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工業浪潮

“恭喜恭喜呀。”秦淮河畔的江寧四海酒店內,江寧周邊的富商大戶、地方巡府們齊聚一堂,爲剛剛上任不久的嚴復嚴中堂接風洗塵。

“江寧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流連之地。嚴中堂本爲國學大家,如今還能任職於江寧,實爲江寧文人之福呀。”

“自然自然。嚴中堂之才學豈能是我等一身銅臭之人所能比之。嚴中堂不僅才華了得,這辦實業更是功績卓著。”

“慚愧呀。本官爲官不過三載,實談上什麼功績卓著。其實一切皆是吾皇聖明,本官不過受皇命而爲。一切皆有賴各地父老鼎力相助呀。”嚴復着實謙虛了幾句:“另外,本官還拜託各位切沒以中堂相稱。本官實爲江蘇巡府,兩江不過是暫代而已呀。”

嚴復,本名不見經傳。自容閎請他到京師大學堂任教之後便開始風聲水起。短短三年內便由一平頭百姓一躍成爲封疆大吏。皇上恩寵自然是原因之一,更因爲他在杭州任上的二年內將工業園建設的是有聲有……藉着皇上備戰日本的機會,大量基礎工業材料如鋼鐵水泥等工廠紛紛成立,杭州工業園更是三次擴建,佔地已達到二千多畝。也因爲在地方上推動實業工廠的大力發展,如今更是一鳴驚人。

“中堂大人客氣了,大人此刻雖爲暫代。但憑着中堂大人之功績和皇上之恩寵,相信這暫代二字很快會拿走的。”一位當地的富商的話引得衆人同聲應道。

“各位父老客氣了。本官之所以能調任暫代兩江實爲杭州任上這實業辦的甚合皇上之意,若真想除去這暫代二字。這江寧的實業……”嚴復突然呵呵笑了幾聲,眼睛一眯,然後緩緩的說道:“本官是否真能實領兩江之地,那就有賴各位鄉親父老的大力協助了。”

嚴復的話中毫不掩飾對實領兩江的慾望。同時也表明一個態度:我嚴復來此就是爲了將來要實領兩江總督的,但想要實領兩江這實業就必須辦起來,還得辦得出色。如果誰要從中給我嚴復搗鬼,就別怪我嚴復下黑手。

“中堂大人放心,兩江百姓還要仰仗大人庇護,定當全力支持大人。”

“當是,當是。江寧自古遍是這江南樞紐,水路皆是便利。貨物齊全,商鋪凡多。若單是經營貨物自不在話下,只是這實業該如何去辦。我等實在不知。還請中堂大人多多指點一二呀。”

“本官既然要辦實業。那自然是首當其衝。只是此次皇上賣與西洋各國之機器。據本官瞭解還是很複雜的,不僅生產週期之長,其數量也是甚大。所以本官前來上任前不僅進宮面聖。還特意去了趟科學院瞭解實情。這要生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這利潤嘛——還是很豐厚的。”嚴復笑着對跟着從杭州而來的肥鹽商說道:“佟總經理,這賣一臺機器的錢,比你兩船鹽還要多呀。”

肥鹽商叫佟有德,自從嚴復到杭州任知府後,爲了巴結這位皇上新寵。“很不樂意的”出資六萬兩辦起了洋灰廠。豐厚的利潤,加上工廠機乎不用操心,不僅讓當初那些江南商販們在工業上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使工業規模越來越大,其利潤已經漸漸和走私齊平。走私鹽鐵等不僅要給上上下下的官員地方們分成。還要提心掉膽將來會不會頭上一刀。辦工業利潤豐厚,工廠有專人打理不用操心,更沒有東窗事發的可能。這讓原本杭州一帶的工廠主們隨着嚴復上任兩江總督而全部跟隨而來,這不是皇上賣給洋人機器嗎?想辦法也從中分一杯羹。

佟有德終於等到嚴中堂說起他了,他也等不及了。站起來就說開了:“這辦實業也許江寧的父老不太清楚,但咱們從杭州而來的同鄉們卻是清楚。我的嚴中堂呀,您老就實說了吧。這江寧的實業要怎麼辦,您老就放個話出來。咱們杭州同鄉絕對唯嚴中堂馬首是瞻。”

