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李樂除了給皇帝講了一個老哈瑞的故事外,還講了個龍江造船廠的舊事。

老哈瑞的故事其實沒什麼稀奇的,就是一個典型的窮民苦力,因爲大明抵達了呂宋,而發生了改變。

龍江造船廠的故事也不稀奇。

新的南京龍江造船廠是選了新址營造,不是在舊的龍江造船廠上修建。

一百七十年過去了,滄海桑田,老的龍江造船廠的所有船塘已經被填平,變成了良田,甚至找不到當初的痕跡了,這兩年隨着產能的不斷提升,龍江造船廠擴產,就打算把二廠在舊址上翻建。

翻建就需要對舊址進行挖掘,要對過去進行整理,這中間發現了一本名叫《星槎札記》的筆記,這本札記是和《龍江船廠志》,放在一個箱子裡,挖出來的時候,雖然有些腐爛,但因爲深埋地下,還算保存完整,能夠辨認字跡,在經過了長達一年的小心辨認和注校之後,這本札記,重見天日。

札記上沒有名字,李樂叫他守墓人。

札記記錄了在停罷西洋之後,龍江造船廠的遭遇,那些個在永樂初年遷徙來的船匠沒了營生,四散而去,船塘被填平開始‘務本’種地,匠人越來越少,農戶越來越多。

當初龍江造船廠營造的時候,熱火朝天,從五湖四海徵發了十數萬的船匠遍佈各個造船廠,所有的匠人都以爲他們會世世代代這樣生活下去,直到大廈崩塌。

守墓人,清楚的記錄了那種人去樓空後的蕭索,在大廈崩塌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圍繞着開海角力,但沒人顧忌這些離開了故土、沒有土地耕種的匠人該何去何從。

那是龍江造船廠的墳墓,是永樂宣德年間下西洋的墳墓,是那個時代的墳墓,更是大明海權的墳墓。

守墓人在札記裡提到了一件事。

在正統初年,一共七次,地方勢要豪右請朝廷將無用的龍江造船廠撲買,奏疏總是十分順利的進入了宮中,內閣三楊,似乎樂見其成,對這件事選擇了視而不見,但最終都無法得到皇帝的硃批。

那時候仁宗皇帝的皇后,張太皇太后還在,張太皇太后不允許這樣的事兒發生,以‘不得變賣祖宗基業’爲由拒絕了。

仁宗登基一年崩,三十六歲的宣宗英年早逝,留下了太皇太后守着自己的孫子,守着大明的江山社稷,太皇太后一個婦道人家,或許做不了什麼,但不變賣祖宗基業還是堅持了下來。

停罷開海的理由是入不敷出與國朝無益,結果這龍江造船廠勢要豪右卻懇切索求,而且是一連七次,下西洋真的是入不敷出的話,這民間懇切索求造船廠,又爲哪般呢?

正統初年的三楊內閣,真的是所謂的賢臣、良臣、能臣嗎?

“去叫大宗伯過來一趟。”朱翊鈞對着馮保說道,萬士和搗鼓出來的這個格物玩具套裝,朱翊鈞非常喜歡,當然這次的玩具,朱翊鈞真的給朱常治玩了,沒有自己留下。

他已經玩過了。

朱翊鈞繼續翻看着手中的札記,宮裡以不得變賣祖宗基業爲由,拒絕了民間請求撲買的請求,但這些勢要豪右顯然不打算放過船廠,正統六年十二月,天乾物燥,一場大火,席捲了整個龍江造船廠,龍江造船廠在這場大火之中,所剩無幾。

得不到就毀掉,一場大火之後,龍江造船廠,徹底樹倒猢猻散,最後一批等待着雲開見月明的匠人們,也離開了船廠。

萬士和作爲一個諂臣,從踏入通和宮御書房那一刻起,就知道陛下的心情真的很不好,通和宮御書房的氣氛有些壓抑。

“大宗伯看看這個吧。”朱翊鈞將校注過的札記遞了出去。

萬士和看了許久許久,看着看着拍桌而起,大聲的說道:“簡直是欺人太甚!這不是欺負人嗎!”

