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九州

戌亥之交,忽然雷聲轟鳴,狂風大作。大雨夾雜着冰雹墜落下來,敲打得船艙甲板砰砰作響,接着光電閃耀,河水漫漲,大浪起伏,平靜的黃河變成一條咆哮的巨龍。如此天氣,衆人皆不敢行船,就是那巨大樓船也未敢與之抗衡,港口滿滿的滯留船隻。

這雨連續三日尚未有消停的意思。衆人滯留白馬津。張鬱青便央求王毓、晁榘講些天下大勢。

大匜朝地處東土,統轄九州,囊括十億頃疆土,六千萬人口。中土北有匈奴,東北有東胡諸部、朝鮮、倭國,東海之外東鯷二十國(琉球羣島)、夷洲,西有西域三十六國,南有南越國(人口150萬)、甌雒國、暹羅國等,西南有夜郎、滇國、哀勞、東女國;雪域高原有蘇毗、森波、象雄、吐蕃等國。

大匜朝國土劃十一州,有幷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全天下共有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有戶千兩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

司隸所指兩都三輔四郡。西都長安有吏民50萬,東都雒陽有吏民100萬。三輔指的是右扶風、左馮翊、京兆郡,口240萬。四郡指的是河東郡、河內郡、弘農郡、河南郡,口350。司隸共計740萬人口。西都坐擁關中糧倉物產豐茂,東都雒陽扼守天下要衝,司隸兩都三輔四郡則是大匜朝之根本。

五大封國是燕、齊、楚、蜀、秦、晉。

燕王牧野鍛,是天子唯一的弟弟,命世挺生,志逸風飈,勢傾海嶽,抱問鼎之雄圖,拔山之壯氣,乃大匜朝開國之中流砥柱。燕王橫掃河朔,鞭撻東胡,立不世之功。燕國轄治冀州的中山、常山、鉅鹿、河間、趙郡、魏郡等郡,幽州的渤海郡、涿郡、北平郡等郡,共二十三郡,口一千三百萬。

齊王牧野璵,年四十三歲。老皇帝牧野鉉年輕時落魄民間,寡婦竇氏家族多金,慧眼識英雄,攜子改嫁牧野鉉,前夫之遺腹子便是牧野璵。竇氏甚爲桀驁,牧野鉉與竇氏爭吵。竇氏怒道:“卿鄙餘曾失身於賊耶?以成敗言之,我父斝朝之宰輔,丈夫國之忠臣,論卿門第,辱我何甚?請從此辭。”牧野鉉乃拜而謝罪。

後牧野鉉反秦,竇氏死於青衣教,牧野璵、牧野玒歷盡艱險,千里尋父,趕至洛陽,爲了保護弟弟牧野玒吃盡苦頭,成就了一段兄弟相互的佳話。牧野鉉與牧野鍛的兄弟立國,乃牧野鉉最爲自傲之事,自然也特別看重牧野璵護弟之情,牧野玒爲太子,牧野鉉便視牧野璵爲護國柱石。牧野璵從牧野鍛平定齊地之後,牧野鉉便賜封齊地五十城給牧野璵。

如今齊國統領的有青州濟南郡、千乘、齊郡、北海、膠東、東萊共六郡,口300萬;兗州陳留、東郡、睢陽、東平、魯郡、泰山、山陽共七郡,口380萬;徐州東海郡、琅邪國、彭城郡、沛郡共五郡,口220萬。豫州的譙郡、沛郡、汝南、潁川郡,口,300萬,共十八郡,1200萬人口。

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衆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楚王竇賁,乃竇皇后的弟弟,曾經利用竇氏和戚氏的關係,說服戚氏一族支持牧野鉉,戚氏乃荊州望族,襄陽大戰時立有大功。楚國轄治荊襄九郡,是指南陽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襄陽郡、章陵、豫章郡,合計人口600萬。