“同是,同是。就請嚴中堂明言。”杭州的工廠主們紛紛應道。

“這實業肯定是要辦的,還是得用杭州工業園的模式。諸位是知道的,當初杭州工業園的建設若不是有杭州父老扶持,僅憑杭州府的庫銀是跟本不夠的。但本官初來兩江,這稅賦一事尚未理順,而且此次本官爲應對皇上賣給西洋各國機器之事,計劃在江南江北各建一座工業園,加之後續設備等。其投入之大還需細細規劃一番。此事萬萬急不來的。不急不急。”

“不急?怎麼能不急。”佟有德瞪大了雙眼:“我的嚴中堂呀,草民可是聽說了。直隸那邊已經有人開始投產了,咱們這邊中堂大人還不急?不就是錢的問題嗎,那就用錢把這工業園給砸開嘍。別人我不說,我有德水泥廠願捐獻五萬兩銀子與中堂大人辦這江寧的工業園。”佟有德說完嘿嘿一笑,低聲道:“只要中堂大人能在這工業園裡,給草民留個位置就行。”

佟有德是真的急了,當初不願意出錢,擺出杭州世家的架式選了個出錢最少的行當——辦水泥廠。結果現在是後悔莫及,那些出錢多辦鐵廠的現在哪個賺的不比他多,就是和小日本打仗的這一年賺的比他水泥廠五年賺的都多。佟有德不樂意了,鼓動了一批人跟着嚴復來江寧,不就是錢嘛,這次死活也要辦個鐵廠。

“我也出五萬兩。”“我出七萬兩。”“我出八萬兩。”……

“我生髮鐵廠出十萬兩。”生髮鐵廠總經理尤生髮站了起來:“中堂大人您是不知呀,這新上任的杭州知府聽說是禮親王爺的人。我等草民雖多次與新知府大人商議這實業之事,可這新知府跟本無心這工業園之事。只知一心撈錢。這杭州工業園怕是完了。我等草民只能跟隨中堂大人來到江寧,一則想能否在江寧重新立足,二則中堂大人深受聖恩,不知能否稟明聖聽。爲我杭州實業之發展留條後路呀。還請中堂大人明鑑。”

“杭州非本官之轄地,本不應該過問。然本官在杭州得諸位之助方有今日,又豈能坐而不視。明日本官便上奏天聽,但結果本官卻不能保證。本官暫代兩江之職,總不能老是插手閩浙之事讓人話柄。但在這兩江之內本官還是做的了主的,只要各位有心,這江寧之工業園定有諸位的位置。”

嚴復的話讓杭州工廠主們大爲安心。只要能在江寧重新站住腳,就算丟了杭州那邊又有何妨。何況嚴復才說過,會上折稟明皇上杭州之事。雖說官場規矩是不能插手其它地方,但憑嚴復如今在皇上面前的地位。這一折上去不說能換掉杭州知府。最少也能讓他收斂不少。杭州工廠主們紛紛舉杯敬嚴復。以表謝意。嚴復的話卻讓江寧本地的富商們不高興了。

江寧本地也有不少實業,那都是前任兩江總督劉坤一辦起來的。雖然也有不少收益,但卻比不上傳統的經營收益大。更別提與杭州工業園比了。人家吃的可都是朝廷的定單。這也讓兩江一帶的富商們眼紅不已。如今皇上新寵、朝廷新貴嚴復出任兩江,天下誰不知道嚴復就是因爲在杭州辦實業好,朝廷也有了銳銀,這民間也富了起來。所以嚴復這一來,這來的不僅是一任地方官員,還是一尊財神。這不,都紛紛來打聽消息。

沒想到,杭州那夥人來也跟着來了,還明着要把實業辦到兩江來,這不要明搶我兩江的生意嘛。爾且就在剛剛。這杭州一行人就拿出了四十餘萬兩銀子。真要讓這筆銀子進了兩江,那想要再把他們給趕回去,可就難了。所以,現在必須要阻止他們。

“中堂大人。”一位胖胖的江寧本地大地主黃長榮站了出來:“江寧自古便是江南水路碼頭,貨物南來北往的中轉之地。這江寧的工業園又何須杭州父老出資來建。黃某不才,也願出五萬兩銀子。另外黃某在江北還有一片1500畝的田地,也願意拿出來建工業園。”說話時還瞟了一眼杭州的人,言語間一股不屑之情流露。黃長榮的話引得江寧的富商一片應答之聲。

“在下小家小戶的比不得黃老爺。在下也願出三萬兩銀,江南那邊也有一塊800畝的地。在下也願意拿出來建工業園。”

“在下一直以經商爲家,地就沒有了,銀子還有些,就拿個七萬兩吧。”

不一會,江寧各富戶就相繼認捐了五十餘萬兩現銀還有二千多畝地。有些富商還認捐了二次,就是要把杭州的人給比下去。堂堂江寧,江南富甲之地,還須要你們杭州的那點銀子?

