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中組部部長

從接過辦公室鑰匙的那一刻起,曼圖洛夫就已經開始履行自己作爲中央書記、組織部長的權責了。

新辦公室位於斯塔萊亞廣場4號的聯共(布)中央委員會辦公樓裡,這個地方雖說是廣場,但實際上也就是一條綠化較好的街道。

曼圖洛夫的辦公室位於6樓(最頂層),正對着伊林斯基公園,環境還算不錯,至少視野還算開闊,空氣質量也比較好,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辦公地點。

“書記同志,”一名身穿西裝,戴着黑框眼鏡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他就是曼圖洛夫的新助手(秘書)——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夫。

能當上中央領導人秘書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能夠被曼圖洛夫選中的人,就更不簡單了。

本來,曼圖洛夫是想把以前的秘書——馬克西姆·捷爾諾夫調來中央書記處的。這個軍隊政工人員出身的秘書,在政治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個人素質也沒得說。

但是,捷爾諾夫也有不少缺點——那就是缺乏在黨政機構裡工作的經驗,而且學歷不高,政治嗅覺並不靈敏,所以並不適合在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組織部裡工作。

曼圖洛夫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把捷爾諾夫下放到一個集團軍裡當政治部主任,然後再選一個學歷更高,具備黨政工作經驗的幹部來當自己的助手。

對他來說,助手這個角色十分重要,畢竟這是他的左膀右臂,也是他在工作上最親近的人,所以他對助手的要求畢竟嚴格,至少要有一定的學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還要有黨政工作經驗,有過人的智慧和嗅覺。

康斯坦丁是唯一一個符合這些要求的人選,莫斯科國立大學一級榮譽畢業的他,在學歷和知識水平方面自然沒得說。曾經在地方黨委工作的他,也具有一定的黨政工作經驗,熟悉黨組織和地方黨政機構的運作。

至於有沒有智慧,有沒有政治嗅覺,那就要看他未來的表現了。

“斯托羅哲夫同志過來了。”康斯坦丁中規中矩地通報了了他的老闆,得到曼圖洛夫的同意之後,就把斯托雷哲夫請了進來,然後知趣地關上辦公室的大門,回到助手辦公室裡工作。

雅可夫·瓦西列維奇·斯托羅哲夫是蘇共中央組織部的副部長,是曼圖洛夫的副手。

斯托羅哲夫的來頭一點也不小,在1938年,27歲的他就當選了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二書記,成爲蘇聯歷史上最年輕的加盟國書記。

過了不久,年紀輕輕的他就當選爲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出任黨中央組織-指導部(組織部的前身)副部長,提拔速度甚至可以與曼圖洛夫相提並論,一度被認爲是蘇聯最具政治潛力的幹部之一。

但在歷史上,這個幹部的政治生涯也就到此爲止了,1940年以29歲之齡當上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的他,一干就幹到了45歲。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這個藉着大清洗的機會得到迅速提拔的幹部遭到了打壓,被調任爲一份報刊的主編,最終在這個位置上退休。

而在這個世界裡,斯托羅哲夫的命運就要取決於曼圖洛夫這個信任組織部部長的手上。

如果他表現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夠得到更多的提拔機會,晉身中央委員會正式委員的行列也不是問題,但表現不好的話,也就只能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到底,或者被下放到某個條件較差的州份裡。

現在看來,斯托羅哲夫的表現還算是中規中矩,工作中沒什麼亮點,個人性格上也沒什麼突出的優點,唯一能算得上優勢的,就是對組織部情況比較瞭解,與幹部們相處得不錯,對每個部門的工作,每個幹部的特點都有一定的認識。

“斯托羅哲夫同志,你對中央組織部的工作有什麼想法?”曼圖洛夫也不客套,直接就給對方出題,考驗一下對方的政治和工作理念。

斯托羅哲夫的回答比較中規中矩,只是說組織部作爲蘇聯共產黨組織的幹部考察、任用部門,應該做好乾部的考察工作,深入瞭解不同幹部的能力和特點,根據各自的情況將他們用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效益。

曼圖洛夫向他了解了組織部裡的一些情況,介紹了他個人在工作上的想法,在短短半小時內完成了會談。

“鈴鈴鈴!鈴鈴鈴!”過了不久,正當他想着展開工作的時候,辦公室裡的座機響起了。

“曼圖洛夫同志,斯大林同志叫我通知你1小時後到克里姆林宮裡出席最高統帥部會議。

這次會議十分重要,你必須要出席。”電話裡的,正是斯大林的秘書波斯特克貝舍夫。

“好的。”曼圖洛夫放下了電話,叫秘書準備好用車,45分鐘後就出發前往克里姆林宮。

以前,曼圖洛夫還是建設人民委員的時候,一直都有自己開車的習慣。但現在,隨着工作量日益繁重,體力越來越疲勞,就在身邊增設了一個司機負責開車,而他的用車也從以前的zis雙座位跑車換成了zis-101b四座位豪華房車,在用車和隨從安排上和其他中央書記沒啥區別,終於有了點領導(官僚)風範。

曼圖洛夫是一個守時的人,但他守時之餘又不想等,所以他到達克裡姆林宮會議室的時間也是相當巧妙,也就提前了2分鐘到達。

斯大林也不廢話,等人到齊就開始說正事:“同志們,根據可靠的情報顯示,德國佔領區已經出現了一些武裝抵抗活動,人民已經不再對希特勒德國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希望!

