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

“才三十萬人而已,又不是三百萬,不過這既然都來了,那也沒必要在擔心什麼了,讓偵察營的弟兄們都回來休息吧,不必再去冒險打探消息了。”

張野深沉的迴應道。

三十萬人,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即便是張野,在內心深處也還是很緊張的。但此刻他卻不能表現出任何緊張的表情,否則將會功虧一簣。

臨沂已經被包圍了起來,此時也算是插翅難飛了,若是清廷有決心的話,哪怕不用打,就這麼圍着臨沂圍上半年或者一年,張野的四千軍隊便會不戰自敗。

可是清廷有這份魄力嗎?他們敢把三十萬軍隊都放在臨沂附近嗎?顯然是不敢的,所以,張野也不用有任何的擔心。

大破清軍,那是早晚的事,而清軍每天耗費的軍糧,則可拖死清廷。

要知道這些兵平日裡在地方上的吃住都是各地負責的,現在受到了朝廷的徵兆,跋山涉水跑到山東臨沂來征戰,別的不說,軍糧和軍餉朝廷是肯定要負責的。

總不能既讓人出兵,又讓人出錢出糧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要不了多久清軍便會自亂陣腳,屆時三十萬軍隊大兵壓境,也只能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甲午戰爭那年,你們可知道在奉天海城之戰,日軍士兵陣亡了多少人嗎?”

張野看身邊的士兵們情緒有些不太高,似乎也是被這三十萬人的數字給壓的有些喘不過氣來,轉念一想,直接拿當年甲午戰爭時期的例子來開導他們。

衆人搖頭,他們都是普通的小兵,且當年大多都在家務農,哪能打聽到那種消息?他們只知道清軍戰敗了,然後就簽訂了馬關條約。

除此之外,他們還知道吳大澂是個民族英雄,明知不是日軍的對手,卻敢於領兵出戰,雖然最終還是敗了,但吳大澂的確是個英雄。

是的,在民間,吳大澂的確是英雄,而他的那些荒唐舉措也無人問津,更無人覺得羞愧,因爲常人都不知道當年發生的一些事。

“日軍具體陣亡人數我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人以下。吳大澂率軍圍攻海城數日,發起三次戰役,卻只殲滅日寇不足十人,到了最後一戰反而還被日軍給打了個內應外合。”

張野細細的說道。

這些東西在他看來沒什麼,但是在現在可是絕密的,清廷不準任何知情人提起,否則將會面臨着滅口。

因爲這不僅關乎着那場戰役的真實情況,更是關乎着清廷的顏面,所謂皇族顏面不得有失,也就是這個意思。

“軍長,不是說吳大澂給日寇下了一道勸降書,而日寇死活不肯投降,最終慘勝吳大澂的嗎?”

一名士兵疑惑的問道,怎麼在張野這裡聽到的版本與朝廷講的不一樣呢?

而這一提問,更是引起了諸多士兵們的好奇心,大家都想搞明白這件事情,但此刻他們卻無法分辨,到底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勸降書是真的,日寇不肯投降也是真的,但結果卻不是慘勝,而是大勝,完勝。吳大澂與日寇約定,若不投降便打上三次,保準讓日寇打一次輸一次,結果事實上的確打了三次,第一次慘敗,被日寇收拾的找不着東西南北。

這第二次麼,稍微好了點,比之前多增加了一千兵力,但卻只給日寇帶來了多一人陣亡的局面,而第二次日寇只陣亡三四人左右。

最爲誇張的是第三次,吳大澂聚集淮軍舊部,東北民兵軍,預計齊攻海城,結果日寇朝天開了一槍,吳大澂數萬大軍便立刻潰散,反而被埋藏在外的日寇來了個裡應外合,打了吳大澂一個反擊。”

張野有頭有尾的說道。

但是有一點卻沒有講出來,當年吳大澂率領的軍隊繁多,派系林立,而推薦他上陣的劉坤一,也只給了吳大澂二十營兵力。

別以爲這二十營兵力有多厲害,這些全都是雜牌部隊,東拼西湊起來的百姓,把鋤頭換成了武器就成了軍隊。

正兒八經的湘軍都被劉坤一扣了下來,雖然這些湘軍也沒什麼戰鬥力,但與吳大澂手中那二十營兵力比起來,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而當時的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吉林將軍長順以及宋慶等部,派系林立,大家又全都是地位相等,甚至比吳大澂這個後來者還要高上大的主,誰會甘願聽從吳大澂的指揮?

