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宮車晏駕(二)

當然是肅順首先發言,“上頭的病,比外面所知道的要厲害得多!”他說,“一句話,‘燈盡油幹’,說完就完。這一倒下來,整個兒的千斤重擔,都在咱們身上。趁上頭還有口氣,咱們該讓他說些什麼!”

“還不就是派顧命大臣這一檔子事嗎?”載垣搭腔,“反正總不能把恭老六擱在裡面。”

“還有,不能把皇后拉進來!”

“繼園,”肅順看着杜翰說:“你有什麼好主意?說出來大家聽聽。”

杜翰到底是讀過幾句書的,想了一會,慢條斯理地說:“顧命大臣,多出親命,從無臣下擬呈之例,倘或冒昧進言,惹起反感,偏偏不如所期,豈非弄巧成拙?”

“這不會。”肅順極肯定地說,“我有把握。”

“好吧,那咱們就想名字吧!”端華用他那爲鼻菸染得黑黑的手指,指點着說,“你、他、我,還有他。這裡就四個了。”

“軍機大臣全班。”

“不,不!”肅順糾正載垣的話,“怎麼說是全班?文博川不在內。”肅順怎麼可能讓文祥進顧命的班子。

“那麼就是四位。穆、杜、匡、焦,加上咱們哥兒三,一共七位。夠了,夠了!”

“還應該添一個。”肅順說了這一句,望着杜翰又問:“你懂我的意思嗎?”

“中堂的意思我懂。”杜翰點點頭。

不僅杜翰,就是載垣、端華,稍微想一想,也都懂了肅順的用意。大清朝的家法,對於“親親尊賢”四個字,看得特重,選派顧命大臣,輔保幼主,更不能有違這兩個規矩,但“尊賢”的賢,只憑宸斷,“親親”的親,卻是絲毫不能假借的,至親莫如手足,皇帝又曾受孝靜太后的撫養,這樣說來,親中之親,莫如恭王,所以顧命大臣的名單中,如果要排擠掉恭王,就必須有一個適當的人,作爲代替。

景壽是額駙,皇帝的嫡親姐夫,年齡較長,而且以御前大臣兼着照料大阿哥上書房的事務,派爲顧命大臣,不失“親親”之義,這樣,用此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好人來抵制恭王,甚至來抵制遠在北京之中的皇后,勉強也可以杜塞悠悠之口。

說到皇后,杜翰又問:“眼看着這局勢不妙,皇后,要不要請過來?”

“不能請!”肅順斬釘截鐵地說道,因爲是在密室商議,所以肅順說話也就直爽了許多,“皇后最愛干涉政事,若是她來了,雖然本朝沒垂簾的故事,但是說不得要在皇上邊上吹耳邊風,之前我想着快讓她來行在,免得是在京中勢大,做一些不妥當的事兒,如今木已成舟,那就不能再讓她來行在了,就算皇帝要她來,我也是決不能同意的!”

顧命八大臣算是有了。接着又擬定了“恭辦喪儀大臣”的名單,這是一項榮銜,也是一項優差,只要列名在上,等大喪告一段落之後,照例有恩賞作爲酬庸。肅順對於這些無關大計的名單,並無一定的成見,所以恭王亦是內定的人選之一。但是他定下一個原則,在京的“恭辦喪儀大臣”,一律不必赴行在,只在京裡當差好了。當然,這也是抵制恭王。

當然這是皇帝身後之事,一紙上諭可了,此時不必亟亟。倒是專辦宮廷紅白喜事的內務府的官員,這幾天又要象皇帝萬壽以前那段日子一樣,大大地忙一陣了。

預辦後事,不能象萬壽、大婚的盛典那樣,喜氣洋洋地敞開來幹。所以肅順召集了一個秘密會議,預先檢點準備,第一當然是要錢,不在話下。但還有兩樣東西,比錢更重要,在京城裡是現成的,叱嗟立辦,而在熱河卻必須早早張羅。

一樣是皇帝的棺木,天氣太熱,一倒下來就得入殮。皇帝的棺木稱爲“金匱”,材料早已有了,是一副陰沉木的板,其色黝黑,扣擊着淵淵作金石之聲,據說屍體裝在裡面,千年不壞。這種稀世奇材,出在雲南山中,內務府辦這副板,光是運費就報銷了四十萬兩銀子。材料存在京裡“皇木廠”,肅順下令:火速運來,要快,而且要秘密。

