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推車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柱子跟上隊伍走了不久,他的父親王懷炳老漢也加入了支前的行列。老漢已經五十九歲了,按照農救會的規定,過了五十五歲的人可以不出夫,況且他家裡還有個瞎眼婆子無人照料。但老漢執意要去,誰也攔不住他。

柱子雖然長成了壯小夥子,但在懷炳老漢的眼裡,他的兒子永遠是莊稼棵上的嫩鬚鬚,開春時節的樹芽芽,碰不得拽不得,不容有閃失的。霜降之前,隊伍打完了棗莊和泗水,拉到他們這一帶休整。這一帶剛搞過土改,人們臉上終日喜氣洋洋,老漢子叼着菸袋鍋在自家新分的田地裡轉悠,老婆子端着簸箕在自家小院裡翻曬剛分到手的糧食,大閨女小媳婦參加了婦救會,唱歌扭秧歌學識字,小夥子們眼盯着那些扛着鋼槍齊步行進的士兵,心就癢癢開了。隊伍上的人一來動員,他們紛紛報名參軍。按說柱子是獨子,可以不當兵,別人也不會小瞧他,更不會被人硬拽了去。可他自己留不住自己,別人就不好說啥了。

那幾天,不斷有消息傳到他家小院裡來,說張三家的兒子穿上軍裝了,李四家的兒子扛上槍了,王二麻子家的兒子也戴上大紅花了。柱子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就知道悶頭睡覺,喊他吃飯他說不餓,喚他喝水他說不渴,聲音啞啞的,入了夢魘一般。他娘燒了一鍋開水,讓他挑到隊伍那邊去。他去了,直接走進了一縱七團三營九連二排的駐地。恰巧有個白白淨淨的戰地女記者來二排採訪,女記者穿着合體的軍裝,手裡拎着個皮匣子,別人說那叫照相機。女記者喝了一碗水,說,呀,你家的水怎麼這樣甜呀。柱子低了頭說,俺娘用松枝燒的,松枝燒出來的水又香又甜。女記者又說,喲,你是誰家的小夥呀,西王莊的小夥我都見了,就數你精神。劉排長,你借他軍裝穿穿,再給他一支槍,我給他照張相。

柱子像個木偶一樣,任女記者擺佈了好一陣子。隨即咔嗒一聲,定了影。女記者收起皮匣子。那一刻,柱子突然聞到了一種氣息,一種他說不出來的氣息,那種氣息一定來自戰場,它含着硝煙,含着新鮮血液,含着鋼鐵,含着剛剛掀開的泥土,含着年輕的身體,也含着抖落的露珠和破碎的野花。後來柱子把這個發現講給小娥嫂子聽,說這種氣息帶着魔法,深深迷住了他。

但此刻柱子並不知道,這種氣息將伴他一生。回到家裡,他把木桶往地上一撂,甕聲甕氣地說,爹,娘,俺想好了,隨隊伍走。他的娘正烙着煎餅,手按在鰲子上,煎餅糊了,手冒了煙起了泡,也不覺疼;懷炳老漢正蹲在門檻上吧嗒旱菸,菸絲燒盡了,他仍不停地吧嗒,彷彿想把煙油子都吸到肚裡去。半個月後,隊伍要開拔了,一大早,劉排長帶幾個兵來到他家,把小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給水缸裡挑滿了水。穿一身新軍裝的柱子起初縮在後面,東張西望不知幹啥好,後來他端起瓦盆,往院子中央的那棵香椿樹下澆水,一連澆了三遍。那棵香椿是他出生那年栽的,按當地的習俗,在他過週歲時,他的爹孃在樹下襬了香案,又扶他磕了三個響頭,算是拜了乾孃。乾孃會保佑他一生平安。現在,香椿樹已長到了大腿一般粗,而她的乾兒子也要遠行了。

劉排長乾巴巴地替柱子安慰了幾句他的爹孃。倒是劉排長帶來的兵裡,有個外號叫小算子的,模樣雖不濟,但能說會道,據說他原先當過算命先生,後來被國民黨抓了夫,新四軍過漣水時給解放過來了。小算子搖頭晃腦對懷炳老夫婦說,大爺大娘甭擔心,您兒子像我一樣,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頂冒紫氣,面露祥光,福大命大造化大,上了戰場,彈子兒會繞着我們飛。你看我從那邊到這邊,可以說身經百戰,屢立戰功,見的死人海了去啦,但我一根毫毛都沒傷着。老婆子抹了把臉,面帶着笑,說,瞧這孩子真會說話。劉排長惱也不是笑也不是,扭頭狠狠瞪了小算子一眼。懷炳老漢命老婆子趕緊把放了一冬捨不得吃的紅棗拿出來。老婆子端着柳條筐一把一把往孩子們懷裡塞。大夥躲着不接,老夫婦就唬起臉說,俺兒子和你們一樣了,你們就像俺的兒子,一家人還見外?真是的。小算子替劉排長髮話道,乾脆每人吃一顆吧,人民的棗,人民的心,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大夥都笑了,每人捏一顆扔進嘴裡。柱子也含一顆,過了好一會才把棗核吐出來,他踱到窗前,用腳踢蹬出一個坑,認認真真把那隻尖尖的棗核埋了進去。然後他擡起頭來自言自語說,不知它能不能發芽呢。

