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薺菜,吃起來有一點苦澀的味道。
薺菜跟雞蛋、肉餡一起包成春捲後,陸媽把它們放到油鍋裡一炸,吃起來不但沒有了苦澀的味道,反而酥脆鮮香,陳洪達幾人吃的根本停不下筷子。
野菜在城裡受歡迎,很多飯店和私房菜館都會買些應季的野菜做美食。
陳洪達也曾讓採購部買了幾回,買回來的薺菜看着鮮嫩,輕輕一掐就冒出汁液,誘人有食慾的樣子。
可煮出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很難嚼動,味道淡到吃不出來是薺菜,好像在啃野草似的。
菜館裡的廚師連連搖頭,這樣的菜端去給客人吃,廚師覺得打的是自個兒的臉。
採購部換了幾個地方,買回來的薺菜始終達不到要求,不是陳洪達記憶中的味道。
後來私房菜館便放棄了採購薺菜等野菜,陳洪達終於想明白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鄉村間生長的薺菜都是經歷了冬天的磨鍊,有寒風、雨水,也有暖陽,積蓄了能量。
到春天長出來的時候,味道就很醇厚了。
而他們採購的都是栽種在溫室大棚裡的,匆匆種下,迅速成長,很快出現在了超市、市場,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跟真正的野生薺菜相比,口感自然差遠了。
陳洪達打算在回去時到田邊摘些薺菜,給菜館裡的廚師們嚐嚐記憶中薺菜的味道。
吃飽喝足,陳洪達幾人坐在院子裡曬太陽。
秦採茵明天要上學了,她和秦老師下午就得回去,徐灝家裡有事,跟着一起走。
羅大師放心不下自己的研究所,猶豫了一下,也跟着他們回去了。
“還是我們哥倆瀟灑,蘇老闆,多留幾天?”陳洪達擡擡下巴,看着蘇老闆說道。
“必須的。”蘇老闆聳聳肩應道。
兩人一個開私房菜館,一個開茶居,平日裡並不忙,在這裡待個十天半個月都不成問題。
聽陸媽唸叨多了一年之計在於春,陸星宇決定勤快一點,趁早規劃了一下承包土地的使用,然後扛着鋤頭到山腳翻鬆土地。
“小宇,你今年種南瓜嗎?”陳洪達站在一旁問道。
陸星宇點點頭,陳洪達接着說道:“準備種多少?能不能先預訂個兩車?後悔去年有南瓜時買少了,後面想要都沒有了。”
南瓜的種子都還沒種下,就想着預訂了,蘇老闆在旁邊聽得直搖頭。
陸星宇指指沒拆的南瓜架,說道:“還是那一片,加上大棚前的那些土地,湊個十畝吧。”
“到時南瓜結的好的話,給你留兩車。”陸星宇笑着說道。
“這裡打算種什麼?”蘇老闆問道。
“種番茄。”陸星宇答道,種不同品種的番茄。
櫻桃番茄、小黃番茄、青提番茄、黑番茄、紫番茄……一順兒種過去,能吃而且還好看,可以拿來觀賞。
番茄在春、秋、冬三個季節都能種,土地空着,陸星宇就趕早種了。
他一鋤頭下去,翻出來一條肥碩的蚯蚓,一個冬天過去,蚯蚓的身子還胖乎乎的,看來它們冬天的食物還是充足的。
咯咯咯。
陸星宇喊了母雞幾聲,過了一會兒,從近的山坡上跑下來兩隻。
他拎起蚯蚓一扔,兩隻母雞飛快地追着過去,爭搶起來。
地裡的蚯蚓多,陸星宇揮起鋤頭,落下,一翻又出來一條。
他還沒來得及拎起扔出去,眼尖的母雞已經跑過來啄食了。
“這樣不行,一鋤頭下去,要是落在你們頭上身上,今晚就加餐了啊。”陸星宇說着揮趕它們離得遠點。
陸星宇把它們養大,是讓它們下蛋的,不是拿來吃肉的。
這羣母雞養在山下,天天運動量大,精氣神好,陸星宇發現它們的下蛋率很高,很長時間都沒有抱窩的。
偶爾有抱窩的,陸星宇隨便放它們到冷水裡一站,它們好快可以清醒過來,繼續兢兢業業地繼續下蛋。
陸星宇只翻鬆了一小塊地,用來給番茄播種和育苗,長到能定植的大小,大概需要一個月半的時間。
番茄的種子要在網上購買,因爲有好些品種是村裡人沒有種植過的,去鎮上也買不到種子。
到了初六、初七,村裡的很多年輕人又要出門打工去了。
回來的時候帶着大包小包年貨,出去的時候帶着大包小包土特產。
村裡有好幾個年輕人留了下來,其中一個是小美,石昊不願意離婚,辦理的流程就變得複雜了,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又遇上春節給耽擱了。
不過小美很安心地待在了家裡,她的手工活還不錯,她準備做一批手工藝品出來,試試看賣給遊客有沒有市場。
現在村裡的網絡也方便了,要是賣的出去,她再開個網店。
住在家裡,開銷不太大,小美覺得還是能養活自己的。
還有住在村尾的李華,比陸星宇大個一歲,但已經在外面打工好多年了,這次過年回來後決定留下來。
李華說,趁着他還年輕,沒有老婆孩子要養,看看能不能成功創個小業,擴大和改善屋子旁邊的池塘,用來養殖魚。
這些是村支書過來小木屋喝茶時告訴陸星宇的。
說完之後,村支書感嘆道:“果然還是年輕人有闖勁,也有資本。”
“春節期間,村裡不少人來找我談過,那些成家了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都有自己的難處,擔心不成功,賭不起啊。”村支書搖搖頭說道。
陸星宇點點頭,雁兒爸媽、小石子爸媽等人也找他聊過,就像村支書說的,一家的擔子壓在身上,他們不敢耗着時間、耗着金錢放手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