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

“不過太陽黑子並非僅僅是簡簡單單的黑色的點子或方塊。若是千里眼的放大倍數到最大就能瞧見,不同的太陽黑子樣子並不相同,而且奇形怪狀,難以名狀。”曹徵大略介紹了一番太陽黑子的樣子。

“爲何會有太陽黑子?這些黑子到底是什麼?莫非真是燒剩下的柴火?”文堃問道。

“殿下,這臣等尚不知曉,但太陽黑子絕非是燒剩下的柴火。太陽是紅色或黃色,而且極似岩漿,即使真的靠天上的柴火在燃燒,也絕對不會在表面留下這麼多燒剩下的餘燼。”曹徵回答道。

“爲何不會?”

“殿下,您可曾見過岩漿?岩漿的溫度極高,柴火扔下去瞬間就會被燒盡,根本不會留下任何灰燼。”

“可太陽燃燒所用的不會是大地上的柴火,而是天上的柴火。”

“殿下,太陽的溫度應當也比岩漿的溫度要高得多,既然地上的柴火會被地上的岩漿瞬間燒盡不會留下灰燼,那天上的柴火應當也會被天上的太陽瞬間燒盡不留下灰燼。”曹徵道。

“這個,”文堃一時語塞,頓了頓才說道:“雖然這樣推論聽起來十分合理,但推論終究是推論,未必是對的。”

“殿下說的不錯。所以之後,臣等會繼續觀測太陽,爭取早日找到能證明此推論的證據。”曹徵道。

文堃正要再問什麼,文圻忽然插言道:“父皇,沒什麼要瞧得了吧?那瞧過了這些,最後能得出什麼十分要緊的結論?”聽到他說話,文堃只能住口不言。

允熥聽到這話,對思澄堂示意。思澄堂心不在焉沒有見到,被曹徵提醒了一句後才向前一步對允熥躬身行禮後,說道:“啓稟陛下,諸位殿下,通過觀測星辰,月亮,腳下的大地與太陽,經過計算,……(計算與推論過程),得出大地確實是在圍繞太陽轉。這也足以證明,腳下的大地確實是球型。”

“原來大地確實是在圍繞太陽轉。”有人低聲說了一句。幾年前思澄堂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證據並不充足,只是因爲大明的官員百姓對這個不太關心,纔沒有導致大規模辯論,但也在熱愛鑽研天文的人中導致了劇烈的撕逼,當時影響到了格致監的正常研究,過了數個月纔好些。

可有了這次的證據,那些反對這個日心說的人再也無法把被子蒙在頭上裝看不見了。

在場的人除了格致監的官員,其餘的皇子與侍衛都不甚關心這個理論,但因爲在允熥身邊的關係,多多少少都有所瞭解,對於日心說這麼違反直覺的理論都有些抗拒,此時也不禁嘆息起來。

“既然發現的證據能夠證明腳下之大地爲球體,而且圍繞太陽公轉,從此之後,就將腳下的大地稱之爲地球。”允熥正式將腳下的星球命名,而且理所當然採取了後世的說法。

“是,陛下。”曹徵等人趕忙答應道。

思澄堂待衆人都平靜下來,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通過觀測,還能知曉,月亮在圍繞地球轉圈的同時,本身也在自轉,即如同足球轉動一般。太陽也如此自轉,地球也一樣。”

“地球在自轉?”文珞驚訝的說道:“地球怎麼會在轉動?若是確實在轉動,爲何感覺不到?”不僅是她,在場衆人都十分驚訝。這太違背常識了。

“因爲地球太大了。”曹徵解釋道:“殿下,通過觀測太陽,和測量不同時候、不同地方同樣直立於地面的同樣長度的木杆的影子長度,可以測得地球這個球型的一週足有八萬裡,而且轉動較爲緩慢,是以人感覺不到。”

“八萬裡?”文珞驚訝的說道:“地球一週有這麼長?”

“八萬裡,也不算太長。”文圻說道:“殷藩與商藩,以及二伯加封的藩國距離中原足有兩萬裡之遙,拂菻諸番國距離大明也至少兩萬裡,這就足有四萬多裡,再長一半足以。”文圻一開始聽說八萬裡這個長度也很吃驚,但馬上想起了朱柏、朱楨和朱允炆加封的漢洲大陸距離中原至少兩萬裡,卡斯蒂利亞距離中原同樣至少兩萬裡,頓時不覺得有多長了。

“這也就是說,兩位叔爺和二伯的封地距離中原的距離足有一週長度的兩成半。若中原是地球的正上方,那他們所在之地應當是斜上方,他們應當會傾斜站立纔對,爲何沒有。不對,不對,”文堃說完這句話,忽然意識到不對:“若是地球自轉,那並無正上方纔對。那麼當中原轉到下方的時候,爲何我們會站立於地球上,不掉下去?”