號聲在村落、田野和山峁間久久迴盪。不見首尾的隊伍在村外的官道上蜿蜒西去。老人、婦女和孩子們駐足於道路兩旁,鑼鼓聲震天作響,婦救會的大閨女小媳婦把秧歌扭得像剛出鍋的麻花,香噴噴讓人眼花繚亂;煎餅、雞蛋、蘋果、花生、核桃、大棗在人羣裡飛來飛去,彷彿是天上落下來的。懷炳老漢一手拎着老婆子,一手拎着菸袋鍋,鑽來擠去,四隻眼睛望着遊動的隊伍,一眨也不敢眨。老婆子喋喋不休,說咋還不見柱子,他過去了嗎。懷炳老漢也納悶,他覺得這些穿軍裝的孩子都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看着看着眼就花了,就辨不出誰是誰了;他還覺得遠行的隊伍跟沂河的水一樣,一直流啊流啊,沒個盡頭。

小娥也站在歡送的人羣裡,她沒有扭秧歌。她的男人--那個癆病腔子大貴剛死不久,身上還戴着孝,所以她不能在人前過於歡笑。傍晌時,隊伍終於過完了,小娥來到懷炳夫婦跟前說,叔,嬸,俺看見柱子兄弟了,他背一杆新槍,好精神。俺往他兜裡塞了六個紅雞蛋呢。老婆子擡起衣袖抹抹眼,說,嗨喲,俺這是咋啦,連自個的兒子都沒認清,這眼怕是要瞎了。小娥低下頭,勸道,嬸子,快別說了,俺兄弟確實蠻高興的,他還對俺說,等打完仗,就回咱西王莊種莊稼,讓俺叔給他買把新鐮刀,割麥子用。懷炳老漢卻不知哪來的火,突然衝老婆子說,家裡不是還有半罐子雞蛋嘛,你也不知道煮煮。老婆子忙說,俺心裡亂,沒顧上。老漢又說,家裡還有半口袋花生,你也不想着炒炒。老婆子接上說,俺沒顧上,心裡亂。

隊伍早沒了影,他們仍不願回村。三個人踮起腳尖望着隊伍消失的方向,看到日頭越落越矮,土地亮晃晃的,村子烏濛濛的,遠處的羣山在陽光下起伏,彷彿大河中的波浪,一直流向天邊。

隊伍走了不出一月,老婆子的眼睛果真說瞎就瞎了。那天傍晚時分,她熬好晚炊後,像往常一樣,搖着一雙小腳到村外的官道上朝遠處瞭望,望着望着,就感到滿眼都是火紅的顏色,灼得眼眶子像要炸開。接着,紅色慢慢褪了,無涯無際的黑暗浮上來,卻再也卸不掉了。懷炳老漢唉聲嘆氣把她揹回家,她反倒安慰老頭子說,不礙事的,柱子一回來,就會好的,俺還想好好看看他呢。

轉過年來,天氣冷得厲害。農救會的人敲着銅鑼挨家挨戶動員,說是隊伍要打大仗,攻萊蕪,號召大家夥兒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運糧秣,擡傷員,踊躍支前,接濟前線。又把整個村落鼓動得熱火朝天。懷炳老漢未被列入支前名單,農救會的人沒踏他家的門檻,老漢卡着腰氣哼哼地說,狗崽子,欺俺老漢子不中用了嗎,告訴你們,推起小車俺一天行個百八十里的,啥事沒有。

天未放亮,西王莊的十八輛獨輪小推車就出村了,吱吱啞啞的響聲連成一串,像夜鳥的啼叫,攪碎了黎明前的黑暗。這一帶的支前隊伍都在那條黃土官道上集合,然後排開一字長蛇陣,人們弓了腰胝足前行。

西去萊蕪,一百二十華里遠,兩天的路程。

懷炳老漢和小娥合使一輛小車,老漢在後面推,小娥在前面拉。這一老一少特別惹眼,老的乾瘦乾瘦,頭髮花白,額頭的皺紋像土地上的溝坎,缺齒少牙的嘴呼出的氣息格外濃重;少的細腰圓臀,三尺青絲盤在腦後,一張瓜籽臉兒憋得通紅。老的邊走邊望着眼前那根繃得緊緊的麻繩,說大貴家的,甭使那麼大勁,路還遠着呢,悠着點力氣。小娥頭也不回,柔聲說,叔,俺年輕,別的沒有,就是不缺力氣,累不着的。

