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民屯與軍屯

還有這民屯的話,這收成乃是和官府分成的。使用官牛者,官七民三,使用私牛者官四民六。而軍屯的話,則是以六十人爲一營,輪流戍守屯田。

程種如今向呂布所建議的正是這個屯田的分成制度,這是極爲不合理的。這樣的分成制度,剝削實在是比較嚴重。就比如這使用官牛的農民,那收成竟然是官七民三。何其之重!與那些使用私牛者屯田之人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天壤之別。

“昔日我在河內屯田時,那些民衆大多都是使用私牛者,他們對於這官四民六的分成制度並未曾有大的不滿,所以能夠將這屯田制度很好地執行下去。可是我在河內屯田時也看到過那些使用官牛之人卻是抱怨頗多,官七民三的分成制度,令他們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剝削。在河內屯田時,那些使用官牛者,便是有不少人偷偷逃亡,還有一些人耕作並不積極。這是他們覺得即使是收穫再多,也是要上交給官府,最後能夠在他們手上的糧食,卻是少之又少。”

程種說道。

聽了程種的述說,呂布也是皺起了眉頭。在最開始制定這屯田制度的時候,呂布是考慮到了這官牛的事情的。河內擁有的官牛並不多,而這耕牛恰恰又是屯田最至關重要的問題。爲了讓那些百姓積極地使用私牛耕作,纔有這樣的分配製度。

那些使用官牛耕作的,與官府的分成制度爲官七民三,在呂布眼裡看來,也沒有多大的問題。那些使用官牛的,都是一些沒有耕牛的人。那也就意味着他們沒有存活下去的資本,而官府給予他們耕牛,分配他們田地耕作,這分成制度高點兒不也是理所應當的嗎?

不知道呂布的想法,程種繼續說着,“官七民三我看對於屯民來說,這剝削確實比較嚴重。而如今這些從晉陽遷徙而來的流民中,大多都是沒有私牛的。這麼一來,他們便是要使用官牛,可是這官七民三的分成制度,又會讓他們覺得嚴苛,這會使得那些屯民消極怠工。官府現在並不缺耕牛,主公何不將這使用官牛者與官府的分成制度從官七民三改成官六民四,而將那些使用私牛者與官府分成制度從官四民六改成官民對分呢?”

“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呂布沉思着。

程種作爲典農中郎將,那麼對於屯田的事情還是很清楚的。呂布也不會覺得程種會騙他,從程種的話語中,可以聽出來這官七民三,的確是讓那些屯民很是不滿。程種甚至說得極爲嚴重,因爲這個還有屯民逃亡!

如今程種提出的建議,那就是將使用官牛者的利益增大一些兒,而將那些使用私牛者的利益縮小一點兒。誠如程種所言,這些遷徙而來的流民中,很少有私牛的。這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要使用官牛,這樣的做法,就會使大量的流民得利。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兒是,這河套地區不比河內,在這個地方,官府並不缺少耕牛。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形勢,自然也應該有不同的政策。

“我看可以如此決定。”

呂布微微點頭,側頭看向程種,“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以後的屯田制度,就按照這樣的制度執行下去吧。”

“還有一事。”

程種繼續向呂布建議,“這些屯民既然按照軍事編制來安排,那麼也當對他們嚴加束縛。屯民應當嚴令,不可隨意離開所在的屯田,以免生出什麼禍事來。各郡縣設立田官,若是哪個郡縣發生大規模的屯民逃亡之事,當追究其當地田官之責。屯司馬有責,典農都尉罰之,典農都尉有責,典農校尉罰之......”

呂布又是應允。

這些典農官在設立之時,便是獨立於郡縣之外,這些典農官都是爲了供應軍糧而設的機構。他們負責管理那些屯民們進行屯田事宜。如程種所言,若是那些典農官出現了什麼過錯,亦或者是有什麼罪責,便應該有他們的上級來處理。總而言之,那就是典農官不受那些郡縣管治。即使是犯罪了,也不是縣令和太守來處置的。這典農官上下級別十分清晰瞭然,而典農官職位最高的便是程種這個典農中郎將了。

典農官一級管着一級,而最大的典農中郎將程種,那便是直接由呂布來管治。而且屯田的重要事項,如屯田地點的選擇以及處理農民逃亡等事情,也是由典農官上報給上級,然後由程種這個典農中郎將向呂布請示辦理,也是完全不用取決於郡縣長官的。

故而程種向呂布建議的這些屯田事宜,呂布通通都是應允了。這些建議中,讓屯田的制度更加完善起來,也讓那些屯民能夠更加安心地耕作。只是這些建議中,未免也有一些弊處。比如程種說要對屯民嚴加束縛,不得擅自離開屯田之地,這無疑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屯民的自由。但是就目前而言,這樣的弊處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是真的對於這些屯民放鬆管理的,不知道會惹出什麼禍事來呢。而且這些屯民就是按照軍事編制的,換而言之,這屯田之地就是他們的崗位,他們若是擅自離開屯田之地,那不就是擅離職守了?