其實黃長榮捐地也是無奈之舉,皇上不僅要大辦實業,上月也下旨改革農業。凡有地500畝以下的,其稅收不變。500畝至800畝的土地收成其稅收翻倍,800畝以上的再翻一倍。這樣一來,800畝土地就基本無利可圖。

這道旨意一下,在民間到也引發了一些震動。因爲一家能有地800畝以上的都是些世家大戶,本來就指望着在這些地裡賺些銀子,如此一來就無利可圖。再說能佔地800畝以上的在當下大清必竟還是少數。500畝以下的又不變,800畝以下的地主還是有利可圖,大家都不願跟着起鬨的時候。皇上新掌朝權,又攜大勝之勢,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要在這點兒上衝撞了皇上,那天威震怒可是不得了,還是老實點好。再說,如果你嫌地裡沒銀子賺,還可以把地賣給皇上,皇上還願出高出市場二成的地價收回。

自古來地方上有新官上任,地方富商總要有所表示。反正是要白送出去的,不如拿來支持中堂大人發展實業。一來嚴復不收禮。嚴復在杭州用富商們的禮銀開建了工業園,終得暫代兩江之事早已是傳遍江寧。席間,嚴復也表明有意拿下暫代二字而實領兩江之意。既如此。不如將禮銀用於支持中堂大人發展實業,還能博得中堂大人之喜。二來,禮銀本是白送,如今用於實業。將來還能得利。若實業無利可圖,杭州人又何必跟着嚴復來江寧呢?

眼看着兩邊人要吵起來,嚴復連忙站了起來,雙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一場酒席吃來了九十餘萬兩銀子和二千多畝地,這實在是高出了嚴復的估計。

嚴復高興的抱拳道:“本官先謝謝父老們的厚愛。有各位的鼎力支持,相信本官很快就不用暫代了。待本官實領兩江之時,定不忘今日諸位之扶持,必回報於諸位。你好我好大家好纔是硬道理。大家說是不是呀?”

那還用說嘛,席間自然處處應合之聲。嚴復轉而說道:“其實大家也不必強分地域。諸位是不知道此次將要賣於洋人的機器之數量。以本官估計。以兩江加上直隸就算是有一百個杭州工業園的規模。也要滿滿幹上五年才能滿足賣於洋人的數量。更別說咱們大清國內還要用的。所以,還要諸位當齊心同力呀。”

一百個杭州工業園的規模都要幹上五年,那是多少呀?黃長榮連忙問道:“中堂大人。要不您跟我們細細的說說?”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雖然大家都知道有幾萬臺機器的數量,可跟本沒想到的是,不僅英德法意俄等國簽定的採購合同,就連有直流電的美國,老牌強國西班牙都已經確定的採購意向。席間嚴復更是透露了皇上的規劃,光是在大清國內後期無算,光是前期至少需要三萬臺。整整十萬臺的數量,的確不是單單一個江寧能吃的下來的。而且嚴復很“無意”的泄露了生產成本與預計售價,其差額高達近千兩。這可是整整上億兩銀子的利潤呀。

“咱們兩江比不得直隸有那麼多的工廠。本來就已經落後了。中堂大人,江寧工業園之事宜早不宜遲呀。”做爲江寧第一大戶的黃長榮站了起來:“雖然這實業該如何去辦我們不知,但要錢咱們有,要人咱們也有。就等中堂大人發話了。”

“好好好,既然諸位有此決心。本官豈能讓諸位父老失望。請容本官三日。三日後請諸位至兩江總督府,我們再細細商議。只是一點,將來切沒少交了稅銀呀。”

酒足飯飽之後回到家中的嚴復,連忙提筆寫了份摺子。第二天一早就發往京城,於當天下午這份摺子就擺在光緒案頭。光緒只是大概看了一遍,這與中情局發來的差不多,只是嚴復的摺子裡多了一個要求:要人,要很多人,要與實業有關的很多很多人。大有將京師大學堂一網打盡之勢。

