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亡清序曲

“聽說沒,當今皇上原來是個假皇上,真的那個十二年前就死了。”

“這種還用得着聽說嗎?朝廷都通告天下。聽說連新的皇上都選好了。”

“那豈不是說又要改年號了?假皇上雖然是假的,但這幾年好不容易纔過上點好日子。也不知道這新皇上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

百姓其實很少聽信這種國家級大事的謠言,因爲朝堂離他們太遠,他們只重視自身的體會。手裡有了錢糧,自己在外當兵老婆也沒人欺負,孩子有免費的書可讀。只要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即使朝廷說的再壞,那跟自己有什麼關係。當然了,自己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即便朝廷說的再好再和諧,也是沒用的。

真假皇上一事隨着朝廷的公告在傳遍天下之時,各種關於真假皇上的小道消息也頓時滿天飛揚。憐惜的有之,憤恨的有之,擔憂的有之,慶幸的有之……

“聽說朝廷已經下了海捕文書,要捉拿假皇爲真皇上報仇。”

“不是咋的,不把假皇上給除了,這新皇上哪能坐的穩呀。”

“說實在的,這些年不因爲假皇上,咱這些當兵的能有好日子過嗎?餉銀、吃穿可是都沒愁過,而且還天天有肉食可吃,這日子過的跟天天過年似的。而且還有餘錢寄給家裡,咱家老三都已經上學了。這要是換個皇帝呀……嘿嘿。就不一定嘍――”

“咱們就是個小兵,說了也不算不是。這種國朝大事還是讓朝中的大人去辦,咱們聽命令就是了。”

當謠言傳進軍營後。曾經蕭瑟的軍營變的混亂起來。訓練沒精打采,操演歪歪斜斜,曾經百發百中的神槍手連子彈都不知道打哪去了。習慣有個皇帝的國人們,突然發現皇帝沒了,還有些不適應。

“哎哎,我可是聽說了。說是這假皇上跟本不是滿人,而是咱們漢人。”

“啥?這假皇上是漢人?這可不能胡咧咧。要殺頭的。”

“這種事哪能胡咧咧,這可是從宮裡傳出來的。”

“不會吧。一個漢人當了十二年的假皇上,居然沒人能認出來?這也太扯了吧。”

“才十二年呀,嗨――咱中國已經兩百多年沒漢人皇上了。以後說不定也不會有了。”

傳言滿天飛不說,還傳的有模有樣。假皇上爲什麼會排斥滿人親近漢人?因爲他就是漢人。這就是血緣上的親近。如果這種解釋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從假皇上的一舉一動,從假皇上行爲習慣上進行分析。滿人長年不洗澡,終日以香囊遮其體味。但假皇上則不然,即使是冬天那兩天也必需洗一個澡,夏天那是天天必洗的,有時一天洗幾回。富貴人家都在用肥皂洗澡,那你們知不知道這肥皂就是假皇上爲了能讓自己洗澡洗的更乾淨而發明的。這能是滿人的習俗嗎?再說吃,北菜多燒煮南菜多羹湯。無論冬夏。這假皇上每餐可是要配一個湯的。這能是滿人會吃的嗎?假皇上好吃魚,各種各樣的魚可謂百吃不厭。這吃魚可是標準的南方人才有的食材,而且皇上好游水。這所有的一切不都說明這假皇上就是漢人嗎?而且還有人跟據假皇上喜歡吃海鮮而推斷假皇上應該是出身在江浙一帶的海邊上的人。光緒聽到黃明華收集的信息後心中大怒。老子上輩是江邊上長大的。

“是誰把這些消息傳出去的?是誰在胡言亂語。”慈禧在咆哮着。要不是李鴻章在一旁勸說這些個消息其實是李明這個假皇上,通過自己身邊的侍衛故意放出來的風聲,慈禧氣的差點打死寇連材:“上海府的官捉拿到這個冒充皇上的奸人沒有?”