自打恆了心要去支前,懷炳老漢就着手收拾家裡的那輛小推車,該緊固的緊固,朽壞的地方換了新的,又請木匠做了個光滑無比的棗木輪子,把這輛有年頭的小車打扮得像個即將迎娶媳婦的新郎官。他沒想到小娥也要做民工,小娥不惜和公婆翻臉,死活鬧着要走,說不依她她就上吊,或者跳崖。那天她抱着一盤粗壯的麻繩來找懷炳老漢,一見面就咧嘴笑,說他們總算應了,這樣俺就不用這根繩子吊頸了,用它拉車吧。老漢疑惑着說,這可是上前線,你能行嗎?小娥說,咦,叔你小瞧了俺,柱子兄弟敢去冒死打仗,俺往前線溜溜腿還不行?說完又笑,像揀了個大便宜。老漢想起,自她男人死後,還沒見她笑過呢。

老婆子更是忙乎起來沒個完。她睜着一雙瞎眼,沒白沒黑地縫了個紅兜肚,又在上面繡了鍾馗像,說是護身符,反反覆覆囑咐老頭,到了前邊,無論如何也要想法交給柱子,逼着他戴上。爲了做這個護身符,老婆子的手指上扎得到處是針眼子。然後,她又沒黑沒白地推磨,磨出米麪再烙煎餅,焦黃酥脆的煎餅摞在那裡,足有多半人高。老漢勸她,說柱子吃不了這麼多,你就歇着吧。她卻說,你個老東西,光念着自已兒子,私心忒大呢。見了柱子的同志,每人分一點,讓他們都嚐嚐,記住了嗎?老漢一拍腦瓜子,說,還是你想得周到,俺忘不了,放寬心吧。

臨動身前,老婆子只留下三升玉米,讓老漢把家裡餘下的兩口袋糧食都帶上。老漢說,咋,俺鬧不準啥時回來,你個瞎眼婆子不想活啦。老婆子說,餓不死俺,村裡人到時會幫俺的。呆在熱炕頭上,吃糠咽菜照樣活命,孩子們就不成了,他們在前邊拼命,離了糧食還打個屁仗。老漢拗不過她,只好氣哼哼地把口袋綁在小推車上。這樣,他們這輛車上的四百斤糧食,約有一半是懷炳老漢自家的。

支前的隊伍浩浩蕩蕩,沿不同的道路奔向萊蕪一帶的戰場。雖然已到了立春時節,但嚴冬仍在肆虐,呼嘯的北風無孔不入,切割着人們**的肌膚。太陽儘管露了臉兒,然而它虛弱得飄飄忽忽,彷彿一陣風就能把它颳走。田野裡的麥苗還在沉睡,遍地布了白霜,看上去晃人的眼。越往前行,氣氛越緊張,已經能夠聽到遠處隆隆的炮聲,像雨天的悶雷。一路上,不知爲啥,懷炳老漢和小娥儘量不提柱子,彷彿柱子是個易碎的器皿,一碰就壞。他們都把柱子擱在了很深的心裡,抑制着不去觸動他。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心裡擱不下他,心中的他像只小兔,總想沿着嗓子眼兒,蹦到外面來。於是,話題繞來繞去,不由自主就扯出他來。比如小娥說,叔,你快六十的人啦,力氣一點都不顯差。老漢就說,可不,要論下力氣,柱子都比不上我老頭子。比如小娥說,叔,俺看來支前的人裡,就數你年紀大。老漢就說,要是柱子不參軍,推這輛車子的,就是他。又比如老漢說,大貴家的,你滿二十了吧。小娥就說,過了,二十一啦。俺比柱子兄弟大三歲。俺那個死鬼和柱子同庚,都說女大三抱金磚,俺這輩子怕是連塊石頭都抱不上了。再比如老漢說,唉,大貴也夠可憐的,從小就是個病秧子,攤上你這麼個好媳婦,硬是沒福命。小娥就說,他呀,要是頂柱子兄弟一根指頭,俺也不叫屈。

說着念着,懷炳老漢的眼前就浮起兒子的面影。老王家一直人丁不旺五穀欠豐,到懷炳這一輩時,已是三代單傳。再由於家境貧寒,他三十好幾了,還未討上媳婦。有一年的晚秋,他捨命從河裡撈起一個女人。一問,她是臨沭一帶的人,婆家是個富戶,因她連着生了四個丫頭,被男人一怒之下趕出家門。她沒臉回孃家,就四處流浪,沿路乞討,到了沂河邊,她突然不想活了,就順水而下。後來這女人便成了柱子的娘。但在很長一段日子裡,懷炳卻當不上爹,女人的肚皮不知何故總也鼓不起來。眼看老王家就要絕戶了,蒼天有眼,他四十一歲那年,柱子終於呱呱墜地。往後他們再也沒能生育,柱子就成了十畝地裡的一棵獨苗苗。家裡雖然吃了上頓沒下頓,雖然穿了這件沒那件,但凡有一口吃的,但凡有一件穿的,都由着他盡着他。老兩口扳着指頭過日子,眼瞅着他長成了壯小夥,如果趕上正常年景,該當抱孫子了呀。

