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

“雁門有程不識、郅都二人,大抵是不需要擔心的了。”

“但云中,恐怕還需要我長安君臣,好生商籌一番。”

“——繼任魏尚,統領雲中的新太守,不可急於一時,也急不來。”

“畢竟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都曾爲此事頭疼多年,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但至少今年秋後,雲中城,必須得到長安朝堂的支持。”

“軍械、輜重也好,兵力補充也罷;”

“總之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雲中百姓,再次因爲城破之憂而登上城牆,甚至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了……”

劉榮一番話,讓韓頹當、曹壽二人感慨點頭的同時,也讓二人陷入了沉思。

在漢家北牆一代的其他地方,遭受匈奴人突襲、搶掠,幾乎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

但這麼多年下來,邊牆各地也都有了各自應對的方法。

敵人超過一千人如何如何,超過五千如何如何,乃至朝萬人以上、成建制大舉來犯如何——邊郡都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標準,以及應急方案。

絕大多數時候,在來犯之敵不超過一萬人的前提下,邊郡會採取龜縮防守的策略,即緊閉城門,據險而守,憑藉城牆之堅固,做大限度減少本方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至於以城池爲中心四散的鄉村,則是會有條不紊的就近藏進深山,以鄉村破碎爲代價,來換取生命的保留。

當來犯之敵超過五千人,大部分縣城會選擇三五聯合,共同駐守某一座城池,並儘可能確保野外鄉村之民,能大部分藏進山林。

而在來犯之敵超過萬人時,迎接邊郡百姓的的,往往是一場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慘烈戰爭。

凡是人,便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邊牆如此不安定,百姓民自然是不願意繼續待在邊郡,拿身家性命開玩笑。

所以,爲了安撫邊郡之民留守,甚至是鼓勵南方百姓遷居北牆,以充實北牆一代的人口,漢家自太祖高皇帝開始,便一直在出臺相應的鼓勵、補償政策。

尤其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間,晁錯一紙《言兵事疏》,正式爲劉漢社稷定下了長期堅持不懈的移民實邊,並招安臨近長城的遊牧之民,以爲屏障、以夷制夷的核心方針。

但朝堂再怎麼鼓勵、再怎麼補償,也還是改變不了邊牆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或被動、或主動的被拉壯丁,登城作戰的生存困境。

而在漢北邊郡當中,又尤數孤懸塞外百餘里,一逢戰事,便必定會陷入包圍圈的雲中城,爲最爲險惡之處。

——每一次!

匈奴人每每大舉南下,入侵漢地,無論是從哪個方向而來、攻打漢室的哪片區域;

只要是萬人以上規模的大舉南下,匈奴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一路偏師,將雲中城團團包圍!

沒辦法;

位於漢匈實際邊境線以北百餘里,恨不能插入匈奴腹地的雲中城,實在是讓匈奴人如坐鍼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哪怕知道雲中城內,漢家的可戰之兵不超過萬人,即便繞過雲中城,雲中城也大概率無力從背後捅刀子,匈奴人也還是放不下心。

——因爲雲中城的存在,對於漢家的意義,本身就是在必要時,即匈奴人大舉南下,攻打漢北某處時,自匈奴人的身後突然殺入戰場,以解邊牆之圍。

所以,匈奴人不敢賭雲中城內的漢人,有沒有背刺自己的能力,又或是膽量。

哪怕再小,這個可能性也始終存在。

這就使得匈奴人根本不敢,也無法忽視雲中城的存在,明知無法攻破雲中城,也總是孜孜不倦的重兵圍困雲中城,以求雲中城自顧不暇,無暇他顧。

當然;

作爲信奉原始叢林法則,慕強文化極其濃厚的遊牧文明,匈奴人自然不是從見到雲中城的第一天開始,就斷定這座漢人的城池無法攻破。

曾幾何時,匈奴人也是嘗試過大軍壓境,試圖攻破雲中,以拔除這顆深深刺入草原腹地——甚至是遊牧之民心臟的釘子的。

但那一場戰爭的慘烈程度,即便到了今天,由道聽途說的韓頹當,以‘我曾聽人說’的口吻複述而出,也依舊令人心中鈍痛陣陣。

而那一場戰爭,即是故云中守魏尚的成名之戰,也同樣是雲中百姓,終身難忘的絞肉場……

“臣記得~”

“唔,是太宗皇帝前元三年吧?”

