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日俄密約

“八嘎,山縣有朋這是要將帝國推入火坑。”憤怒的伊藤博文拍案而起:“必須要阻止他。”

朝鮮漢城內的日本總督府內,伊藤博文焦躁的來回踱步。自從清國裁軍以來,帝國內部就傳出要再次征討清國的言論。因爲只要清國還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那作爲島國的日本就不可能戰勝清國。爲此,他發了無數份電報回去企圖勸阻這種不合適宜的言論,還盡全力的發動了不少元老,似乎還收到些效果。但是今天倒來的陸奧宗光卻告訴他,內閣長官山縣有朋企圖利用俄國遠東艦隊去對抗清國海軍而有與俄國結盟的意思。而且俄國還從歐洲派來的全權使節,這讓他全部的努力白費了。

“伊藤閣下,帝國內部恐怕是沒有人會去阻止。”坐在伊藤博文對面的陸奧宗光平靜的說道:“帝國的子民在帝國少壯派軍官的鼓動下,一直就想報甲午之恥。如今俄國人主動送上門來,他們哪裡會輕易放棄。”

“帝國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安心發展經濟,而不是與清國決戰。”伊藤博文滿臉急色的來回踱步:“帝國既然已經付出了未來十年的收益去重新建設海軍,那就應該安心好好訓練爲將來與清國決戰做準備。現在突然大肆擴建陸軍,那帝國還有多少資源用於海軍。帝國是一個島國,一支強大的海軍纔是帝國振興的基石,這個道理然道他們不明白嗎?”

“就是因爲他們明白,所以纔會願意與俄國聯絡。因爲他們要更多的資源,尤其是朝鮮北部茂山裡的二十億噸鐵礦石。”說完,陸奧宗光長長的嘆了口氣。

是呀,二十億噸鐵礦石,對於資源貧瘠的帝國來說那就像一個散發着無比誘人的蛋糕。帝國向西方列強購買了數十艘軍艦,這個消息清國自然也知道。爲了增加突然性,帝國還是決定要秘密再建造幾艘軍艦。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原本計劃要建的四艘高速巡洋艦已經縮減爲二艘,就是因爲沒有足夠的材料。清國外海的三支艦隊和對走私殘酷的法律,讓清國最大的走私商人張樸芳都不敢將鐵礦石走私過來。清國南海上的海盜也斷絕了礦石的來源,失去了光緒羣島(原來的小笠原羣島)又使中太平洋航線中斷。最後一條朝向美國的東方航線。卻因爲美國把鋼鐵買成了天價而跟本買不起。就是爲了這兩艘軍艦,帝國都已經開始收繳帝國子民的鐵鍋了。飢渴的帝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茂山這塊蛋糕被腐朽的清國人在獨自享用,就連在東北的美國人都沒有份。

茂山,原本只有一個小小的礦場。甲午戰爭過後,清國的亞洲礦業公司就派人到了茂山勘探。勘探結果是,茂山的鐵礦儲量決不少於鞍山,不僅擁有不少於二十億噸的儲量,更重要的是,茂山可以露天開採。如今亞洲礦業在茂山已經設立了冶煉廠。清國爲了能更快的運走這些冶煉好的鋼錠,在帝國被俘虜的子民的幫忙下。清國的錢路線正朝着茂山延伸。

資源,尤其是鐵礦資源,已經牢牢的掐住了帝國振興的喉嚨。

這個道理伊藤博文自然也明白,所以他更爲關注朝鮮和清國的一舉一動。整個茂山除了管理人員外沒有多少清國人,下井採礦的是朝鮮人。更多的是奴隸。沒錯就是奴隸,廉價而稀少的食物、在皮鞭下勞作、沒有醫療保障、死後也隨地埋下……清國不知道從哪裡運來了大批奴隸,並把這些奴隸置於朝鮮人的管理之下。原來窮困的朝鮮人現在不僅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還不用從事危險的工作。現在對清國感恩戴德的朝鮮人爲了完成清國的開採任務,完全不顧奴隸的生命。這就是伊藤博文犧牲了十數個情報人員打探來的消息。

沒有資源可以去買甚至可以出兵去搶,只要等帝國的艦隊開回來,一切都不是問題。清國是戰勝了帝國。但一次勝利並不代表清國能永遠戰勝帝國。清國是很大,但清國卻也因爲大而變的繁瑣起來。繁瑣到清國沒辦法集中力量,他們更多的精力被國內紛亂的事物所牽扯。清國皇太后發動政變,重新訓政就是證明。