當然沒有,上海府的官員在火車站佈滿的官兵,沒抓着假皇上結果把整火車的人給圍了起來。在滿火車旅客的驚駭中得知,假皇上在蘇州就下車跑了。於是上海府的官員戰戰兢兢的向朝廷報告了這個消息。

寧波知府劉樹棠也接到了朝廷的通知。要求緝拿僞皇后楊棗兒及其父親楊岐山一家,送其人頭回京。如果只是一封電報還好。照辦也就是了,可與此同時還有兩封電報一起到來。一封是當朝宰相李鴻章的私電,要求劉樹棠務必保護楊棗兒一家,不然後果堪愈。另一封是副相嚴復的私電,上面寫的更激烈。但凡皇后一家出點什麼事,就要拿寧波知府全家來陪葬。

突如其來的假皇帝案與這三封截然相反的電報,讓拿着三封電報的劉樹棠差點上吊自殺。都是朝堂一品大員,哪裡是他這個五品知府能得罪的起的。楊岐山如今是寧波府學堂的校長,劉樹棠與楊岐山有舊,左右爲難的劉樹棠換上便衣獨自一人前往楊岐山在寧波的院子。沒想到的是,楊岐山早就接到光緒的電話回了鄉下的祖宅。

“外婆――”剛剛纔推開院子的大門,兩個孩子便大叫着跑了進去。孩子們的想法很簡單,在他們的眼裡,這次南下只是放暑假來看外婆。聽到孩子們呼喚的楊黃氏立馬拋下手裡活出來,笑呵呵的跟着兩小孩子說話。溥恬還得意洋洋的掏出錢來,跟外婆說着她在幼兒園賺了多少多少錢。

大人們自然知道這行的原由。光緒才進門,便抱拳向靠在躺椅裡的楊岐山行禮:“岳父大人,如今小婿走投無路特來投靠,還望岳父大人收留。”

楊岐山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擡頭看了眼光緒坐直身子:“雖然國朝這些年東征西討,但國力日漸強盛總也算是你的功勞。安心住下便是。”

光緒安心住下了。可慈禧卻安不下心來。她很清楚,當今這個朝廷已經是風雨飄搖。別看漢臣們上朝依舊,但心底已經各有心思。這個假皇上只要活着一天。他的影響力就在。如果要大張旗鼓的捉拿他,且不說他身邊還有二百多百戰老兵一時半會也不一定拿的下來,再者這麼幹說不定這些假皇上一手栽培的漢臣轉眼就會翻臉。既然在上海給他逃過了一劫,那就暫時先放放,先把新皇上迎入京城登基,確定大義名份並分封臣子後,這時再動手也安全一些。於是慈禧好像忘了李明的存在。把全部精力入在新皇登基大典上。

李明在位之時,曾多次出動大駕滷薄進行郊祭。所以各項儀仗齊全,需要做的只是重新上漆翻新而已。就在京城這邊爲新皇登大典進行準備之時,奉天城傳來驚聞。大清皇家陸軍東北戰區上將司令壽山,於奉天內城南門槍殺新皇載灃。而後率兵攻入內城,兩個時辰後,奉天內城滿人已近被殺絕。

“這些年是帶着大家揚國威於域外?這些年是誰讓大家衣食無憂?這些年是誰讓大家的孩子們有免費的書可讀?是誰給了咱家孩子們一個希望?咱們都是當兵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自是本份。可這些年是誰讓大夥兒在征戰沙場之時不用擔心家中妻兒挨凍受餓?是誰?就是他們口口聲聲說的那個假皇上。假皇上怎麼了?是假皇上讓大家過上了好日,是假皇上讓大清不再受洋人欺凌。他比真皇上要好,那麼我們爲什麼不讓這麼一個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的皇上繼續當皇上?”滿身鮮血還在流淌的壽山站在奉天城樓上向城下第三師喊話:“亂世人不如盛世狗呀。咱們這麼些年東征西討的是爲了什麼?爲的不就是讓家人能過上一個太平的日子嗎,這麼些年我們犧牲了多少弟兄才換了今天太平的日子,咱們是有功於國家有功於社稷的。可一個還沒登基的新皇就打算要殺光我們,爲什麼?就因爲他認爲是我們軟禁了他們。我們是國家的功臣呀。就換來了這麼一個結果。我不服,我要問問朝廷,爲什麼新皇要殺我全家滅我九族。我不服。我要兵諫――”

