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

“皇帝……”

“嗯……”

···

“皇帝,是覺得過去這些年,關東地方郡縣在廣遷天下豪傑,以實關中、以固國本一事上,不夠盡心盡力?”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竇老太后如是一問,算是正式拉開了這場發生在漢家兩位‘皇帝之間’,關於劉榮這一朝陵邑制度的會晤。

——在先帝,即孝景皇帝劉啓的陵邑:陽陵邑尚還‘空置’,尚還能容納數萬關東移民的前提下,當今劉榮依舊決定爲一氣呵成,直接爲自己建造一個可容納二十萬人的茂陵邑!

若是換做尋常人,肯定會覺得劉榮是瘋了!

要知道整個關東,算上北方燕、代、趙,西南巴蜀、漢中,乃至於南方百越,總共也才兩千萬不到的人口!

一次性遷移超過二十萬關東地方豪強,什麼概念?

兩千萬人裡抽二十萬——百分之一的比例!

關東平均每百人,就要有一人因爲‘尾大不掉’‘魚肉鄉里’‘二千石不能治’,而被強制遷移到關中!

這個比例太誇張了。

要知道地方豪強,之所以是‘豪強’、之所以能‘二千石不能治’,恰恰是以爲他們手中,積攢了數縣,乃至一郡、一國的小半財富;

除了財富,他們還有與財富相匹配的、錯綜複雜的黑白兩道人脈。

最後,便是除此之外——除了能庇護他們的人脈、保護傘外,他們也同時具備守護自己財富、產業,以及勢力的能力。

說好聽點,是‘童僕千百人’;

說難聽點,那就是爲禍一方,鷹犬走狗無數。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平均每百人當中,就出一個?

真要只是‘百裡挑一’的比例,那也就不至於將他們,說成‘二千石不能治’的豪強地頭蛇了。

——在郡縣地方,二千石,可是和‘郡太守’直接劃等號的!

一個擁有十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口的郡,若真有上百,乃至數百位‘豪強’,那這個郡太守也不用幹了,直接找個豆腐撞死便是。

事實上,一個二三十萬人口的郡,真正能稱之爲‘二千石不能治’的豪強地頭蛇,大概率不會超過五家。

如那‘豪強爲禍一方’的反面代表:河東郡,自太宗皇帝晚年開始,便是楊、暴兩家在把持。

再比如關東最大的糧商家族:宣曲任氏,更是掌握了關東糧食市場超過四成的份額!

尤其太宗皇帝年間,宣曲任氏憑藉一句‘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的家訓,得了太宗皇帝的口頭讚賞。

這一下,宣曲任氏算是徹底一飛沖天,憑藉在世聖人:漢太宗孝文皇帝的親口背書,徹底坐穩了關東宗族勢力的頭把交椅。

這樣一家有實力、有影響力,更得一代聖君背書的地頭蛇,別說是二千石級別的郡守,又或是金印赤綬的宗親諸侯了;

——便是長安朝堂,想要料理這麼一家豪強地頭蛇,都得好生費一番工夫和腦筋。

至於宣曲任氏那句家訓是什麼意思?

不外乎:不是自家田畝種出來的糧食,堅決不吃;不是自家養出來的蠶、抽出來的絲所縫製的衣服,堅決不穿;

公家的義務——即稅、賦悉數上繳完成之前,絕對不能喝酒吃肉、聚衆宴飲。

衆所周知,太宗皇帝一生儉樸,甚至堪稱‘淳樸’!

對於這麼一句倡導勤儉節約,着重強調公民義務的家訓,太宗皇帝開口誇讚一番,顯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理。

言歸正傳。

掰着指頭算,如今漢室——無論關中還是關東,無論南方還是北方,能有宣曲任氏這等影響力得地頭蛇,獨一無二,僅此一家。

便是次一等的,那些頂多只是讓郡太守覺得難辦,卻根本難爲不到長安朝堂的豪強,也基本都是每個郡一兩家、兩三家。

至多不超過五家。

——要知道豪強之間,那也是有競爭的!

而且豪強之間的競爭,可不是什麼溫文爾雅的商業競爭,而是血淋淋的生存之爭!

不把競爭對手儘可能吞併,並與那些實在吞併不了的結盟,豪強們根本就無法躋身‘豪強’之列。

而這,也恰恰是漢家的陵邑制度,在最近這些年稍顯乏力,對於關東地方豪強的限制作用逐漸乏力的原因所在。

——經過發展初期的殘酷競爭、吞併後,在競爭中倖存下來,並發展壯大、彼此又奈何不得的地方豪強之間,最終會選擇結盟。

就拿河東郡的楊、暴兩家舉例;

自太宗皇帝早年,這兩家逐漸成長爲河東郡豪強地頭蛇的代表,至今不過三十年的時間,便已是觸手遍佈於河東郡軍、政、商各界!