蜀國第一任國主乃安平候蕭無厭,一百零五位功臣中唯一封王者,以恭謹勤勉爲著。斝匜兩朝相爭,蕭無厭鎮守關中將巴蜀、漢中、關中糧草源源不斷輸送雒陽。先帝數次兵敗困頓,均依靠蕭無厭的糧草保障,重新站穩腳跟。蜀國都於成都,轄治武都、廣漢、巴郡、蜀郡等六郡500萬人口。蕭無厭病死,其子蕭知節繼任蜀王。蕭知節興修水利、鼓勵墾荒、獎勵桑織,蜀錦更是天下聞名,其賦稅佔蜀國財政十之六七。

秦王牧野瓚坐鎮長安,遙鎮三秦之地。章邯爲雍王,轄治武都、隴西郡。董翳爲翟王轄治北地、上郡、司馬欣爲塞王轄治天水、安定郡,共77萬人口。章邯乃本是秦朝猛將數度擊敗秦末六國聯軍,甚至燕王之子也死於章邯之手。可惜秦二世聽信讒言,竟滅章邯九族,賜毒酒於陣前。章邯一怒之下倒戈,率都尉董翳、長史司馬欣殺進秦宮,舉秦地而降。

大匜朝有亭侯國、鄉侯國、縣候國數十。其中最有名氣的是淮南王、鎮南王、廣陵王。

淮南國轄治九江、廬江、六安三郡,人口一百二十萬。淮南王牧野瓊乃老皇帝第六子,戚皇后唯一的兒子。戚皇后雍容爾雅,慈德昭彰,深得天心。牧野瓊輕財好義,禮賢下士。

廣陵國領地臨淮郡和東海郡,都於揚州。廣陵王牧野洵是老皇帝的第五子,生母乃賢妃皇甫氏。牧野洵豪爽任俠,世綱塵務,毫不嬰心,好遊山水,不喜官場俗務,卻喜結交江湖俠士,兩淮一帶多有其行俠仗義的傳說,號稱俠王。”

鎮南王是老皇帝的族叔牧野坦,轄治揚州的吳郡、丹陽郡,人口一百萬。牧野坦深通輕重家之學,好計然家之謀,與輕重家管洛、睽乙相善,其治下大商巨賈聞名中土,其商隊北至冀州、南達南越,向西沿長江水路達蜀滇之間,海上更是可達東瀛、東鯷二十國、夷洲以及南洋諸國。

張鬱青問:“封國權利很大麼?”

“封國者乃是王爵,封國內官職如相、內史、中尉、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僕等皆是王者自封。朝廷僅置太傅輔王,刺史巡監王治。”

大匜朝還有四大軍事戍區,分別是陰山五郡、燕北二郡、河西四郡、臨羌二郡。

陰山六郡是指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廣義的陰山包括狼山、色爾騰山、烏拉爾山、黑山(大青山)、寒山(輝騰梁山)、野狐峪、野虎嶺(大馬羣山),北宮大將軍,國之砥柱,建塞徼,起亭障,設烽燧,築外城,率五萬屯戍之兵,建立塞北防線。朔方郡戶三萬四千,戶十三萬。五原郡戶四萬戶,口二十萬。雲中郡戶三萬八千,口十七萬。定襄郡戶三萬六,口十六萬。雁門郡戶七萬三千,口二十九萬。代郡戶七萬,口二十七萬。陰山六郡合計口122萬。

燕北二郡是指遼東、遼西郡,乃燕山北苦寒之地,遼西有烏桓、鮮卑。遼東有扶余、沃沮人、東濊等小國,遼東都護府裴雲掛鎮撫四部;老將王浚和裴雲掛鎮守。

河西四郡是指涼州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人口25萬。這四郡狹長,位於黃河之西,稱河西走廊,乃絲綢之路咽喉。大匜朝爲抵抗北方匈奴,自玉門關到肩水金關修建長城,安西將軍牧野珉統帥八部都尉,巡視烽火,警備匈奴。

