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安撫魏光燾

臨沂。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魏光燾站在張野面前,恨不得將頭埋在地下。

之前他曾經見過張野,但卻沒有這麼近距離的見到,現在就站在張野的面前,魏光燾才覺得張野竟然如此年輕,年輕的讓人覺得可怕。

改朝換代了,以前的那些舊規矩都被廢除了,可是在看到張野之後,魏光燾還是下意識的按照前朝的規矩來朝拜皇上。

“魏省長不必多禮,現在已經不是前朝了,這些規矩都不用遵守了。這要是能活個一萬年,那我豈不成了老不死的萬年王八了?”張野擡起頭來,看着魏光燾,開玩笑似的說道。

“陛下,您……”魏光燾心中大吃一驚,這張野是皇帝,這話他怎能說出口?他們所說的萬歲,並不是說真的希望張野可以活到一萬歲,而是希望張野可以長壽。可到了張野這裡,卻成了一句玩笑話。

張野原本是想活躍一下氣氛的,可沒想到被他這麼一搞,氣氛倒是更加尷尬了許多。魏光燾本就是那種嚴謹,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子的人,張野這麼一說,他能不尷尬嗎?

“沒什麼,我說的都是實情,一個連現實都不敢面對的人,那絕對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成就。魏省長,你覺得呢?”張野看似平常的問了句。

魏光燾心中一驚,額頭瞬間滴落豆大般的汗珠。連現實都不敢面對的人,註定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成就。這話不正是跟自己說的嗎?而今天自己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肯定是在臺兒莊工業區時,自己的反應被傳到了張野這裡。

從岑春煊的口中,他可是非常確定的得到了張野很忙,根本就沒空見他的消息。而現在張野卻秘密將他喊來,這說明了什麼?魏光燾並不是什麼笨人,反之,能做在這個位置上的也沒有什麼笨蛋。

“陛下恕罪,老臣一時鬼迷心竅,竟對陛下的旨意所有不滿,老臣真是該死,請陛下恕罪!”魏光燾直接跪倒在了地上,額頭緊貼地面。

“魏省長快快請起,現在真的不興這一套了,你若是再這樣,那我可就真的生氣了。”張野急忙繞過案臺,一把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魏光燾,表情嚴肅的說道。

“陛下,老臣對不起您的信任吶。還望陛下賜老臣一死,不然老臣心中愧疚不堪。”魏光燾兩行清淚也顧不上擦,一個勁兒的說着。

“魏省長,你這是爲何?我又沒有怪罪於你,今日叫你來也並非興師問罪,只是想跟你談談,順便帶你去看一些東西。”張野疑惑道。

古人什麼都好,忠君,對於這些人來說,張野基本上可以不去懷疑。哪怕他們貪婪一些,也不可能會叛國,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膽子,皇權已經深深的在他們心中紮下了根,任何違抗皇權的人,都要被處死。

張野顛覆了皇權,卻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皇權。按理說這些前朝老臣應該一起卸任回家養老,或者被現任政權捉拿審問。可他們卻沒有,除去一些罪惡深重的官員被捉拿審訊,革除官職之外,其他只要沒有出過大錯,又不是太貪婪的人,一般都被留了下來。

皇權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皇權了,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而心生他念。皇權是誰,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比以前強大了,如今的這個皇權更值得他們去效命。

…“陛下……”魏光燾又是兩行清淚,泣不成聲。

“好了好了,我最煩看見別人哭了。你身爲一方大員,怎能動不動就掉淚呢?記住,眼淚不能亂流,哭天、哭地、哭父母!膝蓋不能亂跪,跪天、跪地、跪父母!”張野有些煩躁,但卻強壓着安慰道。

軍人出身的張野,一直信奉的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淚的信條。如今一個年過半百的大老爺們站在自己面前流淚,這讓張野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

“陛下,臣不哭,臣不哭!”魏光燾急忙擦了擦眼淚,聲音略有些梗塞的回答着。

“嗯,這纔像是個省長嘛。好了,聽說你在園區參觀的時候興致不高?能跟我說說原因嗎?”張野心中鬆了口氣,決定再也不跟魏光燾開這種玩笑了。動不動就流淚,真讓人受不了。

“陛下,微臣聽說您有意安排給山西其他的任務,所以微臣也就沒了參觀的興趣,怕到時候看見了忍不住,老想着這些東西,耽誤陛下安排的事情。”魏光燾說道。

“你啊,還是沉不住氣啊。”張野無奈的指着魏光燾,嘆了口氣,繼續道:“工業園區內的產業不適合山西,到了你們那裡非但不可能產生太大的效益,反而會影響到山西的發展,甚至拖累你們。山西多山,這對於發展經濟來說有很大的不利因素。雖然山西的富商很多,但那些都是舊商,在現在這種環境下,山西的那些富商也不算是富商了,只能稱作中等商人。若是再過個兩年,估計他們就要被排除隊伍之外了。

現在的商業,主要依靠三點,第一是產量和質量,第二則是價格,第三是交通。再這三點之中,山西只具備第一點,但是第二點和第三點都不具備。至少目前來看是不具備的,貿然的發展工業,只會導致山西產能過剩,最終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而你們那裡的交通不便,就拿河南來說,你們跟河南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同樣是將貨物送到四川,你們那裡所需要的費用和時間,至少要比河南多一半。試問,相同情況下,要是你,你會選擇哪個?這是地理因素,誰也無法更改的,但山西完全可以換一種活法,既然生產不了這些東西,爲什麼不能生產一些其他東西呢?

