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一番寒暄,一番客套,等主賓坐定,顧同一邊吩咐下人準備晚宴,一邊則向相與之熟稔的郝天挺詢問方纔說話者爲何人。

郝天挺也不隱瞞,指着趙秉文,向顧同說道:“趙秉文趙周臣敢問文和是否聽過?”

“趙秉文?”

“趙周臣?”

咋聽到此名號,顧同還以爲自己聽錯了,等看到一旁的王修也隨之點頭,這才反應了過來。

“不知夫子屈駕臨門,文和有失遠迎,實在失禮,還望夫子勿怪!”顧同連忙向趙秉文再次行禮,心中,也不斷的回憶歷史上的趙秉文。

歷史上,西夏、遼、金三國定鼎,和南邊的宋王朝分庭抗禮,雖然塞北三朝,論及軍力,常遠勝於兩宋,但是,兩宋文人學士向來以正統自居,視北方朝廷以及生活在女真人統治下的漢人儒士爲蠻野之輩。

即使是在趙宋南遷,建都於臨安之後,這種文化上的優勢,依然讓南宋士大夫們自視甚高,即使在軍事上不能勝過女真人,但是,在文化上宋人,永遠站在制高點上。

不過這也不是自欺欺人,乃是因爲這一段時期,南宋文化一場繁榮,先是二程兄弟,再是朱熹朱老夫子,陸九淵的心學、程朱之理學,精彩異常,再加上兩次‘鵝湖之辯’,更加讓南宋文化走上巔峰。

不過理學的發展,因爲政治的緣故,被權相韓侂冑加以禁止,朱熹本人,更是被貶官罷官,及至臨死,也沒有看到理學成爲官學。

而正是在這個時候,北地中國,以趙秉文、王修、党懷英、趙颯四人爲核心的文人學士,著書立說,援引程朱理學,加上金章宗完顏璟重視文化的大好契機,儒學一時之間,在北中國也開始興盛。

而趙秉文,正是此中關鍵性的人物。

顧同一邊行禮,一邊打量着這個可以和程朱之輩相提並論的一代文學宗主,想要看看,這位趙老夫子是一個什麼樣的風流人物!

趙秉文坦然接受顧同的拜見,此時,也目光注視在顧同身上,想要看看,這個方纔在城門口,大放光彩的青年才俊,是怎樣的了得!

“果然是青年英俊,我看,文和當是今世青年之輩中的領軍人物。”趙秉文先是一嘆,接着又慨然說道:“來到西京之前,晉卿(郝天挺字)多次向我提及文和,言語之中,頗有誇讚,可那個時候,我還有諸多不相信,今日,在城門口,我等一觀文和親民愛民之舉,實在覺得文和乃是一個好官,更是一個幹吏,幾千流民,物盡其用,不僅爲他們提供了一個活命的機會,更加讓這些人有發揮自己的地方,不是單純的賑濟,不錯不錯!”

顧同一點都沒有想到,自己之前在城門口的那番舉動都被這些跺跺腳也會讓北地文壇振動的大佬看到了,更加沒有想到,自己一番熾熱之心,贏得了他們的好感,心中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是慶喜還是竊喜。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自己心裡面越是赤誠,越是真心,你去做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回報,也可能往往是超乎你想象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概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心中微微感慨,顧同謙和的謝過趙秉文的誇讚,說道:“身爲一方父母官,自當時時刻刻心中裝有治下黎民百姓,說實話,今日看見那幾千背井離鄉的老百姓,我的心裡面着實的痛,身爲西京最高長官,卻沒有給他們一個安穩的家,這本身是我的錯,至於今日之舉,也是補救,希望能夠對他們的生活能有所裨益吧!”

顧同話說的真誠,只是因爲他真的想讓自己治下,再無受苦受難的老百姓。

“文和不要太過愧疚,你纔來西京,前前後後,也不過是四五個月的時間,這些過錯,怎麼能夠攬到你的頭上?你能夠一心爲民着想,腳踏實地的爲民做事,已經實屬不易,就莫要再怪責自己了!”王修緩緩的向顧同勸慰道。

郝天挺早已經將顧同視若自己的侄子輩,此刻見到自己的兩位老友,都對顧同讚譽有加,心中不由得高興喜悅。

看着顧同,郝天挺又看向自己身旁的元好問,說道:“好問,日後若是爲官,當要向顧大人多多學習,切記,爲官之道,一定要爲民着想,切不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昏噩噩度日,那樣,荒廢的不僅是你自己,更加連累着治下百姓!”

