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 天劍到櫟陽

又是兩日。

真金讓柴立人、元屋企還有哈爾巴拉保守作戰的聖旨相繼傳到開封府、京兆府還有益都府內。

因柴立人、元屋企本來就是收縮兵力,是以並沒有什麼變化。

只有哈爾巴拉不再將兵力散佈得那麼寬,悄悄收縮。

而就在趙洞庭讓三路大軍暫做休整的聖旨也傳到藍田縣的時候,蒙託已經率着天劍軍出現在櫟陽縣外。

聖旨是石開濟親自給送到藍田縣的。

劉諸溫在看過聖旨後,低聲驚呼,拍腿道:“要是聖旨早幾日來便好了,現在蒙總都統怕是都已經率軍在攻打櫟陽縣了。”

石開濟輕輕沉吟,“雖然皇上叫我等休養生息,但攻打區區櫟陽,應該不會對戰局造成太大的影響吧?”

劉諸溫看起來心思有些沉重,道:“說不準,我現在擔心的是元軍會大張旗鼓的守衛櫟陽縣。到時候就麻煩了。”

“來人!”

他對着殿外喊道。

有士卒進屋。

劉諸溫道:“即刻派人前往櫟陽縣給天劍軍蒙總都統傳令,若是元軍在櫟陽縣內進行抵抗,便讓他放棄櫟陽,鎮守渭南縣即可!”

“是!”

士卒答應,向着殿外走去。

“等等!”

劉諸溫忽的又喊住他,道:“切記囑咐蒙總都統,就說萬事以保全將士爲重!”

士卒離開。

石開濟皺着眉頭問劉諸溫,“劉帥,咱們是不是還是依着原計劃做些準備纔好?要是天劍軍在櫟陽縣被元軍拖住該怎麼辦?”

劉諸溫手指無意識輕釦着太師椅的扶手,“按理說應該這樣,但我現在擔心的是咱們若是派兵前去,會不會把事情鬧大了?”

如果是之前,他怕是還真不介意和元軍來場硬碰硬的大戰。劉諸溫的確是教書匠出身,但他的性子卻是頗爲剛強的。

說起來,他打仗的法子也是素來都很果敢勇猛。就拿之前的京兆府之戰來說,想來整個天下都稍有將領敢打這樣的硬仗。

而他卻硬生生把京兆府給打下來。

現在即便是和柴立人的大軍進行決戰,劉諸溫也不怕。甚至他巴不得和元軍決戰。

只是趙洞庭忽如其來的這封聖旨,讓他不得不改變自己之前的想法。

對於趙洞庭,劉諸溫還是有些瞭解的。

以皇上的性子,突然讓各大軍區休養生息,那肯定是又有什麼對付元朝的法子。而且這個法子定然比較妥當。

石開濟顯然也是覺得左右爲難,“那怎麼辦?我就是擔心天劍軍會出事。”

現在天劍軍肯定已經趕到或是接近櫟陽縣了,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自然而然,現在派遣信差去讓他們撤軍,也肯定來不及。

石開濟和劉諸溫擔憂的就是他們不想打,到時候天劍軍卻是被元軍給困在櫟陽。那時候,打還是不打就很爲難了。

原本他們的想法是先從藍田縣抽調些兵力往櫟陽方向去,且看看元軍的反應,而現在,卻也擔心挑撥到元軍那根脆弱的神經。

最終,還是劉諸溫道:“要不然我先派遣天退、天究以及天閒軍中的特種團悄悄趕過去接應天劍軍?”

石開濟思量過後輕輕點頭,“如此甚好,以你軍區中特種團的素質,想來那些元軍應該是不能輕易發現他們的動靜的。”

劉諸溫便又安排下去。

畫面到櫟陽縣。

血色殘陽。

城外是茫茫荒野,荒草萋萋。

一抹殘陽掛在極西處,荒野中已經有淡淡的霧氣縈繞。

在頗遠處,有幾縷炊煙裊裊升起。

蒙託率領着天劍軍的將士們矗立在城外,騎兵將士和步軍將士參半。

因爲劉諸溫的命令只是讓他們試探試探櫟陽縣,是以軍中並未攜帶太多糧草,算是輕裝上陣。

白錦軍並沒有出現在這裡。

不過大理軍區的兩位真武境供奉倒是跟在蒙託的身邊。

天劍軍的將士們也都已經換上冬天的厚作戰服,不過外面仍是套着輕甲。

這樣的輕甲多少對神龍銃的子彈還是有些防禦力的,不至於隨隨便便就被子彈給打穿身子。

“呼哧!呼哧!”

戰馬不停地打着響鼻,呼出來的都是白氣。

城外鴉雀無聲。

而在城頭上,是爲數不少的元軍。

柴立人原本就在櫟陽縣佈置有不少元軍,雖然又抽調回去部分,但爲數還是不少。

其後在天劍軍向着櫟陽縣進發的時候,他也收到消息。

畢竟蒙託沒有隱藏大軍的動靜。

而且元朝的蛛網雖然不如軍情處,但也不是擺看的花瓶。在元朝地境,他們自己的地盤裡,他們的情報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其實在得知蒙託率領天劍軍進犯櫟陽縣的時候,柴立人也是頗爲糾結。

