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徐世昌

河南。

袁世凱待在項城的家中,每日養花修草,喝茶聊天。自從被清廷罷黜之後,袁世凱便回到了項城老家。

雖然一直待在家中,但對於軍中的那些事情,他也是時刻都在關注着。

雖然袁世凱有很大的信心重掌北洋新軍,但目前的局面卻並不樂觀。他所留下來的心腹,無一不是受到了排擠,甚至都已經漸漸的淡出了權利的核心。

而那些後來上位的滿人,更是攢足了勁兒的去拉攏部隊,除了一些死忠,其他人差不多就要站到滿人那邊去了。

袁世凱精心打造了幾年的北洋私家軍,看似在不久之後便會崩潰。但此時袁世凱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剛剛吃了敗仗沒多久,朝廷斷然不可能重新啓用他的,即便是上面有人,這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先前的時候袁世凱便有感覺,這次回鄉,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根本就別想回去。

雖然袁世凱也很着急,但卻沒辦法。只能吩咐那些心腹,儘可能的穩住局勢,只要待在北洋新軍裡面,他們就有翻盤的機會。

北洋新軍的軍餉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即便是朝廷,也肯定不會捨得投入那麼多的錢。再說了,之前朝廷可是欠着袁世凱一大批軍費呢,現在你想收就收,豈是那麼容易的?

衛輝府,今河南衛輝市。

一座不大的院落內,被人打掃的乾乾淨淨,雖是土路,但看起來卻像是青磚鋪出來的道路一般整潔。

作爲袁世凱的幕僚之一,在小站練兵時徐世昌便與袁世凱結下了深厚的交情。隨着袁世凱被罷黜,徐世昌也自然請辭,並且不接受任何調任,毅然決然的跟隨着袁世凱回到河南老家。

雖然兩人一個在項城,一個在衛輝,但兩人之間卻有着深切的來往,情報之間的傳遞也是密集的很。

這一日,徐世昌的家中迎來了一個陌生人,這也打破了徐世昌這幾個月以來的平靜生活。

徐世昌若有所思的盯着對方,久久沒有開口講話,似乎在等着對方先開口。

雖然閒敷在家,但徐世昌卻一日都不敢耽擱。這幾個月以來他不停的在翻閱着各種資料,除了給自己補充點能量之外,更多的還是在關注外界的局勢。

作爲幕僚,他註定無法像袁世凱那樣可以安靜的在家休息,只要先前做好了部署,就能坐等時機到來,然後在重新出山。

他必須要做到對外界的局勢瞭如指掌,並且有一套自己應對的方法才行。否則的話,整個華夏有那麼多人,袁世凱憑什麼要用他?

一個日後能夠做到總理職位的人,豈是昏庸之輩?儘管此時的徐世昌在大局觀方面還有些不如,但比起同齡人而言,徐世昌還是高出衆人一頭的。

“先生,我代表復漢軍張野張將軍特來向先生請教一些問題!希望先生可以爲我解答。”

來者用現代人常用的禮儀與徐世昌相拜之後,直接出口道。

陸川只不過是一個偵查員罷了,這一次也只是臨危受命,雖然看起來對徐世昌有些不太尊重,或者可以說是有點降低人家的身份。

但張野每天那麼忙,再加上外界也並不安全,若是讓別人知道張野獨自離開了控制區,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再說了,這次他來也只不過是打個前哨而已。只要徐世昌不反對,那麼後面自然會有更重要的人物出來說服他。

“張將軍兵強馬壯,治下百姓又很擁戴,這無論是治軍,又或者是治民!張將軍的表現都要強於鄙人,鄙人自覺無能爲張將軍解答疑惑,還請張將軍勿怪。”

