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

元貴靡親自奉上馬奶酒,酒器乃是敵人頭蓋骨沿眉毛平處鋸開,蒙上皮套,鑲嵌金片而成。

因早就受過北宮鈺教導,張鬱青坦然而受。

宴席之上大麥、小麥、粟米精製的食物,更有鹿肉、羊肉、牛肉。因忘憂公主力推樂殊貴賤,禮別尊卑的周禮,筵席也是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禮制不缺,酒尊、酒勺、雙耳杯以及盤碗匕筷等器皿一應俱全。

元貴靡道:“今日筵席,全賴母后按照中土禮制安排。”

忘憂公主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裁。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蔥韭處末,酒漿處右,膾炙處外,醋醬處內。因醋醬每食必用,故置在內,俾尤近,以便沾濡也。”

衆烏孫貴人也輕車熟路,忘憂公主久居烏孫,赤谷城的王室貴族耳濡目染,已經是浸諳中原文化。

張鬱青諮以戰事。

忘憂公主道:“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今大月氏崛起於左,匈奴稱強於右。餘出謀劃策以用兵,非備道至德,乃輔我王以成霸業。縱者,合衆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衆弱也。今烏孫結好康居以防大宛、疏勒、月氏,聯龜茲、莎車、于闐等盟伏於大匜朝,以圖匈奴,乃爲烏孫千秋之計。”

元貴靡道:“母后謀略大局。”

阿渡道:“烏禪慕帶着兩位使者來了。”

忘憂公主看了張鬱青一眼,道:“看來烏禪慕已經被他的兒子厲都說服了。”

烏禪慕滿面堆笑來到室內,道:“我舊領地曾與康居、烏孫、堅昆接壤,可襄助公主說服諸國。這位是康居王難俾的使者,這位是堅昆王俟利發的使者,這位是丁零使者。”

烏孫東接匈奴,西靠大宛、康居,北爲堅昆、丁零,南爲龜茲諸國,其地縱橫萬里。東北爲博羅科努山,西北爲巴爾喀什湖,西南爲昆格山和伊賽爾湖,南爲哈爾克山,居民主要活動在伊利水和特克斯河谷地的草原。烏孫向北的塔爾巴哈台山、阿拉湖爲是盧屠王領地,額爾齊斯河谷是呼揭王領地,過金薇山則是匈奴右賢王領地。

如今康居、堅昆、丁零使者和烏禪慕到了,這是和平的信息。

忘憂公主道:“有何言?”

“老朽所圖不過爲了先賢撣。先賢撣之父讓位於狐鹿姑,今先賢撣取回單于之位,無可厚非。但今日諸王皆思狐鹿姑之仁慈恩惠,”

烏禪慕道:“此先賢撣與都隆奇勢如水火,右賢王戰死,右地以先賢撣人望最著,若能與烏孫交好,則可與都隆奇抗衡,兩境安好。”

這對於烏孫來說是最好的消息,和平到來了。

忘憂公主卻道:“只是匈奴妄言:必得忘憂公主以絕大匜朝,出自何人之言?”

衆人皆是心中一涼,看來忘憂公主是要與匈奴右地決一死戰了,如今四分五裂的烏孫未必經得起折騰。但是忘憂公主的威望正是巔峰時期,整個筵席靜悄悄的,衆人大氣也不敢出。

烏禪慕汗流浹背道:“這話出自老夫,只是爲了取信單于,否則難有今日之行。”

忘憂公主笑道:“妙!妙哉!真乃神人也!”

於是衆人鬨堂大笑,烏禪慕也是開懷大笑,舉杯向鹿胡姆、翁歸靡、忘憂公主敬酒。

丁零使者道:“《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狄人爲匈奴迫向北遷徙到了北海(貝加爾湖),因善造高輪車,又被稱高車,便是源自軒轅氏的意思。”

忘憂公主道:“我聞丁零初號爲狄歷、杜勒,發音類似,看來丁零就是狄人後裔。”

丁零使者眼見可以與中土攀上親戚,大爲感激,跪拜道:“丁零感激公主。”

次日,忘憂公主與派遣阿嫽與烏禪慕出使堅昆、康居、丁零諸國。衆使歸去,忘憂公主召集諸人,道:“烏孫之盟成功在即,月內必有消息。諸位須在決戰之前完成三件事:一定南疆莎車、于闐諸國,二破疏勒、大宛,三收呼揭之地。三事若成,龜茲爲首的西域聯軍可西拒大月氏,可保後方無虞。”

元貴靡道:“將軍所慮甚是,烏禪慕本是部落酋長,臣服匈奴而遊刃有餘,今有所圖而結盟。康居國力強盛,戶六十萬,勝兵十二萬,與大月氏同根同種,又有聯姻之好。若烏禪慕與康居別有心思,必將釀成大禍。”

北宮鈺道:“今萬年、王霽雲、馬贊已收服且末、精絕、戎盧、扜彌、渠勒諸國,增兵一千,西進于闐。”

張鬱青道:“萬年不負公主期望,竟是能一路威服南疆諸國。”

北宮鈺道:“可惜有一事,這于闐和莎車聯軍兩萬,若是徵其兵,則大增馬贊兵力。于闐城堅厚,破城比大損兵力,破城之日不可估算。南疆第一勇士乃是于闐王子尉遲曜,聲稱若是將軍能勝他,便與大匜朝結盟。因此王霽雲傳信,請將軍南行一趟。如今萬年和馬贊大軍駐紮在於闐城東三十里有苴拔河,靜待將軍。”

張鬱青驚道:“萬年年幼也罷了,王霽雲、馬贊也如此糊塗麼?烏孫和于闐隔着圖倫磧大沙漠,我如何飛渡?”

