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

皇上死了,死在了大漢朝最忠心的楊彪的手裡,而且皇上無後,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在短短數日之內便已經傳遍了大漢十五州(多了一個遼州和辰州),所有和政治相關的人都驚訝了。在古時候,君王駕崩可是地動山搖的事情,何況在漢末亂世,皇帝無權,諸侯勢大,而且最爲關鍵的一點是皇帝無後,皇位沒有人繼承。

對於這樣的結果,天下的諸侯們的反應自然是全不相同。

讓我們首先看看袁術。

袁術得到治帝身亡的消息,心中大喜過望,對宰相楊大將道:“朕自登基以來,日夜都在擔心其他諸侯來攻,寢食難安,沒想到朕的兄長竟然幫朕解決了如此之難題,自今日起,朕日後無憂也。”

楊大將的想法卻非袁術那樣簡單,急忙勸道:“陛下,臣以爲袁紹此舉並不是完全真心幫助陛下,更大程度上是爲了他自己。”

袁術奇怪道:“哦,朕剛剛登基,漢帝尚在,根基不穩,本初正在這個時候除去了漢帝,豈非是在幫朕?”

楊大將道:“陛下有所不知,如今天下形勢,各地諸侯紛爭,皇權旁落,無人不藏自立之心,陛下有此心,袁紹也有,只是袁紹素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名,無法如陛下這般想登基就登基。況且,主公此時登基,以袁紹的身份,必然應該起兵□□纔對,然而袁紹卻以西征韓遂爲由,帶兵在外,表面上看袁紹是念及兄弟情誼,幫了陛下一把,其實袁紹也久有自立之心,此舉更是看看其他諸侯的反應。結果,陛下登基,無一諸侯起兵□□,袁紹這才暗中下手,害死了漢皇,若是臣所料不錯,過不了過久,袁紹必然隨陛下之後而自立爲帝,其他諸侯更爲紛紛仿效,天下將再回戰國之局面。”

袁術恍然大悟,雖然不喜楊大將話中的“自立之心”幾個字眼,但是袁術知道楊大將此人耿直,說話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的,也不以爲意,不無憂慮道:“既然如此,待天下諸侯紛紛稱帝之後,朕的江山豈非不太穩當。”

楊大將知道袁術之意,微微一笑道:“陛下,雖然天下諸侯當中論起實力,我大仲不比楊奉、袁紹兩人,卻也和張繡、韓遂、劉備、孫策、曹操等人實力相當,而且陛下也毋須太過擔憂,袁紹與陛下有兄弟之情,將來必是我大仲之友邦,只要陛下外結袁紹、曹操,內修民政,南面與劉備又有長江之險,陛下自可無憂矣。”

袁術大喜道:“朕有愛卿相助,自當無憂。”

自此之後,袁術便將所有的朝務幾乎全部交給了楊大將,同時命令擴軍,將軍隊由原來的30萬擴充到了50多萬。單從兵力上來講,就連雄踞五州的楊奉也只是與之相當而已,只是,雖然袁術的兵力足夠了,爲了使得錢糧跟上,廣徵賦稅,使得淮南和豫南的百姓苦不堪言。

這便是袁術的情況,除了袁術之外,可能大夥還會關心一個人-曹操。

在天下衆多諸侯當中,要說還有點良心的人,恐怕就只有一個曹操了。

“這麼快,沒想到這麼快袁本初便動手了。”曹操望向窗外繁星點點的天空,長出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

“主公,袁紹此舉實在是太不明智了,分明是掩耳盜鈴之舉。但是,對主公而言卻是福禍各半。”程立捋了捋下巴的鬍鬚,眯縫着眼睛道。

荀叔侄聽到治帝身亡的消息之後,心中萬分悲痛,竟然雙雙病倒在牀,是以曹操只能召來程立和戲志才兩人商議事情。

“福禍各半,仲德此言怎講?”曹操煩亂的心情不禁一下子被程立的一句話掃得無影無蹤了,曹操素知程立的能耐,知道他下面必有不尋常的見解。

而戲志纔則微微一思索,便知道程立之意,瘦弱的臉頰露出了一絲微笑,也不說話,只是在一旁靜聽。

果然,程立微微一笑道:“主公,楊彪此人素來乃是大漢不可多得的忠臣,據微臣所知,楊彪爲了使皇上遭到袁紹的毒手,特意將自己武藝不凡的長子楊波送入宮中守護在皇上的身邊,如此的壯舉自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試問主公,這樣的忠臣豈能做出弒君之舉?”