煤炭,那是你們的優勢,全國幾乎沒有可以能跟你們相比的,但也決不能只依靠煤炭來作爲發展經濟的支柱,重工業同樣必須要有,但要選擇的有,而不是冒昧的有,別人有什麼,你也要有什麼?這很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山西的地理民情。”

“陛下,是老臣思考的不全面,差點釀成了大禍。”魏光燾愣了下,他知道山西的條件不太好,可卻沒有張野想的這麼全面。

在魏光燾看來,他是可以忍受的,也是可以放棄一些東西的。例如,他可以通過降低利潤,來換取商品的出售,以此來補貼多出來的路費。可魏光燾同樣遺忘了另一點,路費可以補出來,可這浪費的時間呢?這個上哪去補?那些商人們可不會想多浪費一些時間的,他們只想着儘快買到貨,然後換成錢。

一個月能走兩趟貨,爲什麼非要來山西這邊走一趟貨?除非腦袋有問題,否則誰會願意這麼幹?

“你的想法我都能理解,但是有些東西我是沒辦法去跟你們說的,即便是說了,你們也不可能會明白。如果我們沒有現在這種工業能力,恐怕我也會選擇山西,可是現在,我們不能只考慮某些問題,必須要考慮全面。”張野頗爲無奈的繼續說道。

…以前打仗的時候,山西是作爲根據地,兵工廠駐地來用的。可現在呢?山西已經是大後方了,如果將太多的工業設置在這裡,太多的兵工廠設置在這裡,等於是自斷了手腳,一旦沿海地區或者邊境發生了戰事,所需要籌備的時間將會很長,這將大大的減小勝利的概率,會將先機拱手讓給敵人。

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山西的發展都遠不如其他省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地理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除了一個煤炭,其他的根本沒什麼可以拿的出手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物流來說,國內平原地區基本都是三天內到貨。可從河南發貨到山西,就需要四天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到山西去發展?

只依靠本土勢力?那是不行的,沒有更強大的外來資本注入,地區的發展只能陷入遲鈍,陷入落後。就像滿清時期的閉關鎖國那樣,只有本土的商人在運轉,所有的外國人都進不來,產品也進不來,到最後只能被人家拉開差距。

山西的情況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問題也一點都不小。雖然不會讓他們太落後,可勢必會造成有市場,有存貨,有生產能力,可就是賣不出去的怪象。有後世的例子,張野在對待山區發展的事情上也很是頭疼,最終思來想去,也只能決定將大型的重型軍工產業安置在那裡。

但這些產業對於地方經濟來說根本提供不了任何好處,但卻可以爲他們解決更多的工作問題,僅僅只是這樣,張野也覺得要好一些。另外還有一點,火車的製造,也可以放在山西,因爲他不是那麼急着用,只要鐵軌修通,到時候頂多也就是多幾天的時間而已,這對於鐵路這種東西來說,幾天的時間還是浪費的起的。RS

第135章 壞消息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49章 我很民主的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6章 軍刺第3章 賭注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22章 近衛軍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52章 清軍偷襲?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103章 震驚第206章 刺殺(1)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207章 刺殺(2)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25章 調兵第71章 火炮退敵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章 一鳴驚人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85章 徵地修鐵路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8章 威力驚人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44章 發大財了第68章 大軍壓境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27章 新的開始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102章 徐世昌第178章 無奈的選擇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225章 調兵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33章 叛軍?第35章 沂蒙山第202章 廣州風雲(1)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59章 下馬威第95章 徐州城破第68章 大軍壓境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209章 刺殺(4)第93章 禍水南引第35章 沂蒙山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9章 戰前對持第107章 不太合適吧?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213章 緊張的氣氛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61章 各方反應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49章 監視第129章 ‘迷航’的德軍艦隊第10章 欺人太甚第87章 武裝警察第12章 怪陣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200章 辦學第2章 不堪一擊第39章 截擊第14章 一鳴驚人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178章 無奈的選擇第69章 開溜模式開啓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40章 這就是戰爭
第135章 壞消息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49章 我很民主的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6章 軍刺第3章 賭注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22章 近衛軍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38章 清軍大亂第100章 組建政權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52章 清軍偷襲?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103章 震驚第206章 刺殺(1)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207章 刺殺(2)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25章 調兵第71章 火炮退敵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章 一鳴驚人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85章 徵地修鐵路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8章 威力驚人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44章 發大財了第68章 大軍壓境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27章 新的開始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102章 徐世昌第178章 無奈的選擇第171章 坦克和飛機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225章 調兵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33章 叛軍?第35章 沂蒙山第202章 廣州風雲(1)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59章 下馬威第95章 徐州城破第68章 大軍壓境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209章 刺殺(4)第93章 禍水南引第35章 沂蒙山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9章 戰前對持第107章 不太合適吧?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213章 緊張的氣氛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61章 各方反應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49章 監視第129章 ‘迷航’的德軍艦隊第10章 欺人太甚第87章 武裝警察第12章 怪陣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200章 辦學第2章 不堪一擊第39章 截擊第14章 一鳴驚人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178章 無奈的選擇第69章 開溜模式開啓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40章 這就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