忘憂公主道:“自龜茲出發,沿着和田河和縱越圖倫磧直達于闐。我命神鷹族荒原舞率領二百護送你。”

張鬱青道:“那我就即刻出發,安定南疆。”

張鬱青、北宮鈺、荒原舞、龍戰野自姑墨城出發南下。一行駱駝二百五十峰,水囊、乾糧,北宮鈺的十名弩手,荒原舞的十名神鷹族戰士爲精銳,龍戰野爲嚮導。一行走了兩天,和田河已經越來越小,時斷時續,最終不見了身影。

張鬱青問:“沒有河流,我們如何判斷方向?”

龍戰野挖了一個坑,自深處抓起一把沙子,放在鼻子上嗅了嗅,道:“深處土壤裡有水流的氣息。”

201章 雅利安人357章 大阪城第139章 反叛485章 五青璇222章 白于山549章 痋術548章 巴渝城第九十章 洛陽城第十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3)370章 立花宗茂的戰略506章 八絕七傷陣第十四章 相符子326章 胡不歸330章 淨海王288章 越女劍519章 魔尊之會222章 白于山第六十九章 磨刀堂378章 真田幸村的威名163章 平匈奴之策357章 大阪城238章 大漠曾滄海463章 劫數第九十三張 何得美人恩298章 三生石畔186章 崑崙仙人青靈子463章 劫數第五十五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四章 闞公佐第五十九章 世家秘族339章 鶴丸城177章 再逢魯大腳270章 青龍幫第四十一章 食心蟲520章 象雄王國470章 六扇門344章 片倉重長411章 南下荊州245章 象雄、呼揭與沙陀326章 胡不歸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380章 讀心術540章 千面飛狐220章 箜篌引507章 星宿派214章 敦煌城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535章 夜探蜀王府431章 雲夢澤449章 霹靂堂的內鬥344章 片倉重長461章 鬼崽嶺549章 痋術第十七章 東封西祀第八十七章 紅衣教第六十五章 飛天神蝠232章 龜茲第六十八章 烏合之衆409章 亡命之徒第八十章 鬥惡犬446章 月下盜帥段雲416章 避禍之策338章 加藤清正第五十九章 神族託鏢309章 恨天老人第九十六章 海坨山八分劍281章 秦淮河第六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3)457章 萬獸山莊第151章 燕王227章 燕燕于飛539章 白馬氐442章 九宮山第160章 長嘯門417章 事情原委419章 入蜀第146章 鄒衍319章 雁蕩山332章 渡來人第七十章 英雄卻敵309章 恨天老人331章 極樂門353章 結城秀康第三十一章 洗劍山莊293章 極樂老人170章 馬邑之謀292章 妙在絲毫之間280章 狄青雲之死220章 箜篌引224章 收復河西509章 森波第九十一章 萬花谷第四十七章 朝鮮金槍門275章 金陵城下現倭寇490章 移花宮源自九宮山第七十九章 慈幼園287章 君子堂178章 太子殿下384章 臥虎藏龍531章 挑戰浣花劍派
201章 雅利安人357章 大阪城第139章 反叛485章 五青璇222章 白于山549章 痋術548章 巴渝城第九十章 洛陽城第十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3)370章 立花宗茂的戰略506章 八絕七傷陣第十四章 相符子326章 胡不歸330章 淨海王288章 越女劍519章 魔尊之會222章 白于山第六十九章 磨刀堂378章 真田幸村的威名163章 平匈奴之策357章 大阪城238章 大漠曾滄海463章 劫數第九十三張 何得美人恩298章 三生石畔186章 崑崙仙人青靈子463章 劫數第五十五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四章 闞公佐第五十九章 世家秘族339章 鶴丸城177章 再逢魯大腳270章 青龍幫第四十一章 食心蟲520章 象雄王國470章 六扇門344章 片倉重長411章 南下荊州245章 象雄、呼揭與沙陀326章 胡不歸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380章 讀心術540章 千面飛狐220章 箜篌引507章 星宿派214章 敦煌城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535章 夜探蜀王府431章 雲夢澤449章 霹靂堂的內鬥344章 片倉重長461章 鬼崽嶺549章 痋術第十七章 東封西祀第八十七章 紅衣教第六十五章 飛天神蝠232章 龜茲第六十八章 烏合之衆409章 亡命之徒第八十章 鬥惡犬446章 月下盜帥段雲416章 避禍之策338章 加藤清正第五十九章 神族託鏢309章 恨天老人第九十六章 海坨山八分劍281章 秦淮河第六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3)457章 萬獸山莊第151章 燕王227章 燕燕于飛539章 白馬氐442章 九宮山第160章 長嘯門417章 事情原委419章 入蜀第146章 鄒衍319章 雁蕩山332章 渡來人第七十章 英雄卻敵309章 恨天老人331章 極樂門353章 結城秀康第三十一章 洗劍山莊293章 極樂老人170章 馬邑之謀292章 妙在絲毫之間280章 狄青雲之死220章 箜篌引224章 收復河西509章 森波第九十一章 萬花谷第四十七章 朝鮮金槍門275章 金陵城下現倭寇490章 移花宮源自九宮山第七十九章 慈幼園287章 君子堂178章 太子殿下384章 臥虎藏龍531章 挑戰浣花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