離戰場越來越近了,隆隆的炮聲愈加沉悶。懷炳老漢不敢再往下思想,他吭吭咳嗽一陣,感到腳下發飄發虛。他只好再用些力氣,腰弓成一隻大蝦,使自己的步子不至於凌亂。身上的棉衣溼了幹,幹了溼,又涼又硬;頭髮、眉毛和鬍鬚結了一層冰渣,用手一擼,噼噼叭叭往下掉。

在小娥的腦袋瓜裡,柱子是另一種模樣。三年前,一乘小花轎把她從東王莊擡到了西王莊。她的男人大貴和柱子是沒出五服的堂兄弟,迎親那天,柱子過來幫忙,端茶遞水招呼客人。柱子的裝束同其他的鄉下同齡少年沒啥區別,他們留着同樣的髮式,戴同樣的翻耳棉帽,穿同樣的對襟棉襖挽腰棉褲和圓口棉鞋,就連他們甩鼻涕的動作也幾乎一模一樣。但小娥卻從他們中一眼挑出了柱子,他眉目柔順,神態靦腆,衣着潔淨,手腳靈便。吃飽喝足之後,小叔子輩侄子輩的冒失鬼們都涌到她的新房,信口胡謅,髒話不斷,有的還動手動腳,撩撥得她耳熱心跳,滿面羞紅,讓她惱不得怒不得,只有招架的份兒。唯有柱子立在一旁,立在冬日的陽光下,絲毫不爲所動,似乎他還是個童蒙未開的雛男。可他的個頭是同齡人裡最高的,他脣邊的茸毛已經變粗變硬了。那一刻,她希望他也能過來,主動同她攀談幾句,哪怕說一些過頭的話也不要緊。但呆了沒一會,他就一聲不吭走開了。

到了晚間,她才發現自己男人是個不可救藥的癆病腔子,男人咳得地動山搖,樑上的塵土給震得紛紛往下落,燭光和窗戶紙都跟着打顫。服侍男人睡下後,她和衣而臥,許久無法入眠,不覺又想到了柱子。天明醒來,枕頭溼了一片。兩家住在一個衚衕裡,往後見面的機會天天有,但每次碰上,他都規規矩矩叫一聲嫂子,多餘的話一句也不說,多餘的動作一個也不做。

小娥過門不到一年,男人就臥牀不起了。以後每次回孃家小住,公公都差柱子代勞,送她接她。這年春天的一個下午,他們並肩行走在回西王莊的小路上,柱子吭吭哧哧告訴她,有媒人給他提了一門親,對方是東王莊大財主馮三多的小閨女馮桂香,他爹有點動心,馮三多也挺有意。小娥猛地駐下腳步,身子靠在路邊一棵白楊樹上,說兄弟你可別犯傻,俺和那馮桂香一塊長大,對她知根知底,她要臉蛋沒臉蛋,要身段沒身段,屁股癟得像柿餅,怕是連個胎都坐不下;這且不說,她外不會種莊稼,內不會做女紅,你娶這種媳婦圖個啥?俺叔是看上了馮家的錢財,馮家是看上了你這一表人材。其實呢,馮家一文錢都恨不能掰成八瓣花,一年到頭從來不吃三頓,即使馮家捨得給你家錢財,你說錢財金貴,還是人材金貴?小娥胸脯一起一伏,喘口大氣,又說,傻兄弟,要是那馮桂香趕上你嫂子一根指頭,俺就贊成這門親事。後來懷炳老漢特別感激小娥,說幸虧她給攪黃了這門親,否則就壞大菜了。因爲去年入冬土改時地主馮三多捱了槍子兒,柱子若是當了他女婿,不給整死也得蛻層皮,更別說參加解放軍了,怕只有參加還鄉團的份兒。

那個美妙的下午,小娥依靠着一株挺拔的白楊樹,說着說着就走了眼。路上不時有一對回家的小夫妻走過。天上不時有一雙歸巢的鳥兒飛過。田裡不時有兩隻漫遊的瘦狗跑過。小娥**辣地說,兄弟,你信嗎,嫂子至今仍是根掐花帶刺的嫩黃瓜呀,你大貴哥一口都沒吃上呀,男人想做的事情他一件也做不了呀。話未說完,淚已沾襟。人都說小娥的臉蛋如月亮一般亮,人都說小娥的眼睛如星星一般明,但柱子就是不敢擡頭看她的臉,柱子只是低頭瞄她的腳。他渾身冒了汗,臉上水汽涔涔,吶吶地說,嫂子你別難過,大貴哥會好起來的。又說,天不早了,咱回家吧。回答他的,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再往後,男人一隻腳踩陰間一隻腳踏陽間,折騰了快兩年,小娥收了芳心,盡心盡力侍候男人。埋了大貴,再定眼看柱子,見他不僅挺拔,而且健壯了。卻就在這當口,柱子扛起槍走了人。