徐世昌愣了下,不過很快的便反應了過來。

張野目前的表現的確很讓人震驚,無論是治軍還是治民,看起來都挺有一套的。至少比起其他的城市而言,那裡的百姓生活的很愉快。

徐世昌不僅關注朝廷,關注列強,關注國內的局勢,同時還很關注張野的動態。畢竟他與袁世凱也算是個敵對勢力。

雖然張野曾出自北洋,但這裡面的一些內幕,徐世昌卻要比誰都清楚。甚至當初袁世凱所作出的決定,這裡面也有徐世昌一定的功勞。

其實那個決定也沒錯,即便是放到現在來看也是正確的。唯一出現問題的地方便在於他們小看了張野的能力。

“兵強馬壯那是肯定的,這點無需質疑。但這治民嗎,就有些不太讓人如意了。先生所看到的也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臨沂在我軍手中已有半年,可到了目前爲止,依然是虧損狀態。雖然我們也培養了一些管理者,但效果卻並不是太好,所以想請教先生,該如何抉擇?”

陸川繼續恭敬的問道,至於臨沂的問題,也更是絲毫沒有避諱,直接將真實的情況給講了出來。

臨沂的問題並不是單一的,管理者的能力上不去,那麼這座城市就不可能會有什麼更好的發展,他的收入也遠遠不會超過支出。

現在棗莊和徐州因爲是剛剛入手,目前處於虧空狀態還算是正常。可他們都知道,若是管理者的能力在上不去的話,到時候虧空的可就不止一個臨沂了,加上棗莊和徐州。

三座城市一起虧空,恐怕會把張野那本就薄弱的財政給壓垮的。如此以來,雖然擴大了地盤,但卻自己削弱了自己的一些實力。

而張野也不停的在尋找着一些人才,能力固然重要,但張野更加傾向於穩定型的。固有北洋三傑之首的王士禎雖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此人卻與清廷有着不錯的關係,歷史上張勳復辟的時候,王士禎可是支持的,並且也有實際性的動作。

段祺瑞倒也不錯,可對方如今依然在軍中,加上與張野也有一定的交情,按理說應該比較好拉攏一些纔是。

但張野卻否定了,段祺瑞目前仍舊待在軍中。可以說他就是袁世凱安插在北洋新軍中的一顆釘子,一旦袁世凱決定要復出,段祺瑞絕對會全力支持。

最終,張野將目標選在了與袁世凱一起閒敷在家的徐世昌身上。一則同爲老鄉,希望老鄉的身份可以給自己拉到一些同情分。

再者張野也相信,閒敷在家的徐世昌,一定比待在軍中的段祺瑞知道的更多,所看待的問題也要更加清晰。對目前局勢的判斷,當然也肯定是最準確的。

“呵呵,爲軍隊出謀劃策鄙人倒是還行,可這治理城市可就一竅不通了,這次張將軍可是問錯人了。”

徐世昌呵呵一笑,並沒有打算爲陸川解決這一問題。

雖然他心中一套想法,但那也只不過是想法罷了,並沒有得到過驗證,所以即便他拿出來了,人家也未必會信,與其讓人質疑,不如直接閉口不談。

“先生且不必急於回答,在下這裡有一封張將軍親筆信,您看完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說着,陸川從懷中拿出了一封信。

徐世昌半信半疑的接過信,打開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剛開始的時候卻是不屑一顧,因爲上面全是廢話,可到了後面,徐世昌卻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不由的再往前看,看着那些被自己認定爲廢話的段子,在想着後面的段子,將兩者聯合在一起,徐世昌倒是品出了一絲不同的味道。

“我隨你前去見張野。”

看完信件之後,徐世昌思考了約半個小時左右,終於做出了這個決定。

與此同時,徐世昌又拿出筆墨,給袁世凱寫了一封信之後,便隻身一人隨着陸川前往臨沂。

信件中的張野給了徐世昌一種不同的感覺,這讓他對自己之前的行爲產生了懷疑,更對自己的志向產生了懷疑。

但是更多的,徐世昌還是想要搞清楚一個問題。

那就是兵敗海城的原因。

張野在信件上很直白的表示,袁世凱兵敗海城並非是個意外,也並非是部隊的問題。徐世昌若是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只需要來到臨沂轉上一圈便可找到答案。