伊藤博文並不害怕清國看似比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他相信只要再等上二年,等帝國的艦隊回國後重新爆發戰鬥力之時。清國的海陸軍也就會在清國帝后之間的傾軋下變的無足輕重。反而是茂山的一切引起了伊藤博文的警惕,奴隸的使用是不是標誌着清國開始效仿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開始?伊藤博文太瞭解中國文化了,一直以儒商、信義爲前提的清國商人如此大規模的、有計劃的使用奴隸必然不是幾個商人能做的出來的。他們一定有一個嚴密的組織進行奴隸的買賣,聯想到這些商人都有朝廷的背景,而亞洲礦業更是由清國皇帝投資開辦。那就意味着這一切都是那個光緒從中安排的。一國帝王想要販賣奴隸爲自己所用實在是太容易了。這不僅僅是利潤最大化的問題,而是思想轉變的問題。這纔是伊藤博文最害怕的事。

茂山不過是光緒試行殖民統治的試行點,一但實施順利,做爲皇帝必然會將這種思想傳波播到最底層,那麼商人們爲了自己的利潤更大就會主動武裝軍隊,然後跟在軍隊的背後去攝取最大的利潤。如此一來,曾經保守的儒商思想就會開放,商人思想開放這必然是光緒樂意的事情,做爲皇帝的他還會再次鼓動民衆。而且他已經開始做了,清國面對普通民衆的學校越來越多。當清國全部國民思想得到解放,日本將再無機會。永遠只能像小弟一樣,亦步亦趨的跟在清國的後面。

所以,在伊藤博文的概念裡,打敗清國讓清國能爲日本的附庸國,然後藉着清國的人力物力,這樣日本才能站在亞洲之巔。而要打敗清國就必須要通過一次決戰來完成,就如同當年的大東溝海戰那樣。可惜的是,清國皇帝親自組建的兩個師和突如其來的太平洋艦隊讓日本帝國折戟沉沙。

“帝國現在還沒有介入遠東事務的實力。應該讓俄國與清國兩虎相爭,帝國才能從中漁利。”

“內閣認爲,加入俄國一起對抗清國。不僅可以奪下全部的朝鮮,還可以將清國仇視的目光轉移到俄國身上。必竟俄國的目標是要佔領整個清國東北三省。那是清國的龍興之地。在清國沒有驅逐俄國重新奪回龍興之地之前,帝國將會更加安全。帝國就可以藉着俄國的掩護再次佔領琉球和光緒羣島,還可以向臺灣方向發展……”

“陸奧君,你是來勸說我的?”

“伊藤閣下,請原諒我的直接。”陸奧宗光站起來鞠了一躬:“剛纔我說的都是山縣閣下對我說過的,我無法反駁山縣閣下。山縣閣下還說,如果不加入俄國一起對抗清國,那一但俄國戰勝清國,那帝國必將失去茂山鐵礦。伊藤閣下,如果閣下連這些理由都無法駁倒的話。還是準備對清國開戰吧。”

是呀,這是一次多好的機會呀。引開清國對帝國的目光,帝國佔領朝鮮後不僅可以獲得人力資源,還有茂山這個巨大的鐵礦廠,更有南下太平洋的機會。可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俄國人戰勝清國人之後的。

“帝國內對俄國戰勝清國就有這麼大的信心?要知道俄國在遠東不過才五萬兵力而已。”伊藤博文不由反問了一句。

“清國在東北三省是有不少兵力。但大部分都是不堪一擊的八旗部隊。唯一有戰鬥力的就清國新軍的十個師。但是原駐守東北的清國新軍五個師裁撤後僅有不到三萬人,而駐守朝鮮的兩個師更是裁成兩個團。帝國現在已經重新組建了五個師團,只要帝國的軍隊再次踏上朝鮮,清國僅憑兩個團的兵力是不可能阻擋的了。帝國?軍隊將會一路北上直逼鴨綠江邊,清國必將再次分兵防禦帝國。那清國還有多少兵力來對抗俄國?”?陸奧宗光有些信心滿滿的說道。其實他對山縣有朋的意見從內心上來說還是贊同的,必竟帝國的振興大業還是要靠帝國的軍隊來完成。只是他還是有些憂慮,他總覺得太順利了。這也是他從東京到漢城來的原因。

伊藤博文長嘆了一聲:“你們還是忽略了清國皇帝的能力。甲午之敗還不能讓你們記住教訓嗎?”