雖然眼前的這支清軍與當年吳大澂統帥的清軍頗有相似之處,但有一點張野卻不能忽視,那就是這支軍隊裡有馮子材這般老將。

甚至可以說,只要馮子材不跑,以他的威望應該可以鎮住一部分清軍,當然了,若是其他清軍跑得太多,也難免會影響到馮子材這邊。

不過一切都不好說,所以張野也沒打算把這點說出來,免的又給戰士們添堵。

“原來是這樣。”

一名士兵若有所思的點頭道,雖然大家都知道當年的事情可能不是清廷說的那麼壯觀,但卻沒有證據證明,現在聽聞張野這麼一說,似乎還真是那麼回事。

“那軍長,咱們對天放槍是不是也能嚇跑他們?”

另一名士兵的心思則是放在了海城第三戰上面,深深的被吸引到了日寇對天放槍嚇跑數萬清軍的故事裡,也開始幻想着自己朝天放槍,瞬間擊潰三十萬清軍的情景。

“能不能嚇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的裝備要比日寇先進的多,火力要比他們猛的多,對面就這三十萬人便想攻破城池,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若是再來三十萬人,等我們彈藥消耗光了或許還有可能拿下臨沂。不過他們必須要做好陣亡幾十萬人的準備才行。”

張野豪邁的說道,根本不把對面的三十萬清軍放在眼裡。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他們還真沒必要怕清軍,三十萬人的確不少,可也不看看都是些什麼貨色?士兵們連步槍都還沒有湊齊,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

唯一的幾門火炮還是幾十年前的紅衣大炮,威力的確不小,但數量卻太少了,加上年頭那麼久了,還能不能用都是一回事。

論炮火數量,張野這邊有八十門步兵炮,以及近百門迫擊炮,加上八十挺重機槍,漫天的炮彈能直接把清軍給砸回去,更別提還有那恐怖的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數千杆步槍組成的槍林彈雨。

“軍長,榮祿的帥旗撤了下來,馮子材的帥旗升起了,對方好像臨時換將了。”

一直負責觀察情況的值班軍官透過千里鏡看到了對面的這一幕,急忙彙報道。

張野心中猛然一顫,渾身一激靈直接竄了起來,接過千里鏡對準了遠方。中軍大營在十里開外,這個他自然看不到,在陣地的前方部署的有清軍,這裡也有帥旗,一般是告訴士兵此時是由誰在指揮軍隊。

果然,榮祿的帥旗全部被撤下,換上的是馮子材的帥旗。

都說臨陣換將等於自亂陣腳,但張野卻不這麼看。榮祿是個庸才,顯然榮祿當主帥要比馮子材當主帥要好打的多。

而且馮子材有足夠的威望,把他換上來也不會發生什麼太大的騷亂,甚至都沒有人會反對,反而會舉手歡迎。

清軍的舉措對於張野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現在由馮子材統帥三十萬大軍,這就意味着他們若是想擊潰清軍,就必須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浪費更多的彈藥,讓清軍徹底的碰壁才行。

果不其然,換帥之後,清軍並沒有出現騷亂,大約半個時辰之後,對面清軍陣營中鼓聲沖天,號聲瀰漫,臨沂城四周的清軍開始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嫣然一副今日便要拿下臨沂城的樣子。

看到這裡,不少守城士兵紛紛開始緊張,對面畢竟有人數優勢,而他們又沒有守城經驗。而這一次的戰鬥與之前在大興安嶺時的情況又完全不同,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又是半個時辰之後,二聲鼓敲響,四周所有的清軍部隊全部進入陣地,大約距離臨沂城三四公里左右的位置,然後在那裡停了下來。

