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龍嘯九州

我發現自己走了一步臭棋,虎青嵐猝然遇襲,本來平靜的意識劇烈波動,一瞬間,我獲得了大量的記憶碎片,幾乎迷失了自己。

與此同時,虎青嵐心中的整個世界也迅速的完成了從天圓地方的小世界向真正星球的轉變,這樣下去,還沒有等我深入展開思路,虎青嵐會領先一步完成自我意識的重鑄……

我必須做點什麼……譬如,找一個錨點。

攪乳海……那裡是一切的關鍵點。

從上述分析來看,攪乳海,說的實際上是上古幾次神戰到夏商周三代的事。其中有喜瑪拉雅造山運動、雪域高原的旋轉、生命的毀滅與重生、上古神戰,等等。

在這裡,我把注意力先放到曼陀羅山的旋轉上。曼陀羅山既然是喜瑪拉雅山,曼陀羅山轉動,雪域高原自然也得跟着轉動,亞洲也應該跟着轉動。再聯繫前面所說的伊拉克薩邁拉陶盤上的崑崙四墟。那上面的崑崙四墟,亞洲四墟也是在旋轉的,是逆時針旋轉。攪乳海的神話和薩邁拉陶盤反映的內容驚人一致的!它們表明上古有一種觀念,即認爲亞洲是旋轉的!而且是以雪域高原爲中心旋轉!由於雪域高原的旋轉,導致四極或四維的運動,生命毀滅,然後重生。同時在《山海經》中,太陽曾經從現代人現在的東南方、南方、西北方、東北方升起過。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要出現這種情況,只有二種可能。一是太陽在圍繞地球旋轉;此外並非太陽在圍繞地球旋轉,而是地球自身在以雪域高原作軸心運動,從而導致四極的位移、太陽升起方位的變換。太陽圍繞地球旋轉的日心說,已被宗教裁判所的烤肉架證明是錯誤的。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地球可能在作軸心運動,即地球可能在一個非常大的週期內圍繞另一極——雪域高原作軸心運動!這就是薩邁拉陶盤反映的崑崙四墟的運動形式,也是“攪乳海”神話所說的曼陀羅山的旋轉運動",也就是極移。先民們可能早就從古神那裡知道了地球的這種運動形式,並以“萬字符”這種和圖畫書一樣的隱喻方式傳承給後代。對於地球的這種不可思議的軸心運動,先民們不能理解,因爲見識到了古神移山填海的力量,如同龍伯族巨人一樣遮天蔽日的體型,誤認爲是大海中的魚在推動崑崙四墟旋轉。

甚至在人類文明發展到秦皇漢武時代,同樣在《淮南子·天文訓》裡也有“昔者,共工與顓頊,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又《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妊水。蒼天補,四極正,妊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先民們認爲雪域高原爲什麼會旋轉,是海中的大魚在作逆時針的推動的結果。

顯然,這是古神也做不到的,畢竟體型越大的生物越需要攝入外界物質能量,現實世界最大的哺乳動物鯨魚大部分已魚蝦爲食,不是因爲大塊頭戰鬥力5,而是因爲食物鏈之間能量傳遞大概只有10~15%,如果鯨魚吃海豹,海豹吃魚,魚吃蝦,能量傳遞下來只有千分之幾。而直接吃蝦能量利用相當高,這樣存活下來的機率提高太多了。在看到那條始祖修蛇驅使徒子徒孫捕食之後,我想即便遠古時候應該大個頭的古神,然後就因爲絕地天通失去供養的附庸而被餓死了。反而越是食物鏈底層的食物,越是取之不盡。所以旋轉的動力不可能來自於古神的肉體力量。說不定納粹德國的軸心國,其軸心的意義也在於此。它明顯來源於上古的極移傳說和雪域高原羌人遺族的信仰。這或許就是納粹德國所謂的尋找香格里拉的意義所在。後人認爲納粹德國從1939年開始尋找香巴拉,是相應納粹以前的對雅利安人起源的宣傳。那是受到了納粹對神話的輿論引導,誤入歧途。和尋找炎帝苑一樣,納粹德國的雪域之行絕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真相如何,我這小老百姓當然無從得知,只有留待納粹德國的歷史檔案的解密了。

或者不是無人知曉……早在周文王演化後天八卦之後,丹道最先認識到了這種涉及古神力量本質的法理,譬如……太極!雪域高原和西疆以及中間的祁連山脈它們組成的圖紋,實際上就是太極雙魚的模因,伊塞克湖和青海湖恰恰是雙魚的點睛魚眼,而且波斯高原、天竺次大陸、滇黔高原、蒙兀高原正好是太極的旋臂。這個呈萬字的旋臂必須在球面投影中才可以推斷出來,在平面盤呈現不了萬字符號!而據說從空間站觀察,太極雙魚與雪域高原、西疆的地形以及銀河系的形狀竟然高度相同,證明了古神是天外種族!卍字符其實也是太極。祖先爲什麼要留給現代人這樣一個神秘莫測的卍字符?如果地球果真在以雪域高原作卍字軸心運動,就不難理解《山海經》記載的太陽不可思議的運動了。地球以雪域高原爲軸心的旋轉,必然引起四極的位移,太陽升起的方向也就必然要改變。我還記得希羅多德所說的太陽從西邊升起,果地球果真在作軸心運動,那就必然會出現南北極顛倒,東西易位,太陽從西邊升起也就勢所必然,《夷族源流》所說的太陽、月亮倒着出的情況也就會跟着出現。

據科學研究,地球南北極顛倒的現象是存在的,其週期大約是30萬年。地球南北極爲什麼會顛倒?如果地球存在以雪域高原爲軸心的旋轉運動,南北極顛倒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我靈光一現,地球的極移和地磁極的位移或有某種聯繫。我那點可憐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地球的磁場是一個偶極磁場,地磁極的平均位置和地理極的位置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應該是吻合的。但是1954年,英國地球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布萊克特,1897——1974在浩瀚的古地磁資料的研究中發現,英格蘭地區古地磁極的位置竟然向西偏離地球的地理極達30°;同時三疊紀生物大滅絕時期,英格蘭地區的磁傾角爲34°,而現在卻是65°。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布萊克特認爲,英格蘭陸地從三疊紀以來發生了由南向北的移動,才使得它的磁傾角由34°增到65°;此外英格蘭在向北移動中,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了30°左右,才使古磁極偏離地理極30°。現在我豁然開朗,布萊克說英格蘭從三疊紀以來,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了30度左右!這個旋轉方向與萬字符是相同的,與薩邁拉陶盤、亞洲崑崙四墟的旋轉方向也是一致的!另外科學界還有一個重要發現。不同於布萊克特把地理極作爲參照物的是,1962年英國一批以朗克恩爲代表的研究古地磁的科學家,把每一個大陸作爲參照古地磁移動的參照物,得到了以歐洲古地磁資料爲依據的“極移曲線”,即磁極遷移軌跡曲線,他們把這兩條“極移曲線”繪在同一張地圖上,發現其形狀相似,卻不重合。而歐洲和北美是不可能有不同的磁極的!如何解釋?他們認爲是在三疊紀開始,完整的大陸發生巨大裂縫而相對位移,中間出現了大西洋。如果將北美洲在地圖上相對歐洲30°的旋轉,這兩條“極移曲線”就重合在一起了。也是因爲這個發現,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假設才被科學界接受。要知道當時谷歌地圖沒有出現,能畫出這樣的地圖也難得了。

