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

一旁的張牛角素與唐周交好,見狀急忙勸道:“主公,如今朝廷已經開始發兵征討,我等還是馬上舉事方是上策,否則必然會陷入極其被動之地。”

張角聽了,默然不語,沉思了一會,嘆了一口氣道:“也罷,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希望上天能夠眷顧我太平道。馬上通知張曼成將軍和波纔將軍,令二人將南陽和穎川附近的大軍彙集起來,先行攻下南陽郡和穎川郡,以爲抵禦官軍之用。”

張牛角走了之後,張角仍然恨恨不已,沒想到刻意栽培的弟子唐周竟然會在關鍵時候背叛他,導致張角現在準備不足,措手不及,起義的諸項事宜還沒有成熟,朝廷卻已經開始派兵□□了,這次的勝券真不知會是幾何。

張角的勢力本來遍佈八州之廣,但是由於準備不足,張角擔心兵力過於分散反而可能會被朝廷大軍各個擊破,所以才命令大軍分別由張曼成、波才和自己各自率領一軍,準備對抗朝廷的大軍。此刻張角的軍隊基本都集中在冀州和豫州、南陽等地,接受訓練,匆忙之下,張角也只能命令張曼成、波才佔據最近的城池,以爲防守之勢,自己則率領主力大軍駐守廣宗城。

其實,張角這樣安排也有自己的用意,朝廷的虛實張角早已探聽的清清楚楚,能夠湊成這四路大軍已是東漢朝廷最大的能力,只要自己能擊敗這四路大軍,然後兵指洛陽,東漢的政權也就到了末日。但,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以現行擊敗朝廷的□□大軍爲基礎。

二月,迫於形勢,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爲政治口號,號召起義,其屬下的36方,共計幾十萬義軍同時舉事,聲勢浩大。因起義軍皆以頭裹黃巾爲標誌,史稱“黃巾大起義”。

由於朝廷軍隊沒有到位,各地準備不足,在起義之初,黃巾軍節節勝利:河北黃巾軍生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南陽(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黃巾軍斬殺太守褚貢,圍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平輿北)黃巾軍敗太守趙謙於召陵(今河南漯河市東北);廣陽(郡治薊縣,今北京市西南)黃巾軍攻殺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

在張角的刻意指揮下,各地起義軍很快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三大軍事中心: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樑稱人公將軍,率主力活動於冀州(州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南)的廣大地區,張角、張樑駐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南),張寶屯兵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成爲領導起義的中心,後來由於張曼成、波才、彭脫、卜已的逐一戰敗,張寶也與張角合兵一處,共同駐守廣宗。

張曼成自稱“神、卜使”,率南陽黃巾軍屯兵宛城,成爲南方的黃巾主力;波才、彭脫領導的黃巾軍,控制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陳國(治所今河南淮陽市)一線,成爲東方的黃巾主力。三大黃巾軍的主力分別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京師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形勢看似十分嚴峻。

初時,在張角的極力約束之下,黃巾軍的軍紀甚是嚴明,每攻佔一個城池之後,對當地百姓基本上是秋毫無犯,雖然也有個別黃巾軍的將領或士兵作出了擾民之事,張角都能夠及時對其進行斬首,深得百姓擁護,報名參軍者也是絡繹不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黃巾軍還是頗受冀州、豫州百姓的擁護的,當然,這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就是起義初時,黃巾軍的糧草供應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此時朝廷軍也隊已經集結完畢,共分爲四路大軍,約十萬之衆,分別由四位中郎將統率。其中左中郎將皇甫嵩、南中郎將朱儁率步騎4萬餘人重點進攻潁川黃巾軍;北中郎將盧植率北軍五校士和地方官軍進攻河北黃巾軍;右中郎將楊奉率領步騎三萬連同地方官兵進攻南陽一線的黃巾軍。

官軍進攻重點首先指向直逼京師洛陽的潁川黃巾軍波才部。負責進攻波才部是南中郎將朱儶,此人頗有才華,但是爲人卻十分孤傲,並未將穎川的波才部放在眼中,這才導致了在陽翟之戰中被波才軍大敗,從而影響了整個局勢。

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八章楊喜拜師(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八十九章 攻陷洛陽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2)
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八章楊喜拜師(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百八十九章 攻陷洛陽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