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滅亡波蘭,那閃電般的攻擊速度,強大的火力和精妙的戰役戰術指揮,讓歐洲各國目瞪口呆。也閃瞎了卡洛斯的雙眼,直至戰役結束,西班牙的軍隊都沒敢越過邊境一步,卡洛斯更是連一點領土主張都沒敢對阿道夫提起。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三個緊挨德國的小國中,除了荷蘭是正義同盟的成員國之外,比利時和盧森堡都是奉行中立政策的小國。但是此時此刻面對只用一個月時間就將波蘭軍隊徹底打垮的德意志的虎狼之師,三國不得不向英法靠攏希望獲得保護。他們試圖盡一切可能通過堅持嚴格的中立政策來避開戰爭。雖然他們秘密安排與同盟國進行合作以對付德軍入侵其領土,但都沒有公開作好準備。法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漠里斯•甘末林也向弗朗索瓦建議,聯軍應利用德軍被捆綁在波蘭的時機搶在德軍之前佔領低地國家。但是,這一建議未被法國政府採納,就連弗朗索瓦本然也亂了分寸。
無論是法國還是英國都沒有預期波蘭能如此被迅速擊敗,他們對德軍的快速勝利感到非常不安。大多數法軍將領贊成採取一個非常謹慎的態度:他們不認爲德國的意圖是可以準確預測。大部分部隊應預留在一箇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備不測。如果德國人確實明顯的通過佛蘭德(比利時北部)之路線前進,只應在法國北部與德軍交戰,因爲德軍步兵到時已疲憊不堪及缺乏補給。如果德軍試圖攻擊盟軍戰線的中路,這些聯軍的預備隊將具備理想的攻擊優勢,以阻止德軍前進。如果德軍通過瑞士前進,該預備隊將成爲唯一的手段來應付這樣的攻擊。說實話此時的歐洲各國君主,從內心裡對強大的德意志軍隊產生了畏懼心理,不約而同的把消極防禦當成了對付德軍的最佳選擇。
而此時,英法軍統帥部正在就如何應對德意志的咄咄逼人而爭論不休。統帥部判斷,如果德軍發起進攻,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在比利時的中部實施主要突破。基於這樣一個判斷,英法就制定了兩個方案。
如果要是德軍在比利時發起攻擊,那麼法國出兩個集團軍,英國出一個集團軍,迅速地進入到比利時境內與比利時軍隊一起在戴爾河一線進行防禦。
如果德軍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就以一個集團軍羣,在馬奇諾正面組織防禦,以一個集團軍羣作爲第二梯隊隨時準備增援。
按照這個計劃,英法聯軍的103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羣:第一個集團軍羣部署在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以及法國北部的各個省。第二個集團軍羣部署在馬奇諾防線的正面。第三個集團軍羣部署在馬奇諾防線的後面,另外還有9個師,作爲它的戰略預備隊。這樣一個兵力部署,實際上是把比利時中部地區,以及馬奇諾防線,作爲重點防禦的地區。
這種消極防禦的思想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那就是馬奇諾防線。該防線
是一條位於法國東方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馬奇諾防線的修建是法國人的一個驕傲,這個歐洲最爲龐大的工程項目將築城技術發揮到了極至,法國人將國家安全完全寄託其上並非毫無道理。如此一條堅強的防線,完全斷絕了敵人從側翼迂迴的可能性,只有在付出慘痛代價的情況下才可能達成突破。法軍在使用少量兵力守備防線的情況下,可以調集儘可能多的預備隊對來犯之敵進行痛擊。
很顯然,法國人也並不完全認爲馬奇諾防線牢不可破,也有用機動預備隊對來犯之敵在突破後進行反突擊的準備,貝當元帥就認爲“必須要有高度機動之兵力準備封閉突破口,或對突破防線之敵進行兩翼夾擊的作戰”。
在法國人的理念中,突破馬奇諾防線的敵軍必將遭到慘重的損失,在法軍機動兵力的打擊下,敵軍的進攻必定會遭到失敗。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樂觀,英國陸軍的一位軍長,艾倫•布魯克爵士在兩度參觀馬奇諾防線後,在日記裡寫下了他的感想:“不用懷疑,馬奇諾的整個觀點是天才的設想。但是!它只給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認爲法國本來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錢花在機動防禦的裝備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飛機和更多的裝甲師,而不是把錢扔進地下。馬奇諾防線最危險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鋼鐵防線後面的感覺,一旦這種感覺被打破,法國的戰鬥意志將一起被粉碎。”
