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紅色東南亞

二戰結束後,世界的局勢並沒有因此而平靜下來。

雖然德國、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政權已經消滅,但英美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共產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卻在不斷增長。

這場戰爭中,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不但擊退了德國法西斯的入侵,還從德國、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手上取得了大量的資源,在他們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使得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的實力擴展到一個足以挑戰歐洲,乃至於世界霸權的地步(蘇聯實際上已經是歐亞霸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法兩國作爲歐洲僅存的資本主義大國,開始視蘇聯的崛起爲一大威脅。他們擔心蘇聯會在實力壯大後,揮軍攻入自己本土,推翻自己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一個隊莫斯科言聽計從的社會主義政權,使本國的資產階級失去多年來的統治地位。

作爲德國和北意大利這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鄰國,法國雖然忌憚蘇聯的崛起,但他們不但沒敢惹怒蘇聯,反而還縱容法國共產黨等親蘇黨派以合法政黨,甚至是執政聯盟成員的形式存在。

萬一法國佬激怒蘇聯了,駐紮在德國和北意大利的百萬蘇軍和坦克洪流說到就到,甚至還有可能會搬出核武這個大殺器。就算蘇聯紅軍不能平推到巴黎,也會對法國造成重大的傷亡,對法國的城市和工業設施造成更大的破壞。

英國人的做法則截然不同,他們不但無意與蘇聯交好,反而還盡力挑撥蘇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設法讓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互相制衡,讓美國站在英國的陣線上,作爲“自由民主陣營的老大哥”。

在亞洲那邊,蘇聯成功從日本手中解放了整個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朝鮮社會主義政權,還把千島羣島、北海道和庫頁島南部納入了蘇聯的版圖裡。

而華夏的革命勢力也在蘇聯的支持下得到了壯大,黃河以北所有地區都得到了解放,爲此後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朝鮮半島的統一,避免了歷史上朝鮮戰爭的發生,使朝鮮人民能夠在革命政權的領導下穩定發展,不用再受戰爭之苦,但這並不代表亞洲這邊就沒衝突了。

1945年8月,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越盟)趁日本投降,而法國短期內還沒有能力出兵印度支那的機會,在越南各地發起了“八月總起義”。

全國各地的人民委員會等地方分支很快就取得了當地的控制權,許多地區在下令起義後便立即響應,而城市中的日軍因爲已經投降的緣故,對此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越盟起義部隊攻進來,接管城市的控制權。

8月13日,越盟名將武元甲率軍攻佔了越南的太原市,並且成立了臨時政府,由胡志明任主席。

過了幾天,越盟成功接收河內的保安隊、警察署等政府機關,並且成功令大量的保安隊和警察投靠越盟,使越盟控制了越南首都的治安力量。

對此,親日的越南保大帝政府和即將崩潰的日軍並沒有採取什麼有力的行動,使得越盟在各大城市行動時如入無人之境,造就了起義的成功。

越南名義上的君主保大帝和首相陳仲金無法控制局勢,最終決定讓權于越盟。

1945年8月20日,越盟領導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佈越南獨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後來,越南南北分別由英軍和華夏政府的軍隊佔領。

在華夏政府軍的支持下,越南共產黨與越南國民黨合作組成了北越的第一屆內閣,而南部的英軍則逐步把越南南部的統治權“歸還於”印度支那原有的殖民統治者法國。

英國人這樣的攪屎行徑固然引起了越盟的不滿。

越盟表示,我們明明是要統一全國的,可這個時候英軍突然登陸越南南部,硬是把半個越南給佔了,還把這塊地扔給法雞,你說你這樣幹是不是欠揍?

然而,在實力上,越盟確實還低人一頭,他們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裝備,更沒有飛機、坦克、戰艦那樣高大上的玩意兒。

無奈之下,越盟只好跟法國人談判,交涉有關越南獨立的問題。

在談判桌上,越盟方面提出來的條件其實很簡單,就是讓越南統一併且獲得獨立。

但趾高氣揚的高盧雞不但不肯讓越南統一,還不願意讓北越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存在,他們要求北越以法蘭西聯盟的成員身份獨立,而南越則繼續處於法國人的殖民狀態。

雙方在越南獨立的問題上存在的矛盾根本不可調和。即便如此,雙方的代表還是在法國共產黨(當時共產黨是聯合政府的一員,同時也是法國第一大黨)的調解下,在楓丹白露宮簽訂了臨時協定,讓越南獲得了短暫的和平。

不過,法國政府雖然簽訂了臨時協定,但法國臨時政府主席夏爾·戴高樂並沒有遵守條約的打算,他一方面安撫作爲執政聯盟成員的法國共產黨,另一方面卻在積極備戰,增派軍隊和重型武器前往越南,還開始在重要據點修築防禦工事。