誰知道啥時候才能再見面?小娥也不敢往下想了。

第二日中午,他們在靠近萊蕪城的一個小村子裡卸下糧食。懷炳老漢把三大包袱煎餅交給一個收糧的老兵,只留下筷子般高的一摞。草草吃過午飯後,帶隊的頭頭招呼大夥往回返,懷炳老漢和小娥一商量,決定加入到另一支民工隊伍,往前線運彈藥。懷炳老漢囑咐幾個鄉親,讓他們回去後告訴他家老婆子,就說他和小娥給柱子送東西了,晚些日子回家。

城北面的丘陵地帶是萊蕪戰役的主戰場,那裡槍炮聲密得成了疙瘩。懷炳老漢沿途看到很多建築物上用石灰水寫着一些斑斑駁駁的大字,就問小娥寫的啥。小娥指着一溜院牆上的一排石灰字說,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老漢又問,蔣介石是誰?小娥想了想,說,他是個不讓咱老百姓吃飽飯的人。老漢琢磨了一下,說俺明白了。

臨近黃昏時分,仗打完了。小娥攙着懷炳老漢立在一個高坡上。遍地躺着數不清的屍體,遍地是燃燒的灰燼,他們心驚肉跳,不敢往那上面看。剛打了大勝仗的解放軍正在收隴,準備脫離戰場。

柱子在哪兒?老漢一顆心像錘子擊鼓那樣怦怦着。小娥瞪大眼睛,在活着的人羣裡尋找。她聞到了一種非常刺鼻的氣息,這種氣息令她五內翻卷。她想起柱子曾經向她描繪過一種氣息。這就是那種讓柱子心魂不安的氣息嗎?小娥弄不清楚。

一個挎盒子槍的軍官牽着匹高頭大馬從高坡下經過。懷炳老漢衝他說,同志,你見沒見俺家柱子?軍官說,叫柱子的忒多,哪個部隊?老漢忙說,噢,他大號叫王長柱,是一縱七團三營的。小娥補充道,三營九連二排六班的。軍官搖搖頭說,一縱、二縱、七縱的人都在這裡集結,亂得狠,怕是難找。

此時,隊伍已歸攏完畢,開始行軍。成千上萬的兵依次從他們面前經過,懷炳老漢和小娥大氣也不敢出,眼睛更不敢眨,一動不動地望着那些撲面而來的身影。可這些身影幾乎一模一樣,步伐都很疲憊,衣服上都有燒焦的痕跡,而且大都沾着血,面孔都黑得像包公,只有牙齒和眼珠子是亮的。不多一會,懷炳老漢的眼睛就花了,他說,大貴家的,我眼力不濟,你可要瞅仔細點。小娥下意識地點點頭。突然,小娥尖叫道,叔你快看,那一個像柱子。等那一個近了,近了,再看,卻根本不是。小娥急得快要哭了。

就這樣,這一老一少迎風站立,用力尋找,直到隊伍過完了,也沒見到柱子。懷炳老漢木呆呆的,手腳冰涼,一陣風吹來,差點把他颳倒。小娥背過臉去,偷偷抹了把清淚。夜幕已罩下來,遠處偶爾響起零星的槍聲,四周靜得人。正不知咋辦時,又有一支擔架隊匆匆路過,二人趕忙下了高坡,伸頭打量擔架上的傷號。驀然,一個熟悉的面孔終於映進了老漢的眼簾--但不是柱子,是和柱子一個排的解放兵小算子。小算子也認出了懷炳老漢,示意擡擔架的人停一停。老漢急煎煎地問,俺家柱子呢?

小算子吃力地說,已經開拔了。

老漢哦了一聲,他咋樣了?

小算子說,他了不得呢,上了戰場比誰都猛。今天下午,他親手捉了個少將師長,還在火線上入了黨,當了班長,都成了我的上級啦。

不知不覺,老漢的臉上塗滿了淚。小娥也模糊了雙眼,腦袋裡像開鍋一般,但心裡踏實了許多。老漢又說,他掛彩了嗎?

小算子說,受了點輕傷,左胳膊讓炮彈皮咬了一小口。

這點傷不算啥。老漢大聲說。說完,他俯下身子,猛丁攥住小算子的一隻手,孩子,你咋了?