218章 天殘門393章 林崎甚助的拔刀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第五十二章 食人惡賊282章 僧王大會第六十四章 採生折割476章 匪夷所思537章 雪濤之才516章 勉苯523章 鬼苯207章 再逢龍戰野549章 痋術219章 北宮世家461章 鬼崽嶺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501章 崑崙仙子386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213章 西涼復國夢497章 謁者493章 取道河西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140章 鯨魚257章 紅綃之劍第十四章 相符子第六十五章 飛天神蝠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327章 大肚王國175章 龍戰野533章 凝香閣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507章 星宿派212章 血刀門第139章 遼西陽樂226章 合黎山第二十四章 鉅野澤304章 三才五行第151章 燕王291章 黯然銷魂劍479章 鬼市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第五十四章 活埋199章 烏孫肥王第156章 沃沮468章 沈爺之死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408章 荊山之玉223章 再徵河西189章 罽賓之王288章 越女劍351章   耳鼻冢401章 麻石散之禍192章 羅馬方陣170章 馬邑之謀521章 東女國第九十章 洛陽城200章 姑墨第一章 前傳之參合陂(1)289章 歐陽冉240章 浮屠道207章 再逢龍戰野326章 胡不歸516章 勉苯314章 鑄劍谷543章 巴人鬼道194章 密特拉教第一百二十二章 韓歸夏517章 天衣派苦行僧438章 十二連寨453章 南海國345章 天下第一537章 雪濤之才456章 五嶺五門507章 星宿派383章 猿飛佐助第八十三章 羽公子287章 君子堂485章 五青璇170章 馬邑之謀第134章 萬馬堂第八十二章 以身換藥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雞鳴驛483章 百樂門第131章 海坨山王次仲206章 蒲昌海203章 樓蘭第五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2)308章 破解神仙譜480章 秦王府第八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1)422章 魯大腳的膽氣469章 鐵膽莊452章 武夷山的大禮儀第154章 太陰宮223章 再徵河西466章 螺城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200章 姑墨429章 桃源仙境
218章 天殘門393章 林崎甚助的拔刀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第五十二章 食人惡賊282章 僧王大會第六十四章 採生折割476章 匪夷所思537章 雪濤之才516章 勉苯523章 鬼苯207章 再逢龍戰野549章 痋術219章 北宮世家461章 鬼崽嶺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501章 崑崙仙子386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213章 西涼復國夢497章 謁者493章 取道河西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140章 鯨魚257章 紅綃之劍第十四章 相符子第六十五章 飛天神蝠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327章 大肚王國175章 龍戰野533章 凝香閣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507章 星宿派212章 血刀門第139章 遼西陽樂226章 合黎山第二十四章 鉅野澤304章 三才五行第151章 燕王291章 黯然銷魂劍479章 鬼市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第五十四章 活埋199章 烏孫肥王第156章 沃沮468章 沈爺之死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408章 荊山之玉223章 再徵河西189章 罽賓之王288章 越女劍351章   耳鼻冢401章 麻石散之禍192章 羅馬方陣170章 馬邑之謀521章 東女國第九十章 洛陽城200章 姑墨第一章 前傳之參合陂(1)289章 歐陽冉240章 浮屠道207章 再逢龍戰野326章 胡不歸516章 勉苯314章 鑄劍谷543章 巴人鬼道194章 密特拉教第一百二十二章 韓歸夏517章 天衣派苦行僧438章 十二連寨453章 南海國345章 天下第一537章 雪濤之才456章 五嶺五門507章 星宿派383章 猿飛佐助第八十三章 羽公子287章 君子堂485章 五青璇170章 馬邑之謀第134章 萬馬堂第八十二章 以身換藥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雞鳴驛483章 百樂門第131章 海坨山王次仲206章 蒲昌海203章 樓蘭第五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2)308章 破解神仙譜480章 秦王府第八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1)422章 魯大腳的膽氣469章 鐵膽莊452章 武夷山的大禮儀第154章 太陰宮223章 再徵河西466章 螺城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200章 姑墨429章 桃源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