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離間(下)

李承禎像是一個孩子一樣痛哭流涕,讓一旁的李安全看得好生鬱悶,心想着自己這個孽子估計有闖下什麼禍端了吧。

不過看着李承禎嚎啕大哭的樣子,李安全也不好責罵,只好沒有好氣的的問道:“皇兒,是不是又闖下什麼禍了?”

這話聽得李承禎也是十分的鬱悶,要是平日裡聽見李安全這麼‘冤枉’自己,說什麼他也要和李安全理論出一個是非黑白出來,不過今日,身懷‘重任’的李承禎忍下心頭的不快,繼續哭鼻子裝深沉,給李安全演戲看。

李安全這是越看越糊塗了,見李承禎也不說話,就是一個勁兒的哭,他這心呀,就越來越沒有個底了。在李安全看來,能讓李承禎這個混世魔王哭成這個樣子,定然是這廝闖下了什麼彌天大禍,要不怎麼會哭得這麼厲害?

想到這裡,李安全板起臉,指着李承禎責斥道:“別哭了,且給朕說說,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了?”

李安全都想好了,李晨真要是果真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孽的話,他一定會鐵面無私的將李承禎的儲君之位廢掉,這樣的太子,他是不要也罷。

李承禎琢磨着戲演的差不多了,於是就止住哭泣,斷斷續續的向李安全說道:“父皇,兒臣只是今日忽然看見```看見您滿頭白髮```心中有些難過```兒臣覺得自己以往太混賬了,讓父皇操碎了心````父皇,兒臣錯了,請求你原諒兒臣以前的無知吧!”

別說,這李承禎的演技還真的是不錯,至少這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事,不比劉皇叔差。

果不其然,一如李承禎分析的那樣,李安全看到李承禎哭鼻子的原因是爲了悔過,內心瞬時之間的軟了下來,尤其是想到兒子擔心自己的身體,要誠心悔過,重新做人的時候,可是他這個做父皇的,卻還在想着孩子是不是犯錯了,還在想着要不要廢除太子位,李安全立即就心生出幾分慚愧。

“皇兒,都是父皇不好,竟然錯怪了皇兒的一片好心,父皇向你說對不起了。”

李安全的含情脈脈,也讓李承禎有些感動,他們父子這樣說話,可還真的是少見的。這個時候,李承禎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戲,還是真的動了孝心,一面小心翼翼的挪到李安全的身邊,替李安全捶腿,一面自責的說道:“父皇不要這麼說,您是父皇,說什麼都是對的,更何況兒子以前確實不懂事,讓您費了好多的心思,兒臣混賬````”

“禎兒,快不要這樣說了,只要你有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朕又怎麼會責怪你呢?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只要你有心重新做好儲君,那麼朕一定會好好教你,治理這片江山的!”李安全意氣奮發的說道。

李承禎一直以來都是李安全心頭上的一塊痛楚,他只有這一個兒子,是以在很多事情上,都對李承禎有些溺愛,漸漸的讓李承禎妄自尊大了起來,以致讓他一度有了廢除李承禎這個太子的念頭。

李安全是篡奪了皇位登上帝位的,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將來也被別人篡奪了江山,是以他寧願從一開始就將祖先打拼出來的這片河山,交給有能耐的齊王李遵頊。

作爲皇帝,李安全不希望自己的故事被重新上演,尤其是大宋擊敗了女真人,統一了中原地區,日漸強大的情況下,他也有義務爲西夏選擇一個優秀的儲君。

李遵頊固然是合格的,但是李遵頊是他的侄子並不是他的兒子,不在萬不得已之下,李安全也不會將皇位傳給李遵頊。現在看到李承禎終於悔悟,李安全又怎麼能夠不高興、不意氣奮發呢?

就這樣,兩父子有心無心之下,上演了一場感人至深的宮廷大劇,情到深處,二人還都流起了眼淚。

不過李承禎卻不忘自己進宮來的初衷,縱使李安全答應了他不會改立儲君,但是一直被李遵頊壓了一頭的李承禎卻始終難以放心。在沒有徹底的擊垮李遵頊的情況下,李承禎是永遠不會鬆懈的。

趁着李安全心思變化的機會,李承禎連忙說明來意,並且拍着肚皮向李安全保證道:“父皇,既然滿朝文武都說高逸父子心懷叵測,我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是讓兒臣能夠前往代替,我想高逸父子也不會多說什麼,父皇您也能放心不是?”