事實也正像艾倫•布魯克爵士說的那樣,佈置在前線的法國部隊根本沒有臨戰前的緊張氣氛,從前線到後方的法國人一致認爲德軍必然會在馬奇諾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他們整日裡無所事事,既不作戰,也幾乎不訓練,更不用提操練那些聽都沒聽說過的步坦協同、空地協同戰術。法國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無用處的野戰工事,以及享受後方提供的豐富全面的娛樂設施。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成了法軍士兵心中的修築在邊境的別緻的渡假聖地。
而此時的一直在做什麼呢?磨刀。
阿道夫的雄心是整個歐洲,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波蘭。而且,他已經消滅了正義同盟三巨頭之一,他會放過另外兩個嗎?絕對不能。而阿道夫想要進攻法國,也的確要面對號稱牢不可破的馬奇諾防線。爲此,阿道夫這個號稱天才軍事家的瘋子,絞盡了腦汁也沒想出什麼有效減少傷亡的好辦法,但是有一個人替他想到了,這人就是曼施坦因。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在阿道夫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個代號爲黃色方案的西線作戰計劃。此計劃是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去進攻
法國。這和英法聯軍的預想幾乎是不差分毫,德軍如果按照這個計劃實施,將遭受重大傷亡,而且還不一定能像消滅波蘭一樣快速的消滅法國。但是A集團軍參謀長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卻討厭這個計劃,他認爲這個計劃實在是太過保守,和現在德意志軍隊的裝備和戰法背道而馳。而阿道夫本人也不喜歡這個計劃。爲此,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戰略構想: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對具有戰略決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帶,實施主要突擊。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繫,分割合圍英法盟軍,迅速滅亡法國。
這個計劃已經提出,就引起了德軍總參謀部的軒然大波,也引起了激烈的辯論。阿道夫對曼施泰因的計劃讚賞有加,並表示他個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見解。
第二天,阿道夫便召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命令他們以曼施坦因的建議爲基礎,立即制定出一個新的作戰計劃來。雖然布勞希奇和哈爾德強烈反對曼施坦因的建議,認爲其所謂的秘密通過,實在是一種瘋狂的假設,它將使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華面臨法軍側翼攻擊,並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但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兩位陸軍首腦屈服了。於是,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奉命根據曼施泰因的建議重新制定作戰計劃。
當然,阿道夫也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他事先已經問過了他的愛將古德里安。古德里安把自己的好友推薦給了阿道夫,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隆美爾。當阿道夫問隆美爾裝甲部隊是否可以通過阿登森林的時候,隆美爾堅定的回答:“元首,別的國家的裝甲部隊能否通過我不知道,而德意志的裝甲兵一定能,因爲我們有良好的工程保障技術,可以讓我們的裝甲鐵騎順利通過阿登森林,突入法國境內,讓馬奇諾防線變成毫無用處的廢物。”
阿道夫聞言大喜,這臺符合他不走尋常路的瘋子精神了。而且這絕對是代價最小速度最快的滅亡法國的戰法。於是阿道夫批准了這個新的作戰計劃,德軍參謀部將這一計劃取代號爲揮鐮行動。而即便如此,除了阿道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以外,幾乎再沒有任何人對這個計劃是具有信心的。
揮鐮行動確定之後,德意志軍方立即展開了卓有成效的佈置。阿道夫在這個時候離開德國拜訪大明帝國,他的離開讓英法聯軍從上到下都鬆了一口氣,他們覺得阿道夫畢竟還有懼怕的人,這就沒啥可擔心的了。整個西線因爲這個消息而沸騰,聯軍士兵們該休假休假,該玩耍玩耍,聯軍防線內一片歌舞昇平,鳥語花香。
而德國境內卻是大軍頻繁調動,源源不斷的開往東線的波瀾,對外宣稱是平息波蘭的反抗勢力,對抗日益增多的俄羅斯軍隊。而實際上,部隊中途下車以機械化行軍的方式悄悄抵達西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