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

“草民三浦友臻,見過亳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一個身穿直垂服飾,頭頂月代頭的年輕男子走進房屋,朝着朱允炆的方向跪下,用最標準的禮節對他行禮說道。

“不必多禮。”朱允炆愣了一愣,才答應一聲。雖然他一直說要堅持大明禮節,但漢洲大陸畢竟不比中原,情況不同,要讓當地的蠻夷與野人很快接受大明的禮儀也不太現實,所以不得不對禮儀進行簡化,方便蠻夷與野人學習。既然蠻夷與野人能夠對朱允炆與朱楨、朱柏等人行簡化後的禮儀,從中原來到漢洲的漢人也就漸漸改用簡化的禮儀,朱允炆雖然略有些不願但也只能接受。所以他自從來到漢洲大陸以後已經許久未受過這樣完整的禮儀了,就愣了一下。

“三浦友臻,朕已經任命你爲瑪雅潘西城千戶的副千戶,兼任百戶,你不應對孤自稱爲草民,而是應當自稱爲臣纔對。”他又說道。

“殿下,草民今日前來正是爲了此事。”三浦友臻又跪下說道:“殿下,草民請求殿下收回這道命令。”

“怎麼,你不願爲孤效力做官?”朱允炆的語氣變得不那麼友好起來。‘你既然是日本人而非蠻夷,應當知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道理,既然陛下將孤封爲亳王統領這一地,這裡的百姓都應當聽從孤的命令。當地的蠻夷不懂規矩,你也不懂規矩麼。’他在心裡想着。

三浦友臻又磕了個頭,直起上半身說道:“殿下,草民當然願意爲殿下效力,只是草民另有難言之隱,只能推絕這個差事。”

“你有何難言之隱?”朱允炆馬上追問道。

“殿下,草民三浦友臻,追隨大明自日本乘風破浪而來漢洲大陸這片蠻荒之地,並非是爲了高官厚祿,也並非是爲了此地的金銀玉石。……”三浦友臻說道。

朱允炆點點頭。三浦友臻卻是沒有說假話。他不僅是最早來到漢洲大陸的日本人,也是最早來到漢洲大陸的探索之人中的一個,隨同朱柏與方鳴謙率領的第一批船隊前來。當時還不知道大海的東面有什麼,更不會知曉會有大量的金銀礦,如果爲了高官厚祿、金銀財寶,根本就不會坐船過來。朱柏前來是受了允熥的命令,可三浦友臻與另外幾個日本人可都是完全自願上船的,沒有任何人指使。

“……,草民當初之所以要來漢洲大陸,一是因爲草民喜歡探索未知之地。”

“草民從小就喜歡探索未知之土。雖然草民出生於日本關東,距離北方阿依努人的土地極遠,但草民就曾去北方阿依努人的兩座島嶼探索,看看其與日本有何不同;草民也曾去現下永王殿下的封地,還作爲出使大明的使者去過大明的京城。”

朱允炆又微微點頭。因爲自願出海去東面未知的地方探索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所以朱柏就讓駐守橫濱的朱孟炯查了一下三浦友臻的過往,發現他確實很喜歡去各處探索,而且不侷限於日本國內。當然,如果不是他出身地位較高的武士家庭,也掏不出去這麼多地方的路費。三浦友臻也沒有在日本的任何一個官府裡面做過官員。這一點非常怪異,即使在日本國內,他也是作爲怪人來流傳的,朱孟炯能夠輕易查出他的過往,他這麼怪異因爲是原因之一。

“……。所以草民希望能夠繼續以自由之身繼續在漢洲大陸探索,發現未知之地。可若是接受了殿下的任命,草民就沒辦法在漢洲大陸繼續探索了,所以不得不推絕殿下的任命。”

“至於第二個緣故,就是草民想要給所有的大明子民(日本人理論上也能算作大明子民)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殿下,”三浦友臻放大了聲音說道:“草民在日本也算得上博學之人,通讀歷朝歷代的史書,也研究過中原爲何會一直有朝代的興衰更替。起初草民的想法與中原歷代學者相仿,都是昏君主政、奸臣誤國之類;可後來草民得知了皇帝陛下的觀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僅是因爲有昏君主政、奸臣誤國,也是因爲一片土地能夠養活的人有限,而四海承平人會越來越多,最後人口會超過能夠養活的人的極限,導致即使豐收也有人餓死。”

“要解決這一辦法,皇帝陛下的對策就是分封諸侯於外域,鼓勵大明子民遷徙,這樣留在本土的人就不會多,不會超過土地能夠養活的人的極限。”

“天幸諸位殿下發現了漢洲大陸!”說到這句話,三浦友臻語氣變得有些興奮:“南洋、西域等地雖然現下也十分空曠,但畢竟土地有限,況且其地也並非非常適宜大明子民生活,當地也有土著,能遷徙過去的人不會很多。”

“可漢洲大陸的土地卻是無限的。整個漢洲大陸是多麼廣闊!當初商王殿下派方相沿海岸線南下,行船上萬裡所見都是陸地,也見不到邊界,就可得知漢洲大陸有多廣闊。如此廣闊之土地,足以容納所有在中原失去土地的農戶。”

“可如此廣闊之土地現下卻只有從金川城向南至墨西哥谷地、尤卡坦半島這一小地方被探索出來,分封給三位殿下爲封地,接受從中原而來的移民,也讓三位殿下教化當地的蠻夷與野人。更加廣闊的地方仍是荒無人煙之地或被蠻夷佔據,不能爲大明所用。”

“這如何能行!金川城以北的寒冷之地也就罷了,尤卡坦半島以南也必定有適宜生活之土地。草民想要將漢洲大陸所有適合生活之土地都探索出來,以供大明子民自由遷徙,爲所有大明子民開拓新的生存空間!”

“求殿下成全!”三浦友臻最後說道。說完這句話,他再無其它言語或動作,就長跪在地上,等候朱允炆的回答:同意或者呵斥。

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43章 戰——安全第396章 濟、青第518章 爲什麼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72章 投奔第291章 家族宴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868章 反應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82章 抓海盜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280章 心得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777章 解惑(二)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02章 考試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498章 任官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32章 挖人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383章 事情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755章 開羅——潛入150章 挖坑第670章 攻緬——殺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85章 崩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02章 嚮導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516章 稅清氓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264章 驚險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559章 入城第1395章 結果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7章 成親第157章 郡主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308章 封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1529章 小武則天
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43章 戰——安全第396章 濟、青第518章 爲什麼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72章 投奔第291章 家族宴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868章 反應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82章 抓海盜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280章 心得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777章 解惑(二)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02章 考試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498章 任官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32章 挖人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383章 事情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755章 開羅——潛入150章 挖坑第670章 攻緬——殺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85章 崩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02章 嚮導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516章 稅清氓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264章 驚險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559章 入城第1395章 結果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7章 成親第157章 郡主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308章 封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1529章 小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