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一九七二年年底,香江豪門之間的聯姻動作,還挺密集。
高弦和易慧蓉訂婚之後大約一個月,石家長子石淳志和溫家長女溫恩潔,舉行了豪華的婚禮,規格之高,連港督麥理浩都到場祝賀了。
這也不奇怪,要知道,現階段,石家家主石嶽強除了本身是銀行家和律師之外,還是港府行政局和立法局議員,首席華人代表。
去年麥理浩還沒來香江就任港督呢,石嶽強便前往倫敦,向對方詳細介紹香江的情況,以便幫助其出臺施政計劃。
毫不誇張地講,石嶽強深受港督麥理浩信任,是港府當之無愧的第一紅人。
這樁婚事的另一方——溫家家主溫潤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便憑藉爲英國提供情報,而深受信任,其和港府的關係,自然沒必要多形容了。
在這種情況下,港督麥理浩來到婚禮現場,再正常不過了。
有了港督麥理浩的表率,港府其他要員肯定就沒有什麼避諱的了,紛紛現身。
從私人恩怨來講,高弦懶得來,但場面有時候還真就必須走。
畢竟,他收到了請柬,要是不到場,好像顯得自己膽怯,不敢見識石淳志和溫恩潔如何耀武揚威了;尤其規格還這麼高,如果被排除在外,那就好說不好聽了。
見自己的位置被安排得很偏僻,高弦暗自吐槽了一句“空手來就對了”後,走了過去,打算大快朵頤一頓。
不成想,溫恩輝一招手,半路攔下道:“高先生,來,我們坐一桌。”
有些爲難的侍應生,剛要開口,被溫恩輝一句“快滾”,轟走了。
“我是應該按照老習慣,稱呼你溫探長,還是根據溫家大公子的身份,稱呼你溫總、溫董事?”很隨意地坐下的高弦,打趣道。
最近這段時間,溫恩輝的身份變化比較大。
因爲溫恩潔的親舅舅在溫氏集團以權謀私,結果在大股災當中,給溫氏集團造成了巨大損失,氣得溫潤昌將其趕出了溫氏集團,甚至於連今天的豪華婚禮,都沒敢露面
趁着這個權力真空,溫恩輝毛遂自薦,向溫潤昌提出請求,自己願意進入溫氏集團效力。
溫潤昌應該是真對小老婆這一派系生氣了,不但讓不受待見的溫恩輝進入溫氏集團,還讓他當了副總經理和董事會董事。
如此一來,溫恩輝以繼承家族企業爲由,辭去了香江警隊的一切職務。
不得不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確實有其道理。
隨着港府對貪污之風的深入調查,越來越多的人會被秋後算賬,溫恩輝也不例外。
可偏偏就在這個轉折的關鍵階段,溫恩輝以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跳出了是非漩渦。
顯而易見,溫恩輝對自己的爭產計劃的進展很滿意,進而回答道:“我已經習慣目前的身份了。”
高弦心中瞭然地舉杯道:“溫董事,祝賀你心想事成。”
溫恩輝的回答同樣值得玩味,“高先生的運籌帷幄,神鬼莫測,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高弦的目光,轉向本場婚禮的焦點,石淳志和溫恩潔這對新人,悠悠地說道:“我記得,你挺捨不得這位妹妹出閣的。”
“此一時彼一時也。”溫恩輝臉上露出淡淡的得意笑容,“她這時候嫁出去,肯定會優先把精力放在夫家,隨之也就耳根清淨了。”
高弦按照溫恩輝的思路一琢磨,還真是這麼一回事,看來,溫家有戲好看了。
……
時間來到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港府按照之前擬定好的名單,授予高弦太平紳士,同期還有馬上就要從代理怡和大班轉爲正式怡和大班的紐璧堅等人。
太平紳士雖然不如英王室授勳更爲人們津津樂道,但其在香江的地位還是非常尊崇的,體現了港府對知名社會人士的一種認可。
尤其,高弦還這麼年輕,連三十歲都不到,就混了一個太平紳士,這是連石淳志這樣的世家子弟都沒有的成就。
嚴肅場合的禮儀,是一門學問。
好在,有家學淵源的易慧蓉在一旁協助,高弦根本不用費腦筋,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出席,講話根據什麼宗旨,都妥妥地安排好了。
隨着高弦被授予太平紳士頭銜,香江社會對他的稱呼,也開始改變。
比如,正在建設中的桃花源邨,有了太平紳士邨的別稱。
再如,東華三院邀請高弦擔任董事會副主席的公告上,也會點出一句太平紳士的身份。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稍後,有一個新出現的小插曲,讓高弦冷不丁地沒轉過彎來。
原來,國際青年商會香江總會每年都評選香江十大傑出青年,以表揚在工作上有卓越表現,對社會作出貢獻,年齡介乎二十一到四十之間的香江青年,進而鼓勵青年一代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激勵青年們於個人事業及公衆服務方面銳意進取。
高弦就被列上了明年的香江十大傑出青年評選名單,搞得成天和四十歲以上的商界前輩打交道的他,一時之間沒有想起來,自己屬於年齡介乎二十一到四十之間的香江青年。
看着高弦發矇的樣子,易慧蓉笑了好半天,“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是老年人了?”
高弦直接撩道:“那我就是老牛啃嫩草了。”
“不許到處啃嫩草。”易慧蓉瞪了一眼高弦,“評選十大傑出青年這件事,就交給公關部門處理吧,沒必要牽扯你的精力。”
高弦同意地點了點頭,他做爲自己所創建公司的名片,旗下的公關部門,自然責無旁貸地要爲他分擔應酬方面的負擔。
太平紳士的頭銜下來後,高弦的那位姐姐——高瑤雪,也要舉行婚禮了,相當於香江、濠江兩地此類活動的收官之作。
高家與何家的這場聯姻,雖然不如之前的石家和溫家規格高,但一樣地隆重。
自己的實力,再加上姻親關係帶來的世家底蘊,高弦在香江崛起之勢,已經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