曹操以爲程立要說什麼自己所沒有料到的事情,沒想到竟然來了一句這樣的話,曹操不禁有點失望,道:“楊太尉忠義,孤豈能不知,此必是袁本初之伎倆也,孤只是可嘆大漢數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

程立從曹操的表情看出了曹操心中所想,也不慌張,繼續道:“是以,袁紹既然做出如此蠢笨的舉動,自然沒有和沮授等人商議,否則沮授必然會反對此事,因此,以立來看,袁紹此舉定會使得其上下離心。”

曹操心中一動,暗道,是呀,自己一直爲皇上身死的事情感到憂慮,竟然忽略了這一點關鍵的因素。曹操順着程立的思路向下想,忽然心有所悟,點頭道:“不錯,仲德之意莫非是……”

程立暗中佩服曹操反應如此之快,點頭道:“不錯,如今天下諸侯當中,論實力,當屬楊奉,其次便爲袁紹,主公只爲第三位。袁紹與之屬下既然已經相背,對於主公來講,自然是大好的機會,可以趁機擴充疆土,增加實力,此乃主公之福。然而,主公與袁紹、丁行聯手才能與楊奉勢均力敵,如今袁紹自亂,楊奉必然會趁機從中取事,吞噬幷州,擴充實力,此乃主公之禍也。”

曹操聽了,默然不語,不錯,楊奉必然會趁袁紹內亂之際出兵幷州,一旦幷州拿下,自己和袁紹便再難與之爲敵了。

程立說的一點不錯,此刻楊奉府中正聚着一班人在商量着什麼事情。

楊奉首先道:“袁氏兄弟誤國,袁術稱帝在先,袁紹弒君在後,兩人竟然將大漢數百年的基業完全摧毀,可嘆袁家四世三公,一門忠烈,到了這一代竟然出了兩個誤國誤民的逆賊,孤實在爲袁氏悲嘆。”楊奉還不知道自己手下這些謀士的反應,不敢說出太露骨的話,只能先試探試探。

在這之前,楊奉已經與郭嘉秘密商議了一回,是以郭嘉便順着楊奉的話道:“主公,如今皇上慘遭佞臣殺害,更是無有繼承之人,天下即將分崩離析,不知幾人將繼袁術之後割據稱皇。以嘉之意,不如在劉氏宗室之內找出一人,以之爲君,挾天子以令不臣,先滅袁術,再伐袁紹。”

徐宣聽了,搖了搖頭,接口道:“奉孝此言差矣,大漢自靈帝以來,朝政皆爲外人把持,到了董卓進京、李郭亂政更是弄得君非君臣非臣,袁紹迎奉天子之後,雖然表面上恭禮有加,但卻做出了與董卓一般無二的弒君逆行。有此種種可見,漢室已經走到了盡頭,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挽回,即便主公勉強再舉天子,豈不讓主公帳下衆人爲之寒心,還請主公三思。”

徐宣的這一番話不啻爲一個重磅炸彈,在當時的環境來說,這一番話簡直是大逆不道。但是,徐宣說的也是實情,楊奉手下的文臣武將跟着楊奉拼殺多年,大多數人爲的必然是日後楊奉登基稱帝,一統全國後的封侯拜相,光宗耀祖,衣錦還鄉。若是楊奉此時弄了一個傀儡出來,固然那些對大漢忠心耿耿的人心中歡喜,但是確實會讓更多的人感到失望。

一直沒有說話的田豐聞言也開口道:“豐也是此意。”

楊奉是在回信都的路上得知這個消息的,爲了徵求所有人的意見,楊奉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便特意命令親衛將田豐、徐庶、田豫、華歆、徐宣、辛評等謀士全部召回,一來是看看衆人的反應,二來也是爲了統一大家的思想。

田豐道:“主公,如今漢室失統,天下四分五裂,各地諸侯之間戰爭不休,百姓生靈塗炭,流連失所。爲了使得百姓能夠過上安穩平靜的生活,便需要一個明主一統天下,取漢室而代之,縱觀天下諸侯,也只有主公纔可,故,豐認爲主公乃是衆望所歸,可早早稱帝,不可再續董卓、袁紹之舉。”

在楊奉手下的衆多謀士當中,田豐向來被認爲是最正統、對漢室最爲忠心之人,如今連田豐都說出了這樣的話,那些心中還想着如何延續漢室一脈的人也就不敢再說其他的意見了,楊奉手下的謀士的思想得到了統一。

原本楊奉認爲此次田豐將會是自己踏上帝王之路最大的絆腳石,而且楊奉心中也基本上有了當年曹操對付荀叔侄的念頭,若是田豐一力反對,便不惜將之殺死,沒想到事情大大出乎楊奉的意料,田豐想開了。

楊奉壓抑住心中的竊喜,道:“衆人之意孤已明白,然皇上初崩,天下即將陷入混戰之中,我等應該趁機發展自己,推促經濟,至於登基爲帝之事爲時尚早,我等應該趁袁紹內亂之際,一舉拿下幷州纔是。”

徐庶道:“主公所言甚是,如今的天下是靠實力說話的天下,即便袁術等人早登帝位,日後也早晚爲他人所滅,如果我們能將幷州拿下,袁紹、曹操便不足爲慮,江北可定也,然後再一鼓作氣,兩路並進,攻克江南,主公再登基不遲。”

楊奉點了點頭道:“元直之言,深合孤意,諸位可各司其職,以備日後曠日持久之戰。”

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九章四門絕技(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八十六章黃忠殞身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一十一章 廣宗爭雄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十三章初敗呂布(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
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九章四門絕技(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八十六章黃忠殞身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一十一章 廣宗爭雄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十三章初敗呂布(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紹後宮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