雖然我現在不是實體,沒法打開手機對照現在的谷歌地圖,但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力現在超強,輕輕鬆回想起自己看過的東西,與布萊克斯的地磁極極移曲線相對照……一如所料:一目瞭然,朗克恩地磁極移曲線竟然和谷歌航拍表現的太平洋海底地貌基本一致。朗克恩以歐洲爲參照物的地磁曲線基本和俄羅斯遠東中部山脈——太平洋中途島——夏威夷一線的洋底地貌吻合!而以美洲爲參照物的地磁曲線也和朝鮮——日本沖繩島——帕勞羣島——巴布新幾內亞——所羅門羣島——斐濟島一線吻合!我心動神馳,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朗克恩所說的那兩條地磁極移曲線是實實在在的兩條!它們是磁極位移的結果!而且這種磁極位移造成了太平洋海底地貌的同時改變!在衛星航拍地圖上其變動軌跡非常明顯,也和朗克恩地磁極移曲線高度吻合。朗克恩認爲那是三疊紀時,北美洲相對歐洲旋轉30度的結果。這就意味着磁極位移和大陸漂移實在是有邏輯關係的。非但如此,它們漂移的方向竟然也與薩邁拉陶盤的旋轉方向一致,都是逆時針方向。

我靈光一現,從衛星航拍地圖上看,東南亞島嶼的弧狀分佈方向與朗克恩的二條地磁極移曲線也具有高度的雷同性。這是否說明東南亞的島嶼佈局也是地磁極位移的結果,或者說是亞洲旋轉漂移的結果?如果亞洲旋轉是逆時針的,其旋轉的週期是多少?根據朗克恩的理論,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列子》所說的蓬萊五大仙山。《列子》所述:“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帝恐流於西極,失羣仙聖之居,乃命禹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爲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列子》所述蓬萊五大仙山也是漂移的,其週期爲6萬年漂移一次。從衛星航拍地圖看,我現在可以看到蓬萊五大仙山至少漂移了四次,如果《列子》所言屬實,那麼蓬萊五大仙山從今帕勞羣島漂移到關島至少是24萬年前的事。如果蓬萊五大仙山最後第五次沒有漂移而是直接沉沒,則蓬萊五大仙山就可能始於30萬年前開始漂移。

我現在再回過頭來分析希羅多德《歷史》所說的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記載。埃及祭司說“從第一個國王到最後的那個海帕伊司託斯的祭司,中間總計是三百四十一世。”這341世到底是多少年?希羅多德認爲341世爲11340年。希羅多德的推算恐怕有錯誤。因爲在我現在看來,短短的11340年內,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兩次,又從東邊升起兩次。以希羅多德推算的時間計算,南北極倒轉的週期只有2835年。這個週期太短,既不符合科學,也不符合現實。那麼希羅多德錯在哪裡呢?上古的一世可能是蘇美爾文明的1sars,即一世爲3600年。這樣341世就是1227600年,以四分之,則南北極倒轉的週期爲306900年,這個時間與現代科學發現的南北極倒轉的週期30萬年基本接近。所以希羅多德很可能出了錯。他爲什麼會錯?因爲希羅多德的《歷史》的資料來源有一些是源於埃及祭司的傳說,而傳說總會走樣。埃及祭司所說的341世,共有341位國王的說法也未必準確。埃及祭司很可能像後世西方學者誤認《蘇美爾年表》上的大洪水前十個時代爲十王一樣,因爲中國上古也有十紀之說,將341個時代當成341個國王了。希羅多德不深察,也誤以爲是341個國王,這樣焉有不錯之理?真相如何,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天文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我一個女大學生何德何能。

雖然告訴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現在還是在繼續推演,解析這個神秘的“卍”字符。畢竟這種情況真是千載難逢。萬字符或者說“卍”字,從周文王開始被無數丹道中人研究,南北朝仙道、佛門勢不兩立,北魏菩提流支在《十地經論》卷十二中,譯爲“萬”字。“萬”,實不讀北方話的wan,它最初實讀南方粵東俚僚土話的mou,卍、巫、萬三字源於高維通用語的粵東俚僚土話同音同義。在上古,從混血種擴大化的巫mou作爲大洪水後大禹的九州守護者,他們的地位原本高於武士階層,巫mou作爲掌握了神力的知識階層,在上古擁有無可避免的至尊地位,如古天竺的婆羅門就是如此。《山海經.大荒西經》也說: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fén、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現在我知道,巫咸就是雨師妾。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上古最初只有九囿,九州九牧也只有九巫,《大荒西經》卻出現了十巫,可見古神在導致極移之戰後,申明厲害,不念舊惡,招降納叛也是把握輿論導向。丹道講化胡爲佛,究菩提流支爲了反擊將卍譯爲“萬mou”可謂得上古真傳。我現在一直讀爲wan,明顯是誤讀了。後來,後秦供奉的鳩摩羅什和玄奘將卍譯爲“德”字,也不是錯譯。因爲隨着絕地天通,古神失去供養,一部分轉化形體失去神軀,另一部分被作爲妖神陸續被殺,他們的擅長神力的眷族和混血種失去了力量,武士階層後來地位上升,巫mou之地位下降。巫mou降而爲wu,即成爲兩河流域“上下四方之王”法老王的祭祀體系,漸漸被架空。而五帝之後特別是夏朝內戰中,混血種擅長肉體力量的混血種武士地位上升稱帝,佔用了巫之卍字,所以卍又成了“帝”。“卍、帝、德、典”四者在上古同音同義,爲粵東俚僚土話一種。此“德”最初本義是“帝”,後來才轉爲品德、德行之義的。《左傳》所述“昔夏氏之方有德也”之德,實應作“帝”解釋。它不是說夏氏有德行,遠方諸侯才賓服。而是說夏氏稱帝時,遠方諸侯賓服。這一點,我看西周時的徐堰王就知道了,徐堰王與敵國交戰,對方軍隊過河,徐堰王自詡爲仁義之師,不肯中途伏擊敵軍,德行不可謂不高,可最終家國不保,臨終拋下一句話:“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務,以至於此。”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從來都是如此。所以,僅僅以德是建不了國的,也是統一不了天下的。只有“帝”之軍威,才能統一天下。

至於甲骨文之“帝”字,原來出於“丞”,丞、臣、申也是混血種等級一種,丞本來位在帝和巫之後,稱“神丞”。後來夏朝內戰天下大亂,申也稱帝,丞也稱帝,相反原居於金字塔頂端的“巫”倒沒落到“臣”,丞的地位。其實萬字符也好,四方之王也好,丞也好,都源於古神,是來自於古神力量的模因,體現了混血種和上古先民探索古神力量的規律。天長日久之下,這些秘辛成爲約定俗成的規矩禮法。時至今日,傳統文化中在星空,帝星就是北斗星,位居中央,列星圍繞帝星旋轉。在人間,帝王位居崑崙,四方神拱衛之。而古神時代,最初的昏亂之後,三皇之後,自崑崙之帝,到高原之神,上下四方之神,再到平原丘陵之丞,是有嚴格等級的。後世既亂,巫之地位不斷下降,由最高降爲申,神,再由申,神降爲丞,最後到春秋戰國時只能稱巫臣了。而原來的神、丞、申,則紛紛稱帝,是以原本爲“神”的兩河流域之“上下四方之王”也稱“帝”,到後來以至於原本是“丞”的殷商一族,也稱帝,這就是我現在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帝”。甲骨文之“帝”實源於上古之“丞”。我臆想的雖然是三個字,然而體現的卻是人類世界以前的全部歷史。同樣引起我注意的是,上古還有一個神秘的符號,這就是之前白虎神和雨師妾交戰中,雨師妾使用的井欄。