光緒不動聲色的將摺子遞給唐紹儀。唐紹儀看過後喜形於色:“嚴幾道果然有幾道法子。如此一來,兩江富商們定對投資工業趨之若鶩。恭喜皇上慧眼識人,兩江之工業可以放心了。不僅如此,隨着兩江工業之發展加上正在擴大的直隸工廠,對理工算數之人才需求也必將倍增。雖然學習理工算數不一定能入朝爲官,但學業結束之學子只要能進入工廠工作,每個月拿到手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銀子。如此一來,天下學子就多了一條出路,只要加以時日,只讀詩書而沉積千年的科舉制度自然將無疾而終。”

“不僅如此,朝廷財政也將大爲改善。”剛剛放下摺子的林啓兆接着說道:“用民間資金來做基礎建設,可以大爲減少朝廷財政投入。而且一但建成生產,不僅能解決百姓生活問題,還可爲朝廷提供更多的稅款。而說道底,所有投資用的都是洋人的錢。皇上英明。”

本是大喜之事,光緒卻眉頭緊皺。直讓唐紹儀和林啓兆不解,這是好事,爲何皇上還一臉愁容?

“自鴉片戰爭以來,大清每戰必敗。而國人卻不思反省,視西洋科技如猛虎野獸。如今藉着無線電和日本戰爭賠款,以利誘人辦廠,以利誘人讀書,其實都是不得以爲之。此次是藉着無線電的光,那機器賣完了呢?看看國內市場,都被洋人的商品所充實,而大清傳統的手工業在洋人的機器面前一敗塗地。如果有一天洋人突然不再向大清輸入任何產品的時候,怕是連做衣服的布匹都買不到了吧。”光緒這句話點醒了沾沾自喜的兩人。

只聽見光緒繼續說道:“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工業必將處處受制於人。只有當國內都是自己生產的商品,而且還遠銷到洋人那裡的時候,這個國家纔算是走了強國之路。如今大家都看到做發電機有銀子賺,就一窩蜂的全都來做發電機。也許三五年不出問題,那三五年之後呢?市場需求總是有上限的,一但需求足夠那繼續生產出來的發電機又能賣給誰。賣不出機器的工廠是不是隻有倒閉一途呢?商人逐利,所以只見眼前之利。那就更需要朝廷小心引導,切沒如井噴似的一窩蜂去做,然後又如山崩式的倒下。以需求爲最終目的,合理佈局,小心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

這種事光緒見的太多了。後世裡,政府說做什麼好就全都去做。這下說鼓勵風力發電,結果全部都轉行做風力發電,結果產能過剩倒閉一片。鼓勵太陽能發電,然後又是一窩蜂,結果光是中國產能就大於整個世界的需求。就爲了能拿到中央的財政補貼,現在又是一窩蜂建地鐵,不管城市大小,不考慮實際情況,結果——誰知道……

“還有少華,你也要注意。中國自古來的財富全都變爲白銀沉澱的民間,可以說是真正的對藏富與民。如今朝廷要大力發展工業,那民間的財富一但爆發,會不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如此一來,會不會對國家經濟產生影響。這都要小心應對。”

“一句話。危機危機,危險中有機會,機會中也隱藏着危險。小心應對吧。”

但不管怎麼樣,中國官場自古來便是迎上喜好。如今皇上喜歡辦工廠,結果是各地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四處建立。這讓關注中國的洋人們都大驚失色。眼前清國的工業發展規模遠遠超過當年洋務運動。

第16章 慈禧查崗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62章 備戰第183章 羣鬥第98章 諜戰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92章 血滴子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80章 紛亂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92章 血滴子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26章 出現改變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4章 視察第86章 朝局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187章 旗餉第201章 遠東的**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158章 煩心事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130章 突圍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58章 第一場雪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後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01章 遠東的**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38章 議事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40章 回京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87章 旗餉第157章 態度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49章 登徒子第14章 視察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19章 差事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6章 教育與品牌
第16章 慈禧查崗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62章 備戰第183章 羣鬥第98章 諜戰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92章 血滴子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80章 紛亂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92章 血滴子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26章 出現改變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4章 視察第86章 朝局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187章 旗餉第201章 遠東的**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158章 煩心事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130章 突圍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58章 第一場雪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後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01章 遠東的**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38章 議事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40章 回京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87章 旗餉第157章 態度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49章 登徒子第14章 視察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19章 差事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6章 教育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