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壓倒性優勢

bookmark

“請太子殿下接詔!”此時已經到了在太子和漢王之間選邊站隊的關鍵時刻,忠勇侯周徵瞅了一眼跪在大殿裡的文官,隨後一撩官袍的袍角也跪在了地上,旗幟鮮明地表明瞭他的態度。

“請太子殿下接詔!”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張昊和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牛世豪緊跟着跪在了地上。

“請太子殿下接詔!”在周徵、張昊和牛世豪三人的帶領下,右側立着的武官呼啦啦跪下了三分之一,這裡面有不少是原先持中立態度的人。

魯仲乾等人很顯然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多的武官選擇支持太子,一時間面露驚愕的神色,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微臣,懇請太子殿下接詔!”下一刻,更大的打擊出現了,一直沉默不語的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趙山河也跪在了地上,高聲說道。

“請太子殿下接詔。”在趙山河這個中間派的帶動下,那些持着觀望態度猶豫不決的武官紛紛隨着他跪了下去,人數也接近武官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臣,恭請太子殿下接詔。”不等魯仲乾等人反應過來,宗人府宗令也跪了下去,高聲說道。

“請太子殿下接詔。”在宗人府宗令的帶頭下,立於右側隊列前方的皇族成員呼啦啦都跪了下去。

由此一來,大殿上只剩下秦永祥等數十名文臣和魯仲乾等近三分之一的武官,毫無疑問他們是漢王的支持者。

魯仲乾和秦永祥等人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眼前的形勢已經明確表明,他們已經在這場大明的正統之中失敗了。

不僅大殿裡的文臣和皇族成員,即便是在場的絕大多數勳貴武將,也由於李雲天帶來的那道永樂帝的遺詔,將太子視爲了大明的合法繼承人。

畢竟,死忠於漢王的只是一部分勳貴武將,像趙山河這樣處於中立姿態的勳貴武將更看重的是大明的正統,故而他們明智地選擇了在這場正統之爭中佔居了上風的太子。

這就是漢王爲何要得到楊榮手中遺詔的原因,他與太子現在呈現均衡之勢,而有永樂帝的遺詔將打破這種均勢,誰擁有遺詔誰就立於了不敗之地。

漢王千算萬算,算漏了李雲天這個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萬萬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能避開沿途他設下的重重障礙,神不知鬼不覺地在京城大朝之日混進了宮裡,進而給予其致命一擊。

朱高熾望了大殿裡黑壓壓跪着的羣臣,心中禁不住鬆了一口氣,他不僅獲得了文臣和皇族的支持,而且還頗爲意外地得到了近三分之二勳貴武將的擁護,如此一來大局已定。

隨後,朱高熾雙目寒光一閃,冷冷地看向了秦永祥、武通和範彬以及那幾十名立在那裡的文官。

相對於一直以來支持漢王的魯仲乾等勳貴,朱高熾心中尤爲痛恨表面支持他實則已經投靠了漢王的這些叛徒。

面對朱高熾犀利冷漠的眼神,立在大殿上的那幾十名文官禁不住渾身發抖,面色慘白,相繼跪在了地上,以頭觸地不敢與朱高熾對視。

秦永祥、武通和範彬滿頭大汗,三人知道這下可把朱高熾着着實實地給得罪了,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雙手撐着地,不停地擦着額頭上的冷汗。

等三人跪地後,朱高熾又看向了魯仲乾等人,他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與魯仲乾等人對視着,眼神顯得有些冷漠。

李雲天剛纔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如果魯仲乾等人不支持朱高熾接遺詔的話,那麼他們就是抗旨不遵,而抗旨不遵可是十不赦的重罪,輕則砍頭,重則抄家。

朱高熾能在與漢王的奪嫡之爭後笑到最後,又能遊刃有餘地應付在一旁虎視眈眈的三弟趙王朱高燧,豈能真的是一名懦弱無能之人?

一旦魯仲乾等人固執己見,那麼朱高熾絕對會以抗旨不遵爲名殺了魯仲乾等人,反正有周徵和趙山河等勳貴武將在,他根本就不擔心掌控不了五軍都督府。

“微臣恭請太子殿下接詔。”

魯仲乾第一次發現怯懦謙恭的朱高熾竟然會有如此凜厲的眼神,竟然使得他的心頭禁不住升起了一股寒意,望了一眼大殿內跪着的衆位官員,他心中不由得哀嘆了一聲,知道大勢已去,隨後撩起官袍的袍角跪了下去,宏聲說道。

