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

糜竺同楊奉達成協議之後,楊奉便在東莞集結了七萬大軍,這也是楊奉能夠調動的最大的軍隊數量了,因爲不但要有足夠的兵力防備幽州的公孫瓚,就連新得司州的袁紹也不能對其掉以輕心。這次跟隨楊奉出征的有郭嘉、徐庶、典韋、許褚、黃忠、太史慈、成廉、姜景、李典等人,可謂陣容龐大,但是和曹操的二十萬大軍相比,還是略微有點寒磣,這是因爲楊奉知道曹操的後院不久之後就會失火。

楊奉七萬大軍一路從東莞出發,經昌盧、費,數日後便到達徐州北面的下坯城。曹操也聽到楊奉出兵的消息,心中不由一驚,楊奉終於還是出兵了,可見當日諸侯討董的時候楊奉已經給衆諸侯留下了一個可怕的心理陰影,現代詞語叫心裡障結。

曹操心知若是論智謀,論軍隊,論大將,自己都無法和楊奉相比,這次唯獨是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自己兵力二倍於敵人還多,就算兩個殺一個也足能要了楊奉的性命,只要能將楊奉除掉,天下諸侯便再無人可成爲對手了。

想到這裡,曹操一咬牙命令全軍停止進攻彭城,合兵一處,由自己親自率領去迎戰楊奉。此次跟隨曹操一起來到徐州的荀攸不明白曹操爲何這樣做,明明彭城不日就可以攻下,爲何要解去包圍,即便是楊奉來了,也只有七萬大軍,分兵抵擋就是了,看到曹操的一臉凝重,荀攸已到嘴邊的話沒有說出來。

楊奉在下坯城中聽說曹孟德停止了進攻,來戰自己,對郭嘉微微一笑道:“奉孝,沒想到這曹孟德竟然如此看重我軍,彭城也不打了,集中全部二十萬大軍來戰我軍,實是我軍之榮幸,天下諸侯當中能得曹孟德如此看重的恐怕也只有我青州軍了。”

郭嘉連忙奉承道:“諸侯討董之後,另外十二路諸侯莫不對主公欽佩萬分,尤其是曹操對主公更是深有所懼,主公正可抓住此點,給曹操來個實實虛虛、虛虛實實,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雖然曹軍兩倍於我軍,大敗曹操亦屬不難。”

楊奉點頭道:“奉孝此言正合我意,只是這曹操甚是奸猾,想要讓他上當卻也並非易事。”

這時,徐庶上前道:“庶有一計,可使曹操上當。”

楊奉大喜,道:“元直既有良策,可速速講來。”

徐庶道:“曹操此次雖然名義上是爲報父仇,其實是爲徐州而來,且曹操此次可以說是傾巢而出,袞州防守極爲薄弱,若是主公令一員上將率兵五千,佯裝要使用圍魏救趙之計攻打袞州,一路上可使他們多樹旌旗,宿營時營帳、竈爐之數應以十倍,使曹操探馬誤以爲攻打袞州的軍隊確是五萬。”

徐庶頓了頓,接着道:“袞州乃是曹操之根本,袞州若失,曹操將無處可去,所以曹操至少會分兵十萬去救袞州。曹操認定我軍只剩兩萬,只能據守下坯,不會對我軍過於防範,主公可趁機率領大軍劫營,如此則一戰就可大敗曹軍。”

郭嘉接着補充道:“一旦劫營成功,曹操必然明白我軍意圖,定會回軍相救,而我軍卻已早就進入了彭城之內。到那時,主公就可憑藉彭城城高牆厚和徐州丹陽軍的優勢與曹操相持,而靜觀袞州變化。”

楊奉大喜,連稱好計,命令太史慈率軍五千按照徐庶之計行事,其餘衆人仍在下坯城內等待機會。

臨別之時,楊奉握住太史慈的手道:“子義此去必然是兇險萬分,切記住兩點,一是多布斥候,時刻打探曹軍動向,二是行動要快,否則很可能會陷入曹操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但是,一旦能成功引開曹操的十萬大軍,子義當居首功。”

太史慈臉上毫無懼色,反而略有喜色,應聲道:“主公放心,慈必然不辱使命,若是果真被曹軍包圍,太史慈必然血戰到底,以顯我青州男兒本色。”

楊奉想起歷史上的太史慈就是英年早逝,不禁皺眉道:“若是子義有此念頭,奉寧願不用此計。”

