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玉連忙派人去將銀行裡面可以用於週轉的錢拿出來到城外的農戶去收購糧食,他雖然之前打算向基隆城中的商戶購買糧食,後來想想風險太大,詢問了一下糧食的儲量和價格之後也沒有從他們手中購買。
好在這個時候農戶手中的早稻已經收割並且晾曬完畢,他們正打算拉進城去賣給糧行,沒想到軍隊竟然派人上門來收購,並且價格比糧行還要稍稍高出那麼一點,這種好事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明軍很快就收購了兩萬石糧食,這下子項玉的計劃就能夠順利實現了,他立刻下令將城裡面糧倉裡面的糧食和從農戶手中收購的糧食全部暗中運到了軍營裡面,然後又悄悄的運向臺南,這一次,項玉決定隨隊前往,親自去會一會這一幫想發國難財的黑心商人。
此時的臺南,鄧明按照項玉信中的指示調整了售糧的策略,這一點果然有效,之前商人們僱來的很多專門搶糧的人由於身份登記的原因只能購買到少量的糧食,商人雖然可以再花錢僱更多的人前來購糧,但是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的成本無形中就會被拉昇,商人們商量了一陣,覺得這樣並不划算,而且他們手中的糧食數量足夠,因此便沒有繼續前來搶購。
這使得百姓們終於可以買到低價糧食的,但是臺南的明軍數量並不多,只有五百人,糧食的儲糧是按照戰事的需要和士兵的數量儲備的,因此這個時候幾乎已經耗盡了,所以明軍的糧食很快就售盡,陷入了無量可賣的境地了。
商人們終於等來了明軍斷糧的這一刻,因此再無顧忌的肆無忌憚的提高糧食的售價,糧食售價從鬥米五十文錢,很快就漲到鬥米一百文、鬥米兩百文······
而此時,基隆方向的糧隊已經過了臺中,最快還要三天就能到達臺南,項玉在路上一直在思考着怎麼樣來打好這一仗,而此時,他的身邊跟着一個年輕的商人。
這人姓秦名文,是基隆城裡面的軒文商行的老闆,他跟明軍的商業往來比較多,因此跟明軍將領的關係比較密切,項玉自然也是知道他的,這一次他主動請纓,表示願意跟隨項玉一起到臺南來幫助明軍平息這場糧價風波,項玉稍感驚訝,自己要去臺南的消息是嚴密封鎖的,他怎麼會知道的?
秦文自然知道項玉在疑惑什麼,於是將自己的推想和對明軍的應對反應全部說了出來,得出的結論是明軍雖然不會干涉和懲處一般的商業行爲,但是對於這種很明顯的投機倒把發國難財的行爲是肯定要嚴厲懲處的,但是考慮到項玉在基隆的重農勸商的政策,因此可以推斷明軍不會直接出兵使用暴力解決這件事情,因此項玉本人肯定會隨軍前往。
這些都不難推測出來,不過項玉還是對這個人的眼界很是讚賞,每一行業的發展都要跟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聯繫起來,要擁有大的戰略眼光和格局才能再殘酷的競爭之中生存下來並且做大做強。
既然秦文說他是來幫忙的,項玉自然不會跟他客氣,於是便請教他,如果是他處於項玉的位置,應該怎麼應對和處理臺南的這些商人才比較合適。
項玉問的是如何處理這些商人,並不是問如何對付這些商人和怎麼處置臺南的糧價過高的問題,因此秦文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秦文略微思索了一會,說道:“依將軍眼下的態勢,想必是向通過這次的基隆的糧食來壓垮這些商人,我之前留意了一下,糧隊中的糧食重量大約在六七萬石左右,這麼大的數量用來對付這些商人,顯然是將軍比較注重這件事情,並且不願意冒一點風險。”
“不錯,你說的很好,請繼續!”儘管他沒有直接回答項玉的問題,項玉也沒有介意,這個時候也不急,路程還得幾天,在聽一聽他的想法也是不錯的。
“我想將軍肯定是想將這些糧食偷偷的運進城去,在不驚動臺南的米商的情況下面,將這些糧食以適當的價格出售,這個價格不能定的太高,太高了就沒有意義,但是也不能定的太低,太低了很容易引起米商的跟風拋售,但是這個價格卻是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關乎整個大局和計劃能不能夠成功的關鍵。”秦文一邊推測,一邊暗中觀察項玉的臉色,他說道最後,項玉臉上的笑容已經隱去不見了,露出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搞的他有點緊張,不知道是自己說對了還是自己說錯了。