“恭請太子殿下接詔。”在他的帶動下,站立着的那些勳貴武將紛紛跟着跪下。

朱高熾見狀嘴角閃過一絲冷笑,算魯仲乾有着自知之明,否則的話他不介意學學皇爺爺洪武帝,清除掉那些棘手的功勳顯貴。

“兒臣朱高熾,恭請聖詔!”隨後,朱高熾深吸了一口氣,起身走下高臺,面向龍椅的方向跪下,沉聲說道。

李雲天聞言連忙從地上站起,由於雙腿痠麻,他一拐一瘸地走過去,從一名內侍手中拿起遺詔,神情嚴肅地來到了朱高熾的面前。

遺詔可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宣讀的,通常來說只有送遺詔的官員纔能有享受這個“榮譽”,故而只能由李雲天來宣召。

當然了,所謂遺詔,自然不可能是皇帝寫的,而是皇帝駕崩後由近身重臣模仿皇帝的口吻所寫。

而只有公佈了遺詔,那麼才能正式確認皇帝駕崩,皇帝也由此升任爲“先帝”,皇后也就升格爲了太后,成爲了“哀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靖難入繼大統,獲奉宗廟二十二年……”

深呼吸一口氣後,李雲天打開手中的遺詔,用一種嚴肅的口氣將其讀出,“太子朱高熾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訓,下順羣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誤遇毀傷。喪禮依舊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祭用素饈,毋禁民間音樂嫁娶。”

“宗室親、郡王,藩屏爲重,不可擅離封域。各處三司官地方攸系不可擅去職守,聞喪之日,各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差官代行。衛所州府縣並土官俱免進香。郊社等禮及朕祔葬祀享,各稽祖宗舊典,斟酌改正。”

讀完遺詔上讓太子繼位的內容後,李雲天的語調悄無聲息地進行了改變,聽起來有些抑揚頓挫,“……於戲!子以繼志述事並善爲孝,臣以將順匡救兩盡爲忠。尚體至懷,用欽未命,昭告天下,鹹使聞之。欽此。”

等“欽此”兩個字讀出後,李雲天雙腿一屈跪在了朱高熾的面前,雙手高舉着遺詔,神情萬分恭敬。

“兒臣領旨,定不負父皇厚望。”朱高熾從李雲天手上接過了遺詔,高聲說道。

“皇上,你怎麼就離臣而去了。”這時,大殿內忽然傳來了一陣哭聲,聲音聽起來頗爲悽慘,也不知道是誰。

“皇上,你走了讓臣如何獨活呀。”隨即又有一個哭聲響起。

這一下,大殿裡像是捅了馬蜂窩,無論文臣勳貴還是皇族,紛紛嚎啕大哭了起來,捶胸頓足,看上去一副傷心欲絕,生不如死的樣子。

李雲天想起北征時與永樂帝在一起相處的時光,眼眶不由得紅潤了,淚水順着臉頰就流了下來,他知道永樂帝不僅信任他,將傳遺詔的重任託付給他,而且還給了他一個錦繡前程。

俗話說的好,功大莫過於救主,意思是在衆臣所立的功勞中,最大的就是救皇帝一命,李雲天今天的突然出現使得朱高熾一舉扭轉了乾坤,已經與救主無異,這可是天大的功勞,以後朱高熾乃至皇太孫朱瞻基都會重用於他。

朱高熾也是淚流滿面,手裡捧着遺詔坐在地上失聲痛哭,整個大殿裡哭聲一片。

雷婷一臉茫然地望着周圍的人,不僅殿內的大臣,就連內侍、宮女和侍衛也全跪在那裡哭了一個稀里嘩啦。

“太子殿下,現在當務之急是您趕緊登基,微臣想這也是先帝的意思。”李雲天知道現在不是給永樂帝哭喪的時候,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往前跪行了幾步,來到朱高熾身旁低聲說道,“另,選可靠之人統領九門,並派人將先帝遺詔昭告天下。”

朱高熾聞言眉頭微微一皺,他清楚現在最主要的事情是阻止漢王帶兵進城,於是把跪在一旁哭着的中年內侍招了過來,衝着中年內侍低聲交待了一些事情,然後繼續坐在地上痛哭着。

中年內侍立刻起身,快步來到周徵、張昊和牛世豪的面前,向三人耳語了一陣,三人隨即領着大殿裡的十幾名武將急匆匆地離開。

接着,中年內侍又到了通政使司通政使的身旁,向他低語了幾句,通政使隨後喊上幾名文官快步出了大殿。

通政使司俗稱銀臺,掌大明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遺詔就要由其謄寫後,派人送到大明各地,昭告四方。

見周徵和通政使等人離開,李雲天一顆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只要嚴守都城九門,那麼漢王屆時就無能爲力,只能望着高大的城牆徒呼興嘆。