“好問謹遵先生教誨,一定向顧世叔好生學習,將來,做一個爲國爲民的好官,不讓先生失望,不讓百姓失望!”把顧同已經視爲自己人生偶像的元好問,這個時候,聞聽老師之言,更是雙眼熾熱的看着顧同,大有追隨顧同的腳步的意味。

對於元好問,顧同一直以來都有幾分愧疚,畢竟自己將小元同學聞名於世的那首《摸魚兒》提前給剽竊了出來,所以每次見到真人,心中總會有幾分歉意存在。

“好問日後一定會做的比我好!”顧同倒是真心希望,元好問能夠成長成一個爲國爲民的好官,這樣,他的心裡面可能也會好受一些。

相互認識,又一番交談,不過小半個時辰,衆人就熟絡了起來。

談文學、談民生,談吏治,談到天下大事,衆人心中又是紛紛感慨。

“恐怕這天下承平,也太平不了多久了,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四年,宋金之間,定然又是一戰!”

從來沒有向外人提及幾年之後的那場戰爭的顧同,此次突然拋出這個話題。

果然,話才說完,衆人紛紛震驚,不明白顧同語中所言,具體所指爲何。

顧同也想借這個時機觀看觀看北地文人對於宋金兩國的看法,於是試探性的問道:“我在關中曾經任職,觀察宋朝舉動,覺得宋廷有可能興兵北伐,故而纔有此感慨,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也盡是猜測,做不得準!”

顧同越這樣說,趙秉文等人越加覺得糊塗,所以連忙追問道:“文和還請說的詳盡一些,你放心,今日的話,我們幾個,決計不會說出去的!”

顧同正等着這樣一個機會,等到趙秉文發問,他就立刻說道:“宋廷加封丞相韓侂冑爲平章軍國政事,位列朝臣第一,統攬宋廷軍政,韓侂冑素來有鴻鵠之志,此番位極人臣,定然會繼承先祖遺志,光復宋朝河山,再看,自去年以來,宋廷調任吳璘之後吳曦統帥蜀中兵馬,又在淮河一線,調兵遣將,朝廷之中,韓侂冑又是大用主戰派,爲此,甚至不惜解開理學之禁,觀其言行,戰爭不遠矣!”

“啊?竟有這等事情,怎麼朝廷不見任何消息?”王修先是一驚,接着,有疑惑的看向顧同,實在不明白,作爲大金國一方重臣,有次情報,爲何不上報朝廷?

“難道?”王修心中再次一驚,不僅是他,郝天挺、趙秉文皆是向顧同投去疑惑的目光。

元好問也感受到了空氣之中突然而至的異常氣息,看着師長們的舉動,即使不經人事,可是元好問的心中,也是猜測到了一些,看向顧同的眼神,又多了一些複雜。

有些事情,一旦有了猜測,就像是河提有了一道裂縫,再是抑制,也難以束縛的了。

王修等人不敢再往下想,可是心中,那等想法卻是越加濃烈。

顧同置若罔聞,似乎沒有看到衆人異常的臉色、異常的神情一樣,可是,誰又知道,這個時候,他的手心已經開始流汗,甚至,他也已經暗中向暗衛示意,只要王修等人有異動,那麼他一定會下狠心.

不同於趙秉文和王修,年歲最大,又不在朝中任官的郝天挺,饒有興趣的看着顧同,又看了老友一眼,最後又將目光看向顧同說道:“韓相公好大手筆,如果他能夠放馬塞北,到時候老夫一定要爲他修書立傳,讓他流芳千古!”