大明對大宋頗爲不齒,一說就是明承唐制,對宋朝多少有點不待見,這種不待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一部分是因爲韓宋,就是小明王之死,有一部分是大宋終究不是個大一統的王朝。

中原對大一統的定義是極爲清晰的,就是天下我爲王,四方來賀,在認知的世界裡只有我是皇帝,這纔是大一統,遼金西夏,都有皇帝,而且大宋還有俯首稱臣的記錄,一句‘臣構言,今來畫疆’就給大宋的大一統定義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大明不齒大宋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趙宋得國不正,趙匡胤的確是終結了五代十國的黑暗時代,但趙匡胤同樣也黃袍加身欺負了孤兒寡母。

在萬士和看來,就龍江造船廠七次提議撲買之事,在皇室已經明確拒絕,並且是祖宗基業爲由的情況下,奏疏居然還能入宮!這就是在欺負孤兒寡母。

大明一共兩次主少國疑,再一對比張居正,就發現,除了不讓皇帝太過靡費這件事上,張居正真的沒欺負過宮裡的孤兒寡母,當然這是建立在萬曆三年,在國朝財用還不算充盈的時候,張居正把金花銀從一百萬兩白銀漲到了120萬兩白銀的基礎上,才如此要求。

“怪不得張璁罵楊士奇是賊檜之奸!”萬士和看着這札記,就沒由來的生氣,說難聽點,皇權和臣權這對自古以來的矛盾,向來都是主強臣弱,主弱臣強,張居正能喊出吾非相乃攝也,就是典型,但欺負人也有個底線纔是。

張璁,嘉靖初年的名臣,張居正搞得新政,除了考成法之外,大部分都是把張璁的新政,重新拾掇了拾掇,又拿出來用了,包括了王崇古搞得均田役,也是兵部尚書唐龍的主張。

“張璁如此評價楊士奇嗎?”朱翊鈞一愣,他還真不知道。

把楊士奇罵成了秦檜,這是朱翊鈞完全沒想到的事兒,大明讀書人的攻擊力都這麼強的嗎?

萬士和點頭說道:“臣查舊案,張璁說:夫賊檜之奸,污穢青史,而楊館之介,人到於今稱之,是尚不知所戒勉乎!主要是批評楊士奇等三楊,破壞祖宗成法,太祖高皇帝廢除了宰相,被他們給恢復了。”

“後來張璁在《嘉靖改元建言第三札》中又言:今日士論,惟歸咎權奸亂政,冒濫軍功,不知軍功之濫不始於正德初年,而始於正統以後,皆撫巡失於紀驗,兵部失於正之罪也。”

“不僅是張璁,桂萼也說:楊士奇援漢棄珠厓例棄之,乃陋儒當權,上下安定,貨賂公行,紀綱不振,舉版圖十郡之地,棄置不寧,蓋若考作室乃不肯堂者也。楊士奇者,太宗皇帝罪人也,又足法乎?”

“將楊士奇稱之爲太宗文皇帝的罪人,是陋儒,主要是棄守交趾之罪責。”

桂萼是大明一條鞭法的創始人,是中國從租調庸稅賦,向貨幣稅轉型的重要人物。

桂萼批評楊士奇,主要是交趾、河套、大寧衛棄地這三件事上,尤其是交趾事上,楊士奇以漢代放棄海南珠崖爲例,最終促成了放棄交趾之事。

失土之罪責,楊士奇罪責難逃。

大明放棄了交趾十三司,就是放棄了出海,放棄了白銀流入,這讓貨幣稅成爲了鏡中花水中月,無法實現,桂萼能看得起楊士奇才怪。

“陛下,張璁之所以要抨擊三楊,是因爲自三楊之後,大明官場對邊方文臣武將的考成就變了,從之前的滅虜幾何,變成了修了多長的邊牆、營造了幾個營堡,整修城池關隘,自正統二年王驥擅殺都指揮安敬之後,百五十年再無文臣武將練兵幾何,滅虜幾何的記載了。”

“此爲興文匽武大弊之始,也是三楊的可鄙之處。”

萬士和詳細解釋了下張璁和桂萼這兩個嘉靖年間革故鼎新的重臣,爲何會對這三人如此鄙夷的緣故,自那之後,大明武備不興,邊方無備,戎事徹底敗壞。

“原來如此。”朱翊鈞還以爲就自己看楊士奇這三楊不順眼呢,結果原來不只是他的偏見,連同爲臣子的張璁、桂萼之流,都對其極爲不齒。

無論是棄地,還是僭越主上威福之權,還是藉着禮法的大旗破壞祖宗成法,都是大逆不道之大罪,甚至桂萼把楊士奇等人,定性爲太宗皇帝的罪人,這是指着鼻子罵。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往的事兒已經不可挽回了,但未來的事兒還來得及,一切都還來得及,這本札記,內署抄錄後,就留禮部,日後修史用吧。”朱翊鈞略顯唏噓的說道,過去的事兒,斤斤計較已經沒有用了,往前看。

