就不見,省的尷尬,但王家屏第二次去了全晉會館,王崇古正好在,就只能見一見了。

王家屏找王崇古辦事,他這次入京敘職,除了面聖之外,最重要的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改公文限到時間,只有朝廷到地方的限到時間改了,地方纔能改,這樣一來,行政效率更加高效,公文明明已經到了,卻因爲限到時間還沒到,底下的人辦起事來,就是拖拖拉拉;

第二件事就是謀求在廣州府建立會同館驛,開設承兌匯兌業務。

大明朝廷的公文,南衙十五天能到,廣州十五天也能到,南衙有承兌匯兌業務,極大的方便了商貨流轉,朝廷能不能開開恩,在廣州也建一個會同館驛?

承兌匯兌,存取爲一次,就抽3%的保管費,這可是一大筆的銀子!

“戶部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王國光,詢問戶部意見。

“臣以爲應該設立,同樣在月港市舶司、密州市舶司一併設立。”王國光俯首說道,戶部的意見是不僅贊同,而且要多設幾個。

“那寧波市舶司呢,爲何單獨繞開了寧波市舶司呢?”沈鯉有些奇怪的問道,戶部給出的意見,唯獨缺了寧波市舶司。

“少宗伯,我們回去說。”萬士和趕緊拉住了沈鯉,示意大家繼續廷議,就當少宗伯沈鯉沒問過。

理由非常簡單,浙江巡撫朱紈抗倭自殺,在陛下心裡擰着一個無法解開的疙瘩,寧波外有雙嶼羣島,朱紈就是擊破了雙嶼私市,才被逼到了自殺,自此倭患荼毒東南。

寧波沒有造船廠、沒有工兵團營、沒有官廠團造,只有市舶司和都餉館,浙江地面的商船,核船隻船引都要到松江府市舶司去。

一如成祖文皇帝在濟南府差點被鐵鉉用千斤閘給殺了一樣,成祖文皇帝數次過山東,從未有一次下榻濟南府。

“照準許戶部提議。”朱翊鈞硃批了王國光的奏疏。

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
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