李承禎一邊察言觀色,一邊繼續說道:“況且又有懷遠大將軍昧克、右路元帥甯子寧等將軍幫扶兒臣,區區蒙古人,兒臣就不信他能越過克夷門天險!”

李安全聽完這番話之後,心思波動的很厲害,說實話,他是不相信李承禎能有什麼領兵打仗的才能的,要是將李承禎放到那個位置上去,只怕又會上演當年克夷門之殤,當然,這話他不好對李承禎明說,畢竟李承禎要求上進總是沒錯的,他還擔心自己一旦拒絕了李承禎的提議,這小子就會立即返回原來的模樣,繼續爲非作歹呢!

“皇兒,茲事體大,這樣,你容父皇想一想,明日早朝之上,父皇給你一個答覆怎麼樣?”李安全想了一會兒後,對李承禎說道。

儘管有些失望,可是李承禎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自己顯得過於着急的話,反而會壞了在李安全這裡好不容易挽回來的形象,是以就沒有多說什麼,只道了一句希望爲父皇分憂之後,就退了下去。

李承禎故作鎮定的姿態,讓李安全還是相當欣慰的,此刻,他也真的相信了李承禎已經悔悟。

但是李承禎請求代替高逸父子鎮守克夷門這件事情,李安全還是覺得不能大意,當即,他就命人找來右路元帥甯子寧,左路元帥嵬名令公,神勇右廂軍司指揮使嵬名公輔三人,此三人可謂軍中中立派系,求詢於此三人,李安全覺得還是可以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的。

甯子寧、嵬名令公三人進入皇宮,向李安全行完君臣之禮後,就被李安全的問題給難住了。

太子能不能堪當重任,能不能代替高逸父子鎮守克夷門?

這個問題,就算是老成持重,又是西夏皇親宗室的嵬名令公也不敢輕易表態,自從在克夷門一戰之後,嵬名令公就不好對皇家的事務插言了。

在老令公看來,自家事他都理不平,又怎麼敢隨意去說別人家的事情?一個李嵬兒鬧的他都要頭大如椽了,李承禎、李遵頊之爭,他有哪裡有心思去插手?

嵬名令公保持沉默,可是李安全的問題卻不能沒有人回答。

甯子寧艱難的想了一會兒之後,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按說高老令公忠心爲國,是不該懷疑,可是亂世之中,人心叵測,如果對城中謠言不做出應對,只怕會亂了軍心,既如此,倒不如順勢將高逸父子換下,派選良將鎮守克夷門,太子```太子有心爲陛下分憂,自然是好事,如果太子殿下肯答應不隨意指揮軍事,去了克夷門又能如何?”

甯子寧倒也說的很明白,讓李承禎去鍍金可以,只要他不插手軍事,就不用擔心什麼。

既然甯子寧挑明瞭態度,在和李承禎搭幫的時候吃過一次虧的嵬名令公父子,自是不好說什麼反對的話,只能附議甯子寧的意見。

其實李安全也是這麼想的,如此一來,既可以不傷李承禎的心,又可以保證克夷門不失,兩全其美,不可謂不好。

是以當次日早朝的時候,關於坊間傳聞高逸父子勾連蒙古人的事情,也終於有了定奪。李安全直接下旨,命令太子李承禎爲大元帥,老將甯子寧爲右元帥,懷遠大將軍昧克爲左元帥,替代大將軍高逸和克夷中郎將高良惠鎮守克夷城。同時,聖旨中也明確,皇太子李承禎不得插手軍事,軍中大小事務,全憑左右二位元帥負責。

一如當初吳庸給託雷分析的那樣,當李安全的聖旨下下來的時候,齊王李遵頊並沒有說什麼反對的話,反而表示一定會做好兵馬糧草調動事宜,幫助太子守好克夷城,以至蒙古兵馬退去。

當得到李承禎出任大元帥,取代高逸的消息之後,託雷當即欣喜若狂的趕忙向五虎山下蒙軍大營趕回,向鐵木真覆命,同時,又讓吳庸就留在李承禎的身邊,作爲內應,幫助蒙古兵馬破城。

從託雷趕赴中興府到李安全決定以李承禎代替高逸父子,其間已經是六七天的時間了,當託雷又耗費了兩天時間,將這個消息帶回到蒙軍大營的時候,正在爲糾結着要不要退兵的鐵木真,也終於決定,抗住眼下的後勤供給壓力,等到克夷門守將換人,在行攻城一事。

