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起訖:公元前5008——前4951年。
生卒年:公元前5029——前4951年。
出生地:常陽(今陝西漢中市洋縣)。
立都:陳倉(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
年號:魁隗元年(癸巳,前5008)。
——————————————————————————————————————————
炎帝魁隗,姓姜,名魁隗,又名柱,號魁隗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炎帝魁隗氏政權的首任帝。
魁隗的遠祖是燧人弇(yan)茲合雄(hong)氏,簡稱燧人弇茲氏。
魁隗的母親是有蟜氏的女首領任姒,她居住在常陽山,是負責執掌日天杆晷度的柱下史。
魁隗的父親是少典氏部落的一名普通男子。
魁隗生於伏羲女媧政權最後一帝的節芒六年(壬申,前5029)。傳說有蟜氏女任姒有一次到華陽(今陝西漢中市境內)遊玩,因看見神龍降臨,感而有孕,後來便在常陽生下了一名男孩,便以柱下史的“柱”字爲名,稱作柱。又因從小在姜水(今陝西秦嶺北渭河流域寶雞市岐山縣境內)長大,便以姜爲姓,又稱魁隗,號魁隗氏。
魁隗出生時,其所在部落仍處於走婚時代。當時族內有嚴格規定,本部落族人有血緣關係的男女嚴禁成婚(性結合),因此他們的婚姻依然是異部落之間的走婚。當時伏羲女媧政權雖然已經施行了對偶婚,但生活在西部和南方的一些氏族部落,不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所以這些部落的婚姻依然停留在早期的走婚階段。——這些部落爲什麼沒有響應伏羲女媧政權的對偶婚呢?因爲當時的對偶婚是男人出嫁,甲部落的男子嫁到乙部落的女子那裡去,組建新的家庭;甲部落的男子此後便失去了自由和權力,成爲僅供女人驅使和提供性服務的奴僕和工具。那些在本部落自由自在慣了的男人,無法忍受那種被奴役和歧視的生活,他們依然熱衷於走婚。男人走婚只是爲了尋找快活,他們對生兒育女沒有任何責任。和女人快活之後立馬走人,女人是否懷孕他們並不關心。由於女人的性夥伴頻繁變更,她們懷孕後很難知道誰是孩子的父親。
史書上所謂“任姒爲少典妃”,完全是後人的附會。他們根本不知道當時只有男人出嫁(指對偶婚)和走婚,根本沒有女人出嫁之說。因此,任姒不可能成爲少典國君的妃子(何況當時並無妃的稱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少典氏部落和有蟜氏部落是兩個互爲婚姻的部落,少典氏的男子到有蟜氏部落去走婚;有蟜氏部落的男子到少典氏部落去走婚。有蟜氏的年輕女首領任姒與少典氏部落走婚的多名男子結合,懷上了孩子,因爲搞不清楚是哪個男人的,只好歸功於神,稱作“有神龍首,感生炎帝”。
伏羲女媧政權節芒二十四年(庚寅,前5011),十九歲的魁隗雄心勃勃。他爲了實現自己統領天下的遠大理想,十六歲時便經常獨自前往各地走訪,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環境,親自掌握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通過幾年的活動和調查瞭解,基本摸清了伏羲女媧
氏政權的內幕。他認爲,取代伏羲女媧氏政權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但是,僅靠魁隗氏部落的力量是很難取勝的,必須還得聯合其他部落。而目前勢力最強的要屬南方的幾大部落,特別是赤水氏部落。他爲了說服赤水氏,這年夏天,他獨身前往南方的赤水氏部落(今貴州遵義赤水市)進行友好訪問。魁隗以卓越的才華贏得了赤水氏部落全體族民的敬重。赤水氏年輕的女首領聽訞(yao)也看中了他的才華,懇請魁隗嫁給她,讓魁隗一輩子留在她身邊。並且答應願意把赤水氏大酋長的位置讓給他。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聽訞的懇求正合他的心意,便一口答應了。不久,魁隗當上了赤水氏部落的大酋長。一年後,他率領赤水氏部落族衆,沿長江流域東征,先後征服了大小數十個部落,勢力大增。他很快被推舉爲男方各部落氏族聯盟的大酋長。於是,魁隗自稱赤帝,與活動在中原黃河流域的伏羲女媧政權相抗衡。