小算子用另一隻手指指胸脯,說沒啥,兩顆混賬子彈不長眼,鑽進去喝血吃肉了,***,便宜了它。

你不是說子彈會繞着你飛嗎?老漢冒出一句傻話。

唉,人算不如天算呀。小算子淒涼地笑笑。

血珠子透過擔架往下落,轉眼汪了一片。擡擔架的人咋咋唬唬要趕路,小算子說甭急,急也沒用,我已掐算過,我活不過今夜子時。他又轉向小娥說,這丫頭,是王長柱的小對象吧,真夠俊的。小子以前從來沒講過嘛,光一個人偷着樂,不夠意思嘛。都到了這時候,小算子還有心開玩笑。

擔架隊遠去了,天也黑盡了。懷炳老漢點上菸袋鍋,邊吸邊和小娥商量,說沒見上柱子他總覺心不甘,再說柱子娘捎給他的東西也沒交給他,他想繼續隨隊伍走。大貴家的,要不你先回家吧。小娥當即不容置疑地說,俺回家幹什麼?家裡沒俺一點牽掛頭了,俺單單牽掛柱子兄弟,不見他一面俺也不甘心。叔,咱爺倆一塊走,管它天南還是海北。

月光下,一老一少又上路了。

這以後,他們隨隊伍上泰安,下兗州,奔魯南,進蘇北。反正哪裡有隊伍,哪裡就有支前民工,不愁沒伴兒。他們運糧運彈,擡傷員埋死人,什麼都幹過。有一次,遇到敵機轟炸,同行的民工扔下運糧車就往路邊的樹林裡鑽,他二人不慌不怯,硬是把車子推到了安全的地方,結果很多小車被炸翻了,糧食灑得到處都是,他們車子上的糧食一粒沒丟。懷炳老漢淡淡地說,柱子他們在第一線,啥樣的惡陣沒見過,幾架小飛機嚇不倒咱。小娥說,柱子兄弟當兵走時還怪咱沒覺悟呢,他要是見了剛纔那陣勢,肯定誇耀咱爺倆一番。老漢頗爲得意,說兒子是好漢,老子也不是軟蛋,就連你這個長頭髮的小媳婦,見識一點都不比老爺們兒短。小娥美滋滋地說,俺比柱子兄弟還差得遠呢。

隊伍這一陣子沒打大仗,形勢不算緊張,老少二人的心情也像漸漸轉暖的天氣那樣,充滿了陽光。一路上的話題自然仍是離不開柱子。每到一座剛解放的城鎮,懷炳老漢就說,肯定是柱子他們攻下的。每吃上一頓當地百姓爲民工們準備的可口飯菜,小娥就說,要是沒有柱子兄弟他們,咱哪能吃上這麼香的蘿蔔燉肉白麪饃饃呀。懷炳老漢沉吟道,柱子是個好孩子,又聽話又懂事,就是靦腆,膽也忒小,見了螞蟻都繞着走,見了生人就臉紅,人都說這種脾性的孩子沒出息。哪想到他當兵不幾天,一立竿就見影,立馬換了個人,小算子說他捉了個少將師長,大貴家的,你說說,師長是個多大的官?小娥說,師長帶的兵呀,少說也有萬兒八千。老漢嘖嘖道,瞧瞧,領兵一萬的先鋒官,生生讓俺家柱子給捉了。老王家從古到今,就出來他一個兵,他沒給祖宗丟臉吶。老漢說着說着就溼了眼睛。

一次,小娥幽幽地說,咱們隊伍總打勝仗,照這樣子打下去,不出幾年就會奪了他老蔣的江山。等全國解放,俺柱子兄弟官當大了,進了城,再娶個城裡的洋婆娘,會不會忘了咱西王莊?老漢鬍子抖了抖,一跺腳,說他敢,看俺不敲斷他的腿。他就是住上了金鸞殿,也不能忘本。人吶,啥都好說,就是不能忘本。

春天快要結束時,隊伍調頭北上,再次踏進沂蒙山。

山山嶺嶺,溝溝壑壑,一眼望不到邊。山上的樹綠了,路邊的花開了,蝶兒貼着枝頭翩躚,蜜蜂繞着花蕊旋轉。空氣裡流竄着芳香,布穀鳥兒在眼望不見的高處聲聲啼叫,清亮的溪水倒映着山崗樹木和藍天白雲。小娥就覺得眼裡溢滿了斑斕的色彩,心裡盪漾着濃稠的情感。在繚繞不絕的陽光、月光、清風和植物的芬芳中,小娥一次次不可遏制地想到柱子。半年前的那個下午,小娥正在屋裡給她孃家的兄弟納鞋底,柱子突然闖了進來。人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自打大貴死了後,柱子這還是第一次踏她的門檻,她禁不住眼睛發潮,鼻子發酸,心尖子撞得胸房又疼又癢,手腳一時不知往哪兒擱。柱子給她帶來了離家參軍的消息,她不信,死也不信,說你騙嫂子玩呢。柱子說,是真的,俺啥時候騙過嫂子。小娥當即噤了聲,許久才說,俺早知道西王莊留不住你,任誰也留不住你,這是命。原本呢,兵荒馬亂的年月,是好馬就得拉出去溜一溜,是好男就得扛上槍抖一抖,纔不枉來世上走一遭,嫂子一句攔你的話都不想說。只是,你這一走,把嫂子的心也帶走了呀。唉,不說了不說了,這是命。柱子似乎也動了心,說俺記住了嫂子的情,更忘不了嫂子的恩,只要俺不死,總有再見面的那一天。小娥忙伸手捂他的嘴,說這種不吉利的話萬萬講不得。

