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鹿死誰手?”雷婷聞言感到有些奇怪,側身望向了躺在地鋪上的李雲天,不清楚他在說些什麼。
“在下以前聽在下的表叔說過,威國公在京城有個對頭,兩人肯定趁着皇上北征期間鬥得很兇,皇上回來必定要處理這件事情,萬一威國公屆時失勢,那麼雷幫主可就要竹籃打水。”
李雲天頃刻間就編了一個理由,有條不紊地向雷婷解釋着,“只要你按在下說的做,雷幫主肯定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這下連累到你了,這幾天都不能去禮部。”雷婷微微頷首,隨後有些歉意地望着李雲天。
雷嘯天晚上肯定會知道她逃走的事情,不僅會派人去京城九門蹲守,而且也會讓人到禮部找李雲天的表叔,李雲天去禮部的話無疑就是自投羅網,屆時雷嘯天怒氣未消,難免會拿李雲天出氣。
“遲幾天沒關係。”李雲天不以爲意地回答,反正禮部的事情是他杜撰的,當然不會着急了。
房間裡隨後陷入了沉寂中,李雲天和雷婷不知道說些什麼,因此各自想着心事,窗外萬籟俱靜,能清晰地聽見院內雜草叢中傳來的清脆蟲鳴聲。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就出了門,等他回來的時候不僅臉上多出了一副絡腮鬍子,而且手裡還拿着兩件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衫。
兩人換上了粗布衣服後去了一個平民區的大雜院,李雲天已經在院裡和雷婷以夫妻的名義租了一間房。
房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嬸,對街坊們宣稱李雲天和雷婷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媳婦,進京來找活兒幹。
在李雲天看來,雷嘯天除了派人在京城九門守着外,肯定還會派人去城內的客棧和小旅館乃至大車店裡查找,所以住在居民家裡纔是最安全的。
爲了避免大雜院裡的人起疑,李雲天特意買了一些被褥和生活用品,把那個不大的房間簡單收拾了一下,擺出了一副要長住的架勢。
雷婷驚訝地發現大雜院裡的人都很熱情,猶其那些大嫂和大嬸,圍着她嘰嘰喳喳地說着話,直誇她長得俊俏,使得她有些應接不暇。
後來還是李雲天幫雷婷解了圍,以出去找活兒爲由領着她出去了。
大雜院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安全,每天都有人在院子裡,鄰里間的關係也很和睦,這樣的話李雲天可以放心地把包袱放在房裡,他總不能揹着包袱滿世界地跑。
離開大雜院後,雷婷讓一個小童把她寫給雷嘯天的信送給了漕幫在京城會館的門房,希望雷嘯天看見信後能平息心中的怒火,同時也是向雷嘯天報平安。
由於臨近楊榮和海壽進京的日子,李雲天注意到在街上巡邏的軍隊越來越多,不僅有京衛的人,而且還有衣甲鮮明的親衛。
京城從裡到外分爲三座城池,最裡面的是皇宮,即宮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紫禁城,其次是皇城,最外面纔是都城。
皇城和紫禁城之間有宗廟、各部院衙門、各內廷衙門和園林苑囿等等,裡面居住着皇族成員,像宗人府和王府等就在皇城裡。
都城和皇城之間的區域是文武大臣和平民百姓居住的場所,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京城”。
皇城和紫禁城由親衛負責守衛,而都城由京衛進行守衛。
親衛在都城裡巡邏,很顯然違反了常理,也說明了事態的嚴峻,太子用這種方式來向支持漢王的那些勳貴重臣施加壓力,同時也是監視那些京衛。
與此同時,那些親衛的出現也給了李雲天一個信息:楊榮和金幼孜派來京城傳遺詔的大臣還沒有到達京城近郊,否則街上的那些親衛肯定會退守皇城。
如果李雲天推斷的沒錯,太子和漢王絕對會圍繞着前來傳遺詔的大臣在京城近郊做一番殊死決鬥,屆時親衛必然會謹守皇城,哪裡還有心思在都城裡溜達。
無論是太子還是漢王,誰能控制傳遺詔的大臣,持有永樂帝的遺詔,那麼不管遺詔的真僞如何,誰就能臣服百官,進而打破京城的僵局繼承大明的正統。
由於漢王在河北都司佔據壓倒性的優勢,那麼太子唯有在京城近郊下手纔有勝算,出其不意地搶到遺詔和傳遺詔的大臣,進而以最快的速度送來京城。
這對李雲天來說可謂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只要送遺詔的大臣在八月二十五的早朝後進京,那麼他就有機會助太子登上皇位。
如果前來送遺詔的大臣足夠聰明的話,應該會拖到八月二十五日之後進京,再不濟也要等到早朝完了再入城。
之所以要提到八月二十五,是因爲永樂帝時期基本上是“六天一大朝”,也就是說每六天舉行一次早朝,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必須進宮參加朝會。
而八月二十五正是大朝的日子,京城的五品以上文武百官皆要參加,李雲天如果在那一天把遺詔送到宮裡,那麼正好可以助太子登基,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飯,漢王也就徒呼奈何了。
有大朝自然也就有小朝了,平常的時候,皇帝處理事務是“小朝”,即召集各部院堂官進宮問事。
古代的早朝並不是像一些影視作品裡拍攝的那樣,只有幾十名官員站在一個小宮殿裡向皇上奏事。
每次皇帝上朝時,至少有數千名文武官員到場,再加上相應的禮儀人員和侍衛等等,參加朝會的人員通常都有一兩萬。
由於上朝的官員衆多,故而,有幸站在大殿裡的人都是一些高官顯貴,剩下的官員只能在殿外的廣場上站着,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規模盛大,場面宏偉。
不要以爲站在廣場上的那些官員就可以不守規矩,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會在廣場上來回巡視,糾察百官的言行,說話的、亂動的、咳嗽的、吐痰的,甚至放屁的都要受到呵斥訓誡。
如果遇到下雨雪天,站在廣場上的那些官員可就要倒黴了,只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雨雪天裡挨着,除了皇帝下恩旨他們才能離開,等級體系之森嚴可見一斑。
要是皇帝每天都要舉行早朝的話,那麼京城五品以上的官根本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他們每天臨晨四點就要起來到宮門外候着,住得遠的人兩三點就要起牀。
在宮門外等到五更天的時候,宮門打開,文武百官排好隊魚貫進宮,在大殿和廣場上站好位子恭候皇帝的大駕。
等各部院的官員奏完事務散朝的時候,通常已經到了下午,這就使得上朝的官員根本沒有時間處理手頭上的事務,如此一來各部院的公文豈不是會堆積如山?
