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權力與壓力

1942年6月22日下午,曼圖洛夫終於在蘇共中央委員會的全會上,以95%的得票率當選爲中央書記處書記,並且成爲蘇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這個結果,對於曼圖洛夫來說,早已經是意料之中。畢竟這是一場等額選舉,投票只是走走形式,而且在場的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得罪曼圖洛夫,或者沒有得罪他的資本,所以只能投下支持的一票,當選是必然的。

在曼圖洛夫當選中央書記之後,斯大林對整個中央書記處的格局和分工都作出了一些調整。

作爲中央組織部部長的曼圖洛夫,被安排分管黨領導幹部的考覈、考察、任用和培養工作,同時作爲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他,也負責對國防及國防工業部門的工作進行協調和監督,在中央書記處裡排行第四。

其他中央書記的分工變化並不大,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依然分管意識形態和共青團工作,作爲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中紀委書記)的安德烈耶夫依然負責監督幹部的紀律以及安全機構、肅反機構的工作,而謝爾巴科夫則分管黨的宣傳工作。

馬林科夫分工則有一些調整,作爲幹部管理部部長的馬林科夫依然負責人事管理,但在幹部任免的問題上並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實際權力與我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差不多。

這樣的安排,固然引起了馬林科夫的不滿。以前他這個中央人事局局長兼中央組織局委員還能在人事任免上有一定的權力和話語權,但現在,中央組織部基本上已經架空了職權高度重疊的中央組織局,成爲了黨內最高的人事部門。

如此一來,馬林科夫作爲中央組織局委員的權力基本上已經化爲了泡影,組織局這個雞肋部門的所有職能都已經轉移到了中央組織部的手上,馬林科夫這個人事局局長又權力又不大。

結果,馬林科夫的實際權力在職務不變的情況下大大縮小,曼圖洛夫的權力卻得到了增強。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馬林科夫這個官僚主義分子所能接受的。人家升職就算了,還要剝奪自己的權力,威脅自己的地位?有哪個官僚會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接受這個結果的,還有國家計委主席兼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沃茲涅先斯基。他本身就對曼圖洛夫心生妒忌,對人家做出來政績和快速攀升的地位感到羨慕妒忌恨。

而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新西伯利亞州委第二書記沃爾科夫居然補選爲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讓新西伯利亞成爲了繼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以後,第四個能夠在中央委員會裡取得多個席位的地方黨委。

這一點,對普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這一步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但身處蘇共權力核心的人都知道,這一個調整,就意味着新西伯利亞已經成爲了黨中央重點關注的對象,成爲了蘇聯最重要的四個州份之一。

在中央委員會裡,莫斯科市/州的幹部就佔據了4個席位,包括了莫斯科市委兼州委第一書記謝爾巴科夫,市委第二書記卡蒂婭·伏羅希洛娃,行政委員會主席(市長)格奧爾基·波波夫,而莫斯科州委第二書記切爾諾索夫則是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而列寧格勒的地位也並不遜色,有3個列寧格勒市委/州委幹部出任中央委員會正式委員,還有1位候補委員。

基輔州和新西伯利亞州的情況就差不多了,都是一個正式委員,一個候補委員。這就意味着新西伯利亞州在蘇聯全國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可以與基輔平起平坐的程度。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意味着新西伯利亞的幹部將會得到更多的提拔機會,無論是新西伯利亞州委第一書記契爾年科,還是第二書記沃爾科夫,都將有極好的政治前途,而且這兩個人還很年輕,發展潛力很大,遲早要進入中央擔任更加重要的職務。

更重要的是,沃爾科夫和契爾年科都是曼圖洛夫時代提拔起來的幹部,跟曼圖洛夫之間的關係還比較密切,在工作能力方面也並不遜色。如果這兩個人進入中央的話,極有可能會投靠他們的“恩主”——曼圖洛夫。

到時,曼圖洛夫完全能夠搞出一個能夠與列寧格勒派相抗衡的集團——“西伯利亞派”,在蘇共中央與“列寧格勒派”、“格魯吉亞黑幫”分庭抗禮,而“老近衛軍”則會是西伯利亞派的後盾、盟友,莫斯科權力場上又將會爆發一場權力戰爭!