現在我有個推測,井欄象徵的也是古神……的天庭,或者說天道。什麼是天道?天地運行制度,如果對於我們這些被重力束縛的生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是歲差運動。教科書白紙黑字的寫着,地球自轉軸是圍繞天球北極作圓周偏振運動的,由於偏振,地球自轉軸在天球上就劃出了一個以天北極爲中心的假想的大圓軌跡。這個大圓運行的週期大約是25776年,古人測算出的數字是28800年,這就是歲差運動。以古人測算的數字計算,如4000多年前的蘇美爾人,天球上的大圓對應天之四方,外四方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大井欄。地球自轉軸圍繞此大井欄劃圓周運動,每當地球運行到井欄的一端則意味着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天球上的大圓進一步細分,以八分之,則天球上的大圓被劃分爲八部,28800年以八分之,則每一部爲3600年,這就是古蘇美爾文明1sars爲3600年的來歷。地球自轉軸每劃過天球上的一部,歷時3600年,意味着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在上古,歲差運動應該被古神視爲宇宙間的大秘密。對於古猿部族來說,如果找到了天體的運行規律,那麼古神這些天外種族的來歷,他們導演的世、紀的交替,人間的禍福,也就莫不與焉。所以歷朝歷代都嚴禁民間修持天文,以司天監等嚴格控制所謂的天道,是不是在隱藏古神天庭的秘密?

我還記得歲差運動的中心是天北極。北極星位居中央,在上古,北極星被視爲帝星,北斗七星爲帝車,列星環北斗而旋轉。在人間,帝王模擬北斗的運動,黃帝於崑崙四墟分封四嶽,即四巫,此四巫之盤即兩河流域發現的所謂“上下四方之王”,四巫成了天或帝的代言人,帝則穩居地球之巔——雪域高原。此四巫,上古稱四面,即後世所稱四嶽。《御覽》引《屍子》所述:“子貢問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也。’”這裡子貢把黃帝當成了一個怪物,以爲黃帝有四張臉孔。孔子倒沒犯糊塗,孔子說黃帝四面是指黃帝派四個人治理四方,此四人稱爲四面。孔子其實也沒說清楚四面的來歷,其實四面就是四嶽、四巫。四巫之設,模因的是天體的運行,體現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一句話,卍、上下四方之王之巫、丞,申,三字之源,源於古神,法乎地理,行於政治,體現的實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四嶽最初是黃帝近臣,大概是給四個兒子留的位置,可惜家門不幸,黃帝諸子都不成器,後來大禹重整九州,覆蓋了亞洲、阿拉斯加和北非埃及,因此沿用炎帝一族之前的設想以九州之牧分而治之。除《山海經》外,九州之說,最早見於所謂孔子所著的《尚書》。然這尚不是九州的最初來源。

按照南北朝《華陽國志》所述:“昔在唐堯,洪水滔天,鯀功無成。聖禹嗣興,導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按《華陽國志》的說法,上古唐堯之時,洪水滔天,鯀治水無成,大禹繼之,疏導江河,分封天下,依古時之九囿而分置九州。說明禹之九州來源於更爲遙遠的九囿。九囿爲何?九囿,源於《山海經》中的九丘。丘字維度通用語粵東俚僚土話jau,九囿就是九丘,即《九丘》、《八索》的“九丘”。九丘爲哪九丘?《海內經》所述是:“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按維度通用語音讀,也就是有唐囿、蘇丹囿、蒙人囿、昆吾囿、黑白囿、軒轅囿、三危囿、武夫囿、三苗囿。按《海內經》的說法,此九囿是炎帝節並所創設。九州之源,尚矣。此後大禹依據上古九囿,又分全國爲九州。《華陽國志》也說:“《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爲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這則內容和《春秋緯》的內容相同,可見《春秋緯》來源於《洛書》。現《洛書》已失傳。《洛書》上已載有大九州,人皇兄弟九人分治之。這就是九州的來歷。當然,據古今研究者得出的結論,《禹貢》最初的九州是大洪水之後核心根據地,的不出春秋戰國時晉、冀、魯、豫、徐、揚、荊、樑、燕的範圍。較之於今天之中國,已小很多,更不要說較之於整個亞洲了。

而按照《山海經》,大禹治水、弒神,趁機以“自古以來”名義攻伐很多方國,足跡所及比《禹貢》九州大多了。按照《大荒南經》記載的,“禹攻雲水,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羣帝焉取藥。”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此雲水國在贛西懷玉山一帶。上古懷、雲同音,如粵東話二者就音近,讀wai。又《大荒西經》記載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此共工國山在秦嶺一帶。又按照《大荒北經》記載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檻大逢之山,河濟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積石。”此“禹所積石”即《海外北經》“禹所積石之山”。《海外北經》所述:“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按照《山海經》、《大荒北經》抽絲剝繭和《海外北經》抽絲剝繭,此禹所積石之山在內蒙兀高原東部。《大荒北經》又載:“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採,役採生修鞈,jiá,修鞈殺綽人。帝念之,潛爲之國,是此毛民。”按照《大荒經》抽絲剝繭,此毛民國在貝加爾湖一帶!又《中次三經》記載的,“青要之山,實惟帝之神國。北望河曲,是多駕鳥。南望墠,tián渚,禹父之所化。”青要之山在賀蘭山以西,此處之駕鳥即羌人之祖先神,後西方譯爲china。我尋思着,這應該是西王母一族的禹父不知是否與禹有關。倘禹父爲禹之父族,則大禹的父族最初在賀蘭山一帶。又《海外北經》記載的,“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jué爲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爲衆帝之臺。”此處之九山即《西次二經》之“高山”,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高山在後世的六盤山以西。九、高上古同音,現南方人仍讀九爲“高”音。是可爲證。