那些原本反抗蘇維埃統治,意圖勾結法西斯強盜以獲取獨立的民族主義分子,現在已經失去了任何的希望!他們已經開始瞭解德國人的真實意圖——那就是要將他們的家園摧毀,將他們的資源奪走,將他們的民族消滅。

就在不久之前,一些波蘭、立陶宛、西烏克蘭的武裝抵抗組織向我們發出了請求,要求我們儘快發起反攻,將當地的人民從德國人手中解放出來。

爲此,我讓總參謀部制定了反攻方案,請朱可夫同志向我們介紹一下。”

145 軍工綜合體315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322 芬蘭的命運192 意義深遠171 戰爭準備349 蘇日戰爭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十八章 法國間諜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黃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371 地方角力212 補充兵力258 總結經驗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192 意義深遠317 秘密行動152 慈父的來電157 造艦困難161 拉沃契金154 中立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七十七章 炸機場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199 開始撤退194 盧茨克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193 馬肯森將軍241 反攻的條件263 帝國的恥辱241 反攻的條件229 孤單的滋味第三章 雅可夫236 愛沙尼亞人245 反攻西烏克蘭?第四十章 逮捕還是調查?210 拉沃契金設計局355 權力鬥爭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316 情報工作第五十一章 元帥的邀請365 芬達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第四十六章 線人203 元首的憤怒255 處置202 防禦演習293 戰忽局的作品第九十三章 南線攻勢291 新的位置第十章 發展大計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二十二章 古拉營的人力資源320 兵臨城下255 處置289 海上較量230 怎麼弄來的?253 人選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舊賬298 芬蘭灣海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222 梅赫里斯的思維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02 防禦演習219 找死?355 權力鬥爭341 柏林戰役176 柏林的照會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七十五章 狙擊376 戰爭補償第六十四章 鬼子偷襲292 海上的敵人334 地下工作325 勞動戰線第九十四章 合圍包餃子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28 貝利亞第六十五章 正面反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第七十七章 炸機場第六十八章 軍銜最高的翻譯229 孤單的滋味332 圍殲151 裂化技術304 原子彈的結構379 中東局勢第六十九章 移動監獄326 大手筆343 戰後的麻煩事219 找死?202 防禦演習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第八章 鍊鋼技術220 格魯吉亞葡萄酒359 紅色東南亞第五十五章 再次獵熊
145 軍工綜合體315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322 芬蘭的命運192 意義深遠171 戰爭準備349 蘇日戰爭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十八章 法國間諜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黃金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371 地方角力212 補充兵力258 總結經驗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192 意義深遠317 秘密行動152 慈父的來電157 造艦困難161 拉沃契金154 中立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七十七章 炸機場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199 開始撤退194 盧茨克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193 馬肯森將軍241 反攻的條件263 帝國的恥辱241 反攻的條件229 孤單的滋味第三章 雅可夫236 愛沙尼亞人245 反攻西烏克蘭?第四十章 逮捕還是調查?210 拉沃契金設計局355 權力鬥爭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316 情報工作第五十一章 元帥的邀請365 芬達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第四十六章 線人203 元首的憤怒255 處置202 防禦演習293 戰忽局的作品第九十三章 南線攻勢291 新的位置第十章 發展大計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二十二章 古拉營的人力資源320 兵臨城下255 處置289 海上較量230 怎麼弄來的?253 人選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舊賬298 芬蘭灣海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222 梅赫里斯的思維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02 防禦演習219 找死?355 權力鬥爭341 柏林戰役176 柏林的照會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七十五章 狙擊376 戰爭補償第六十四章 鬼子偷襲292 海上的敵人334 地下工作325 勞動戰線第九十四章 合圍包餃子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28 貝利亞第六十五章 正面反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第七十七章 炸機場第六十八章 軍銜最高的翻譯229 孤單的滋味332 圍殲151 裂化技術304 原子彈的結構379 中東局勢第六十九章 移動監獄326 大手筆343 戰後的麻煩事219 找死?202 防禦演習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第八章 鍊鋼技術220 格魯吉亞葡萄酒359 紅色東南亞第五十五章 再次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