聽到楊奉的這句話,太史慈心中不由激動萬分,道:“主公放心,太史慈豈能輕易殞命,將來還要爲主公開疆擴土,逐鹿天下。”楊奉這才點了點頭,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沒有再說話。

果然,曹操接到探馬來報,說是楊奉分兵五萬去襲袞州,剩餘兩萬大軍據守下坯城。曹操大驚,連忙召集衆謀士商議,同時派出探馬去打探下坯城的情況。

劉曄道:“這必然是楊奉的圍魏救趙之計,逼得我軍退兵,袞州乃是我軍之根本,袞州若失,主公將無處安身,以曄之見,雖然明知是楊奉的圍魏救趙之計卻也不能置袞州根基於不顧。主公不可再在徐州空耗時間,趕緊回師袞州,確保袞州萬無一失方是上策,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曹操聽了,默不吭聲,只是兩隻小眼在轉個不停,顯然是在思考究竟該不該退兵。

這時荀攸上前道:“不然,攸認爲這必然是楊奉的誘敵之計,藉以分散我軍兵力,然後各個擊破。主公想想,楊奉若是想攻打袞州,豈能從這七萬人馬中分兵五萬前去,必然是讓冀州、青州守將同時出兵,兩面夾擊,則袞州必然難守。”

聽到這裡,曹操“噢”了一聲,對荀攸道:“公達繼續說下去。”

荀攸看了看曹操的臉色,然後繼續向下說道;“況且經過首戰之後,徐州丹陽軍士氣大挫,之所以我軍攻城受阻,其原因是因爲主公沿途殺盡徐州百姓所致,只要主公應允只殺陶謙一家,則徐州軍民死戰到底的士氣必然瓦解,不出三五日,彭城定是主公的囊中之物,到時候,主公只需留守三五萬在彭城,繼續徐州其他地方戰事,其餘大軍儘可撤回師袞州。即使楊奉圍魏救趙是真,有我叔叔和程先生兩人在,堅持個半個月應該不成問題,之後我大軍回師袞州,定可前後夾擊,將青州軍來個甕中捉鱉。”

曹操聽了,依然是默不吭聲。

劉曄又道:“公達之計確爲妙極,只是還有疏漏。第一、楊奉既然要乘機攻打袞州,豈能不同時讓冀州、青州同時出兵,三面夾攻,以袞州留守的三萬之衆,即使有荀程之智,也是勢難久守。第二、若是我軍全力攻徐,楊奉大軍突然回退,襲擊我軍背後,徐州軍從前衝擊,兩面受敵,我軍必是大敗之局。”

荀攸道:“但是…….”

這時曹操一擺手,起身道:“兩位先生不必再爭論,袞州乃是我軍之根本,萬不可有失,然而徐州我軍也不能就此放棄。”說到這裡,曹操頓了一下,荀攸聽出了曹操話中的意思,急忙道:“主公萬不可分兵呀,如此正好中了楊奉的奸計。”

曹操長嘆一聲道:“公達不必再說,此事到現在已是騎虎難下,袞州不能不救,徐州又不能不打。兩位先生請想,袞州乃是我軍基地,絕對不能有失,而徐州陶謙卻是我的殺父仇人,若是就此罷兵,父仇不能得報,操以後還有何面目與天下英雄逐鹿。”

荀攸道:“攸明白主公的難處,只是防備中了楊奉的奸計。”

曹操嘆道:“楊奉此人雖然年紀輕輕,卻是計謀過人、武藝過人,更何況其手下一班文臣武將,非我等目前的實力所能比,此人日後必然是操日後最大的對手。”

說到這裡,曹操忽然話鋒一轉,道:“操親率大軍十三萬回救袞州,留夏侯惇、曹洪二將率軍七萬在此擋住楊奉,不求勝得了楊奉,但絕對不能讓楊奉的那兩萬人進入

徐州城內。否則一旦青州軍和丹陽軍會合在一起,我軍要攻打楊奉親自防守的彭城,只怕沒有十萬人的代價恐怕拿不下徐州。”

荀攸張了張嘴,還準備再勸,但是看到曹操眼中的無奈,荀攸硬生生的將話嚥到了肚子裡。

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八十九章祭奠黃忠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一百四十五章 糜府驚變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序章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
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八十九章祭奠黃忠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一百四十五章 糜府驚變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序章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