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

爲防不測,楊奉讓典韋持着自己的書信先行回到青州,讓郭嘉派重兵於沿途接應,同時吩咐虎豹騎四處打探消息,一有董卓大軍的消息立刻回報。

在伏完的府中,自蔡邕見到楊奉之後,便和楊奉開始大談琴藝,要知楊奉的琴藝學自王綿,而王綿又學自左慈,所以對於蔡邕的提問,楊奉幾乎對答如流,時不時更有一些創意令老蔡邕感到聞所未聞,卻又是那麼合理,使得蔡邕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更是刮目相看,心中不由有點後悔爲何這麼早便將女兒許給衛家了,若是能等上幾年,以女兒的相貌的才藝,必然不比公主劉慕和伏壽等人差,嫁給楊奉是最合適不過了。只可惜,女兒與衛賢早有婚約,縱然明知衛賢活不了幾年,但畢竟造成如此後果的是自己那不肖的弟子顧雍,偏偏又悔婚不得。待到衛賢死後,女兒也是守寡之身,只怕到時候以楊奉的身份地位會看不上女兒,不過如果女兒肯屈身的話,以女兒不亞於永年公主和伏壽的美貌,或許還能做一名小妾,到時候有永年公主和伏壽照顧着,應該不會受什麼欺負。

楊奉那裡會想到這個貌似忠厚的老頭心中會有這樣的一系列念頭,不過,楊奉對蔡邕這個老古董的琴藝確實是相當欽佩的,在東漢末年,如果蔡邕的琴藝只能稱爲第二的話,恐怕沒有人可以排名第一。

楊奉、王允、伏完和剛到伏完府中沒多久的蔡邕正在一起說話,尤其是蔡邕和楊奉聊得正高興,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優雅的琴聲,猶如高山流水,綿綿不絕,聲色潤耳,好比天籟。楊奉心道,蔡琰現在必然已經嫁給了衛仲道,那麼這個彈琴之人又是何人呢?從琴聲來判斷,彈琴之人必是女子無疑,難道蔡邕這老頭還有另外一個女兒?

雖然此人琴藝甚佳,但是楊奉聽得出來,此人所使的那張琴卻是極品,能將此人的琴藝增加許多,想必這必然就是蔡邕從江東得來的焦尾琴了。

於是,楊奉向蔡邕問道:“不知這是何人在此彈奏,奉聽得出來此人所奏之琴乃是琴中極品,莫非是蔡老的焦尾琴?”

蔡邕挺起胸脯,驕傲地說道:“呵呵,獻之果然好耳力,這正是老夫的焦尾琴。”

說起焦尾琴可是絕世寶物,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彈起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叫蔡邕救琴。蔡邕因爲逆徒顧雍毒害衛仲道,無法向衛家交差,便先將女兒蔡琰先行送到衛家完婚,然後便前往江東遍尋顧雍蹤跡,幾年未果。當時,蔡邕居住在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今觀山)的時候,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竈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竈膛裡,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地響。

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擡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竈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竈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

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勁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如天籟絕音,動人致極。後來者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爲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

蔡邕一聽焦尾琴三字,立刻神采飛揚,道:“正是焦尾琴,獻之可願見識此琴?”

楊奉喜道:“故所願爾。”

蔡邕道:“如此,老夫可帶獻之前去一觀。”說完,帶着楊奉等人前往。

直到今天,楊奉才明白什麼是身在花叢中,是男人都會流連忘返,只見屋內有二十七名女子,皆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其中又以三位女子光芒最盛。中間一位膚若凝脂,欺霜賽雪,年約十六,美若天仙的玉女,手拂焦尾琴,秋波顧盼中,又黑又深的眸子,水波盈盈,就如天閃亮的明星一樣,勾人魂魄,更可以看出的是此女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皇家纔有的氣質,令她顯得高貴之極,這女子定是永年公主劉慕。

左邊一女長着一張瓜子臉,相貌美麗,絕世無雙,一雙大眼睛漆黑髮亮,眼神閃動,熠熠閃光,一看便是個聰明睿智的女子,身材苗條修長,引人遐思。此刻她也正用微微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楊奉,兩人目光正好相遇,從她美麗的眼神中,楊奉讀出了她的深閨寂寞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身上一種獨特的氣質使得此女幾近完美,此女也是極爲好猜,必爲伏壽無疑。

右邊一人,一身丫環轉裝束,正是楊奉新收得的侍女貂蟬,此刻她也正在靜靜聆聽永年公主的彈奏,大大的眼睛不時忽閃忽閃眨個不停,好像在想着什麼心事,嘴角還時不時露出甜甜的微笑。

楊奉不禁在心中爲三女暗暗打分,論相貌,貂蟬當屬第一,劉慕和伏壽稍次之;論氣質,當屬劉慕,伏壽,貂蟬次之;論嫵媚,首爲貂蟬,劉慕和伏壽次之;論楚楚動人,還屬貂嬋,伏壽和劉慕次之。楊奉不禁心有感觸,難怪貂蟬能夠成爲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在她的跟前,無論是什麼樣的美女,與她相比都要黯淡一些。

見到楊奉等人入內,正對大門的劉慕連忙停止了彈奏,正在細心聆聽的衆女也紛紛回過神來,回身見到楊奉一行進來,便紛紛站起施禮,楊奉也一一還禮。劉慕、伏壽二女也已經猜到同王允、伏完、蔡邕並肩進入的這個英俊不凡的年輕人就是自己將要同時嫁給的青州牧楊奉。

