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後

公主的出生自然是大喜之事,但卻遠遠及不上祭祀上蒼的大典重要。

一夜未睡的君王大臣們開始紛紛迴歸本位。凌晨四點整,紫禁城內已準備就緒。鐘聲敲響,皇帝起駕離宮朝天壇而去。大清皇帝擺出郊祭盛大的依仗,大年初一的祭天大典在鑼鼓喧天和鞭炮轟鳴中開始了。

在華夏先民眼中,是天地哺育衆生,天地是最高的神。所以對以衆生們要對哺育他們的天地表示報答和祈求天地繼續保佑天下蒼生。所以華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從上古時期就一直傳承着祭天這個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儀式。

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華夏子民。在儀式上須誦讀祭文、奏雅樂,並焚燒祭品,以表示人們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貢獻給天,作爲對天滋潤萬物的一種報答。

現在的祭天儀式沿自周禮,本是天地共祭,雖然各朝代在器物上有增有減,但禮儀未發生什麼變化。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爲天地分祀這才使華夏民族的祭天儀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到了光緒這裡,祭天儀式已經是集千年之大成,已經到了無需再行改動的地步。

每當祭日來臨之前,必須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天壇內各種建築及其設施需要進行全面的大羞修葺。修整從紫禁城至天壇經過的各條街道。使之面貌一新。不管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祭品、祭器,從禮官、親王、總理最後皇帝親自檢試。哪樣不是三查六審,確保萬無一失。但凡有一丁半點的疏漏,那就是對上天的不恭,曾經再大的功勞都化爲烏有。

作爲華夏民族最高祭祀禮儀,所有事物都要精益求精。就是出行也要出動皇帝出行時專用的、規格最高的、規模最大的車駕儀仗隊,也叫大駕鹵簿。

自甲午以後,清帝一共出行過兩次鹵簿。一次是南巡另一次就是大婚。但這兩次都不是最高規格的,所以各國公使得到的通知就是:清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一。皇帝郊祭上蒼行大駕鹵簿,請予以迴避。隨後附着一份厚厚的街道封閉的通知,上面寫着哪些路段在何時禁行。

每一次清國出動依仗,就是對西方列強的一次傷害。尤其是英國。作爲世界次序的制定者,作爲世界的領導者,卻沒有一套能與之匹配的禮儀,反到是落後的東方卻有着盛大的禮儀。想着大英帝國皇室那僅有的可憐禮儀,站在一旁觀禮的歐格訥心都碎了。

駿馬、儀象;篦頭、畫角;杖、鼓、笛、板,浩浩蕩蕩;旗、幟、旌、幡,鋪天蓋地;刀、槍、劍、戟,寒光林立;龍傘、草傘、花傘、方蓋、羅扇,連綿不絕;更有輦、輅、輿無數乘。引導與侍衛大臣、執事人員、兵衛及衆多儀物、器具按照既定的禮儀陣式緩緩從天安門而出。威嚴而宏偉。

之前出巡和大婚時的依仗,相比於這次的大駕鹵簿那簡直是小兒科。黑夜在無數的燈火下無處藏身,一臺臺攝影機會將這場大清國最高規格的大駕鹵簿完整的記錄下來。然後經過剪輯編輯後。製成電影片送給各國公使。一臺臺照像機用閃光燈記錄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照片最後會印刷在報紙上真正的傳遍天下。中國,在所有洋人思想中那個長着豬尾巴的國度,也將隨着這一張張照片的出現,慢慢改變着世人的看法。

英國女王自從看過清國依仗後就固執要定立一套屬於大英帝國的典儀,聽說已經快要確認了。當這次大清祭天大禮的大駕鹵簿的影片送到女王面前後。歐格訥相信,已經定好的所有儀制將會被全部推翻。

祭祀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的日子。但時值大年初一祭祀,所以齋戒臨時取消,改而先行齋宮暫留,於日出前七刻齋宮鳴太和鍾,皇帝起駕至圜丘壇,鐘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圜丘壇專門用於祭天,臺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爲‘露祭‘。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

迎帝神:樂奏‘始平之章‘;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進俎:樂奏“鹹平之章”;行初獻禮:樂奏“奉平之章”,舞‘干鏚之舞‘;行亞獻禮: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行終獻禮: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撤饌:奏“熙平之章”;送帝神: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爐焚燒,奏“太平之章”;望燎:奏“佑平之章”。

這一整套下來是將近三個時辰,時間之長禮儀之繁瑣,每行一次禮都需要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然後由司祝跪讀祝文。禮法大如天,更何況是這樣的大典,就是死也要遵循規矩。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壇舉行常雩禮求甘雨。就是這次,因爲雩壇祝版上的文字寫得不夠工整,具服臺更衣幄次所設的坐褥不夠整齊,對按規定應懸掛三盞天燈而少懸了一盞。就這麼三件小事,乾隆大發雷霆,下令查辦。結果,工部尚書、工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禮部侍郎等人均被革職,後被髮配新疆。