“大宗伯啊,你那個玩具,治兒非常喜歡,大宗伯主張的,讓格物贏在起點,深得朕心。”朱翊鈞誇獎了萬士和搞得玩具,萬士和在禮法這塊,做得很好。

萬士和剛入文華殿的時候,朱翊鈞還以爲他會和陸樹聲一樣,很快就離開,沒想到一直到今天,依舊是屹立不倒,反倒成了朝中的一顆常青樹,無論多麼大的風浪,都巋然不動。

這與萬士和的立場有關,他是完全的帝黨。

“這本身就是臣該做的事兒。”萬士和樂呵呵的說道:“皇嗣喜歡就好,喜歡就好,陛下,是不是該立太子了?”

萬士和看起來頗爲隨意的問着,看起來隨意,但他已經猶豫了數日之久,就在尋思着一個合適的機會問出來,這個話題極爲敏感,稍有不慎就是掀起一場黨錮的大事兒。

陛下膝下有三子,嫡長子朱常治,次子朱常潮,三子朱常洵,朱常治是皇長子而且是嫡出,無論是從嫡庶還是從長幼,朱常治都名正言順,早立太子,人心思安。

“大宗伯知道朕在擔心什麼。”朱翊鈞看着萬士和頗爲平靜的說道:“不立。”

“臣遵旨。”萬士和立刻俯首說道,他甚至連多問一句都不問,陛下在擔心什麼,萬士和非常清楚。

自孝宗之後,大明國朝的皇位繼承就變的不正常了起來,孝宗只有一個兒子,武宗直接絕嗣。

世宗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兩個月夭折了,嘉靖十五年十月,第二個兒子,莊敬太子太子出生,嘉靖十八年立爲太子,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加冠,十七日患疾,很快就暴疾而亡。

嘉靖一朝,再無太子,自此之後,世宗皇帝,開始崇信二龍不相見,不僅不立太子,甚至不見兒子。

大明的官員個個都是人才,都把皇帝逼着住進了通和宮裡,連西苑都不住了,防備誰,一目瞭然,甚至萬士和本人也是防備的對象。

知道陛下的明確態度後,萬士和就可以做到進退有度了。“臣告退。”萬士和辦完了事兒,再次俯首,選擇了離開。

朱翊鈞看着萬士和的背影,愣了愣,對着馮保問道:“大宗伯就不再爭取下嗎?朕說不立,他就直接遵旨,就這麼走了?”

萬曆一朝的國本案,可是一直持續到了福王就藩那一天,皇帝和朝臣賭氣賭了那麼多年,從一開始鬥爭就極爲激烈。

結果萬士和,就這麼輕易的走了,甚至沒有多說一句。

“陛下,大宗伯這問題估計憋了很久了,今天問出來已經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大宗伯沒有立場在這個事兒上跟陛下爭執。”馮保低聲說道:“大宗伯還是很勇敢的,臣都不敢問,滿朝文武,就沒人敢問。”

大明現在的皇帝和先帝爺隆慶皇帝一點都不像,反而和道爺最像,尤其是跟前二十年的道爺,都是少年天子,都是勵精圖治,都是革故鼎新,也都是名臣賢臣在朝,唯一不同的是,朱翊鈞沒有武宗皇帝歷史負擔,可以大肆振武。

嘉靖初年,是沒有振武的條件的,武宗皇帝因爲尚戎事,弄的自己絕嗣,甚至因爲親征平叛,落水染疾,從風寒到肺炎最後撒手人寰。

騎馬很容易傷到子孫根,這也是常識,戚繼光之前一直不讓皇帝上馬,直到皇帝馬步,扎的根基厚實,才肯讓陛下上馬。

因爲環境相同,所以立太子就和當初嘉靖年間一樣,成了一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

萬士和敢這麼看似不在意的問出來,已經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讓他跟皇帝爭執早立太子什麼的,太難爲他了。