小娥拿過未納好的鞋底,讓柱子試一試,說如果大小正好,這雙鞋做好了就是他的,如果不合適,她另做一雙。一試,差了許多,小娥生氣地把鞋底扔到了一旁。這時,她的公公在外面大聲咳嗽,她的婆婆在窗下走來走去,柱子不宜久留。送柱子出門時,見一隊士兵訓練歸來,柱子就說,嫂子,兵們身上的氣息忒好聞,只有上過戰場的人才會有這氣息,你說是嗎。小娥說,用不了多久,你也一樣的,只是不知俺能否聞得到。柱子說,你會的,只要有心,就能聞到。

接下來的日子,小娥熬紅了眼,把她的心魂纏繞在一針一線上。但時間太緊,她沒能在柱子離家之前把那雙鞋趕做出來。現在,那雙千層底的布鞋就掖在她的懷裡,每走一步都能覺出它的份量。它像一雙大手,一下一下蹭她的肉;它又像兩把小錘,撲通撲通敲她的心。她早想好了,她要等他再打了大勝仗時,把他叫到沒人的地方,變戲法似地拿出它來,逼他洗乾淨腳,然後親手爲他穿上。傻兄弟,傻柱子,感覺舒坦嗎?行了,啥也別說了,穿上嫂子做的鞋,唱着歌謠走天涯吧。

田裡的麥梢變黃了時,他們進入蒙陰縣。再往前走,就是孟良崮。

孟良崮到了。

老天爺,這是啥地方呀,崮上的石頭全成了紅的,崮上的樹木全成了碎的,崮上的野花和小草一棵也不見了。活着的人都扯着喉嚨疾嚎,對着天空放槍。懷炳老漢和小娥扔下小推車,跌跌撞撞往活人多的地方跑。

在孟良崮西面的山腳下,他們終於找到了一縱七團三營九連二排。二排只剩下六個活着的,懷炳老漢一個也不認識。他抓住一個小戰士的胳膊,用力搖晃着說,柱子,王長柱,他在哪兒?

小戰士說,大爺,俺不認識他。

他明明就是二排的,咋會不認識。老漢生氣地說,你們劉排長呢?

小戰士急火火地把他二人帶到傷員堆裡。劉排長肚子上全是彈洞,一條腿也不見了,小臉慘白得像一張白麪煎餅。劉排長使出最後的力氣,斷斷續續告訴懷炳老漢和小娥,柱子半年前就犧牲了,那是他參軍離家的第七天,在費縣境內,他頭一次參戰,剛進戰壕,就被一顆流彈擊中了,一句話都沒留下。說罷,劉排長擡手指指上衣口袋,就嚥了氣。

小戰士從劉排長的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沾了血跡的照片,遞給懷炳老漢。這是柱子此生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照片上的柱子身着戎裝,懷抱鋼槍,抿嘴凝眉,表情平靜地望着他頓顯蒼老的爹。小娥的腦袋轟轟地響,彷彿全身的筋骨都被剔了去。懷炳老漢可能哭了,小娥看到他的嘴角一抽一抽,但她聽不到他的哭聲。她死死抱緊他的胳膊,不讓他倒下去,同時也使自己不倒下。

這時,涼風呼呼地刮起來,天上雷聲隆隆,濃重的血腥氣嗆得人睜不開眼。懷炳老漢忽然想起什麼,他吩咐小娥把車子推過來,又吩咐小戰士把劉排長的遺體放到車上,由他推着車子朝前走。走到一個炮彈坑跟前,他說,就埋這裡吧。

三個人以手作鍬,往坑裡填土。懷炳老漢邊往下灑土邊說,孩子,你說走就走,再也回不了家了,你娘還天天盼你回去呢。她讓俺捎給你的煎餅你一口也吃不上了。你乾孃--咱家那棵香椿早就滿院子飄香了。你臨走時埋在窗戶下的棗核兒也該發芽了。說完,他從小推車上取下那個小包袱,把早已碎成粉末的煎餅灑在黃土上。奇怪的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沒有流淚。

小娥也沒有流淚。那個瞬間,她覺得自己聞到了一種徹骨入髓的芳香。她想這一定是柱子兄弟向她描繪的那一種氣息。

埋了劉排長,懷炳老漢哆哆嗦嗦點上菸袋鍋。他啞着嗓音問小戰士,孩子,你叫啥名字?

