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

袁紹的大軍在河內郡的新鄭集結,兵分三路,進攻豫州。左路軍由顏良爲統帥,許攸爲軍師,率軍兩萬,攻打長社;右路軍由文丑爲統帥,郭圖爲軍師,率軍兩萬,攻打

寶丰;袁紹自領中路四萬大軍,以沮授爲軍師,出禹縣,直攻穎陽。

一旦三路首戰得手,顏良便會率領左路軍攻打陳國,然後兵進樑國、沛國;文丑率領右路軍攻打汝南郡,汝南郡得手之後,繼續南下進攻戈陽郡和安豐郡;而袁紹則會直接率軍攻打豫州治所譙縣所在的譙郡。

在李通的建議下,孔伷進行了緊急徵兵,將兵力由八萬擴張到了十二萬,加緊訓練,同時廣屯糧草,並且孔伷還將兵力進行了收縮,分別集中在譙郡、汝南郡和樑國三處,其中汝南郡駐軍四萬,由大將凌操統領,樑國駐軍三萬,由大將高幹率領,譙郡駐軍五萬,由孔伷和李通率領。

穎川郡臨近司州,只有本地守兵五千,並且全部集中在穎陰,面對袁紹鋪天蓋地的三面進攻,穎川太守何禮除了率軍謹守穎陰之外,只能派人快馬通知孔伷,請其派兵救援,但是孔伷早就知道袁紹出兵的消息了,穎川郡孔伷也顧不上了,所以對於何禮的求救信孔伷只能回了一些讓其堅守數日,援軍不日就到的謊言。

數日後,就在孔伷三路大軍剛剛各就各位的時候,穎川郡宣告失守,太守何禮殉難。

攻破了穎川郡之後,袁紹的三路大軍開始長驅直入。文丑的大軍進攻的是汝南郡,而防守汝南郡的是大將凌操,凌操剛剛被李通提拔於行伍之間,現在李通的手下擔任副將,凌操入伍較晚,年齡也比李通大上五六歲,但是其武藝謀略都在李通之上,平日深得李通器重,更是多次在孔伷跟前提及凌操之名,這次因爲袁紹大軍的進犯,李通更是放心讓凌操自領大軍四萬,防守汝南郡。

得知率軍攻打汝南郡的乃是袁紹手下的第二號大將文丑,還有郭圖爲軍師,凌操不敢怠慢,來到汝南郡之後,並沒有四萬人馬進行分散駐守汝南各縣,各是全部集中在汝南的治所安城,並將各地的糧草快速調撥到安城,準備在安城與袁紹軍一決高下,除此之外,凌操還在安城之內招募了兩萬新軍,日夜訓練,不求能夠衝鋒陷陣,只要能夠幫助守城就行了。

由於六萬大軍全部集中在安城,所以文丑的大軍一路之上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擾便來到了安城的城下。凌操堅守安城的消息文丑早就得到了,但是因爲凌操之名文丑並沒有聽說過,所以文丑並沒有將凌操放在心上,以爲是一般的小將,這個觀點一直到文丑與凌操一戰之後,因爲凌操竟然能與文丑大戰了四十回合不分勝負。

這時候,文丑已經完全放棄了輕視之心,開始與軍師郭圖商議對策。而凌操自與文丑之戰之後,也見識了文丑的武藝,也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守城更加小心謹慎起來。那日與文丑大戰四十回合不分勝負,還收到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安城的六萬大軍對凌操充滿了希望,大大鼓舞了士氣,凌操也是見好就收,便鼓勵大家堅守安城,任由文丑再來挑戰,拒不出戰。

面對高高的安城,郭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凌操就是不上當。

最後,郭圖很無奈地對文丑道:“文將軍,看來凌操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如今我軍要麼硬攻安城,我軍兵少,一旦硬攻損失必然慘重,而且就算是強行攻下安城,我軍能不能最後獲勝,還未可知;要麼就是與凌操在此相持,等候主公和顏將軍的捷報,然後合圍安城,等待安城的糧草不濟,這個辦法必然是曠日持久,但是卻不會損失兵力。不知文將軍想選擇那一種方案?”