這說完民屯之後,程種又是說了些關於軍屯的事情,但對於軍屯而言,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民屯制度在這個時代是創新之舉,可軍屯不是。早在漢文帝漢武帝時期,就有了軍事屯田的概念。所以有關軍屯的事情,完全可以照搬前人的制度。

至此,從韓浩所提議屯田制開始,在經歷程種爲典農校尉在河內屯田成功之後,再到如今的河套屯田。屯田制度從稚嫩到成熟,從不足到完善。這個在這個時代發揮出巨大作用的屯田制度正式推行開來。

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24章 李儒歸心第347章 敢有騷亂者,立斬無赦!第205章 爾等,誰來受死?第399章 太行賊寇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265章 井徑失,暗司現第310章 守城第110章 我們是狼!(求訂閱!)第227章 受傷的須禰第322章 幷州義士何其多也!第188章 趙雲vs張遼第333章 扶犁親耕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425章 張燕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號令三軍第467章 袁呂之盟不可動搖第31章 這些人,足夠了!第59章 如若用之,河內太平!第161章 棄械者,不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郭貢第107章 寇亦往,我亦可往!(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四章 曹軍缺糧第427章 兵在精而不在多第251章 不怕死的,儘管來啊!第429章 休要瞞我!第283章 潁川陽翟郭氏第121章 休走!第49章 天下罵名,儒願一力擔之!第467章 袁呂之盟不可動搖第208章 君侯會如何做?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266章 矢盡糧絕第465章 痛哭流涕的曹操第13章 若不勝,取吾頭!第119章 諸君,還能戰否?第201章 調兵遣將第429章 休要瞞我!第73章 中伏?第500章 北屈長第86章 不入山野之間,不知民間疾苦!第121章 休走!第500章 北屈長第462章 督軍的郭嘉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148章 戰略宏圖第109章 謹記我等之名(求訂閱!)第387章 雕河之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詐降?第136章 十萬漢人十萬軍第337章 扶風馬鈞第四百七十章 又見故人第161章 棄械者,不殺!第175章 遠交近攻第236章 羌亂第373章 民屯與軍屯第418章 黑山軍的潰敗第四百六十二章 人死安能復生!第327章 初生牛犢孫伯符第208章 君侯會如何做?第213章 敵將授首第99章 三十煉第405章 人心得之不易,失之只在朝夕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233章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第464章 退軍第262章 欒提於扶羅,伏拜受詔!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192章 白日衣繡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140章 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國爲?第387章 雕河之死第32章 胡軫之死(一)第322章 幷州義士何其多也!第249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16章 你們是一起上,還是想單挑?第345章 河套屯田第288章 沮授之計第255章 我養你們四千騎有何用?第196章 荀攸荀公達第268章 人才濟濟第5章 蔡邕下獄第277章 要糧不要馬第四百七十七章 有進無退,有死無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183章 煤炭(感謝糖的一萬打賞)第180章 吾家千里駒爾!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9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6章 進軍河內第378章 數之其罪,正之其法第247章 爲主公牽馬執蹬十餘年第413章 破陣第33章 胡軫之死(二)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3章 你的命是我給的第358章 軍心民心,孰輕孰重?第330章 長安的天子第334章 孝悌力田(上)
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24章 李儒歸心第347章 敢有騷亂者,立斬無赦!第205章 爾等,誰來受死?第399章 太行賊寇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265章 井徑失,暗司現第310章 守城第110章 我們是狼!(求訂閱!)第227章 受傷的須禰第322章 幷州義士何其多也!第188章 趙雲vs張遼第333章 扶犁親耕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425章 張燕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號令三軍第467章 袁呂之盟不可動搖第31章 這些人,足夠了!第59章 如若用之,河內太平!第161章 棄械者,不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郭貢第107章 寇亦往,我亦可往!(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四章 曹軍缺糧第427章 兵在精而不在多第251章 不怕死的,儘管來啊!第429章 休要瞞我!第283章 潁川陽翟郭氏第121章 休走!第49章 天下罵名,儒願一力擔之!第467章 袁呂之盟不可動搖第208章 君侯會如何做?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266章 矢盡糧絕第465章 痛哭流涕的曹操第13章 若不勝,取吾頭!第119章 諸君,還能戰否?第201章 調兵遣將第429章 休要瞞我!第73章 中伏?第500章 北屈長第86章 不入山野之間,不知民間疾苦!第121章 休走!第500章 北屈長第462章 督軍的郭嘉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148章 戰略宏圖第109章 謹記我等之名(求訂閱!)第387章 雕河之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詐降?第136章 十萬漢人十萬軍第337章 扶風馬鈞第四百七十章 又見故人第161章 棄械者,不殺!第175章 遠交近攻第236章 羌亂第373章 民屯與軍屯第418章 黑山軍的潰敗第四百六十二章 人死安能復生!第327章 初生牛犢孫伯符第208章 君侯會如何做?第213章 敵將授首第99章 三十煉第405章 人心得之不易,失之只在朝夕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233章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第464章 退軍第262章 欒提於扶羅,伏拜受詔!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192章 白日衣繡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140章 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國爲?第387章 雕河之死第32章 胡軫之死(一)第322章 幷州義士何其多也!第249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16章 你們是一起上,還是想單挑?第345章 河套屯田第288章 沮授之計第255章 我養你們四千騎有何用?第196章 荀攸荀公達第268章 人才濟濟第5章 蔡邕下獄第277章 要糧不要馬第四百七十七章 有進無退,有死無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183章 煤炭(感謝糖的一萬打賞)第180章 吾家千里駒爾!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9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6章 進軍河內第378章 數之其罪,正之其法第247章 爲主公牽馬執蹬十餘年第413章 破陣第33章 胡軫之死(二)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3章 你的命是我給的第358章 軍心民心,孰輕孰重?第330章 長安的天子第334章 孝悌力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