不出意外的話,三聲鼓便是清軍進攻的時候,而四面的軍隊距離臨沂城的距離都差不多,這也是爲了可以讓清軍在同一時間抵達城下,最大限度的分散守城士兵的精力,確保可以讓一部分清軍攻上城池,與復漢軍展開近距離搏殺。

“傳令下去,炮兵準備戰鬥,一旦敵軍進入射程之內,可自由開火。”

張野直接下令道。

因爲步兵炮的技術緣故,所以現在張野手中的仿製版日軍92步兵炮的最大射程只有兩千三百米,這比原產差了約四百米,而迫擊炮也只有一千多米,只能被當做近距離支援性武器。

若是到了敵軍靠近之後在下令開火,未免也就太晚了,給炮兵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也能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戰力,同時,也可以儘早的嚇唬一下清軍。

三十萬清軍圍攻一個小小的臨沂城,這一炮下去便可炸死一片,一炮嚇不跑,百十炮還嚇不跑嗎?

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80章 清軍潰敗第37章 打哪呢你?第10章 欺人太甚第40章 這就是戰爭第112章 勝利的代價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225章 調兵230章 百廢待興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64章 你家出事了第44章 發大財了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98章 深入合作第59章 復漢軍第86章 第一把步槍第177章 炸軍艦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225章 調兵第55章 斬鐵良第206章 刺殺(1)第116章 誰也別想出來第207章 刺殺(2)第181章 中華帝國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9章 頤和園第61章 各方反應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13章 未戰先死第71章 火炮退敵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1章 張野的擔憂第221章 國債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128章 預備役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88章 被打臉的劉叢第221章 國債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59章 復漢軍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3章 賭注第175章 黃雀在後第110章 黑山之戰夜戰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73章 夜襲失敗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206章 刺殺(1)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151章 戰前準備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38章 清軍大亂第98章 深入合作第217章 試探第66章 趕盡殺絕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43章 全線壓上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5章 袁世凱佈局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8章 刺殺(3)第58章 未戰先潰第39章 截擊235章 誰幫英國我打誰第128章 預備役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236章 拉攏德國第7章 演練前的條件第172章 七國聯軍第52章 清軍偷襲?第15章 袁世凱佈局第227章 兩座金礦第27章 新的開始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8章 威力驚人第207章 刺殺(2)第63章 艱難時刻第52章 清軍偷襲?第200章 辦學第35章 沂蒙山第196章 綁架美國
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80章 清軍潰敗第37章 打哪呢你?第10章 欺人太甚第40章 這就是戰爭第112章 勝利的代價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225章 調兵230章 百廢待興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64章 你家出事了第44章 發大財了第79章 夜襲清營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24章 世道不太平第98章 深入合作第59章 復漢軍第86章 第一把步槍第177章 炸軍艦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225章 調兵第55章 斬鐵良第206章 刺殺(1)第116章 誰也別想出來第207章 刺殺(2)第181章 中華帝國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9章 頤和園第61章 各方反應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0章 欺人太甚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13章 未戰先死第71章 火炮退敵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1章 張野的擔憂第221章 國債第108章 黑山之戰交火第128章 預備役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88章 被打臉的劉叢第221章 國債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59章 復漢軍第153章 炮轟東營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3章 賭注第175章 黃雀在後第110章 黑山之戰夜戰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73章 夜襲失敗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206章 刺殺(1)第173章 統一計劃第151章 戰前準備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38章 清軍大亂第98章 深入合作第217章 試探第66章 趕盡殺絕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43章 全線壓上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5章 袁世凱佈局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8章 刺殺(3)第58章 未戰先潰第39章 截擊235章 誰幫英國我打誰第128章 預備役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146章 乾清門政變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236章 拉攏德國第7章 演練前的條件第172章 七國聯軍第52章 清軍偷襲?第15章 袁世凱佈局第227章 兩座金礦第27章 新的開始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8章 威力驚人第207章 刺殺(2)第63章 艱難時刻第52章 清軍偷襲?第200章 辦學第35章 沂蒙山第196章 綁架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