縱觀整個明代的歷史,除了洪武帝和永樂帝能按時上早朝以外,其他的皇帝則顯得隨心所欲,想上朝就上,不想上就免朝。
最有名的要數萬歷皇帝,竟然二十三年沒有上過一次早朝,比清代的皇帝要舒服的多。
清代的皇帝鑑於祖訓,故而每天堅持上朝,但是其實也有大朝和小朝之分,不可能每天都把京城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弄到宮裡面上朝會,主要召見的還是清代軍機處的軍機大臣。
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可以不上朝,而明朝卻能有條不紊地正常運轉,這要歸功於洪武帝的一個創舉――內閣。
內閣的閣老和官員每天把處理完的奏章提交到內廷,內廷司禮監的太監再在那些奏章上代表皇帝用硃筆批閱,如此一來內閣和內廷就等於分擔了皇帝的職責。
等雷婷送完信,李雲天帶着她去了一個集市,進入一個雜貨鋪後把一張取貨單交給了櫃檯後面的老闆。
老闆瞅了一眼取貨單,把一個包袱遞給了李雲天,李雲天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套正六品的官服,另外還有一個與他的監察御史印信外形和大小相似的小銅印,另外還有一小段明黃色的綢帶。
檢查完了裡面的東西后,李雲天繫上包袱,一聲不響地帶着神情驚訝的雷婷離去。
“你知不知道,私下買賣官服可是大罪!”等到了集市上一個僻靜的地方,雷婷停下腳步,狐疑地低聲說道。
“事到如今我也不瞞你了。”李雲天知道官服的事情瞞不住雷婷,於是一本正經地望着她,“如果我後天不能去禮部報到的話,那麼就會失去接替我表叔擔任書吏的資格,你爹肯定派人在禮部或者皇城門口守着,我要是去了絕對會被他抓走,所以這纔出此下策。”
“你爲什麼不早點告訴我,早告訴我的話我就不會拖你下水了。”雷婷聞言微微一怔,隨後跺了一下腳,急聲說道。
她現在有些明白昨天晚上李雲天爲什麼睡不着覺了,原來是擔心禮部的差事黃了,禮部雖然是個清水衙門,但好歹也是大明堂堂的六部之一,要想進裡面當差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沒事兒,只要我能進入禮部,辦理了入職手續,那麼雷幫主就拿我沒辦法了。”望着神情焦急的雷婷,李雲天微微一笑安慰着她。
不管怎麼樣他還了雷婷的人情,同時又阻止了雷嘯天投靠威國公,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避免了漕幫陷入動盪中,進而影響了大明的漕運。
雷婷這才稍微安心,跟着李雲天去了集市上的菜場。
李雲天找到了菜場裡一個專門給禮部衙門送菜的菜販,給了其二兩碎銀,表示他從鄉下來,想趁着送菜的機會到禮部衙門裡面見見世面。
菜販見李雲天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掂了掂手裡的碎銀後答應了下來,像這種沒見過面的鄉下土包子他見得多了,告誡李雲天進入禮部後不要亂跑,要緊跟着他,否則出了事的話可就麻煩了,李雲天唯唯諾諾地應着。
本來李雲天計劃跟着菜販混進禮部,然後在禮部衙門換上官服,徑直闖宮見太子,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宣讀永樂帝的遺詔,進而一舉定乾坤。
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雷婷竟然也吵着要跟他去,她擔心李雲天被雷嘯天的人免誤了李雲天的前程,屆時可以給他解圍。
李雲天知道雷婷是好意,見她態度堅決只好答應了她,有雷婷掩護無疑更容易避開漢王的那些耳目,而且大功告成後還能送給雷婷一場大富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