一聲輕詢,引得一旁的曹壽感慨點下頭,便見韓頹當悠悠一聲長嘆。

而後,便再度以草原遊牧之民的視角,說起了當年的往事。

“那幾年,老上單于連年叩邊,太宗孝文皇帝忍無可忍,勢必要與匈奴決戰!”

“雖然當時,臣還在草原,但在長安發生的事,朝中也還是有些人知道的。”

“——長安南北兩軍,各掉了過半兵力,南軍二校,北軍四校!”

“再以此六校禁軍爲骨幹,太宗皇帝又從關中,徵集了不下三十萬良家子,更欲御駕親征,以決戰胡虜!”

“到太宗皇帝引軍開拔,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少府內帑的存糧、鹽醋、各式醬料,便已經被搬空了一半。”

“弓羽箭矢,更是幾乎全被太宗皇帝帶走……”

···

“開拔月餘,太宗皇帝抵達代都晉陽,對老上稽粥下達戰術,約定於平城一帶,清算父輩血債!”

“但當老上稽粥引兵南下,跨過馬邑,以及趙長城,抵達樓煩縣一帶是,關東傳來消息——濟北王劉興居,於齊地舉兵謀反!”

“於是,太宗皇帝只得與老上再定盟約,屈辱和親。”

“而後折身去了關東,平了齊地的叛亂。”

“叛亂平定之後,少府內帑已近被搬空,大軍再滯留於外三個月,朝堂便要拿不出大軍的糧餉!”

“萬般無奈之下,太宗皇帝終只得班師回朝,再不復言決戰匈奴事……”

韓頹當一番話,也是讓劉榮、曹壽二人一陣搖頭唏噓。

這件事,是漢家繼太祖劉邦身陷白登之圍、高後呂雉爲冒頓單于書辱之後的第三件國恥級重大變故。

正是這次變故,迫使太宗孝文皇帝爲漢家——爲文景兩代前後三十年,定下於外和親以安胡,於內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核心國家戰略方針。

也正是這一次諸侯叛亂,讓太宗皇帝再三教導當時的太子儲君,也就是已故孝景皇帝:沒有解決掉關東宗親諸侯,剔除他們的爪牙之前,絕不能動決戰匈奴的心思!

你爹我,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有了那一戰的事實佐證,漢家才放下了先前,自有漢以來的不甘和倨傲,徹底接受漢家在面對匈奴人時的戰略劣勢,以及採取戰略防守姿態的必要性。

而後,便是漢家進入長安二十多近三十年的沉澱器,及高速發展期。

——甚至有那麼一段年景,長安朝堂休養生息都休魔怔了!

居然有人在朝議之上,堂而皇之地提出:別管他黑犬白犬,只要能止戰,便都是好犬!

若非太宗皇帝深諱過猶不及的道理,將漢家對匈奴人的忍讓,限制在了間歇性和親以穩定局勢、間歇性衝突以展示肌肉——以鬥爭求和平的限度,漢家說不定早在這西元前,就已經發明出歲幣這種臭名昭著的東西了!

對於當年,也就是太宗皇帝三年那場沒打起來,或者說是演變爲平定叛亂的漢匈決戰,漢家目前的主流看法便是如此。

人人都說那一戰,讓漢家徹底認識到了存在於本身的內憂外患,並確定了韜光養晦,以待將來的發展方略,以及先內後外,先諸侯後匈奴的戰略優先排序。

只是在韓頹當這個曾經的‘草原人’看來,那一戰,還有一個地方,被整個天下所忽視了……

“平城一戰沒打起來,太宗皇帝簽下恥辱性的和親條約之後,便急匆匆去了關東,平定濟北王劉興居之亂。”

“而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老上稽粥,則在引軍北上、退出漢地的路上,再次注意到了雲中城。”

“——拋開匈奴單于的身份不說,老上稽粥,也可謂是一代雄主了。”

“幾乎只是看了一眼堪輿,並在雲中附近觀瀾了一圈,老上稽粥便徹底明白了雲中城的存在,對我漢家的戰略意義!”

“於是,已經同太宗皇帝簽訂盟約,並承諾引兵退回草原的老上稽粥當即下令:召集幕南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同老上稽粥麾下的十數萬大軍一起,不惜一切代價,以攻破雲中!”