郝天挺幾乎不加掩飾的話語,更加明顯無漏的道出了他對於家國統一的盼望,作爲漢人,沒有誰不盼望着國家能夠光復。

“晉卿,你。。”

王修復雜的看了眼郝天挺,作爲金廷的翰林學士,有些話,他不能說,也聽不得。

王修的複雜心思,卻也正是趙秉文的心理。

雖然才被罷官,但是畢竟是金廷的臣子,在這裡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語,趙秉文覺得有些接受不了,正當他想要奮起反駁顧同和郝天挺的話的時候,卻聽顧同繼續說道。

“先聖先王,教導我輩,忠君愛民,此謂之忠義,但是,此忠義,乃是向我漢家皇帝,非是向蠻夷之輩,女真人視我漢人爲螻蟻,每戰,必定用漢人士兵爲前驅,朝廷之內,女真官僚權勢皆高於漢人,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君王,實在不是聖賢教導的效忠對象,衆位先生,你們可明白,比之忠義,民族大義,當排第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能看到河山光復,不正是我輩應該奮力爲之的人生目標嗎?”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同語罷,衆人皆驚。

第419章 攻心計第143章 入城第634章 終戰(一)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83章 別緒第9章 改觀以及改變第418章 妖孽啊第618章 設計,請君入甕第176章 賭局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153章 轉機?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74章 大比武(下)第16章 監軍大人的煩惱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84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上)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628章 咽喉第360章 佈網(上)第483章 離間(下)第615章 祁連,決勝之望(下)第306章 春天裡的故事第215章 一道佳餚第238章 欲擒故縱第592章 血洗開城(下)第576章 誘敵出城(上)第165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下)第522章 登基前的最後一場戲第90章 難大同第593章 開疆闢土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293章 憤怒第332章 宋使第251章 攻城(下)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554章 恩科狀元第427章 嚇傻了第420章 趁你病,要你命(上)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360章 佈網(上)第425章 下套(中)第385章 財富(上)第561章 離愁別緒第422章 趁你病,要你命(下)第242章 潛入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136章 沈復心思第598章 西遼王朝第270章 家事(下)第397章 蒼山連營第395章 血城第286章 朝會第464章 甕中捉鱉(下)第146章 未雨綢繆第308章 王蓉的哀求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345章 炮轟潼關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95章 善後(下)第274章 比拼(上)第324章 定心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626章 進逼(四)第416章 四方動第202章 錯綜複雜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154章 禮與希望第110章 真相第576章 誘敵出城(上)第581章 高麗問題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541章 龍騰第147章 紅燭舞第329章 調戲第311章 各自佈局第460章 四姑娘第509章 動作不斷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367章 明志第125章 大戰闊亦田(四)第598章 西遼王朝第83章 別緒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622章 部署第45章 世家謀算第512章 一網打盡(三)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529章 窩裡鬥第584章 元朝徵東行省第37章 回城第347章 戰前(上)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285章 召見第70章 練兵(三)第431章 刺韓(三)第537章 敕封重陽
第419章 攻心計第143章 入城第634章 終戰(一)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83章 別緒第9章 改觀以及改變第418章 妖孽啊第618章 設計,請君入甕第176章 賭局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153章 轉機?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74章 大比武(下)第16章 監軍大人的煩惱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84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上)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628章 咽喉第360章 佈網(上)第483章 離間(下)第615章 祁連,決勝之望(下)第306章 春天裡的故事第215章 一道佳餚第238章 欲擒故縱第592章 血洗開城(下)第576章 誘敵出城(上)第165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下)第522章 登基前的最後一場戲第90章 難大同第593章 開疆闢土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293章 憤怒第332章 宋使第251章 攻城(下)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554章 恩科狀元第427章 嚇傻了第420章 趁你病,要你命(上)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360章 佈網(上)第425章 下套(中)第385章 財富(上)第561章 離愁別緒第422章 趁你病,要你命(下)第242章 潛入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136章 沈復心思第598章 西遼王朝第270章 家事(下)第397章 蒼山連營第395章 血城第286章 朝會第464章 甕中捉鱉(下)第146章 未雨綢繆第308章 王蓉的哀求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345章 炮轟潼關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95章 善後(下)第274章 比拼(上)第324章 定心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626章 進逼(四)第416章 四方動第202章 錯綜複雜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154章 禮與希望第110章 真相第576章 誘敵出城(上)第581章 高麗問題第234章 我纔是主角第541章 龍騰第147章 紅燭舞第329章 調戲第311章 各自佈局第460章 四姑娘第509章 動作不斷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367章 明志第125章 大戰闊亦田(四)第598章 西遼王朝第83章 別緒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622章 部署第45章 世家謀算第512章 一網打盡(三)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529章 窩裡鬥第584章 元朝徵東行省第37章 回城第347章 戰前(上)第12章 送你一份大禮第285章 召見第70章 練兵(三)第431章 刺韓(三)第537章 敕封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