說心底話,光緒是很不願意搞這種事情。且不說禮儀繁瑣到光練習就要一個多月,在行禮之時還有官員不斷的提醒。每一次出動鹵簿都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所耗費之銀錢更是奢靡。所以之前兩次的出動鹵簿,光緒總是在儀仗上儘可能縮減。而這一次光緒卻反其道行之,要求大駕鹵簿能搞多大規模搞多少規模。能搞多麼豪奢就搞多少豪奢。這次出動的大駕鹵簿光是人員就動用超過五千人,僅憑才千人的內宮人員加上侍衛營也不夠,爲此將大學堂高年級生也借調一空。這也是各國公使之所以驚歎這次大清祭天宏大的原因。

祭天禮儀從來都是代表着政治意義。祭天。不僅僅是向民衆宣傳皇帝統治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這次參於祭天禮儀中近半的大學生是即將要走馬上任爲官的學子。讓他們參於到大禮儀中來,讓他們切身感受一下皇帝的威嚴,這對光緒的統治是極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藉着大勝日本之機舉行大典,也是一個很好向外國展現中國的機會。光緒相信。在另一個世界裡的滿清末期,同樣也會舉行同樣的大典。之所以他們不會效果的原因是因爲他們在對外戰場中屢戰屢敗。就如同一個每次打架都打輸的人在展現自己多麼有力氣那般可笑,別說那些身強力壯的人正眼都不會瞧一下,就是那些身體依然瘦弱人也只會當熱鬧來看。中國自古稱之天朝上國,這不僅僅是國人對自己孤傲的自稱。那是用一場場血戰打出來的赫赫天威。即便中國內亂至盈弱,周邊外族也只能佔些邊角偷些好處。一但中原王朝主權統一齊修內政之時,周邊各族哪個不得恭恭敬敬的來伺候中原上國。凡是不來的,犬戎、匈奴、突厥、五胡諸部,在一場場中原王朝報復性的打擊下慢慢都消失在歷史當中。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今的大清北拒沙俄,南鎮南海,東邊更是有滅日本的實力。這時再舉行大典就不再是一次讓人笑話的舉動,而是一次展示威嚴的行爲。大清依然是弱國。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且不說英德等歐洲強國,如果日本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大小和人口。那失敗的只能是清國。但事實擺在眼前的是,至少在整個東亞,清國是唯一的強國。受命前來的琉球王尚泰、朝鮮王李熙,日本公使、安南代表,以及形形色色的代表們,雖然他們不用行跪拜大禮。但哪個不是畢恭畢敬。

強大不是你有多少錢,你能免除多少外債;強大不是你的經濟實力有多強。能給國外下多少訂單。看看這時的美國經濟實力強吧,世界經濟排名第一那又如何。在英德等歐洲國家的眼裡不過就只是一個暴發戶而已,就是在面對清國的談判中,美國也絲毫不敢張顯所謂的列強嘴臉。爲什麼?因爲軍事不強。這也正是美國把主要目光放在歐洲,爲的就是爭取與歐洲各國平等的國際地位。

有錢不代表強大,真正的強大需要在槍林彈雨中用將士們的鮮血與生命來築就。光緒正是用一場場的戰爭,不僅樹立了自己的統治,震奮了國民,也讓歐洲列強們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即便是最強大的英國,在面對未曾一敗的清國海陸軍面前,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因爲與清國開戰,清國肯定會退回內地抵抗,現在的清帝不再是鴉片戰爭中的那個柔弱的皇帝,現在的清帝是一個敢親上前線廝殺的帝王。只要清國願意堅持打下去,最倒黴的一定會是英國。

看着正在消息散的青煙,光緒把心思收回到祭天大禮上。一般情況下待青煙消散之後,便可起駕返宮,大典至大駕鹵簿全部入宮後就結束了。

但這次不一樣,當嫋嫋青煙漸漸消散之時,圜丘壇立起了一塊牌匾。滿朝文武多少都聽到點消息,所有朝臣王公們全部畢恭畢敬的等待皇帝的旨意。爲了今日的封賞大典,所以將軍以上武職,巡府以上文職全部回京述職。不僅如此,就連半軟禁在奉天的老貴胄們也一一到來,就是爲了能在封賞大典得一個爵位。這是祭天禮上的封賞,屬於大封賞,所以今後沒有大過者不可能被捋奪。這是數千年來帝王統制的基礎,即便是再昏庸的帝王也無一違背。

光緒再次登上圜丘壇,向蒼天行三跪九叩之禮後,向天奏曰:“蒼天在上,厚土在下,朕在此奏曰天地。泱泱華夏日漸傾頹,喪土失地、賠款求和。今朕得良臣名將之輔佐,內平叛亂外禦其侮,今日更遠征海外徹底平滅自前明以來的倭寇之患。今日朕親告上蒼。封賞有功於中華之士,以共享太平。”說完光緒再次三跪九叩後起身轉而面對壇下羣臣曰:“傳――旨――”

皇帝秘書處秘書長楊度雙手託明黃色卷軸過頂,低頭快步走上圜丘壇。而後長跪於臺階下。

光緒雙手虛託一下,曰:“宣――”