小戰士說,大爺,俺叫趙天成,小名成子。

老漢認真打量了幾眼成子,從懷裡摸出那個已褪了顏色的護身符,說,孩子,戴上它。

小娥也把那雙千層底布鞋拿出來,說,兄弟,穿上吧。

老漢仔仔細細幫成子戴好護身符,小娥小心翼翼幫成子穿上新布鞋。那邊,號聲響了,成子噙着淚珠衝他們敬了個禮,邁開大步朝隊伍跑去。

緊接着,山風呼嘯,大雨驟降。風雨中,這一老一少又推起小車上了路。

四十年代末,在沂蒙山區,在濟南府外,在徐蚌大地,在那支勢如潮水的支前隊列裡,如果你稍稍留意,就會看到一老一少兩個獨特的身影。因爲老的面若岩石,鬚髮皆白;少的雖眉眼俏麗,依然鮮亮,但三尺青絲中已含了縷縷白髮。所以他們格外引人注目。

(1997年)

推薦小說

小說所有的文字及均由書友發表上傳或來自網絡,希望您能喜歡

子彈穿過頭顱

小說。

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4章 塵煙(四)第14章 塵煙(十三)第14章 塵煙(十四)第13章 秋水(十一)第13章 秋水(九)第1章 小推車第1章 小推車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1章 美麗家園(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3章 秋水(九)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二)第12章 雨中玫瑰(二)第14章 塵煙(五)第13章 秋水(十一)第8章 釘子第3章 一個人的高原第13章 秋水(四)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4章 塵煙(十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3章 秋水(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4章 塵煙(七)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二)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4章 塵煙(一)第14章 塵煙(六)第12章 雨中玫瑰(十)第11章 美麗家園(一)第12章 雨中玫瑰(十四)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三)第14章 塵煙(十)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1章 美麗家園(三)第13章 秋水(四)第10章 彩蝶飛舞(三)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4章 塵煙(三)第14章 塵煙(三)第13章 秋水(七)第14章 塵煙(九)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二)第4章 洞裡洞外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三)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3章 秋水(一)第13章 秋水(七)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4章 塵煙(七)第12章 雨中玫瑰(五)第13章 秋水(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3章 秋水(七)第12章 雨中玫瑰(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2章 雨中玫瑰(六)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三)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七)第10章 彩蝶飛舞(三)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一)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一)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九)第14章 塵煙(二)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4章 塵煙(四)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2章 雨中玫瑰(二)第1章 小推車第12章 雨中玫瑰(七)第5章 村殤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3章 秋水(六)第13章 秋水(三)第4章 洞裡洞外第5章 村殤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4章 塵煙(三)第14章 塵煙(一)
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4章 塵煙(四)第14章 塵煙(十三)第14章 塵煙(十四)第13章 秋水(十一)第13章 秋水(九)第1章 小推車第1章 小推車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1章 美麗家園(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3章 秋水(九)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二)第12章 雨中玫瑰(二)第14章 塵煙(五)第13章 秋水(十一)第8章 釘子第3章 一個人的高原第13章 秋水(四)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4章 塵煙(十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3章 秋水(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六)第14章 塵煙(七)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二)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4章 塵煙(一)第14章 塵煙(六)第12章 雨中玫瑰(十)第11章 美麗家園(一)第12章 雨中玫瑰(十四)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三)第14章 塵煙(十)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1章 美麗家園(三)第13章 秋水(四)第10章 彩蝶飛舞(三)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4章 塵煙(三)第14章 塵煙(三)第13章 秋水(七)第14章 塵煙(九)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二)第4章 洞裡洞外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三)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3章 秋水(一)第13章 秋水(七)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4章 塵煙(七)第12章 雨中玫瑰(五)第13章 秋水(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八)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3章 秋水(七)第12章 雨中玫瑰(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九)第12章 雨中玫瑰(六)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三)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三)第12章 雨中玫瑰(七)第10章 彩蝶飛舞(三)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十一)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2章 雨中玫瑰(八)第12章 雨中玫瑰(十一)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九)第14章 塵煙(二)第10章 彩蝶飛舞(一)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七)第14章 塵煙(四)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2章 雨中玫瑰(二)第1章 小推車第12章 雨中玫瑰(七)第5章 村殤第11章 美麗家園(二)第12章 雨中玫瑰(四)第13章 秋水(六)第13章 秋水(三)第4章 洞裡洞外第5章 村殤第15章 子彈穿過頭顱(一)第14章 塵煙(三)第14章 塵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