法越兩方的對峙,再加上英國在當中的挑撥,使得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與美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雙方的利益衝突和矛盾也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西方國家媒體還開始“揭露蘇聯獨裁統治的真面目”,對蘇聯現存的政治體系進行詆譭,還把蘇聯現在“落後、貧窮”的原因都歸於“斯大林政府的獨裁統治”,把斯大林及其他蘇聯官員塑造成“壓榨人民的集權暴君”,甚至還有媒體要求美國出兵“解放受到蘇維埃獨裁統治的人民,給他們帶來自由和民主。”

無論那些媒體怎麼寫,都無法改變蘇聯強大、統一的事實,也改變不了斯大林及布爾什維克政權在蘇聯廣泛人民心目中的領導地位,也改變不了蘇聯政權帶領全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道路的既定事實,但卻會對東西方陣營之間的關係造成打擊,引發兩者之間的對立。

351 諾維科夫案件200 一意孤行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四十一章 對“表現”的看法316 情報工作288 蘇聯炮王335 強勢推進171 戰爭準備第五十二章 打獵319 重心轉移第十四章 適應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員第十三章 頓巴斯人第六十六章 一箭雙鵰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爾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楔子217 要塞區之間的空隙第五十二章 打獵312 權力與壓力203 元首的憤怒252 中央組織局第十二章 紅色貴族204 離開前線147 雅克-3269 新的盟友149 伏帥來訪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193 馬肯森將軍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第四十一章 對“表現”的看法289 海上較量179 一小時後起飛!356 清算第四十七章 捉捕200 一意孤行297 棄車保帥246 秘密據點373 莫洛托夫第十一章 定點清洗233 帝國的精英258 總結經驗340 搶技術150 和平的曙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337 先南後北376 戰爭補償第十七章 請假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237 滲透316 情報工作第五章 相認246 秘密據點第一百二十九章 觀察第七十四章 擋箭牌楔子381 貝利亞的惡行367 輿論攻勢191 炸彈雨184 不切實際的命令212 補充兵力326 大手筆第十章 發展大計178 下命令吧!211 最高統帥部第七十四章 擋箭牌第七十二章 草原會議146 雅科夫列夫273 運輸問題226 無後坐力炮147 雅克-3380 蘇共二十大335 強勢推進269 新的盟友220 格魯吉亞葡萄酒368 巴勒斯坦問題354 國安體系的調整211 最高統帥部364 農業問題332 圍殲136 息事寧人352 瓦西里·斯大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濱河街公寓338 登陸第九十八章 包餃子259 帝國軍人的榮譽240 利加喬夫213 工業轉移第三十九章 書記好年輕245 反攻西烏克蘭?第六十四章 鬼子偷襲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證據179 一小時後起飛!248 羅馬尼亞政變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344 蘇共19大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238 戰略忽悠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
351 諾維科夫案件200 一意孤行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四十一章 對“表現”的看法316 情報工作288 蘇聯炮王335 強勢推進171 戰爭準備第五十二章 打獵319 重心轉移第十四章 適應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員第十三章 頓巴斯人第六十六章 一箭雙鵰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爾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楔子217 要塞區之間的空隙第五十二章 打獵312 權力與壓力203 元首的憤怒252 中央組織局第十二章 紅色貴族204 離開前線147 雅克-3269 新的盟友149 伏帥來訪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193 馬肯森將軍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第四十一章 對“表現”的看法289 海上較量179 一小時後起飛!356 清算第四十七章 捉捕200 一意孤行297 棄車保帥246 秘密據點373 莫洛托夫第十一章 定點清洗233 帝國的精英258 總結經驗340 搶技術150 和平的曙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火再燃337 先南後北376 戰爭補償第十七章 請假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237 滲透316 情報工作第五章 相認246 秘密據點第一百二十九章 觀察第七十四章 擋箭牌楔子381 貝利亞的惡行367 輿論攻勢191 炸彈雨184 不切實際的命令212 補充兵力326 大手筆第十章 發展大計178 下命令吧!211 最高統帥部第七十四章 擋箭牌第七十二章 草原會議146 雅科夫列夫273 運輸問題226 無後坐力炮147 雅克-3380 蘇共二十大335 強勢推進269 新的盟友220 格魯吉亞葡萄酒368 巴勒斯坦問題354 國安體系的調整211 最高統帥部364 農業問題332 圍殲136 息事寧人352 瓦西里·斯大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濱河街公寓338 登陸第九十八章 包餃子259 帝國軍人的榮譽240 利加喬夫213 工業轉移第三十九章 書記好年輕245 反攻西烏克蘭?第六十四章 鬼子偷襲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證據179 一小時後起飛!248 羅馬尼亞政變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344 蘇共19大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238 戰略忽悠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