楊度起而拜謝皇上,臺下衆臣全部豎起耳朵一片肅靜的要聽清楚聖旨上的每一個字。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諸臣工爲國操勞,爲天下百姓謀福址,爲表張諸臣工之功勳,特此封賞。李鴻章授廬國公、孫家鼐授壽春侯、翁同龢授虞城候、張之洞授河間候……”

臺上楊度的聲音正大光明,呼嘯的北風將楊度的聲音吹向南方。也隨着禮部官員在牌匾的每一個筆畫,將爵位牢牢的印在祭天大禮之上。圜丘壇南側肅立的王公朝臣們每被唸到名字後。也顧不行地上的泥濘就立刻拜倒到地,因爲聖旨沒有宣完,所以跪拜的朝臣全部肅靜的等待皇上的旨意宣完,心內卻是無比的激動。而還沒有被讀到名字的衆臣們則是一臉期待的模樣。但也有人一臉無所謂的樣子,這些老貴胄們承繼着祖宗的功勞,他們已經對此類的封賞已經到了失去興趣,加官進爵是不可能了,難道皇上還能不賞不成?

封賞的聖旨很長,爲了讓寫版賞的禮官能跟上進度,所以楊度唸的也很慢,過了小半個時辰才至結束:“外藩諸王另旨封賞,欽此――”隨着楊度收起聖旨交還皇帝。禮部官員也在寫完最後一個字轉身離去。祭天大禮儀的封賞全部結束。

王士珍授常山伯、歐陽振華授夷陵伯……朝堂上排着官職大小一路封賞下來,皇上一系的官員全部得到各級封賞,最小的也是男爵位。而老貴胄中除了世鐸等少數幾個還在朝堂任職的外。其它親王無一在大封賞中被提及。今日所得之封賞是當着蒼天宣讀的,無大過者不可被捋奪。那他們那些另旨宣讀的勳爵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隨意捋奪?這讓其它老貴胄心生不滿。

“皇上,臣之先祖乃我大清功臣,爲何今日之封賞無我之爵位?”

“皇上不能呀,滿臣大於漢臣乃是祖制,爲何今日封賞大半多爲漢臣。皇上連祖制也不顧了嗎?”

“……”

光緒環顧衆臣。眼中寒光已現。臺下不少滿臣舊貴見皇上殺氣已露,漸漸收斂了聲音。最後陷入平靜中去。但總有幾個自以爲有祖上蔭庇,依然大聲音喧叫不止。光緒臉露笑意:“祭天大典乃是供奉上蒼之時,此時喧譁是對上蒼之褻瀆,是爲大不敬。將不敬上蒼者拖出,就地斬首。”

皇上話一出口,滿場寧靜。侍衛可不管這些,兩人一組押着一人出班於一側。皇帝輕輕一揮手就決定了這些人的命運。隨着一陣白光閃過後,侍衛用托盤呈上這些人的人頭。這裡面就包括叫的最響的端郡王載漪。

“棄市,奪爵。”皇帝一句話不僅拿走了這些人的性命,就連他們家人最後的蔭庇也被奪走。衆臣恭恭敬敬送皇帝起駕,皇上在經過朝臣班列時停了一停,低聲的嘀咕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緒的聲音不大,但還是能讓離的很近的臣子聽見。皇上的大駕鹵簿全部入宮,外藩諸王的封賞名冊同時宣讀,至此祭天大禮全部結束。

有人歡呼,也有人哭泣。光緒二十四年,清光緒皇帝利用祭天大禮,以雷鳴電閃之威徹底將慈禧前朝殘存舊人全部清洗一空,這些人徹底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僅僅是一個恐嚇,祭壇外那還未冷卻的屍首向勳貴在向老勳貴們表明皇上的態度。這些老勳貴們在皇上的威懾之下不得不苟延殘喘,過着“與世無爭”的日子。圜丘壇的那塊牌匾依然在風中搖曳,光緒祭祀跟本不是上天,光緒祭祀的是自己的權威。

“沒錯,朕就是要告訴天下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未完待續)

第63章 有錢了第5章 朝堂之下第53章 雲南白藥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50章 陰霾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169章 憂慮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4章 視察第95章 雲涌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08章 凱旋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112章 遺召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55章 變天了第113章 焦點第35章 容閎回國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08章 要造反?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75章 分歧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92章 同命運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50章 攪局者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69章 憂慮第47章 開學之日第67章 夢裡夢外第134章 偷襲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77章 寒流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169章 憂慮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139章 絕望的十米第378章 揍他第187章 旗餉第13章 暗流涌動第40章 回京第150章 陰霾第184章 衝突第42章 鐵路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
第63章 有錢了第5章 朝堂之下第53章 雲南白藥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50章 陰霾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169章 憂慮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4章 視察第95章 雲涌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08章 凱旋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112章 遺召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55章 變天了第113章 焦點第35章 容閎回國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08章 要造反?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75章 分歧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92章 同命運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50章 攪局者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69章 憂慮第47章 開學之日第67章 夢裡夢外第134章 偷襲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77章 寒流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169章 憂慮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139章 絕望的十米第378章 揍他第187章 旗餉第13章 暗流涌動第40章 回京第150章 陰霾第184章 衝突第42章 鐵路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