按着真金的意思,是讓他現在避免和宋軍進行交鋒。但是,以櫟陽縣和京兆府之間的地理位置來看,這櫟陽縣他又不能讓。

要是被天劍軍給拿下櫟陽縣,到時候京兆府可是南面、北面同時受敵。

沒有哪支軍隊會願意看着敵軍跑到自己的後方去。

於是柴立人決定守住櫟陽縣再說。

他不想在這個時候和宋軍交鋒,更不想和宋軍決戰。而要是櫟陽縣被天劍軍攻下,到時候決不決戰,就未必是他柴立人能夠做主的了。

抱着這樣的想法,柴立人甚至對櫟陽縣格外的上心。

他不僅僅將之前抽調出來的守軍也重新給派回去,甚至還將臨近的高陵、臨潼兩縣守軍全部給調派過去了。

這些元軍是在約莫兩天之前趕到櫟陽縣內的。

而這讓得區區的櫟陽縣內竟是匯聚着足足將近兩萬元軍。

要知道,櫟陽縣這樣的小縣,原本百姓也就大概不過萬餘人而已。

元朝境內的縣城,可不及現在大宋境內的那些縣城人口密集。

趙洞庭在大宋實施的多生多育政策早在數年前就已經看到很不錯的成效,而在元朝,可沒有這樣的政策。

這或許並非是忽必烈、真金不想國內的人口增多,而是他們有心也無力。

人口,是需要經濟來養活的。

在經濟上,元朝遠遠不如大宋,也就別想像大宋那樣快速發展人口。

數千個元軍站在城頭,披着甲冑,氣勢可謂是相當唬人。

1369.韋州之戰(四)997.樂嬋之點1285.到得廣州800.離斷遇險007.校場閱兵1798.拒不受命220.一槍建功2038.身份暴露438.龍虎大劫(下)1562.殺徐匯元1367.韋州之戰(二)1294.組織救援1696.善解人意246.梧桐嶺之戰(六)1113.平亂之戰(上)2181.招攬王五270.大戲上演(四)1649. 硝煙散盡541.白費功夫1070.君臣座談1197.走肖抓鬮1532.供奉之戰(上)1285.到得廣州576.阿猴暗堂1927.終要交鋒2127.關係拉近792.小鎮殺戮829.太平寨歿874.忘不能忘1439.一戰定局701.邕州密信907.燒殺搶掠911.事情敗露1792.一來二去1524.鮮明對比1958.我們贏了468.拿下永福830.興道大王843.夕陽曙光(下)085.花魁大會(三)1432.白馬歸復925.準備動手2159.戰孔元洲(上)1149.秦寒身死325.廣西決戰(十一)1389.仇恨難消224.元朝鷹爪867.攻開江城(上)913.橫山決戰(中)959.大火燒山660.強勢公主1509.連戰連勝1913.騎鶴老頭841.城外阻擊(下)387.巨騙陳宜中082.詭騙韻錦852.主動求戰622.佛升極境1122.高手到瀘340.驚鳥退敵397.大收好處644.接連受創555.朕受之有愧742.再獲大勝1595.進攻谷孰1624. 棲霞宮1163.廝殺落幕1778.議和事宜1063.衆臣出宮2071.主動招供1412.洛陀來了2143.終到北美2106.真正目的558.數十年福禍1435.直搗黃龍(中)814.當庭力爭737.將遇良才346.衆志成城575.終到流求1804.大軍進城1484.竹海夜醉286.壯士可敬095.研製火器 (爲Toby__yyy的玉佩加更)1788.求後無憂942.小股作戰(一)202.清查細作 (爲你諾安好,那還得了。的玉佩加更)1847.失魂落魄596.登海龍幫1543.越李稱臣2030. 有結果了872.打退敵軍1247.雨夜大戰1175.下應靈縣511.火光沖天1663. 暫停步伐542.高興控局1568.京兆慘像1277.再虐海盜1398.義士滿城1033.兵臨大理
1369.韋州之戰(四)997.樂嬋之點1285.到得廣州800.離斷遇險007.校場閱兵1798.拒不受命220.一槍建功2038.身份暴露438.龍虎大劫(下)1562.殺徐匯元1367.韋州之戰(二)1294.組織救援1696.善解人意246.梧桐嶺之戰(六)1113.平亂之戰(上)2181.招攬王五270.大戲上演(四)1649. 硝煙散盡541.白費功夫1070.君臣座談1197.走肖抓鬮1532.供奉之戰(上)1285.到得廣州576.阿猴暗堂1927.終要交鋒2127.關係拉近792.小鎮殺戮829.太平寨歿874.忘不能忘1439.一戰定局701.邕州密信907.燒殺搶掠911.事情敗露1792.一來二去1524.鮮明對比1958.我們贏了468.拿下永福830.興道大王843.夕陽曙光(下)085.花魁大會(三)1432.白馬歸復925.準備動手2159.戰孔元洲(上)1149.秦寒身死325.廣西決戰(十一)1389.仇恨難消224.元朝鷹爪867.攻開江城(上)913.橫山決戰(中)959.大火燒山660.強勢公主1509.連戰連勝1913.騎鶴老頭841.城外阻擊(下)387.巨騙陳宜中082.詭騙韻錦852.主動求戰622.佛升極境1122.高手到瀘340.驚鳥退敵397.大收好處644.接連受創555.朕受之有愧742.再獲大勝1595.進攻谷孰1624. 棲霞宮1163.廝殺落幕1778.議和事宜1063.衆臣出宮2071.主動招供1412.洛陀來了2143.終到北美2106.真正目的558.數十年福禍1435.直搗黃龍(中)814.當庭力爭737.將遇良才346.衆志成城575.終到流求1804.大軍進城1484.竹海夜醉286.壯士可敬095.研製火器 (爲Toby__yyy的玉佩加更)1788.求後無憂942.小股作戰(一)202.清查細作 (爲你諾安好,那還得了。的玉佩加更)1847.失魂落魄596.登海龍幫1543.越李稱臣2030. 有結果了872.打退敵軍1247.雨夜大戰1175.下應靈縣511.火光沖天1663. 暫停步伐542.高興控局1568.京兆慘像1277.再虐海盜1398.義士滿城1033.兵臨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