僅從上述信息我現在就可以推斷出,《山海經》中大禹的疆域至少南到贛西懷玉山,北到貝加爾湖。而禹之子夏啓則更是深入到了西亞。《海外西經》所述:“大樂,yé之野,夏啓於此儛,wǔ《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yì,右手操環,佩玉璜,huáng。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按照《山海經》和《海外西經》表述順序,此大運山在後世的裡海之南。《大荒西經》所述:“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shāo》。”開、啓上古本爲一類,爲中國粵東語音。此處夏後開即夏啓。按照《山海經》和《大荒經》抽絲剝繭,此處天穆之野在地中海一帶!從上我現在可以推斷出,大禹之夏族統治範圍確實遍及亞洲。上古神戰之恢宏廣闊確實遠遠超出了我現在的想像!由禹、啓之疆域可知,禹之九州確爲大九州。戰國鄒衍“大九州”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我對陰陽家的認識原本是來自於日本ACG,後來來自於《秦時明月》倒是從石苓人那裡知道,大九州之說,源於戰國末期齊人鄒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談到鄒衍時說:“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這就是鄒衍的大九州,可以說他是禹、益以後,放眼世界的第一人。後《淮南子》和《河盤括地象》也提出了不同於《禹貢》的九州之說。按照《淮南子.地形訓》所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漢代緯書《河盤括地象》也說:“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比較《淮南子》和《河盤括地象》,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各州之名略有差異。《淮南子》和《河盤括地象》中的九州是臆說嗎?恐怕沒有這麼簡單。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神州之說,除鄒衍、《淮南子》、《河盤括地象》外,佛經中也有此說。據佛經記載,須彌山腰有一山,名乾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四天王各居一山,護一天下。四大天王,爲帝釋之外將,故又稱護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地,守護東勝神州;南方增長天王,居須彌山琉璃地,負責守護南瞻部洲;西方廣目天王,居須彌山白銀地,身爲紅色,穿作戰服,爲羣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即《山海經》中的操蛇之神,負責守護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多識,以福德名聞於四方,居須彌山鹽花地,守護俱盧洲。提到佛經,不要以爲好笑。佛經中有歷史的真實,有大學問!佛經中提到的廣目天王、持國天王、帝釋等在《山海經》中均有記載。須彌山又譯蘇美盧山,Sumeru,佛教指今崑崙山。《起世經》所述崑崙山脈山腰有一山,叫乾陀羅山。乾陀羅山在哪?就是《山海經.西山經》首經中的皋塗之山。乾陀羅山的“乾”,讀“幹”。“幹陀羅山”之快讀就是“皋塗山”,而皋塗之山正在崑崙山之東、橫斷山脈半山腰。佛經《起世經》中的神州,在乾陀羅山的東面,那麼也就是在雲、貴、川東南一帶。這與《淮南子》所說的“東南神州”地理位置是吻合的——神州在東南方。

同時按照《《河盤括地象》記載的,“地中央曰崑崙,崑崙東南,地方五千裡,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這三本古籍都一無例外地指明瞭神州就在滇黔川及湘南一帶,這是有別於鄒衍所說的“神州”的。《河盤括地象》所述滇黔川之神州有五山,爲帝王所在地!既然神州的位置在東南之滇黔川一帶,那麼南部瞻州自然就在南亞次大陸了。西牛賀州自然也在天竺之西,即大月氏至波斯和兩河流域、北非一帶。北部俱盧洲,另有俱盧之戰自然就在雪域高原之北。帝釋天穩居中央雪域高原!由此我現在看到,佛教中的帝釋天並不是在天竺,而是在中國的雪域高原。我現在對比《起世經》中的四大部洲與《淮南子》的九州。二者除神州相吻合外,“冀州”與“俱盧洲”種同,涿鹿即在此州。《起世經》與《淮南子》二者或有某種淵源,但無相關資料,具體不好說。這至少說明《起世經》"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中的四大部洲絕非神話,而是有淵源的。如果是這樣,《起世經》揭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帝釋天時亞洲是統一的!四大部洲只是帝釋天的四大守護天王。四大天王並不是我的臆想,只是神化了而已,他們與上古中國之四嶽或四巫執掌職能是相同的。

而據中國古籍記載,黃帝至堯時有四嶽,四嶽即四巫,也是分掌東、南、西、北四方。所以,古神文明的中心區域其實不在現在人類學認爲文明萌芽所在的非洲,而在雪域高原和崑崙四墟,那時的帝和神都在雪域高原和崑崙四墟,作爲地上神國。《西次三經》的崑崙之丘只是“帝之下都”,賀蘭山附近的青要山也只是“帝之神國”。開明帝的“海內崑崙之墟”也只是“帝之下都”。從《山海經》反映的帝都來看,崑崙四墟即四巫之都,都是帝之下都,真正的帝都還在崑崙四墟之上,這就是雪域高原上空,天地之交際一線!具體位置在哪?

我冥思苦想,不僅是帝釋天,自炎帝以來的五帝,實則上都統一了亞洲!他們都是通過卍字符或上下四方之王的結構形式,以分封制的方式對神和丞進行控制的。而且帝釋天是實有其人,他就是舜帝,即《山海經》中的乘釐!這並不是我的臆想!這個石破天驚的結論當然不是僅僅基於帝釋天,大禹既然銘九洲於九鼎,伯益又作《山海經》,那麼大禹之九州就必然等同《山海經》疆域,大禹九州一定是覆地球磁場洲和北非埃及、蘇丹一帶以及美帝的阿拉斯加的,其疆域之廣闊,遠非《禹貢》侷限於今黃河、長江流域之九州。《禹貢》之九州是怎樣的?按照《尚書.禹貢》記載的,“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爲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或者可以推斷出,《禹貢》之九州沒有超出黃河、長江流域,它與真正的大禹九州可謂相差十萬八千里。我現在再來看《周禮.夏官.職方氏》之九州:“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幷州”。由此亦可發現《周禮》的九州也遠比《淮南子》的九州要小。且《周禮》時的冀州已非大禹時的冀州。大禹時的冀州包括現在的西疆、外蒙、內蒙、甘肅、秦西和晉西。《禹貢》、《周禮》之“冀”爲今晉西、秦西。今之“冀”,唯“晉西”矣。諸如此類名與實之變遷,讓我心驚。所謂的《禹貢》之九州與《周禮》之九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禹貢》多了一個巴蜀的梁州,少了一個幽州;多了一個徐州,少了一個北方的幷州。它與真正的《山海經》記載的大禹活動範圍要小得多,遠非大禹時的地理!

《禹貢》出於《尚書》一書,據說《尚書》爲孔子所作。《尚書》開篇《虞夏書》,中承《商書》,終於《周書》。書名雖“尚”,然對堯帝以前上代的事絕口不提,與其說叫《尚書》,不如叫《三代書》更合適。爲什麼《尚書》不言黃帝?是孔子不知道堯帝以前的事嗎?不是。因爲從公元前一世紀的《大戴禮記》看,其《五帝德》、《帝系》篇記載宰予問孔子五帝之事,孔子言黃帝、顓頊、帝嚳事彰彰可考,足見孔子是知道堯帝以前的歷史的。石苓人說有些學者把《禹貢》的九州和考古學上的古文化區域聯繫起來,認爲考古學上的文化區域與《禹貢》九州之間存在對應關係,九州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區域,因而《禹貢》是可靠的。他認爲其實這個結論形成的邏輯本身就有問題。文化區域固然存在,但它的存在,並不能證明它就是大禹時的九州,現在發掘的考古文化區域充其量只能證明它可以對應小九州,它並不是《禹貢》真實性的充分條件,更非大禹九州的充分條件。

對比復原後的《山海經》、《禹貢》九州和《周禮》九州、《淮南子》九州,我現在驚異地發現,《淮南子》的九州倒是更真實地接近《山海經》。至於戰國鄒衍所說的大九州,則更是宏大,完全是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意義上的九洲了。是不是可以肯定,《禹貢》系成於西漢初,西漢人不知道大禹時的地理,不懂《山海經》記載的大禹活動範圍是如何廣闊,純粹以當時的地理和對上古的理解炮製了《禹貢》一書。大概《禹貢》成書時,巴蜀在當時統治範圍內,而《周禮》所謂的北方幷州、東北幽州不在國境之內。考漢、秦、周之疆域,只有西漢初符合這種情況。所以《禹貢》應成於西漢初,而且是西漢人所杜撰的。只不過鄒衍提到有九大洲,而我現在所知只有亞洲、歐洲、非洲、南美、北美、澳洲、南極洲七大洲。另二大洲是什麼?它們在哪?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竟然使得上古歷史幾乎完全湮滅?非但如此,公元前2100年以後,人類的地理認知和繪圖技術竟然出現了大幅倒退!只是到近代人類的地理認知水平纔開始有了超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天災?瘟疫?還是夏朝內戰等一系列戰爭造成的?不管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人類歷史上一定發生了非常重大的事件!正是這一事件,導致了文明的倒退!