文丑聽了,沉吟良久,下不了決心,於是便派人飛報袁紹,請袁紹裁決。

就在文丑大軍和凌操在安城相持的時候,顏良的大軍卻是很快便攻下了陳國,然後揮軍直搗樑國,大軍很快就包圍了樑國的治所睢陽城。本來以高幹的兵力和睢陽城的高大,如果高幹也採用凌操的方法,顏良的大軍也必然會被拖在此處。

但是,孔伷和李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高幹是袁紹早就暗伏在豫州的一顆棋子,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高幹是袁紹的外甥。就在顏良的大軍剛剛到達睢陽城下的時候,高幹便命令大開城門,迎接顏良大軍進城。

樑國的情況到達譙郡孔伷處的時候,顏良的大軍已經開始南下,準備和袁紹的大軍一起合圍譙縣。孔伷大驚失色,沒想到高幹竟然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降了袁紹,使得譙縣陷入了袁紹和顏良的六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李通也沒想到高幹會突然投降袁紹,李通素知高幹武藝不凡,頗有謀略,堅守樑國不成問題。在他的計劃中,只要這三處能夠堅守,不被袁紹攻破,時間久了,一旦徐州或者袞州的戰事結束,袁紹必然會擔心自己的後方而撤兵回司州,這樣豫州的危急就會安然度過。

李通的方案無疑是最正確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高幹會投降袁紹,這樣一來,樑國的戰線被突破,譙郡便危險了。

袁紹的大帳之內。

沮授對袁紹道:“主公,如今豫州戰事已經明朗,孔伷和李通只不過在作困獸之爭,不足爲慮。只是授聽說李通此人文武雙全,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將,主公可派人進行招降,只要言明,攻下豫州之後絕對不會爲難孔伷,說不定李通會降。”

袁紹素來愛才,早就聽說豫州李通,心中早有收攬之心,聽了沮授的話,袁紹不由大喜道:“紹素聞豫州李通之才,若能歸降,不但豫州可得,我軍亦是兵威大盛。至於孔公緒,紹甚是欽慕其忠烈,豈能爲難於他,就依軍師所言。”

李通是江夏平春人,所以沮授便在袁紹軍中找了一個李通的老鄉,帶了袁紹的書信前去私見李通,一來老鄉好說話,二來即便李通不同意,看在老鄉的份上,也不會過於爲難他,畢竟也是奉了袁紹之命。

當夜,這個士兵便回來覆命,說是李通答應投降。

袁紹大喜道:“沒想到李通如此識時務,如此以來,我軍便可兵不血刃便可得到譙郡,然後我三路大軍合圍汝南,豫州大勢已去,凌操豈能不降。”自從得到文丑的書信,袁紹便對凌操生了招攬之心。

沮授微微一笑道:“主公,以授來看,李通此次乃是詐降。”

袁紹大驚道:“仲平從何看出李通是詐降。”

沮授道:“授久聞李通此人忠義剛烈,非是一般金錢美女所能打動,授之所以請主公招降李通,乃是因爲樑國已破,譙郡不能久守。然而李通素有謀略,正可利用此機會詐降我軍,反敗爲勝,授剛剛問過那個傳信小兵,李通看完主公書信後,面露微笑,以李通的性格,此乃勸降之信,只會蹙眉沉思,豈能面露微笑,所以授斷定李通乃是詐降。不過,主公正可將計就計,巧取譙縣,生擒李通,到那時,只要動之以情,李通必降。”

袁紹大喜,讚歎道:“仲平神算,竟能看破李通詐降之計,否則的話,豫州不知何時方能到手。”於是,袁紹便按照沮授的安排行事。

李通並不知道沮授已經看出了自己的詐降之計,也在城內安排各種事宜,準備大敗袁紹,扭轉整個豫州戰局。

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1)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1)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
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1)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1)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六十章張角後手(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