凡河東郡官員,除了長安朝堂中央委派的郡守、郡尉之外,郡衙所有實權職務,幾乎盡數被這兩家所瓜分!

每當有郡守履任,這兩家便會各派出代表,帶着大包小包的禮物前去拜會。

話說的也好聽:得知明公履任本郡,作爲本郡最具名望的兩家‘良紳’,不敢不攜重禮相訪,以效犬馬之勞!

聽說這兩家是本地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家族,這位纔剛到人的郡太守大概率會兩眼放光。

——地方豪強!

——現成的政績啊!

——只要搞掉這兩家地頭蛇,那本官在這一郡之地,豈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於是,該郡守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楊、暴兩家的賀禮,並明確表示:你兩家,還是好自爲之吧!

等長安朝堂下一次遷民實陵,本官就把你們兩家報上去!

然後,這個郡守就傻了。

——纔剛擺明‘絕不和楊、暴同流合污’的態度,不眨眼的功夫,郡守衙門居然直接停擺!

一問才知道:郡衙除了主管民政的一把手郡守,以及分管軍務的二把手郡尉之外,什麼都郵、長吏、郡丞,又或是都尉、將校等,居然無一例外,都是楊、暴兩家的人!

要麼,是楊、暴兩家的人,被安排到了這些位置上;

要麼,是憑實力爬上這些位置的人,被楊、暴兩家以聯姻之類的手段,和這兩家捆綁在了一起。

當然,都郵、長吏、郡丞這樣的要害位置,更是清一色非楊即暴——直接就是這兩家的子弟!

事情鬧到這一步,這個年輕氣盛的郡守也終於明白:離了楊、暴兩家,自己別說是做出成績了——連郡衙的日常運轉都維持不了。

於是,風水輪流轉,換成了這個郡守攜禮登門,極盡卑微對楊、暴兩家道歉。

——哎呀~

——是本官太年輕啦~

——沒了您兩家,俺們這河東郡,那是一件事兒都辦不成呀!

——還請您兩家,原諒我這個年輕人的一時錯漏……

見郡守如此識趣,楊、暴兩家也不拿喬,第一時間讓郡衙恢復了正常運轉。

而後,便是對這個年輕不懂事的郡守苦口婆心的說:哎呀~都是誤會~

您是長安派來的郡守,那就是俺們河東的天啊~

可是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要想治理好河東郡,您還是得仰賴俺們這些‘良紳’來辦事兒啊……

至此,合約達成。——河東郡守以‘不插手政務’,尤其是不侵犯楊、暴兩家利益爲條件,換得楊、暴兩家的支持。

而楊、暴兩家得了權,正事兒卻也不耽誤——稅、賦也好,勞、役也罷,都給辦的妥妥帖帖。

如是數年,郡守‘垂拱而治’愣是垂出一樁又一樁實打實的政績,很快便升遷離去;

而後,楊、暴兩家再次派人攜重禮登門,拜訪新到任的河東郡守……

“有些話,孫兒不便明說。”

“但依皇祖母之閱歷,瞧明白這點事,總還是不在話下的……”

對於竇老太后‘是否對關東地方郡縣,在關於陵邑制度的工作上感到不滿’的詢問,劉榮並沒有直接作答。

只如是隱晦答出一語,便就劉榮苦笑着搖了搖頭,自顧自說道:“太祖高皇帝篳路藍縷,立我劉漢國祚,乃告天下:商者末業,其害,尤甚於魯地之腐儒!”

“乃諭: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別居另冊,以爲,有別之民也……”

“又置陵邑之制,廣遷關東地方豪強、二千石不能治者於陵邑,以實關中、以固國本。”

“——太祖高皇帝七年,又孝惠皇帝八年、呂太后八年;”

“凡有漢二十五載,我漢家賴陵邑之制,而使關東無豪強之禍、地方無宗族之患。”

···

“及至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卻爲陳平、周勃等老臣掣肘,更齊悼惠王諸子虎視眈眈、居心叵測於關東。”

“爲得保宗廟,太宗皇帝不得已,先廢山澤之禁,後除鹽鐵官營,更許民私鑄銅錢。”

“——世人皆曰: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凡諸夏之民,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又太宗皇帝行仁德之政,使民得其食、其衣,賈得其產、其利;”

“如是二十七年,天下百廢俱興,工、商之民,皆猶如魚得水。”

“然此間之弊如何,天下百姓民不知,公侯貴戚不顧,公卿百官知而不敢言。”

“便是孫兒,亦不敢以逆耳忠言,而有傷太宗孝文皇帝之遺德……”

如是一番話,不單是讓竇老太后陷入了沉思,也同樣讓劉榮,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沉默之中。

毋庸置疑的是:作爲華夏封建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的貢獻,主要集中在開創者,即‘文景’二字的‘文’。

而太宗孝文皇帝在位年間,華夏文明的狀態,完全用‘寬鬆”二字來徹底概括。

宗親諸侯?