現在考古學家在平原和丘陵發掘的文化,實在上是上古神戰倖存者的邊區文化和大洪水後倖存者建立的文化。在大洪水多發的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文明的中心在崑崙四墟和雪域高原,而不是在我現在所知的黑非洲!鄒衍所說的另二大洲是哪兩大洲?是不是五仙山之一,或者帝都和幽都?它們是西方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嗎?是太平洲嗎?我不知道。但按照《山海經》和羅賽利地圖,遠古確實有大陸沉入了海底!不僅如此,亞洲的大河都是呈逆時針發散狀流注大海的!如果看一看亞洲的地上神國疆域,天竺河、恆河、伊洛瓦底江、湄公河、紅河、長江、黃河、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錫爾河、阿姆河、喀布爾河,這些大河都是以雪域高原和西疆爲中心,向周圍以逆時針方向呈發散狀流向大海的!亞洲的山川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地貌?這些難道不是二次極移影響了造山運動的結果嗎?如果不是旋轉的結果,還有什麼力量能夠將亞洲的山、川塑造成這樣一幅形象?

既然東南西北在不斷變動,南極、北極也一定在跟着變化!東極、西極也一定在跟着變化!這不是極移又是什麼?關於太陽改變運行軌跡的記錄不僅《山海經》有記載,《夷族源流》也有記載,“遠古的時候宇宙忽然顛倒了一次,日月都沉沒了,天翻地覆之後,日月倒着出。鴨子頭碰到天頂,蝌蚪在天邊遊玩,凡是有生命的一天之內都消失了。……只剩下篤米俄住在洛恆山。”洛恆山在哪?如果用粵東俚僚土話讀,就是《南次三經》的鹿吳山,其地在拉薩附近!

此外另一種文明……希臘神話中也有揭露真相,阿波羅之子法厄同向父親要求駕駛帶翼的太陽車,任性的年輕人駕車狂奔改變了故道,狂喜中手足無措,太陽車失去了控制,大地受盡炙烤,大火蔓延,耕地燒燬人的皮膚,烤成了黑色。亂竄的烈焰,燒着了法厄同的頭髮,一團火球飛旋而下,泉水女神埋葬了法厄同,福玻斯陷入深深的後悔!這則神話明確指出,太陽“改變了故道”,也就是說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法厄同“駕車狂奔”,表明太陽是在加速運行!這也是當時發生了極移的記錄……極移機制的因素包括太陽、月球引力和大氣、海洋等的作用,后羿射日、法厄同狂飆……古神的戰爭變成了相傳幾千年的神話,在文字沒出現之前,歷史就靠古猿口耳相傳,口頭傳說是上古先民向後代傳授知識的載體。

世人看不懂,附會解釋之,就成了後世的神話。所以希羅多德的記載並沒有錯,《淮南子》的記載也並沒有錯。錯的是世人的觀念和認識……誰能想到古神這種外掛的存在!從《淮南子》來看,十日並出引發的極移會引發火山爆發,會引發隕星墜落,會引發地球的板塊運動,會引發大洪水,還會由於社會動盪而引發古神引領附庸的戰爭!四極廢就是說原來的東南西北亂了,不起作用了。這也就是《尚書》所說的“廢時亂日”。九州裂呢。是說二疊紀古大陸九州分離,也就是說出現了地裂或板塊運動。那后羿射日,就是在發生在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和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之間。

古希臘神話《歐羅巴》說,腓尼基國王的女兒歐羅巴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世界的兩大部分亞細亞和對面的大陸變成兩個女人的模樣在激烈地爭鬥,想要佔有她。其中一位婦女非常陌生,另一位婦女亞細亞非常熱烈渴望得到歐羅巴。天亮後女伴們把歐羅巴引誘到海邊的草地上,海神波塞冬有一件漂亮的長襟裙衣,以前她把它送給了熱戀中的利比亞,現在又送給了歐羅巴。歐羅巴非常高興,跑在同伴的前頭,奔到了海邊的草地上。然而宙斯迷戀上了歐羅巴,就化作一頭漂亮無比的公牛引誘歐羅巴騎上了他的牛背。歐羅巴騎上公牛後,公牛慢慢向海邊走去,最後加快了速度奔跑前進,突然跳進了大海。海水從公牛身旁緩緩流過,歐羅巴生怕弄溼了衣衫,竭力提起雙腳,公牛卻像一艘船一樣,平穩地向大海的遠處游去,不久海岸消失了,公牛馱着歐羅巴向遠處游去,周圍永遠是無邊無際的海水,後來他們來到了遠方的海岸,公牛爬上陸地,來到一棵大樹旁,公牛讓歐羅巴下來,自已卻突然消失了。

這時一個陌生的男人出現在她的面前,說他是克里特島的主人,請姑娘嫁給她。姑娘答應了,宙斯實現了自已的目的,又像來時一樣消失了。姑娘後悔失節於陌生的男子,女神阿弗洛狄忒告訴歐羅巴說把她帶走的是宙斯本人,此後歐羅巴將成爲女神,收容她的這塊大地從此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歐羅巴。歐羅巴默認了自已的命運,與宙斯生下了三個強大的兒子:米諾斯、拉達曼提斯和薩耳帕冬。米諾斯和拉達曼提斯後來成了冥界判官,薩耳帕冬則成了小亞細亞呂喀亞王國的國王。

長期以來我們這些小女生只是簡單地把它當成愛情寓言。現在我知道,那些古代先賢可沒有興趣和你講神話,他們其實是在向世人隱晦的傳遞統治者古神信息,這則神話說的並不是一個女人的愛情故事,而是說的亞、非、歐三大板塊的運動!故事說婦女亞細亞和一位不知名的婦女想要得到歐羅巴,這表明亞洲和非洲當時在和歐洲板塊碰撞,特別是亞洲板塊,遠古時其地形就是公牛的形狀,公牛指的就是亞洲,它事實上是隱喻上古亞洲板塊曾擠壓歐洲板塊向西南移動,使歐洲滑近了非洲板塊,致使美女歐羅巴出現在“陌生的男子”克里特島面前。這意味着克里特島遠古時離歐洲要遠,同時海神波塞冬的那件連襟衣裙其實就是一狹長的島嶼,上古它與北非利比亞是連成一體的,後來整體下沉了。無論是歐羅巴的神話,還是攪乳海的神話裡面,正是揭示了亞洲板塊的旋轉,導致亞洲板塊向西南方向擠壓歐洲板塊,作爲攪棍,曼陀羅山飛快地轉動,“落有鳥雀的山上大樹,彼此猛烈地碰撞不停,接二連三地倒下山峰。大樹巨木互相磨擦,燃起大火一片通明,噶然間照亮了曼陀羅山,如電光瀰漫暗藍的天空。”“形形色色的各種生物,它們的性命統統喪失。”再看前面的薩邁拉陶盤,那上面的模因表達的不正是崑崙四墟的卍字旋轉嗎?