шшш▲тTk án▲¢ ○

無意中,李雲天的視線落在了不遠處雷婷的身上,眉頭微微一蹙。

雷婷此時已經坐在了地上,一邊捶着痠麻的雙腿一邊好奇地四處張望着,這種百官哭喪的場景她可是第一次見到,而且還都是大明的國之重臣。

李雲天不由得感到一陣無奈,雷婷好像還沒有意識到眼前的嚴峻形勢,幸好現在大殿裡亂成一團沒人管她,否則的話要是被當值的御史給逮住絕對是大不敬之罪。

本來,李雲天想向雷婷使眼色讓她放聰明點兒,可是雷婷的注意力都被四周那些嚎啕大哭的大臣們給吸引了,根本就不往他這個方向瞅,無奈之下他只好悄悄地跪行了過去,伸手悄悄地拽了拽她的衣袖。

“他們怎麼哭得像是死了爹呀?”雷婷扭頭見是李雲天,狐疑地低聲問道。

“小點兒聲!”李雲天聞言嚇了一跳,這可是大不敬之言,扭頭警惕地望了一眼四周,發現大家都哭得傷心沒人理會這邊,於是小聲告誡雷婷,“還不跪好!先帝駕崩乃國喪,豈容褻瀆。”

雷婷見李雲天一本正經的模樣,知道自己差點闖了大禍,忍不住感到一陣後怕,吐了一下舌頭後低下頭,規規矩矩地跪在那裡。一

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536章 無心之言第984章 彎刀之爭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11章 水匪兇悍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1433章 真實目的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150章 繞行第419章 隱情第1411章 線索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476章 稅收之弊第435章 當務之急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1211章 心智較量第1005章 大殿賜婚第892章 威服倭寇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526章 以退爲進第60章 遇襲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73章 戒備森嚴第1458章 一戰而定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260章 顛倒黑白第1227章 得償所願第378章 塵埃落定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33章 大獲全勝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230章 故布迷局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820章 託孤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353章 攻城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586章 慈悲爲懷第84章 困境第1044章 連環雷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739章 深謀遠慮第634章 分兵征討第694章 呼之欲出第1306章 順水推舟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316章 潛移默化第472章 南下清化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043章 自負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431章 入城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083章 引蛇出洞第984章 彎刀之爭第1034章 不容樂觀第1303章 幕後贏家第1239章 查閱卷宗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1034章 順利會師第1254章 剝繭抽絲第14章 情有可原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1094章 再度突圍第367章 決戰時刻第809章 風聲鶴唳第255章 口舌如簧第687章 離間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640章 暗示第13章 朽木不可雕也第1208章 京城急報第1093章 局勢危急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218章 攜手與共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1420章 誘餌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64章 偷樑換柱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999章 使團覲見
第1109章 整軍備戰第536章 無心之言第984章 彎刀之爭第1362章 安心合作第11章 水匪兇悍第556章 漏網之魚第547章 欲揚先抑第1169章 自亂陣腳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1433章 真實目的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1323章 頑抗到底第150章 繞行第419章 隱情第1411章 線索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476章 稅收之弊第435章 當務之急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1211章 心智較量第1005章 大殿賜婚第892章 威服倭寇第1137章 心思各異第526章 以退爲進第60章 遇襲第799章 緩兵之計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73章 戒備森嚴第1458章 一戰而定第887章 蓄勢待發第260章 顛倒黑白第1227章 得償所願第378章 塵埃落定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33章 大獲全勝第462章 寸步不讓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230章 故布迷局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820章 託孤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353章 攻城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586章 慈悲爲懷第84章 困境第1044章 連環雷第1416章 雕蟲小技第739章 深謀遠慮第634章 分兵征討第694章 呼之欲出第1306章 順水推舟第148章 意想不到第316章 潛移默化第472章 南下清化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279章 險惡的陷阱第1043章 自負第355章 驚人推測第1431章 入城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083章 引蛇出洞第984章 彎刀之爭第1034章 不容樂觀第1303章 幕後贏家第1239章 查閱卷宗第121章 一飲一啄第1034章 順利會師第1254章 剝繭抽絲第14章 情有可原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185章 曉之以理第1094章 再度突圍第367章 決戰時刻第809章 風聲鶴唳第255章 口舌如簧第687章 離間第530章 真假難辨第873章 討要公道第640章 暗示第13章 朽木不可雕也第1208章 京城急報第1093章 局勢危急第704章 雪中送炭第218章 攜手與共第486章 試行董事局第794章 以死相諫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1420章 誘餌第123章 亡羊補牢第164章 偷樑換柱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999章 使團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