“秦先生的這番話確實是說到了要害之處,不錯,起初我有一個很好的安排,那就是將糧食直接以臺南的明軍身份對外進行銷售,這樣一來商人們肯定還是會跟着搶購,只有軍隊手裡面的糧食被一搶而空,市面上纔沒有餘糧能夠和他們相抗衡,但是不巧的是三天之前臺南的明軍軍中的糧食已經售罄了,所以目前並不能以這個辦法行事,所以我這纔有一點點的擔心。”項玉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其實將軍大可不必擔心,依在下猜想,臺南的商人們肯定會預料到基隆方面會有糧食支援過來,而且也能猜到會在這幾天就有首批糧食運抵,將軍此前在基隆的大據收購糧食的動作肯定也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中,因此依我推算,他們是要在這兩批糧食之間打一個時間差。”秦文的話讓項玉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我若是這些糧商,在基隆方面的大批糧食到來之前,要趁着眼前的市場上面的高價儘可能多的將手中的糧食出手,這樣才能將這一次的收益最大化,不然等到基隆的糧食一來,商人們勢必不能夠繼續維持眼下的高價,所以關鍵的就是這其中的時間差。”
項玉心中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過他並不急着說出來,既然秦文看上去這樣自信滿滿,先聽聽他的計劃再說也不遲。
“糧隊此行肯定是瞞不住商人們的眼線,但是由於運糧的隊伍是軍隊的士兵,而且是直接從軍營裡面出發的,所以關鍵是他們並不知道我們這一次運來了多少糧食。因此我們不妨做出一副糧食不多的樣子,然後直接運到臺南的軍營中去,將軍先不要出面,還是由鄧將軍出面售糧,但是這一次不能再採取限制措施,而且價格也不能太低,眼下臺南的糧價已經超過了五百文每鬥米,因此我們不妨前五百石糧食售價定位五十文,接下來的每賣出五百石糧食就提高十文的價格,一次不要提的太高,太高了戲反而作假了,會讓這些人看出破綻來。”秦文獻出了一條類似於孫臏的減竈計,不過這稱爲增價計或許更加適合。
項玉明白秦文刺此計的目的,而且他也承認這條計策要比他自己想的更加完善,因此說道:“既然這件事情我不能出面,不如就委託給秦先生全權處理好了,我便在戰場之外靜候先生的佳音了。”
“秦文敢不從命,將軍請放心,此事秦文必定全力以赴,不負將軍的厚望。”
三天之後,明軍從基隆運來了一批糧食的消息傳到了基隆城中,這使得一些望眼欲穿的百姓感到十分欣慰,也使得那些囤積糧食準備賺錢高額利潤的糧商們感到一陣緊張。
糧食運來之後,鄧明按照秦文的計劃,很快便拉出了五百石糧食出來,定價五十文,這個價格比起市面上目前的鬥米六百五十分要便宜整整六百文,雖然還是遠高於之前的糧價,但是“百姓們”還是很快將這些糧食們搶購一空。
商人們見到明軍的糧食不僅數量不多,而且還跟着他們提了價格,這表明明軍軍中並沒有足夠平息糧價的足夠糧食,因此他們也就放下了心來,但是即使是這少量的五百石糧食他們也不能讓它流入市場,於是派出了很多人假裝成購糧的百姓前來搶糧,他們人多勢衆,加上明軍這一次“疏忽”不限制購買的數量,因此大部分糧食都被他們搶走了。
五百石糧食投入市場之後就像是石子扔進寬闊的湖面一樣,只是濺起了一圈漣漪,沒翻出什麼浪花,秦文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
明軍很快又取出了五百石糧食出來,這一次定價爲六十文,商人們想也沒想還是全部派人搶購一空,因爲相比於市價六百五十文,即使是他們以六十文收取,也還有五百九十文的利潤空間,所以糧商們絲毫沒有猶豫的就出手了。
如此連續六次,明軍又一次拿出了五百石糧食,這個時候明軍的售價也已經漲到了一百一十文了,普通老百姓這個時候已經陷入了恐慌之中了,買漲不買跌的現象在中國是一直存在的,他們見明軍的糧食售價節節攀升,心裡擔心明軍的糧食已經即將售罄,即使這個價格很高,但是相較於市場價六百多文錢一斗米來說還是要便宜很多。
百姓們成了明軍和商人們之間博弈的犧牲品,這時項玉不願意看到的,但是爲了將這一次的臺南地區的糧商徹底打垮,也給基隆和臺南甚至是臺東的其他商人一個警告,所以他不得不這麼做,這和後世的亞洲金融危機類似。
百姓們的大量介入使得臺南的糧商們的心裡底氣更足了,他們跟百姓一樣,彷彿也看到了明軍的糧食即將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