要知道,卍字符絕不僅是薩邁拉陶盤有反映。中國的萬字符,目前知道的遠在公元前7600年至公元前6200年時的彭頭山文化時期就已出現。馬家窯文化也出現了卍字紋,其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遼寧敖漢旗石棚山墓地出土的小河沿文化陶器上發現有七個刻劃和繪製的“卍”形符。內蒙烏拉特後旗卜爾罕盤山的巖畫、西疆沙雅出土的漢魏時代的人工蝕花石珠上也都有“卍”形符號的發現。薩邁拉陶盤上的萬字符也出現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之間。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都出土過年代久遠的萬字符。可以說萬字符是一種世界文化現象,那是遠古祖先留給後代的最寶貴的遺產。亞歐板塊運動時出現了大洪水,地中海北部島嶼下沉了。米諾斯和拉達曼提斯也下沉了。如果當時的人類沒有親歷神戰,從領袖古神那裡瞭解到地球的板塊運動,他們能杜撰出一個這樣的世人現在才知道的地球板塊運動的神話嗎?所以,這是先民的親身經歷,上古本就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只不過那時候的上位者不是人類。那麼“天不兼覆”呢?天不兼覆,就是說天破了,所以天不能完全覆蓋大地。天會破嗎?在古人看來,天確實是破了。

爲什麼?因爲天上有東西掉下來了。什麼東西?隕星或慧星!神戰導致天上有天體掉下來,譬如我看到的流星箭雨,不是天破了又是什麼?所以纔有女媧補天!“地不周載”呢?大地不能完全承載萬物。這是什麼意思?大地承載不起啊。就是說有山川沉陷了,甚至可能有幽都所在的大陸沉沒了成爲海底遺蹟!“火爁炎而不滅”呢?火,可能指天火,也可能指地火,當然也可能是森林、草原火災。

天火不是霸天虎,就是隕星燃燒降下的火;卦象地火明夷最初就是指火山爆發;有天火、有地火,當然免不了森林、草原火災。所以“火爁炎而不滅”。從《淮南子》記載的“積蘆灰以止妊水”這一句來看。蘆灰是什麼?一直不明。其實它可能是火山灰,當時可能出現了類似於核冬天的火山爆發現象。“水浩洋而不息”呢,這就是大洪水了。但從女媧洪水後尚能鍊銅這一描述來看,這次洪水對於古猿相當於傳說中的滅世大洪水,但還不足以嚇阻古神,接下來的戰爭愈演愈烈。“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可見一斑,古神或者化身原型,或者統帥麾下混血種和部族,征戰天下,他們也就是修蛇、大風、鑿齒等部族的祖先神。而世人看到的《山海經》是對原圖畫書編譯後的結果。編譯者當時的四極不是圖畫書當時的四極,而是四極極移,古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時代,所以,《山海經》譯成神話時需要對原圖方位訂正。校訂者保留了前人極移前的記錄,又將極移後的方位訂正並冠在每一座山的前面,並加上了里程。這樣的例證在《五藏山經》中所在皆是,如果理解不到這一點,一味以當今的方位解讀《山海經》,如此,是不可能復原《山海圖》的。

《山海圖》最初的記錄是通過圖畫的形式刻在玉石版上的。在中國古籍中,黃帝、堯帝、大禹都有發現史前玉石版的記載。按照《初學記》、《御覽》、《帝王世紀》等書記載:“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霧三日。帝遊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水,七日七夜色,魚流,始得圖書。”這是黃帝時發現史前圖書的記載。又據晉朝張華《博物志》記載:“帝堯在位,聖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石版方尺,圖天地之形。又獲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記天地造化之始。”張華是晉代最博學的學者,他肯定是看到了常人沒看到的資料。《博物志》的記載表明,帝堯之時,在河、洛一帶發現玉石版,上面銘刻了天、地的形狀,又發現金色璧玉,上面有文字,記載了天地形成時的情況。玉石版方尺“圖天地之形”,“地之形”好理解,就是地上神國版圖。天之形是什麼?天有形狀嗎?“天之形”就是天象圖,也就是星相圖。“金璧之瑞,文字炳列”,這分明是上古文字圖書,需知《博物志》所述帝堯發現的是文字書,不是圖書——上古之圖書就是以“圖”畫成的書,它和後代的“圖書”概念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帝堯之前就有文字了……現在我知道,那是那些天外種族所在維度的維度通用語演化而成。

而這些玉石版和金璧,就是《山海經》的資料來源。黃帝之後的堯帝、帝禹都繼承了這一傳統,將當時的歷史地理及其它知識刻上玉石版,藏之名山,沉於河洛,形式上是封禪或祭河,然而實際上卻有意無意中保留下了上古秘辛。這就好比在沒有隱私權的時代,一個人要給戀人寫情書:“梅蘭,我愛你。”他因爲不希望公之於衆,又要表達信的內容,他會怎麼寫?他可能會畫一枝梅,畫一朵蘭花,又畫一隻鵝,一片艾葉,一塊泥土。

不明就裡的人自然不知所云,但是從寓意上世人就可以知道,原來信的內容是“梅蘭我愛你”。當然,他也可能畫一把戈代表“我”。這就是中國古史相傳的“河圖玉石版”。祖先們留下玉石版,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輔助記憶。世人收集到河圖玉石版,就加以整理、修訂,如此年復一年,代復一代,從繪圖到結繩記事是進步,但這樣的記載多了,人們可能會覺得畫畫太麻煩,就將畫不斷簡化成圖案。時間久了,圖案就慢慢固定下來,這樣就形成了文字。所以,文字記錄的其實是語音,語義是通過語音實現的。任何地方,包括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在內,只要有文字,它最初一定是象形圖案,而且是表音的象形圖案。哪怕是南極洲,如果發現了遠古文字的話,它也一定是表音的象形圖案。這是人類文字發展的規律。

由於圖案符號最初都是表音的,後來圖案不斷簡化,如果一直按此模式發展下去,就會線性化形成拼音文字,如西方的拼音文字就是如此。西方文字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徹底,最終創造出一種擺脫了線條,擺脫了形和音的語言——這就是計算機語言,所以計算機首先出現於西方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中國文字就不同,它在最初擬音圖畫的基礎上,最後走上了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六書”的道路,最終形成了世人現在看到的文字。東、西文字從此分道揚鑣。但縱然如此,無論西方的拼音文字也好,中國的文字也好,最終還是要通過音表現出來。離開了音的人類文字,不是計算機符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文字記錄的其實是語音,只有通過語音,世人才能得到語義。這一點世人可以在實際生活中看到。譬如一個不識字的人看家書,他橫看豎看都是看不懂的,但是如果有人讀給他聽,他馬上就明白了信的內容。再如我看到的抗日神劇中,有的首長不識字,首長說一句“念”,下面的人就念給他聽,首長馬上明白了文件的內容,並據此發號施令。由此可見,文字記錄的並不是義,而是音,義是通過音來實現的。

哪怕是文字已經成熟了的先秦古籍,如果不瞭解字音,要理解字義是不可能的。例如,中國古籍中很多字,世人都認識,但是世人不知道它的意義。爲什麼?那是因爲世人不知道它的確切一種。舉個例子,《左傳.宣公三年》所述:“昔夏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這一句最後的“用、協”和“休”是什麼意思?因、和、佑啊。爲什麼是因、和、佑的意思?那是因爲古時它們是同音字,而且是中國南方的語音,在粵東俚僚土話中,“用”與“因”、“協”與“和”、“休”與“右”均同音,屬同音通假。只有到了信息時代,語言纔可以脫離形和音。但這是機器的語言,是機器的符號,不是人類的文字符號。人類的信息,最終是要通過音來表達的。除非人類發展到了顯意識傳感,人類纔可以徹底不依賴語音。人類的語言,無論拼音文字還是象形文字,一定得通過音,才能得到義。音和義的關係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一定的音就代表一定的義,音是義的載體,義,意是通過音來實現的!

