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時間,有信心接班未來的**嗎?
學生們深思熟慮,忽然間有一人舉手喊道。“我能!”
“我也能!”
“我也能!”
“我!”
陸陸續續的聲音響起,迴應的人越來越多,袁兆龍點頭,表示滿意學生們的態度,他相信這不是敷衍,這是他們思考之後給出來的答案。
“光陰似箭,時不我待。內亂不止,外辱不休,我們這一代人是不幸的一代人,可不能因爲我們生逢亂世而自暴自棄,自哀自怨改變不了現有局勢。自強救國纔是王道!
是我們的悲哀,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去歐洲、去美洲、去東瀛,從此過舒服平靜,無憂無慮的生活。
可無論如何選擇,都改變不了我們血管裡流淌着華*血液,改變不了我們是炎黃子孫的事實。如果熱愛這個國家,懷有一個拳拳愛國之心,請竭盡所能的幫助我們共同的祖國,重新走那條崛起之路來,讓這個國家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奪回屬於它的地位!
同學們,拜託了。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與國無疆!”
“好!”
熱烈的鼓掌聲久久不停,袁兆龍的發言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們的自信心,袁兆龍這個教育總長也得到了學生們的愛戴。
段祺瑞自以爲是,認爲給袁兆龍掛一個教育總長的職位,並且將他趕走,以此來讓他遠離核心權力圈。袁兆龍要用實際行動告訴段祺瑞,他這種想法太幼稚,太天真!
淺水困不住真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段祺瑞控制住的是現在,而袁兆龍把握住了未來。
“大膽的去做你們認爲正確的事情,記住,我是你們大家最堅實的後盾!不要畏懼強權和阻撓,年輕人該有屬於年輕人的朝氣,記住,我是你們的校長,我叫袁兆龍。”
“校長好!”同學們從心底喊出了這句話。
……
“段*理,袁兆龍這傢伙最近可是不太安分,從北跑到南,又從東跑到西,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南京、海,大學都被他給轉遍了,四處演講,發動一些不着調的反動言論。還說什麼,年輕人是**的未來,又說您們這撥人都老了,早晚都要交權,什麼話難聽說什麼。看樣子,他是想煽動學生們造反的節奏,再不管不行了。”
袁兆龍每到一個地方的講話內容都逃不過段祺瑞的耳目,也時常有人在段祺瑞的耳邊進言,不能再放縱袁兆龍這樣下去了,四處宣揚反動言論,早晚得出事。
不過,段祺瑞倒不介意,嘴長在袁兆龍的身,隨便他怎麼去說。雖然一直都在外面跟學生們打成一片,反皖系反軍閥,讓他在外面這麼溜達,總留在北京給自己添亂要好的多。
至於煽動學生們造反這種危言聳聽的言論,段祺瑞更是不在意。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段祺瑞不認爲一羣弱的學生們會給他造成實際性的威脅,不足爲懼。
“學生們有什麼可怕的,一羣書呆子,他們手裡有槍嗎?有炮嗎?還是兜裡有錢呢?窮學生們而已,放在以前,是一幫酸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必過於放在心。”
“可,袁兆龍如此放肆散佈這種荒唐的言論,若不加以管束,難免會讓他更加放肆。”
段祺瑞不介意的擺擺手。“話雖然說的難聽,可也的確是實話,我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沒多少年活頭也是真的,又不能長生不老,所以說,接班當權的會是這幫年輕人,他說的沒問題。”
“可……”
“行了。”段祺瑞打斷屬下的進言。
“凡是這種事情以後不必在我面前提及了,聒噪,無用,他喜歡演講,讓他去。對了,替我轉告他一句,他在海演講時候用的莘莘學子不對,幫我問問,是不是他的國老師死的太早了,丟人現眼,還是教育總長呢,傳出去讓人家笑話!哈哈哈!”
段祺瑞不會過多的干涉袁兆龍的行爲,隨便他怎麼樣,只要他手底下的軍閥們老老實實的好,因爲段祺瑞還有更加重要的事要處理。
歐洲那邊來消息了,以德國爲首的同盟國正式展開了同協約國之間的談判程序,以和談的方式解決戰爭問題,雖然德國人沒有直接承認投降,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乞和了。
在過去的1918年11月,德國爆發革命,法國元帥、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代表協約國在貢涅森林,在一節列車車廂內接見了德國代表團。下令宣讀了協約國提出的停戰條件,並要求德國必須在72小時之內答覆。
經過談判,德國只從協約國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讓步。
當時的談判過程,擔任參謀官的柏天賜有幸成爲唯一一名東方人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雖然他並沒有發言的資格,可他卻見證了福煦元帥看着這份停戰協議搖頭嘆息的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
柏天賜一直不理解福煦元帥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也曾問過,然而福煦元帥只是搖頭不語。本着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柏天賜通過各種資料和途徑以及實際走訪,終於弄明白了福煦元帥這番話的意思。
這場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牽扯範圍之廣,死傷程度之大,堪稱歷史之最。
雖然最後的結果以德國戰敗而告終,德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並沒有因爲這一戰而徹底擊敗德國人。德國的工業基礎仍在,好戰的日耳曼武士精神也沒有被擊垮,通過停戰的方式,而且保全了現有實力,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此時戰敗的悲觀情緒將會在未來的歲月轉化爲復仇的動力,仇恨的日積月累未來甚至有可能成爲又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