“兵諫――”當一萬把長槍豎立起來之後,內戰已經無可逼免。

“這是叛逆,這是造反。”慈禧號啕大哭,載灃死了,壽山此舉讓滿清江山變的岌岌可危。如今之計,只有出重拳立刻平息壽山的叛亂。不然一但引發連鎖反應,大清朝就亡了呀。

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用來形容載灃最恰當的。以爲自己穿上龍袍,以爲自己當上了皇帝就真到了可以爲所欲爲的地步了?穿着龍袍騎着高頭大馬,在衆滿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出內城。你想顯擺就顯擺一下,閉上你那張臭嘴行不行?本來就提心吊膽的壽山來送你回京,恭維兩句不行嗎?非要惡狠狠的訓斥幾句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壽山不就禮儀不周道,你就要給人家安上個藐視皇上的罪名,你知不知道這可是個要殺頭的罪過呀。壽山向你求恩,人都跪下了你就不能顯示一下作爲皇帝的博大心胸嗎?等你坐穩了皇位,革去他的權職,到時是殺是剮還是由着你樂意。跟着載灃的滿人也是羣蠢貨,看到壽山低眉哈腰的就以爲自己了不得。以爲有劉坤一在就能鎮的住場面?東北總督劉坤一隻有治權,治權是什麼,只是管理權。什麼是兵權,那就是爲殺人而設立的。都沒搞清楚整個奉天城是在誰的控制下,就妄言要誅壽山九族。

誰死到臨頭不會拼一下,更何況人家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將,你在人家的地盤裡說要誅他九族,人家不殺了你纔怪,順便把奉天內城一併清理乾淨。劉坤一是總督又如何,還不是一樣被軟禁起來了?劉坤一說起來也是可憐,雖然整個東北被他治理的越發富裕起來,可這已經是第二次被軟禁了。

慈禧的心也亂了,顧不得前幾日於漢臣們達成的協議,朝會上慈禧下旨讓蒙古駐軍立刻開赴東北平叛:“捉拿壽山,誅其九族,平定叛亂。”

太后的旨意沒人敢不發,但身爲參謀總長的王士珍也是有獨立發報權的。一封參謀本部的電令被髮了出去。責令蒙古樑華殿部不得調動任兵力。再去一封電報把壽山給罵了一頓,如今整個漢臣體系因爲他變的危險起來,北進計劃也可能因此流產。你壽山幹活之前就不能先招呼一聲?

兵部尚書歐陽振華也以兵部的名義電令東北各部包括壽山的第三師。沒有額外的說明,只說任何兵力必需駐守營地,不得出營。

身爲總理的李鴻章也沒有閒着,他下發了總理令,關閉山海關,任何人不得出入,在京各部各安其職不得擅動。只是當天晚上。前去拜見李相的嚴復是笑着走出李府的。

“只有殺了李明,才能震住這些驕兵悍將。”慈禧雖然不知道參謀本部和兵部發出的電報內容。但一整天過去了也沒人有回報說有部隊調動和作戰計劃之事。她敏銳的感覺到了事態可能不由她控制了,當晚就派出心腹悄悄向上海、杭州、寧波等府發報,要求出動官差衙役立刻將李明等人就地斬首。

接到電報的杭州、寧波兩地府臺大人氣的渾身直哆嗦,朝廷讓手裡只有水火棍的衙役。去與裝備有機槍火炮的軍隊打仗,找死也不是這麼個死法。上海府就有些不同,因爲上海是通商大城,爲保證城市安全在城效崑山一帶駐紮有一個團的準軍事化武裝警察部隊,上海府有權跟據自身的情況直接調動一營將士進入城市維持次序。只要把太后的旨意遞送到團長手裡,那麼該武警三團就可以出兵。團長檢視了太后旨意,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個李明是誰,還是在第二天一早下令部隊集合出發。

“您居然還會掃地?”楊棗兒吃驚的看着正在打掃庭院的李明居然還乾的有模有樣,於是吃驚的問道。

李明不高興了。眼睛一瞪:“你什麼意思?難道你夫君在你眼裡就是一個只會吃喝拉灑的廢物不成?”