圖畫書,圖書出現以後,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是圖畫,圖畫實際充當了錄音機的功能,圖畫表現的是音,由音而生義,所以理解上古圖畫書一定要從音上理解。一個淺顯的例子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形成,幾百年來,歐洲學者一直在設法破譯埃及紀念碑銘文上的象形文字,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直到1822年,一個叫吉恩.弗朗索瓦.商博良的青年就是從埃及象形文字的圖案所代表的發音,開始破譯古埃及帝王名字,最終取得突破,成爲古埃及語言學之父。《山海經》的文字,大量的是對圖畫的描述,表明《山海經》之前就是一部圖畫書。這就是《山海經》能夠記錄下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前的歷史地理的真正原因。這些河圖、玉石版就是《山海圖》的前身。後來帝堯整理,大禹時又有補充,並銘於九鼎,伯益據以成書,這就是後世的《山海圖》和《山海經》。

此時此刻,將超感官中光輝無比的‘白虎之血’影響導入,以觀滄海,我看到了……風!阿拉斯加灣上空,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一個直徑數百公里的低壓氣旋正在緩緩轉動,巨大的旋臂帶動風雲激盪,氣旋中心的密集雲層裡,雷暴的閃光彷佛能夠撕裂長空,同上空宛如長虹經天的極光交相輝映。地球繼續向西轉動,沿勘察加半島海岸線,巨大的冰川在互相擠壓力量中造就出無數更小塊的冰川,沿海岸線隨着季風水流的推動前行,由於海岸線的不對稱性,使得帶動冰川的水流形成巨型的環狀渦流。

在顯意識中用潛意識投影出來的我,並未首先選取與‘白虎之血’擁有,理論最大親和性的神力,作爲嘗試下的載體和激活。而是選擇了由於個人傾向問題,質量和操縱性都更強的超感官能力……或者說,以磁場力量取得的超感官。展現在我超感官能力之前的,是何等蔚爲壯觀的天地大美。當一個人站在這個高度,有機會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大自然的渾然天成,時空造化的大氣磅礴,無盡歲月的雕琢,天地偉力的碾磨,只會讓人油然而生無盡的敬畏,面對原始淳樸,面對萬千變幻,體會巨匠的手筆,鬼斧神工的氣魄漸漸地,即使閉上眼睛,那種自然之美、風景之美、顏色之美、形態之美,如同意識中的烙印,歷歷在目。

是的,爲了能夠更加直觀和清晰的感知到。磁場力量與‘白虎之血’的每一分接觸,深明投入與產出間關係的我,並未選擇更安全的直接性碰觸,而是選擇了相對更危險的一種方式,那就是以凝練的陰神作爲超感官能力推動磁場力量的載體,對白虎之血進行嘗試性接觸。以統御集體無意識和元意識之海來構成生命的基因螺旋,在回朔逆流的風浪之中,衝破物質與生命的界限,將集體無意識與地球的星體磁場融爲一體,形成我嶄新的生命磁場,將衆生億萬年沉澱的意元意識洋烙印進我自身的每一處物質組成,

隨着地球的轉動,腳下的世界在不停變換。深藍的海域,銀白的冰川,瑰麗的環流,無不顯現出天地造化才能成就的神奇與壯闊!還沒有等我弄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卻突然發現即使閉着眼睛,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也能無比清晰的出現在腦海中——不是記憶中,而是真實的在意識中呈現:無論自己看向任何一個方向,無論想遠觀還是細查,都像是蒙太奇鏡頭一樣纖毫畢現。短暫的震驚過後,我立刻明白:這是在自己的元意識中,而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正是地球磁場同自己意識對接的映射。我的意識融入地球的集體無意識。我的意志則貫穿天地一切生靈過去未來,剎那間,整個地球數十億年被古神粗暴干擾的生命演化進程,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我的意識之中徐徐展開。

在它面前,個體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雄心,野心,爭霸之心,求勝之心,統統被滌盪殆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億萬斯年轉瞬而過,多少一時豪傑,多少天地主角,然而天地萬物只在按照自己的軌跡默默前行,在時空與量子邏輯中無時無刻不在演繹着這種天地的力量,古神的力量時間不知不覺間流逝,下面是人類的時代。嚴格的說,這個世界本來根本沒有碳基生命當家作主的餘地……

長期以來,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關於歷史週期之說,即認爲歷史並非是線性的,而是週期性的產生和毀滅,時間並非線性的而是循環的。當然也有觀點認爲歷史是螺旋式前進的,真相如何,這就得研究文明的源頭和歷史的進程。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氣候的變遷是有周期性的,地球磁極的轉換也是有周期性的,天體運行也是有周期性的。週期性可以說是客觀規律之一。歷史也有周期性嗎?如果有,這個週期是什麼樣的?引起這個週期的原因是什麼?所以,歷史並非與世人的現實無關。現實來源於歷史,並且將成爲新的歷史。偉大領袖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司馬遷研究天體的運行,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爲一紀,三紀而大備。”就是說,天體的運行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1500年爲一紀,4500年完成一個循環。戰國韓非子更是指明瞭這個循環的週期是4560年。但司馬遷的天體運行週期並非中國關於天體運行規律的最早記錄。事實上,早在司馬遷之前中國就有天體運行的週期理論,《周髀算經》所述:陰陽之數,日月之法,十九歲爲一章。四章爲一蔀,七十六歲。二十蔀爲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三遂爲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七首爲一極,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生數皆終,萬物復始。”從《周髀算經》看,《周髀算經》比司馬遷的更具體,而且《周髀算經》在4560年的週期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31920年的週期。這個週期一滿,“生數皆終,萬物復始”。

這種歷史週期論不獨中國經典有記載,佛教也有,而且其週期更是宏大。佛教中的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每一小劫爲1679.8萬年;二十個小劫爲一中劫,爲3.3596億年;80箇中劫爲一大劫,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共268.768億年。所以無論中外,無論亞洲和美洲,都有這種歷史週期論。只不過《周髀算經》和司馬遷的天體運行論較之佛教經典更具體而微而已。《周髀算經》和司馬遷的天體運行論不僅有周期,而且大週期中還套着小週期,小週期中套着更小的週期,環環相扣,循環不已。地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以爲司馬遷僅是史學家,古時的史官是身兼天官之職的,並且是世襲的。世襲是因爲天文觀察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進行,非世襲不能傳承天文。他們的結論往往是幾十代人實際觀察總結的結果,是值得重視的。