以前,兩人只是曾經聽說過楊奉這個人如何英雄了得,武藝高強,用兵如神,而且手下謀士大將如雲,卻從未見過真人,在衆女的芳心之中,楊奉的形象早就被定義成了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形象,今日一見,誰都不想威震天下的青州牧竟是生的如此俊秀,個個均是芳心歡喜。

楊奉一行來到劉慕跟前之後,紛紛深鞠一躬,見禮道:“微臣等參見公主殿下。”

永年公主可以接受王允、伏完、蔡邕的大禮,卻是不敢接受楊奉的大禮,連忙將身軀一閃,避開衆人的施禮,微微擡手道:“劉慕不敢,諸位大人不必多禮。”之後,劉慕微紅着臉,緩步走到楊奉跟前,微一鞠躬,輕聲道:“劉慕見過夫君。”

這正是永年公主聰明的地方,雖然她現在還是公主的身份,那是對王允他們幾個,對於楊奉而言,自己就是他的妻子而已,萬不可以公主身份自居。果然,劉慕的這一舉動,不禁使得楊奉對冰雪聰明的劉慕是愛煞至極了。

這時蔡邕出來打了圓場,蔡邕曾經教過劉慕彈琴,有數年的師生之誼,在劉慕說話也算是稍微隨便一些,蔡邕道:“公主有所不知,楊大人的琴藝不在老夫之下。”劉慕微微擡頭看了楊奉一眼,又飛快地將頭低下,滿臉羞紅,低聲道:“還請夫君指教。”

楊奉連稱不敢,緩步走到焦尾琴面前坐好,仔細打量這早已失傳的寶物。焦尾琴長六尺,安十三絃,有二十六徽,弦用金蠶絲製作,輕輕撥弄,堅韌而發音純正,餘音綿長不絕,琴面板的外側有二十六粒白色小圓點,稱徽,是用白玉做成的。琴身花斑斷紋,給人強烈的歷史感和蒼古美,唯一可惜之處在於琴尾部分已被燒焦。

蔡邕見楊奉對焦尾琴嘖嘖稱讚,心裡自是得意非凡,這可是自己嘔心瀝血之作,不由揚起老臉,得意洋洋道:“還請獻之彈奏一曲如何?”楊奉點了點頭,低頭開始調音。焦尾琴不愧是四大名琴之一,楊奉只是輕輕調試中,便發出泉水叮咚般清轍聲音,餘音繞樑不絕。只是一會兒功夫,楊奉便已調好音,開始彈起國門。

本來蔡邕的那一句“恐怕獻之的琴藝不在老夫之下”是一句謙虛的話,在蔡邕看來,楊奉固然是琴道高手,而且理論甚是豐富,但是畢竟年輕,不可能高過自己的水平,畢竟自己沉浸於此道數十年。

但是,雖然楊奉只是輕輕彈起國門,蔡邕的神色一下變的十分凝重起來,他自認可以說是精通音律,但從未聽過這樣別具一格的曲調,大破常規,隱隱中就能感覺出那音調雖然低沉婉轉,卻含有含蓄悖發之勢,平靜中蘊藏風暴,同時又抑揚頓挫,動人心魄。一時之內,整個房屋內,不單是蔡邕,包括其餘的二十九個人,也全都仔細地聆聽着焦尾琴發出的高雅而又激盪的琴音。

同時楊奉以略帶嘶啞又有些低沉的聲音放喉高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礁江諸上,貫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不但琴音給人強烈的聽覺神經享受,讓人激盪澎湃,精神高亢,而且楊奉驚心動魄的歌唱,雖然只是寥寥一首《西江月》,卻更在每個人的心中勾勒出一付英雄孤寂的意境。蔡邕和其他衆人,都完全迷失在這動人心魄的琴音和唱聲裡,雖然琴聲和歌聲已停,但衆人仍是不知覺。

過了好長的時間,蔡邕第一個從沉醉中清醒過來,臉上佈滿震驚和驚訝的神情。雖然蔡邕心中早已有了楊奉琴藝不凡的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楊奉的琴藝竟然高超到了極點,自己平時自詡得意的琴藝在楊奉面前如小孩子玩的把戲一樣,虧自己平時還居然引以爲榮。

想到這裡,蔡邕不禁老臉通紅,暗自慚愧。楊奉看到衆人疑迷的神情,心中大爽,大有一種明星的感覺,卻仍得裝出一副故意謙虛的樣子道:“奉獻醜了。”

聽到楊奉說話,衆人方纔一一清醒過來,不住扼腕讚歎,蔡邕更是難掩心中的佩服,撫掌擊節嘆道:“慚愧啊,老夫自詡縱橫琴道數十年,今日才發現自己乃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楊奉微微一笑,優雅的站了起來道:“蔡老過謙了,若非是蔡老的焦尾琴,恐怕奉彈奏的曲子無人敢聽呢。”

蔡邕邊撫長鬚邊感嘆道:“老夫平生首次聽到如此的絕音,真可謂是千古以來的絕唱,只是不知這首詞曲是什麼人所作?”

楊奉心想,爲了進一步獲得幾女的歡心,乾脆就再撒一回謊吧,反正也不差這一次,臉皮也厚了,於是便道:“此乃楊奉方纔信手而作,倒是讓衆位大人見笑了。”

果然,這句話話音剛落,屋內驚訝聲四起,衆人的讚歎之聲此起彼伏,楊奉頓時被誇得天上少有,地上絕無。而且,楊奉更覺得所有女子在看自己的眼光中又多了濃濃的崇拜之情,哈哈,目的達到,這樣美妙的感覺,即使再盜一次版權也無傷大雅。

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3)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
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3)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二百三十六章 諾力歸心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