公元前5008年秋天,赤帝魁隗乘大伏羲氏族內部混戰之際,率領長江流域數十個部落北征,向伏羲女媧氏政權發難。大伏羲氏族因洪水之難和氏族內部的紛爭原本已經衰落,如今見強敵壓境更是十分恐慌。伏羲女媧氏政權的最後一帝節芒在驚懼中暴病身亡。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爲求自保都紛紛投降。於是,魁隗的部隊很輕鬆地攻佔了帝都宛丘,並在宛丘正式宣佈稱帝。
魁隗稱帝后,宣佈“以火德王天下”,把帝號的“赤”字改成“炎”字,始稱炎帝。以羊爲炎帝族的圖騰,以姜姓爲炎帝族的國姓,以癸巳年(前5008)爲魁隗元年。
魁隗稱帝后不久,便廢棄了伏羲氏的都城宛丘,只派一個得力的部落在此駐守。他率領本部精英遷回到故鄉陳倉,在那裡重建都城,正式立都。
從此,炎帝政權控制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成爲中國遠古早期文明的一個最大的政治集團。
魁隗二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五十八年,卒於魁隗五十八年(庚寅,前4951),享年七十九歲。遺體葬在陳倉炎帝陵(今陝西寶雞市東),帝號魁隗,尊號炎帝。
…………………………………………………………………………………………………
魁隗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5008(癸巳)…………元年……
前5007(甲午)…………二年……
前5006(乙未)…………三年……
前5005(丙申)…………四年……
前5004(丁酉)…………五年……
前5003(戊戌)…………六年……
前5002(己亥)…………七年……
前5001(庚子)…………八年……
前5000(辛丑)…………九年……
前4999(壬寅)…………十年……
前4998(癸卯)…………十一年……
前4997(甲辰)…………十二年……
前4996(乙巳
)…………十三年……
前4995(丙午)…………十四年……
前4994(丁未)…………十五年……
前4993(戊申)…………十六年……
前4992(己酉)…………十七年……
前4991(庚戌)…………十八年……
前4990(辛亥)…………十九年……
前4989(壬子)…………二十年……
前4988(癸丑)…………二十一年……
前4987(甲寅)…………二十二年……
前4986(乙卯)…………二十三年……
前4985(丙辰)…………二十四年……
前4984(丁巳)…………二十五年……
前4983(戊午)…………二十六年……
前4982(己未)…………二十七年……
前4981(庚申)…………二十八年……
前4980(辛酉)…………二十九年……
前4979(壬戌)…………三十年……
前4978(癸亥)…………三十一年……
前4977(甲子)…………三十二年……
前4976(乙丑)…………三十三年……
前4975(丙寅)…………三十四年……
前4974(丁卯)…………三十五年……
前4973(戊辰)…………三十六年……
前4972(己巳)…………三十七年……
前4971(庚午)…………三十八年……
前4970(辛未)…………三十九年……
前4969(壬申)…………四十年……
前4968(癸酉)…………四十一年……
前4967(甲戌)…………四十二年……
前4966(乙亥)…………四十三年……
前4965(丙子)…………四十四年……
前4964(丁丑)…………四十五年……
前4963(戊寅)…………四十六年……
前4962(己卯)…………四十七年……
前4961(庚辰)…………四十八年……
前4960(辛巳)…………四十九年……
前4959(壬午)…………五十年……
前4958(癸未)…………五十一年……
前4957(甲申)…………五十二年……
前4956(乙酉)…………五十三年……
前4955(丙戌)…………五十四年……
前4954(丁亥)…………五十五年……
前4953(戊子)…………五十六年……
前4952(己丑)…………五十七年……
前4951(庚寅)…………五十八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