根據天人感應理論,天道如此運行,作爲人間的歷史自然也如此發展。周文王滅商紂前,手下大臣多次勸他出兵滅紂,文王就是不爲所動,說你們啊還是太年輕,不知道人不但要主觀努力,還需要知道歷史的進程……也就是天命,此刻時機未到。什麼是天命?天命就是天機,就是星相。上古之帝王往往是星相學家,非後世武夫之可比。周文王等待的就是一個五星聚會的時機,可見周文王是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這一天文現象的。五星聚一出現,可能會引起天文、地質的變化,有時自然災害也會相應增多,人心就會不安定,加上輿論造勢的影響,其所引起的社會心理震盪是非常巨大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備,周文王籍此高呼,午時已到,揮戈一擊,就徹底終結了商王朝。現代歷史學家關於武王伐紂的時間一直得不到確證,直到美帝一個學者運用天文知識,計算出公元前1046年爲五星聚出現的天文時間。

自此,武王伐紂的時間纔得到確認。可見,在天文學界,天體的運行確實是有周期性的。那麼歷史呢?也有周期嗎?古人相信是有周期的。自商湯於公元前1598年建立到周文王在位,時間接近500年;自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之後到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歷時近500年;孔子之後,孟子更是就扳着指頭數年份,“五百年聖人出”,可見自周文王到司馬遷,先賢相信歷史是有周期的。真相真的如此嗎?推動歷史週期進程的力量又是什麼?現在我找到了,答案就在《山海經》中。

第二十九章龍珠歸來(下12)第二十三章龍珠歸來(下6)第一百六十五章手撕鬼子第三十二章龍珠歸來(下15)第一百四十八章尤里的復仇第十章咒禁道(下)第十七章龍珠歸來(中4)第三十九章真心話大冒險第一百五十一章我的奇妙男友第十九章龍虎金丹第一百六十章兇語心願第二百零二章蝴蝶效應第一百二十七章有點二的桃花運第二百零二章長安亂第一百零七章死嬰第五十二章命中註定第三十七-三十八章幽靈新娘·逢魔時刻(大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美人魚第一百一十四章爲愛成魔(七夕節快樂)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一百八十七章奶酪陷阱第八十八章恐怖遊輪第一百六十九章秘經第八十六章九層妖臺第四十章龍龍龍(5)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七十一章梔子花開(晚上還有一章第四十八章真相大白?(今天的第三章)第一百零五章人間有愛第十五章龍珠歸來(中2)第一百五十一章我的水月不可能這麼失蹤第二十三章蛇蠍美人第四十九章宿醉第四十五章龍與虎第一百三十六章搶灘登陸第一百七十五章我們都是超能力者(大章慶重陽)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一百五十九章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第一百零七章死嬰第四十四章龍與愛麗絲第八十二章書姬吟遊路第一百四十章親子第一百零八章公公出宮第一百一十三章怨相第九十六章OH我的鬼神君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九十六章秦皇漢武鵲橋仙第一百零三章大道天行第四十八章龍與法老王第三十三章六人行第一百六十五章鳩佔鵲巢第一百四十六章因人妻女第八十章黃泉第一百九十一章靈魂擺渡第一百二十五章女王之花(大章求票)第一百四十七章腐泉子第四十六-四十七章婚外情事·千金女賊第一百六十二章野狐禪第四十二章囚徒困境第一百二十七章龍符第一百七十八章三山九侯先生第二百零七章金口玉言第一百三十五章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第一百七十三章天地劫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五-六章龍王娶親·恐怖人柱第五十六章從天兒降(因某熊孩子而遲到的昨日第三章)第四十三章龍與亞瑟王第三十六章龍龍龍(1)第二章三千億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二百零二章蝴蝶效應第八章謎蹤血影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十章窮山惡水第四十九章宿醉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十章咒禁道(下)第一百七十九章上清宮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一百二十九章餘醉?餘罪?第一百三十四章失魂引(下)第六十五章龍帝之墓(7)第六十三章龍帝之墓(5)第一百六十一章超電磁炮第一百四十六章因人妻女第一百七十三章午夜兇靈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一百一十八章戀水中的城市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一百三十一章火燒赤壁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一百六十一章超電磁炮第一百七十八章侏羅紀公園二第一百二十八章虎口脫險第一百九十一章靈魂擺渡第四章錢能通神第二百一十八章國勢第一百八十二章魔幻手機
第二十九章龍珠歸來(下12)第二十三章龍珠歸來(下6)第一百六十五章手撕鬼子第三十二章龍珠歸來(下15)第一百四十八章尤里的復仇第十章咒禁道(下)第十七章龍珠歸來(中4)第三十九章真心話大冒險第一百五十一章我的奇妙男友第十九章龍虎金丹第一百六十章兇語心願第二百零二章蝴蝶效應第一百二十七章有點二的桃花運第二百零二章長安亂第一百零七章死嬰第五十二章命中註定第三十七-三十八章幽靈新娘·逢魔時刻(大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美人魚第一百一十四章爲愛成魔(七夕節快樂)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一百八十七章奶酪陷阱第八十八章恐怖遊輪第一百六十九章秘經第八十六章九層妖臺第四十章龍龍龍(5)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七十一章梔子花開(晚上還有一章第四十八章真相大白?(今天的第三章)第一百零五章人間有愛第十五章龍珠歸來(中2)第一百五十一章我的水月不可能這麼失蹤第二十三章蛇蠍美人第四十九章宿醉第四十五章龍與虎第一百三十六章搶灘登陸第一百七十五章我們都是超能力者(大章慶重陽)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一百五十九章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第一百零七章死嬰第四十四章龍與愛麗絲第八十二章書姬吟遊路第一百四十章親子第一百零八章公公出宮第一百一十三章怨相第九十六章OH我的鬼神君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九十六章秦皇漢武鵲橋仙第一百零三章大道天行第四十八章龍與法老王第三十三章六人行第一百六十五章鳩佔鵲巢第一百四十六章因人妻女第八十章黃泉第一百九十一章靈魂擺渡第一百二十五章女王之花(大章求票)第一百四十七章腐泉子第四十六-四十七章婚外情事·千金女賊第一百六十二章野狐禪第四十二章囚徒困境第一百二十七章龍符第一百七十八章三山九侯先生第二百零七章金口玉言第一百三十五章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第一百七十三章天地劫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五-六章龍王娶親·恐怖人柱第五十六章從天兒降(因某熊孩子而遲到的昨日第三章)第四十三章龍與亞瑟王第三十六章龍龍龍(1)第二章三千億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二百零二章蝴蝶效應第八章謎蹤血影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十章窮山惡水第四十九章宿醉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十章咒禁道(下)第一百七十九章上清宮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一百二十九章餘醉?餘罪?第一百三十四章失魂引(下)第六十五章龍帝之墓(7)第六十三章龍帝之墓(5)第一百六十一章超電磁炮第一百四十六章因人妻女第一百七十三章午夜兇靈第十三章血色櫻花第一百一十八章戀水中的城市第一百九十二章地下鐵第一百三十一章火燒赤壁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一百六十一章超電磁炮第一百七十八章侏羅紀公園二第一百二十八章虎口脫險第一百九十一章靈魂擺渡第四章錢能通神第二百一十八章國勢第一百八十二章魔幻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