“妾身只是好奇,沒想到這些家務您還真的會做。”

李明拍拍胸脯說:“打掃衛生、洗衣疊被,除了不會做飯外。這家裡活還真沒有我不會做的。”說完瞄了四周見無其它人後就小聲的說道:“沒辦法,在你家白吃白喝的再不幹點活哪裡好意思呀。”

楊棗兒笑着也拿起一把掃把,夫妻二人準備一起清掃庭院。這時兩個小屁孩正打算出門去玩,被李明一把揪住要求他們參加家庭勞動。還沒有掃把高的小屁孩哪裡會掃地,噘着嘴巴沒兩下就把剛剛掃好的好又搞的亂七八糟。氣的李明給他們幾下,然後手把手的教他們掃地。一個人要是連自己的家都打掃不乾淨。還能指望他們將來打掃天下?

窗前楊岐山看着正在院子裡忙的一家四口,自己的夫人點頭說道:“此子擡的起頭也彎的下腰。能屈能伸方爲大丈夫也。若能讓其一展才華,必成大器。”

能不能成大器也才華並無絕對的關係,有的時候還需要一點點運氣。這院子還沒掃完,黃華明進來了,在李明的耳朵邊低語幾句後兩人便進了房內。不一會黃華明匆匆忙忙的離開了,李明卻如沒事人一樣接着掃地,其實心中早已殺意漸起。既然慈禧要殺了自己,那也別怪自己反擊了。

服章之美,謂之以華;禮義之大,故稱以夏。阪泉涿鹿,華夏初始。周公定禮,延年三千。漢武之威,成我漢名。大唐盛世,萬國朝晉。我曾夢迴漢唐,看霓裳羽衣起舞。長風吹開發帶,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卻不想復了百年的漢家衣冠,終是被八旗鐵騎踐踏。而如今,廣袖飄飄,今在何方。衣裙渺渺,終成絕響。我願重回漢唐,奏響角徽宮商。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看我華夏兒郎,再譜盛世華章。

這是李明親手所書的檄文,收到密電的吏部尚書孫家鼐,立刻找來李鴻章、漢臣七部尚書與兩局局長,在他家中的書房內宣讀了這篇檄文。嚴復激動到渾身顫抖,王士珍等人就差下令軍隊進攻北京了。唯有李鴻章號啕大哭:“二百年了,二百年了。老夫能在臨死前見我漢家衣冠再次復興,人生一世就不算是白活了――”

“雖然坊間傳間如同證據確鑿,但我等如何確認今上就是我漢人。”這也許是嚴復唯一的擔心了。

“糊塗,既然今上已寫此檄文,他是不是都得是。”李鴻章一摸眼淚:“滿清已佔我中華逾二百年,其統治已然深入人心,若我等迎回今上覆我大明,國內會有如何驚變還不能確定。雖今上臨朝十二載,國內各地已多是漢臣。然正值北進之際,若此時國內有變,必將牽連北進計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爲確保平穩過渡,兩局動用國內一切可靠人手將檄文於今夜在各地印發,連夜散播出去。同時注意各地動向,及時來報。”(未完待續)

ps:ps:緊急徵集國號(單字)、年號(雙字)。實在想不出合適的來呀。

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98章 諜戰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40章 回京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7章 紛亂第53章 雲南白藥第89章 生死大戰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77章 寒流第378章 揍他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373章 “您說呢?”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128章 傷員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112章 遺召第82章 演習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374章 回京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92章 同命運第78章 計較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開學之日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57章 局勢紛亂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109章 去死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172章 震驚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18章 夜宴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86章 朝局第50章 插曲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377章 9月12日第60章 麼蛾子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33章 摺子戲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67章 夢裡夢外第82章 演習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
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98章 諜戰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40章 回京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7章 紛亂第53章 雲南白藥第89章 生死大戰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77章 寒流第378章 揍他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373章 “您說呢?”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128章 傷員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112章 遺召第82章 演習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374章 回京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92章 同命運第78章 計較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開學之日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57章 局勢紛亂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109章 去死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172章 震驚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18章 夜宴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86章 朝局第50章 插曲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377章 9月12日第60章 麼蛾子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33章 摺子戲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67章 夢裡夢外第82章 演習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