還有一項是白布。等皇帝一入“金匱”,幼主成服,宮內宮外,妃嬪宮眷、文武百官,統通要換白布孝服,許多地方還要換上白布孝幔,這大部分要內務府供應。在京裡,只要把幾名“祥”字號的綢緞莊掌櫃傳了來,要多少,有多少,在熱河卻不得不預作準備。(未完待續。。)

ps: 1860年的今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銘記。

六十四、改弦更張(二)六十、正月初二(三)十七、非洲有土(二)七十三、南巡之前(一)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七、大捷之後(四)十一、離間之計(三)四十七、針鋒相對(三)三十、殷鑑不遠(六)四十一、思凡夜奔(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一)二、俯仰之間(三)一、春風花草(四)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三十二、禮儀利益(一)三十二、楊柳依依(四)十、東華之門(一)二十、神女無意(八)十六、香腮豔雪(四)二十五、連鎖反應(三)十、東華之門(三)十二、其中深意(一)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一、春風花草(四)三十四、青山隱隱(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五十七、一觸即發(三)三、東北總督(六)二十五、連鎖反應(六)三十八、南軍勤王(四)十五、大戰餘波(一)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四十三、檢閱三軍(九)二十三、慈禧慈安(上)五、訪華儀注(二)十四、功在詩先(二)三十六、臨朝稱制(一)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三十五、兒女心事(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一)十八、五馬進京(三)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三十、南國煙雲(六)四十七、可與人言(四)十一、宮車晏駕(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五)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二十七、滿蒙八旗(七)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三)四十四、臨危受命(續)七十四、海上上海(一)三十九、直抒胸臆(一)加更二十二、圍魏救趙(三)十九、不速之客(三)三十六、臨朝稱制(四)三、雲龍半現(三)十一、宮車晏駕(四)十五、新桃舊符(五)三十七、另有所圖(三)三十三、朝日鮮鮮(七)五十、得失之間(三)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一、三月初三(八)二十三、浙江新疆(一)三、雲龍半現(三)七十、日報三篇(四)二十二、同治七年(完)二十八、日月分明(三)四十八、艱難唯死(一)八十六、尷尬之人(四)十三、大漠孤煙(一)三十、同治立後(六)一、白馬過隙(一)三十、金陵血色(下)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一)四十六、不如意者(二)七十、日報三篇(三)二十七,萬象更新(一)二十七、英烈長存(上)四十二、同文館事(上)七、出將入相(三)四十八、似曾相識(四)三十三、洞在清溪(二)二十八、環環相扣(二)八、三月十五(一)四、東宮西宮(十)二十三、步步生蓮(七)四十七、永通橋戰(二)三十、項莊舞劍(七)十八、雷公電母(二)三十六、帝國榮耀(四)十四、鬢雲欲度(四)十八、君有意乎(四)三、萬里風沙(七)三十四、科場弊案(七)四十四、前度劉郎(三)二、宗親衆人(三)
六十四、改弦更張(二)六十、正月初二(三)十七、非洲有土(二)七十三、南巡之前(一)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七、大捷之後(四)十一、離間之計(三)四十七、針鋒相對(三)三十、殷鑑不遠(六)四十一、思凡夜奔(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一)二、俯仰之間(三)一、春風花草(四)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三十二、禮儀利益(一)三十二、楊柳依依(四)十、東華之門(一)二十、神女無意(八)十六、香腮豔雪(四)二十五、連鎖反應(三)十、東華之門(三)十二、其中深意(一)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一、春風花草(四)三十四、青山隱隱(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五十七、一觸即發(三)三、東北總督(六)二十五、連鎖反應(六)三十八、南軍勤王(四)十五、大戰餘波(一)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四十三、檢閱三軍(九)二十三、慈禧慈安(上)五、訪華儀注(二)十四、功在詩先(二)三十六、臨朝稱制(一)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三十五、兒女心事(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一)十八、五馬進京(三)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三十、南國煙雲(六)四十七、可與人言(四)十一、宮車晏駕(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五)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二十七、滿蒙八旗(七)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三)四十四、臨危受命(續)七十四、海上上海(一)三十九、直抒胸臆(一)加更二十二、圍魏救趙(三)十九、不速之客(三)三十六、臨朝稱制(四)三、雲龍半現(三)十一、宮車晏駕(四)十五、新桃舊符(五)三十七、另有所圖(三)三十三、朝日鮮鮮(七)五十、得失之間(三)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一、三月初三(八)二十三、浙江新疆(一)三、雲龍半現(三)七十、日報三篇(四)二十二、同治七年(完)二十八、日月分明(三)四十八、艱難唯死(一)八十六、尷尬之人(四)十三、大漠孤煙(一)三十、同治立後(六)一、白馬過隙(一)三十、金陵血色(下)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一)四十六、不如意者(二)七十、日報三篇(三)二十七,萬象更新(一)二十七、英烈長存(上)四十二、同文館事(上)七、出將入相(三)四十八、似曾相識(四)三十三、洞在清溪(二)二十八、環環相扣(二)八、三月十五(一)四、東宮西宮(十)二十三、步步生蓮(七)四十七、永通橋戰(二)三十、項莊舞劍(七)十八、雷公電母(二)三十六、帝國榮耀(四)十四、鬢雲欲度(四)十八、君有意乎(四)三、萬里風沙(七)三十四、科場弊案(七)四十四、前度劉郎(三)二、宗親衆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