兵敗,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實。雖然他們在極力的尋找答案,但卻一直都未曾找到過真實的答案。

這幾個月以來,徐世昌每日不停的關注國內國外的局勢,並且翻閱大量的書籍,拜訪老友,無一不是爲了解開這個謎團,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他很失望。

現在終於有了解開謎團的希望,儘管不知道信件中所言是真是假。但徐世昌知道,要想有好的發展,這一趟臨沂他必須要走上一遭。哪怕那邊是刀山火海的在等着他,他也必須要去。

但是在離開衛輝之後,陸川卻並沒有直接帶着徐世昌前往臨沂,而是直奔沂蒙山方向。

衛輝,距離沂蒙山的直線距離約四百三十公里,所以這一次他們所需要行走的路程,大約有六百公里左右。

兩人各騎一匹快馬,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這才最終抵達了沂蒙山。

袁世凱雖然感覺到了一絲的不對,並且派出了親兵前去追趕,但因爲徐世昌告知的地點是臨沂,而徐世昌前往的地方卻是沂蒙山。加上出發的時間不同,所以袁世凱派出去的親兵也沒能找到徐世昌。

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59章 下馬威第168章 不跟他玩了第97章 舌戰地主第99章 麻煩事第202章 廣州風雲(1)236章 拉攏德國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41章 未來的路第128章 預備役第224章 日本人的詭計第42章 搶錢計劃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69章 軍艦入港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3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12章 勝利的代價232章 多事之秋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68章 大軍壓境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200章 辦學第209章 刺殺(4)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91章 建學校235章 誰幫英國我打誰第107章 不太合適吧?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77章 炸軍艦第77章 一語道破第48章 不管清軍先改革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3章 未戰先死第78章 調來調去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55章 斬鐵良第125章 簡易版青黴素第126章 當斥候遇上偵察兵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3章 震驚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47章 清軍來了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80章 清軍潰敗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84章 屈辱第97章 舌戰地主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26章 我能打敗俄國人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55章 斬鐵良第166章 神器自行車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66章 趕盡殺絕第207章 刺殺(2)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26章 當斥候遇上偵察兵第138章 反衝鋒第40章 這就是戰爭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37章 打哪呢你?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206章 刺殺(1)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6章 軍刺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61章 各方反應230章 百廢待興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98章 軍校行第9章 戰前對持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頤和園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43章 全線壓上
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59章 下馬威第168章 不跟他玩了第97章 舌戰地主第99章 麻煩事第202章 廣州風雲(1)236章 拉攏德國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41章 未來的路第128章 預備役第224章 日本人的詭計第42章 搶錢計劃第60章 沒安好心的日本人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69章 軍艦入港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3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12章 勝利的代價232章 多事之秋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68章 大軍壓境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200章 辦學第209章 刺殺(4)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91章 建學校235章 誰幫英國我打誰第107章 不太合適吧?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77章 炸軍艦第77章 一語道破第48章 不管清軍先改革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3章 未戰先死第78章 調來調去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55章 斬鐵良第125章 簡易版青黴素第126章 當斥候遇上偵察兵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3章 震驚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47章 清軍來了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80章 清軍潰敗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84章 屈辱第97章 舌戰地主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26章 我能打敗俄國人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55章 斬鐵良第166章 神器自行車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66章 趕盡殺絕第207章 刺殺(2)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26章 當斥候遇上偵察兵第138章 反衝鋒第40章 這就是戰爭第88章 殺地主分土地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37章 打哪呢你?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206章 刺殺(1)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160章 你這是敲詐啊第6章 軍刺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61章 各方反應230章 百廢待興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98章 軍校行第9章 戰前對持第189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頤和園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43章 全線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