當然,事情會不會發展到這一步依然還是未知之數,在現在黨中央“滿員”的情況下,契爾年科和沃爾科夫也未必能夠進入黨中央裡擔任什麼重要職位,對列寧格勒派的威脅不大,也不足以引發一場權力戰爭。

但沃茲涅先斯基心裡十分清楚,現在的曼圖洛夫已經不是以前的曼圖洛夫了,要和他交惡抵抗的話,似乎真的不是一個好選擇,也許跟他合作纔是最好的選擇。

與此同時,成爲了中央書記的曼圖洛夫也並沒有高興到哪裡去。他是升職了,權力的確大了不少,但身上揹負的責任也多了不少,壓力也大了不少。

在他看來,權力和壓力是成正比的,這是正常的現象,但他現在面對的壓力似乎比想象中的還要大。

穿越前,他還以爲壓力是來自於自己,只要自己無視這些壓力,就能夠將所有的壓力全面排解。但到了現在,身居高位的他才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當週圍的人對他虎視眈眈,對他羨慕妒忌恨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面對這些壓力。

要挑戰他地位的人可以說是多不勝數,要整掉他的人實力也不弱。曼圖洛夫面對着這樣的環境,除了需要做好政績以外,還要懂得使用手腕。如果只有政績沒有手腕的話,結果就會和歷史上的沃茲涅先斯基一樣——被整掉!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權288 蘇聯炮王195 往明斯克撤退255 處置304 原子彈的結構133 戰略基建226 無後坐力炮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點信心365 芬達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第四十六章 線人第四十章 逮捕還是調查?307 到黨中央工作236 愛沙尼亞人149 伏帥來訪320 兵臨城下215 盧比揚卡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04 離開前線293 戰忽局的作品151 裂化技術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362 整人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296 重要的決定366 列寧格勒的氣氛第二十八章 卡岡諾維奇第十七章 請假227 IS-2/100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員第四十七章 捉捕310 中央全會204 離開前線161 拉沃契金第五十三章 蘇共18大第一百章 換秘書第一百章 換秘書285 新的提議276 半履帶車326 大手筆254 政治利益377 軍事力量140 三人炮塔257 石油戰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367 輿論攻勢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257 石油戰371 地方角力223 接管工作319 重心轉移343 戰後的麻煩事第一百零八章 蘇聯英雄359 紅色東南亞331 緊急情況297 棄車保帥360 安德烈耶夫第六十三章 北進計劃259 帝國軍人的榮譽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200 一意孤行第七十六章 防空預警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八十章 空襲海拉爾176 柏林的照會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場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194 盧茨克341 柏林戰役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穿越者的預示311 安靜的午餐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355 權力鬥爭168 對比試驗248 羅馬尼亞政變359 紅色東南亞188 情況有變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143 重返新西伯利亞271 生產積極性289 海上較量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221 密林伏擊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175 戰爭已經爆發第三十七章 物質生活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226 無後坐力炮183 突擊準備157 造艦困難233 帝國的精英190 鎖定位置246 秘密據點第八十四章 不擇手段第六十二章 穿上軍服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六章 安德羅波夫255 處置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權288 蘇聯炮王195 往明斯克撤退255 處置304 原子彈的結構133 戰略基建226 無後坐力炮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點信心365 芬達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第四十六章 線人第四十章 逮捕還是調查?307 到黨中央工作236 愛沙尼亞人149 伏帥來訪320 兵臨城下215 盧比揚卡214 升遷背後的角力204 離開前線293 戰忽局的作品151 裂化技術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362 整人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296 重要的決定366 列寧格勒的氣氛第二十八章 卡岡諾維奇第十七章 請假227 IS-2/100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員第四十七章 捉捕310 中央全會204 離開前線161 拉沃契金第五十三章 蘇共18大第一百章 換秘書第一百章 換秘書285 新的提議276 半履帶車326 大手筆254 政治利益377 軍事力量140 三人炮塔257 石油戰第三十一章 兩張火車票367 輿論攻勢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257 石油戰371 地方角力223 接管工作319 重心轉移343 戰後的麻煩事第一百零八章 蘇聯英雄359 紅色東南亞331 緊急情況297 棄車保帥360 安德烈耶夫第六十三章 北進計劃259 帝國軍人的榮譽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200 一意孤行第七十六章 防空預警363 西伯利亞派的崛起第八十章 空襲海拉爾176 柏林的照會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場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194 盧茨克341 柏林戰役第二十七章 緊急降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穿越者的預示311 安靜的午餐369 針對以色列的動作355 權力鬥爭168 對比試驗248 羅馬尼亞政變359 紅色東南亞188 情況有變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143 重返新西伯利亞271 生產積極性289 海上較量187 和羅科索夫斯基通話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221 密林伏擊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175 戰爭已經爆發第三十七章 物質生活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226 無後坐力炮183 突擊準備157 造艦困難233 帝國的精英190 鎖定位置246 秘密據點第八十四章 不擇手段第六十二章 穿上軍服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六章 安德羅波夫255 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