“不閣下,我們沒有忽視光緒。只是,現在是清國皇太后訓政。甲午日清一戰,帝國之所以戰敗就是因爲光緒親自上了戰場,這對清軍士氣有着無比的鼓舞。但是也是因爲光緒親自上了戰場,當光緒返回北京城後。清國慈禧太后不得不讓出權利。慈禧是一個對權利及其渴望的女人,光緒臨朝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再次發動了政變的慈禧,難道她還會再次讓光緒上戰場嗎?不僅不會,而且慈禧必定也不會讓清國兩江的三個師進入東北。所以俄國戰勝清國是必然的。”

伊藤博文搖了搖頭。如果只是佔領朝鮮,甚至是佔領光緒羣島。清國慈禧太后自然不會讓光緒離開她的掌控。但是東北三省不一樣,那是清國皇室的龍興之地,誰也擔不起丟失的責任。清國人都注重死後留名,誰敢背上一個丟掉祖宗龍興之地的千古罪名,那是一個今後萬年都要被釘在恥辱柱上被唾罵的罪名。一但清國東北抵抗不利,慈禧必定會再次讓光緒站到臺前來抗這個罪名,那時光緒就會動用手中全部的力量來反擊。那時即使清軍東北軍隊全軍覆沒,光緒依然可以藉着腹地兩江的三個師和從東北裁撤下的兵源再次武裝起七萬訓練有素的軍隊,如果他願意還可以藉着這七萬訓練好的士兵將軍隊擴建到十萬、二十萬。清國是本土做戰,有着源源不斷的兵源。反觀俄國,除了這五萬兵力就一無所有。即便是從歐洲調兵,遙遠的距離又能調來多少。就算是能調來二十萬大軍,只要清國實行堅壁清野,二十萬大軍吃什麼?到那個時候不用清國去打,餓都餓死這些俄國人了。

一但俄國戰敗,清軍必將進入朝鮮,那時的清軍將不再會停留在漢江邊。而是衝過漢江收復整個朝鮮,那時纔是帝國最危險的時候。 wWW ▪тTk Λn ▪¢ ○

“陸奧君,你先下去休息吧。我要好好的想一想。”?伊藤博文端茶送客。

陸奧宗光起身鞠躬,退了下去。伊藤博文這纔拿起筆開始寫表章詳細的說到清俄兩國戰爭潛力的差距,清國朝堂的情形……更是着重提到了如今清國的東北與兩江五省之地幾乎到了至清國朝廷命令於無物的地步,這一切要是沒有清國皇帝在背後指使是不可能的。清國光緒皇帝雖然在被軟禁當中,但他依然能夠影響朝廷……清國的裁軍將朝鮮的二個師裁成了兩個團,但是在朝鮮卻多出了由朝鮮人組成的三個師,正在接受清國人的訓練……這一寫就是洋洋灑灑的數萬字。

第二天,當陸奧宗光看到這份表章之時臉色大變,一頭都是冷汗。他也顧不得再多說什麼,拿着表章只是急急的趕住仁川搭船回國。

“陸奧君,帝國的命運就擺脫了。”仁川碼頭上,伊藤博文深深一鞠躬。

陸奧宗光點點頭,登上的回國的輪船。只是當他急急趕回東京看到的卻是,山縣有朋正在與俄國使節謝爾蓋微笑着握手。這時陸奧宗光才明白而商談的結果就是當場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

“伊藤閣下曾被譽爲帝國的希望,但是甲午之敗後他就失去了進取之心。”山縣有朋將遞到手中的伊藤博文的表章粗粗一翻,就順手扔進了垃圾筒:“他老了。”

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93章 馬綹子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78章 方子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12章 整頓內務第44章 皇宮內外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2章 都是難題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9章 新軍新學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21章 八旗子弟第5章 朝堂之下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134章 偷襲第92章 血滴子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11章 開火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8章 議事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130章 突圍第128章 傷員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74章 回京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109章 去死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89章 生死大戰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185章 譁然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429章 表演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18章 夜宴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60章 麼蛾子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69章 憂慮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61章 主心骨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26章 出現改變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92章 同命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283章 離別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
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93章 馬綹子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78章 方子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12章 整頓內務第44章 皇宮內外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2章 都是難題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9章 新軍新學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21章 八旗子弟第5章 朝堂之下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134章 偷襲第92章 血滴子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11章 開火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8章 議事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91章 開國大典第130章 突圍第128章 傷員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74章 回京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109章 去死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89章 生死大戰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185章 譁然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429章 表演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18章 夜宴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60章 麼蛾子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69章 憂慮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61章 主心骨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26章 出現改變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92章 同命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283章 離別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