——只要不舉兵謀反,隨便你!

什麼開礦鑄錢、冶鐵,什麼開海煮鹽——哪怕擺明一副要造反的模樣,長安朝堂對你的寬容,也能一直維持到你正式扯旗的那一天。

底層農戶?

那就更不用說了。

沒吃的了,那就上山打獵——太宗皇帝賞你飽腹!

沒柴燒了,那就上山伐木——太宗皇帝賜你溫暖!

甚至於,沒錢花了,太宗皇帝也賜你富足——隨便熔點銅器,大概澆鑄成錢樣兒,伱就有錢花了!

尤其真正關乎底層百姓切實利益的稅、賦,更是成爲了文景之治最堅實的基礎。

——漢文帝在位二十七年,其中有足足十三年,完全免除了全天下人的農稅!

剩下十四年當中,也有足足十一年農稅減半,只行三十取一的超低稅率!

便是以十五取一的法定稅率,完整收取農稅的那三年,也完全是爲了避免天下人習以爲常,真把太宗孝文皇帝仁慈的農稅三十取一,當成是‘本就該如此’。

這是農稅;

而漢家法定的口賦: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錢,也已經被天下人默認爲每三人一算,每人每年四十錢。

因爲自太宗皇帝四年至今,漢家再也沒有按照法定的數,收取過一百二十錢的口賦;

以至於天下人——尤其是太宗皇帝晚年出生的人,大都認爲漢家的口賦,從來都是每人每年四十錢……

宗親諸侯肆意妄爲,底層民衆的生存環境也相當寬鬆;

相應的,工商業發展,以及地方豪強富戶的發展壯大,自也不可避免的成爲了文景之治——尤其是太宗皇帝那二十多年,一道極爲‘亮眼’的風景線。

文景之治,對於底層百姓是盛世,對於豪強富戶,也同樣是盛世。

歷史上長達五十年,本時間線也足有三十多年的文景之治,更是成爲了豪強富戶迅速完成原始積累,並在地方構築盤根錯節的勢力,從而爲禍一方的史詩級溫牀!

所以,對於竇老太后的提問,劉榮的回答是肯定的。

——過去三十年,漢家的陵邑制度,就算沒有完全停擺,其效能也早已大打折扣!

過去三十年,許多早就該遷居陵邑的豪強富戶,在地方郡縣官員的庇護之下,一次又一次躲過了強制遷移;

積年累月之下,別說二十萬——便是如今的關東,有三四十萬人屬於‘豪強’標籤,劉榮也完全不會感到奇怪!

而此番,劉榮出手就是一座一步到位,可容納二十萬人的茂陵邑,幾乎是直言不諱的告訴天下人:對於我漢家過去三十年的陵邑制度,朕極其不滿!

只是此事,畢竟關乎到太宗孝文皇帝名聲,乃至於‘文景之治’的歷史評價;

劉榮再怎麼愣頭青,也總得先和老太后商量商量。

——商量商量怎麼搞,才能在確保陵邑制度成重新發揮‘國運調節器’之效能的同時,最大程度規避此事,對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影響。

誠然:太宗孝文皇帝,已經成爲了一個歷史名詞。

但劉榮姓劉。

孝景皇帝劉啓的劉;

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劉;

自然,也是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的劉。

維護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形象,對於劉榮——對於太宗皇帝這一脈的每一位漢天子而言,都是根本不需要思考的政治本能。

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剛落腳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1章 回去再說!第92章 出師不利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晚點更第93章 兒,斗膽第263章 人心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27章 開戰!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06章 孤兒軍第105章 西進!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26章 朕!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47章 好小子!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35章 奏對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4章 真打呀?!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告假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0章 族!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剛落腳第6章 困獸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65章 人各有命歇一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20章 衛青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93章 兒,斗膽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
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剛落腳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1章 回去再說!第92章 出師不利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晚點更第93章 兒,斗膽第263章 人心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27章 開戰!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06章 孤兒軍第105章 西進!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26章 朕!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47章 好小子!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35章 奏對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4章 真打呀?!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告假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0章 族!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剛落腳第6章 困獸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65章 人各有命歇一天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20章 衛青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93章 兒,斗膽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