萬士和可是被士林戲謔爲萬無骨,可萬無骨敢問,滿朝文武有一個人敢問的嗎?馮保都不敢。

作爲禮部尚書,萬士和必須要知道陛下明確的態度纔好做事,陛下說不立,那就暫時不立,等陛下什麼時候覺得有必要立太子了,再立不遲。

萬曆十一年十月初,石茂華終於在京師安頓了下來,石茂華謝絕一切的拜訪,包括首輔張居正、次輔王崇古的拜帖,將閉門謝客進行到底,既然已經退了,那就要有退了的樣子,劉顯和馬芳也都是如此。

石茂華帶着陛下加官賜宅的聖旨,來到了通和宮面聖謝恩。

“不必行大禮了,坐下說話。”朱翊鈞等在了御書房,等到石茂華走了進來,立刻開口,免了石茂華的大禮,石茂華仍然抱恙在身。

石茂華再次俯首,十分鄭重的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石部堂,當初皇極門一別,已經七年有餘,當初石部堂對朕說,要復套,現在已經復套了。”朱翊鈞說起了石茂華最心心念唸的事兒。

石茂華一臉輕鬆的說道:“是啊,當初臣憂心忡忡,還怕自己說的,被朝中的士大夫們以爲是在危言聳聽,陝甘寧三邊之地,少糧多兵,別的地方民亂也就是百姓揭竿而起,這陝甘寧要是亂起來,那就是兵禍了。”

“現在好了,臣最擔心的事兒,不會發生了。”

“陛下,臣低估了馳道,即便是不重開西域,馳道在,則河套在,不必重開西域也能固守,大明京營能在五天到十天之內投射到河套,那就是腹心之地,不會再丟失了。”

朱翊鈞有些疑惑的說道:“石部堂以爲,不用重開西域了嗎?”

“當然不是,該開還是得開,西域有礦,還能種棉花。”石茂華搖頭說道:“重開西域,就是一道藩籬。”

“臣老了,倚老賣老一番,陛下沒打過仗,其實這隻要打仗,戰場在我們腹地發生,輸贏都是大明輸,但在邊方打,就完全不同了,綏遠、西域都是地廣人稀,這就是縱深,在這些地方起了衝突,不會有傾覆之禍。”

縱深和緩衝帶,石茂華要說的就是這兩樣,建立更多的縱深,才能讓大明的腹地更加安全。

石茂華還是主張重開西域,他要說的是,他對馳道缺少了解,直到親眼看到,才發現,自己完全小看了這東西的對軍事的可怕影響,大明的主力還是步營,步營的投射速度和能力,決定了帝國的疆域。

“重開西域,勢在必行。”石茂華頗爲確切的說道。

朱翊鈞和石茂華說起了甘肅之事,大明士大夫們的踊躍,是朱翊鈞完全沒有預料的事兒,大明的士大夫多少還是想要進步的,到了甘肅履任一年頂兩年,而且還能立功,最近的重點就是抓間諜,西域諸部刺探大明朝廷動向的間諜。

而下一步是出使西域諸國,宣威西域,這個使臣自然要在甘肅省裡誕生,而且註定青史留名。

“陛下,臣發現這京堂,怎麼烏煙瘴氣的。”石茂華頗爲疑惑的說道。

“燒煤燒的。”朱翊鈞略顯無奈的說道,京師並不宜居,朱翊鈞本來在西山宜城伯府外營建了一個宅院,但石茂華的身體還需要隨時觀察,住在城裡更加方便些。

“燒煤的事,臣在陝西就已經有所耳聞了,臣說的是這京堂這些個雜報,他們也太大膽了!陛下爲何如此縱容他們胡說八道?”石茂華搖頭,陛下誤會他的意思了,他不是說煤煙,而是說雜報的筆正們胡言亂語。

百姓不燒煤就得燒柴,大明京畿這地界,能砍的柴都砍了,哪裡還有柴可以燒?

京堂雜報的內容,在石茂華看來,過於離經叛道了,這些人鼓譟的風力,對大明是極爲危險的。

石茂華從來不是一個刻板守舊的人,他不是不能接受新鮮事物,他可是對鐵馬非常感興趣,對於馳道、鐵馬、機械作坊,他都持有積極的態度去認真瞭解,思考它們對於國朝的意義,但是對於這些個筆正的搖脣鼓舌,石茂華不能接受。

“他們這麼鼓譟風力輿論,就是在掏空大明的根基。”石茂華非常肯定的說道:“這些人完全被勢要豪右所掌控,所言所行,皆爲利益奔波,吃誰的家飯,就是誰家的狗,素來如此。”