蒙古人按捺着喜悅等着克夷門內的守將換人之時,得到了李承禎將取代自己作爲大元帥的高逸、高良惠父子,則是心寒意冷的離開了克夷門。

儘管明知這是蒙古人的離間之計,可是高逸父子,還是不得不聽從朝廷詔令,將兵馬大權交到李承禎的手中。

第290章 危害第277章 聖旨第385章 財富(上)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89章 大人物第80章 橫刀第56章 風波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540章 人事和銀子第295章 元妃第40章 判官李泰第15章 籤軍第438章 奪權(一)第305章 未來第252章 城戰第253章 殺俘第575章 大軍圍城,各懷鬼胎第153章 轉機?第411章 杏林高手第250章 攻城(中)第8章 摸魚兒第65章 大婚(下)第472章 新政第417章 紅襖軍第511章 一網打盡(二)第45章 世家謀算第396章 圍魏救趙第432章 刺韓(四)第81章 一騎紅塵自北來第205章 朝堂、升官第66章 洞房花燭夜第416章 四方動第448章 深情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116章 禍心第590章 快刀斬亂麻第284章 資本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342章 戰略制勝(上)第571章 援軍抵達,無奈退兵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526章 帝國未來第367章 明志第468章 核心、圈子第482章 離間(上)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498章 自取其辱第499章 女中諸葛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508章 奇兵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77章 新年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65章 大婚(下)第163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上)第229章第145章 平叛(下)第578章 十面埋伏(上)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15章 籤軍第149章 麻煩來了第450章 遷都(上)第595章 善後(下)第139章 長安亂(二)第507章 算計第565章 無畏風雨,直指遼陽第391章 小計第603章 敲打,理順國事第304章 時局第319章 騷亂第549章 釜底抽薪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466章 妥協(下)第158章 福禍相依第442章 奪權(五)第131章 秋日的長安第154章 禮與希望第599章 西遼王朝(續)第93章 佈局(中)第237章 商議第417章 紅襖軍第15章 籤軍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219章 陰謀第638章 終戰(五)第199章 聚將鼓第217章 活着回來第384章 土地第302章 芸娘生子,顧同有後第115章 聯盟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68章 練兵(一)第41章 隴西李氏(上)第160章 結束和開始第252章 城戰第518章 議立第538章 禍水西引
第290章 危害第277章 聖旨第385章 財富(上)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89章 大人物第80章 橫刀第56章 風波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540章 人事和銀子第295章 元妃第40章 判官李泰第15章 籤軍第438章 奪權(一)第305章 未來第252章 城戰第253章 殺俘第575章 大軍圍城,各懷鬼胎第153章 轉機?第411章 杏林高手第250章 攻城(中)第8章 摸魚兒第65章 大婚(下)第472章 新政第417章 紅襖軍第511章 一網打盡(二)第45章 世家謀算第396章 圍魏救趙第432章 刺韓(四)第81章 一騎紅塵自北來第205章 朝堂、升官第66章 洞房花燭夜第416章 四方動第448章 深情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116章 禍心第590章 快刀斬亂麻第284章 資本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342章 戰略制勝(上)第571章 援軍抵達,無奈退兵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526章 帝國未來第367章 明志第468章 核心、圈子第482章 離間(上)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498章 自取其辱第499章 女中諸葛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508章 奇兵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77章 新年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65章 大婚(下)第163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上)第229章第145章 平叛(下)第578章 十面埋伏(上)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15章 籤軍第149章 麻煩來了第450章 遷都(上)第595章 善後(下)第139章 長安亂(二)第507章 算計第565章 無畏風雨,直指遼陽第391章 小計第603章 敲打,理順國事第304章 時局第319章 騷亂第549章 釜底抽薪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466章 妥協(下)第158章 福禍相依第442章 奪權(五)第131章 秋日的長安第154章 禮與希望第599章 西遼王朝(續)第93章 佈局(中)第237章 商議第417章 紅襖軍第15章 籤軍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219章 陰謀第638章 終戰(五)第199章 聚將鼓第217章 活着回來第384章 土地第302章 芸娘生子,顧同有後第115章 聯盟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68章 練兵(一)第41章 隴西李氏(上)第160章 結束和開始第252章 城戰第518章 議立第538章 禍水西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