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
當代中國,仍處在改革的時代,繼續行走在改革的大路上。作爲國家上層建築的國家治理體制機制,爲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適應治理的需要,必須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以來,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效。黨的十八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改革問題。2013年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集中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啓動了體制改革的新窗口期,構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發展。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向
中國改革的首要問題,是堅持正確路向的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
路向問題,是一個根本性的政治問題。一個國家對自己的體制怎麼改革,沒有也不可能遵循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模式。要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着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來說,西方國家的經驗固然值得借鑑,但必須始終堅持自己的道路。首先是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成功開闢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當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能夠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在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道路問題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過去蘇聯傳統社會主義的老路,還是現在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邪路,我們都不能走。我們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只能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自己的路向,就是走一條我們自己獨立開創的路,一條新路和正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路向,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呢?它的含義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不斷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不斷髮展、完善,使人民羣衆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充實、擴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所主張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也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並不拒絕、排斥人類政治文明,對於世界各國的一切政治改革和發展的有益成果和經驗,都要學習借鑑,以利於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解放。但是,我們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多黨制和輪流執政,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
中國是在1956年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現實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目前還只是處在初級階段。中國共產黨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從總體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大約在21世紀中葉,中國將成爲比較發達的、現代化的國家,然後進入社會主義的中、高級階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個發展層次相適應,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將經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進程。在上述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上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性:
首先,革命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用人民民主專政的民主政權,代替封建資產階級的專制政權,體現了政治發展的革命性。在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致力於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實行改革開放,對原有的傳統社會主義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其性質同樣也是革命的。因爲這樣的體制改革,針對的是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中計劃經濟、封閉僵化、集權專斷的根本弊端,實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專制到民主的轉變。在這樣的改革中,如同革命一樣,它不是對傳統體制作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要衝破傳統體制的束縛,進行根本的變動,形成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機制。
其次,漸進性。如果說社會革命所表現出的只能是激烈的、急風暴雨的羣衆性鬥爭形式的話,那麼社會改革則可以表現爲兩種形式,即激進的方式和漸進的方式。從20世紀50年代起,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就紛紛開始改革,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達到**,成爲社會主義繼續向前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改革中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至關重要。中國的改革,採取的是漸進的方式,即採取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從表面到深層,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從單項改革轉向整體改革的漸變性推進方式,保持了社會的平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漸進式的改革,不搞急功近利,不要求畢其功於一役,主張“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習近平說:“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因而漸進式的改革表現爲持久性、長期性、穩定性。而在蘇聯,採取的是“休克療法”的激進方式,實施冒失的“500天計劃”,使改革成爲改向,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造成了劇烈的社會動盪,導致蘇共垮臺,國家解體,綜合國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降低,從而使改革歸於失敗。
最後,主體性。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構成其主要內容。人作爲社會活動的主體,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人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的一切文明進步都有賴於人的創造,離開了人,就一切無從談起;二是人構成社會發展的目的,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爲了人的發展,離開了人的發展,一切也就顯得毫無意義。人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就是人從被支配和被壓迫的狀況走向新的自由人聯合體的過程,人的主體性的彰顯和實現人的解放的目的,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神聖事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須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而努力奮鬥。因此,中國共產黨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全面深化改革也以人的全面發展爲基礎,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爲了人的全面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