···

“在當時,臣還在草原,雖還算年富力強,卻因爲降將的身份,而不被單于庭所接納——或者說是不被信任。”

“再者,先父彼時已亡故,兄長繼承了匈奴韓王的王位,被老上稽粥劃分在了幕北——主要是爲了讓我韓王部遠離漢匈邊境,與漢家傳遞消息,成爲第二個匈奴東胡王/漢長安侯。”

“所以那一戰,臣並沒能身臨其境;”

“但光是戰後,聽那些幕南的貴族頭人說起,臣便已是心驚肉跳,對那位素未謀面的雲中守,萌生出無上的敬意……”

一番話道出口,韓頹當就好似是真的回想起,甚至是真的經歷過那一場慘烈戰爭般,口乾舌燥的輕扯了扯衣襟。

——時值春夏之交,宣室殿並不很熱;

但韓頹當此時,卻已是一層薄汗蓋住了額頭,捏着衣襟的手也下意識輕輕煽動着。

就在這時,一旁的平陽侯曹壽,也適時接過了話頭。

“太宗皇帝撤兵之後,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舉兵作亂的濟北王劉興居身上,完全沒有想到老上稽粥狡詐至斯,居然還會在撤軍途中強攻雲中城!”

“等長安朝堂收到雲中的消息時,戰爭,已經結束了。”

“——直到戰爭結束,雲中派來長安彙報戰況的信使,才終得以突破匈奴人對雲中城的包圍;”

“而在後來,據云中守魏尚所說:將戰報送來長安的,已經是雲中派出的第十六批信使了……”

“甚至就連着最後一波信使,也只有一人撐到了長安,在將奏報送到宮門外後,便當場一命嗚呼……”

這一番話,讓殿內本就有些沉悶的氛圍,愈發變爲詭異的寂靜。

而在劉榮、韓頹當、曹壽君臣三人臉上,卻是如出一轍的感慨,和憤怒。

——那一年的雲中,家家戴孝;

那一年的雲中城,被城牆外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墳冢圍了裡外三圈。

那一年,那一戰,郡守魏尚親臨戰陣,負傷一十七處!

郡守府官員十不存一,近萬郡兵幾近全軍覆沒!

魏尚七子,五死二殘……

“那一年,雲中的農籍,從原有的一萬三千一百戶、五萬五千餘口,銳減到了四千零七十五戶,九千三百二十六口。”

“——有八成以上的雲中百姓,死的一家、一族只剩下一位老人,或一個婦人、孩子;”

“超九千戶人丁盡沒,宗祠斷絕。”

“先帝曾說,那一年的雲中,真真可憐的,不是那些戴孝的家庭。”

“而是那些全家死的一人不剩,以至於都沒人戴孝的絕戶……”

隨着劉榮這最後一語,這場原本還算輕鬆寫意的君臣交談,也終於來到了真正的核心。

便見韓頹當繃着臉,與身旁的曹壽稍一對視,而後便是二人聯袂起身上前,對劉榮齊身一拜。

“陛下!”

“當年一戰,雲中盡歿軍民,五萬而有餘!”

“雖然老上稽粥,也遭受了萬人以上的損失,甚至從此再不復提攻奪雲中事,但那一戰之慘烈,臣等,今猶在目!”

···

“秋後一戰,胡蠻不來則以,來則必犯雁門、上、代!”

“而云中,未必不會再遭受一次當年,雲中守魏尚拼死據守的慘烈戰爭……”

“——請陛下,未雨綢繆!”

“但有可能,便以將士萬數入補雲中,以實城防!”

二人齊聲言罷,韓頹當還不忘單獨再走出一步,一臉誠懇的對劉榮再拱手。

“臣,不是爲已故魏尚——魏公而說這些話。”

“而是爲了那些英勇殺敵,最終卻難逃一死的雲中英烈……”

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31章 序幕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92章 出師不利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52章 博望苑第56章 母親啊母親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6章 廟算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250章 單于庭睡一覺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1章 序幕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剛落腳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51章 毒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47章 好小子!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51章 毒蛇!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剛落腳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05章 西進!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82章 屠龍勇士第263章 人心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6章 莢錢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5章 西進!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35章 漢少府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90章 族!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4章 真打呀?!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章 左膀右臂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6章 莢錢第252章 英烈之後?
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31章 序幕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92章 出師不利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52章 博望苑第56章 母親啊母親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6章 廟算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250章 單于庭睡一覺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1章 序幕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剛落腳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51章 毒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47章 好小子!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51章 毒蛇!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剛落腳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05章 西進!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82章 屠龍勇士第263章 人心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6章 莢錢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5章 西進!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35章 漢少府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90章 族!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4章 真打呀?!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章 左膀右臂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6章 莢錢第252章 英烈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