“但是需要思辨,就得允許他們的存在,允許他們說話,這裡面也有林輔成、李贄、耿定向這類的人物,而且大明也需要雜報,只有邸報,完全不夠。”朱翊鈞想了想說道:“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但說胡話,朕也不允許。”

“那倒也是,萬曆維新的確需要更多的聲音。”石茂華認同陛下的觀點,他還是有些堅持的說道:“這些雜報對消息根本不辨真假,就胡亂登刊,就是爲了快,比別人更快的登刊,才能獲得銷量,爲了吸引人們購買觀看,會故意誇大事實,顛倒黑白,指鹿爲馬。”

“謠言充斥着整個京堂,臣仍然認爲弊大於利,臣以爲應該監察,對這些雜報進行審查,確認其有辦刊的能力,而不是任由其野蠻生長,而且要對造謠者進行誣告反坐,取締其辦刊的資格纔是。”

約翰·古登堡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雖然活字印刷術進行了數次的更新迭代,但是新聞審查機制,在泰西建立了起來,大明這方面,就是完全自由的發展,這種自由在石茂華看來,就是縱容謠言的肆虐,冗雜而虛假的信息,充盈京堂,這非常危險。

石茂華思索了一下說道:“如果有人說阻塞言路的話,那罵名臣來擔就是,臣一把老骨頭了,倒是無所謂捱罵不捱罵。”

“部堂忠君體國。”朱翊鈞笑着說道:“倒也不用,石部堂不知道,其實是有審查的,否則這些雜報豈不都是妖書了嗎?對於一些雜報,也進行了取締,這個罵名,大宗伯萬士和早就背了,部堂看到的內容,都在允許討論的範圍之內。”

“有審查,他們還敢在雜報上如此狺狺狂吠?”石茂華驚訝的說道:“那些個所謂自由派的言論,除了林輔成和李贄的文章能看之外,其他的文章簡直是不堪入目,他們吃着別人的施捨的飯,如同狗一樣搖尾乞憐,安敢奢談自由?”

“石部堂看到了什麼?”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石茂華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雜報遞給了馮保,眉頭緊蹙的說道:“他們將垂拱無爲而治和自由混爲一談,簡直是胡鬧。”

朱翊鈞打開了那本雜報,認真的看了看,怪不得石茂華反應這麼大,這份雜報裡的內容,討論的是君子之惡,在這本雜報裡,就一個觀點,那就是讓大明變成人間煉獄的往往就是‘大人物們’的意志,大人物們的雄途霸業。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開篇以杜甫《兵車行》中的名句爲引。

這裡的武皇表面上說的是漢武帝劉徹,但其實是唐朝常見的避諱方式,杜甫說的是唐玄宗在天寶年間持續動武,而且屢戰屢敗,給大唐造成的巨大危害。

安祿山,史思明造反,也是看出了大唐朝廷的虛弱。

在進行了批評之後,就是兜售那一套看不見的大手,可以讓所有人各安其分,而不是用看得見的大手去幹涉,朝廷的每一次干涉,都是在作孽,無限拔高了無爲而治的高度,將無爲而治視爲大自由。

“這個筆正連無爲而治這四個字都不懂。”朱翊鈞放下了這本雜報,搖頭說道:“石部堂你且看吧,有人會教訓他,他不是提倡那個看不見的大手嗎?別人看到他犯了錯誤,自然會牆倒衆人推。”

無爲而治,從來不是說什麼都不做,無爲是不妄爲,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無形無爲,但道有規律,道以規律約束着世間萬事萬物的運行,引申到治國,無爲而治就是:以制度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爲,在制度設計時要謹慎思慮周全,推行之後不要輕易更易造成不便,這纔是不妄爲,也就是無爲而治,而不是不作爲。

顯而易見,這個筆正對無爲而治根本不懂,很快就會有別人去糾正他了,踩人,也是快速獲得名聲的辦法之一,文人相輕,在雜報這個圈子裡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陛下這麼一說,臣確實不怎麼擔心了。”石茂華認真想了想,真理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清,胡說八道的筆正們,自然會被被人踩在腳下。

“陛下,臣在邊方,不在京堂,臣想說的是,不能讓西域變成第二個交趾。”石茂華面色凝重的拿出了一本奏疏,他面色懇切的說道:“陛下,臣不希望陛下低估重開西域的難度。”

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
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