“殿下,這個,臣等尚不知曉。”曹徵只能說道。

“文堃,此事確實難以捉摸。在一千多年之前,漢代之時就有人提出過大地爲球體的想法,但因無法解釋爲何人會站立於地球上不掉下去而只能作罷。若不是通過觀測日月星辰確實證明地球應當爲球體,只怕仍然會有人以此爲藉口拒不承認。但即使證明了地球應當爲球體,可爲何何人會站立於地球上不掉下去這個問題仍然無法解決。若是你想知曉,可以自己鑽研一番,或許就能研究出來。“允熥笑道。

他最後一句話其實只是隨口一說,但沒想到文堃竟然真的回答道:“父皇,兒臣確有此意。”

“什麼?”允熥以爲自己聽錯了。

“父皇,兒臣今日來到格致監,見識到了格致監諸人每日都研究什麼,覺得他們研究之東西十分有趣,兒臣也願意鑽研。”文堃又道。

往日文堃對於格致監的人整日研究什麼,對於科學到底是什麼沒有概念,今日來到格致監瞧了一下,又通過千里眼、投影儀看了月亮、天河與太陽,頓時被震撼到了。天空是那麼廣大,與天空比起來,地球是這麼小,他深深的沉醉於浩瀚無垠的天空中,覺得自己往日喜歡的東西都不足道,於是決定投身於科學研究中。

“你,這是真心的?”允熥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說道。

“兒臣乃是真心,請父皇成全。”

“六弟,你怎能想要研究科學?你十分聰慧,正該用到更加有用處之地。鑽研這些也不能說沒有用處,但總歸小些。”文圻馬上勸道。

文垣更是說道:“六弟,不論商賈、工匠、醫學、科學等,終究是小道,唯有治國安民、領兵打仗纔是大道,你身爲父皇之子,豈有棄大道而就小道之理?”

“二哥,三哥,你們不必再勸。”文堃說道:“弟弟心意已決。何況皇族如何不能鑽研小道?周王叔爺鑽研醫學,周世子叔叔鑽研戲曲詩詞歌賦,不同樣是小道?爲何父皇不僅不反對,反而對他們十分支持?”

“那,”文圻想說‘那能一樣麼?你是父皇之子,他們是藩王,周王叔爺又不願就藩,當然最好研究於國有益的小道,而不是大道’。可現在還有四名格致監的官員和七八名侍衛呢,這話說出來可不合適,他想了想,只能說道:“周王叔爺與周世子叔叔之喜好已成,就算曾祖父亦無法糾正,何況父皇?父皇也只能默許。”

“弟弟的喜好也已成,難以糾正。”文堃又道。

“你怎麼這麼犟呢?”文圻呵斥一句,正要再說什麼,忽然聽允熥笑道:“文圻你不必再勸說了。”

文圻忙住了口,等着聽允熥的勸說或斥責,但令他更加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允熥竟然說道:“文堃,既然你喜好科學,父皇就准許你鑽研。”

“多謝父皇。”文堃馬上高興的答應,跪下行禮。

“父皇,這!”文垣與文圻,以及其他皇子皇女都看向允熥。

“你們不必再看了,父皇已經出口決定,所謂金口玉言豈能更改?”允熥說道。

“爲什麼?”可文圻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你們都是父皇之子,父皇雖然希望你們能夠開疆擴土,但更願你們日子能夠過得舒心美滿。文堃既然喜歡鑽研天文,鑽研天文定然會使他高興,父親的願望就滿足了。”

“何況,若是他確實不喜歡治國理政、帶兵打仗,強逼他去做,未必是好事。父皇也只能順其自然。”允熥將自己的孩子都叫過來,用侍衛和官員聽不清的聲音說道。但其實他說的這些,並不是最主要的緣故。允熥允許文堃鑽研科學最主要的緣故,當然是爲了促進科學發展。

雖然允熥大力提倡科學,但主流官員不論文武仍然瞧不上思澄堂等鑽研科學的人,他們的地位仍然不高,那些對天文、數學等有興趣的官員大多不願放棄文武官職,只是私下裡偷偷研究,像曹徵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而且即使曹徵也是當時家族面臨邊緣化的危機,爲了重新挽回聖眷才允許曹徵這樣做的,他本人其實被當做了棄子。至於之後棄子成爲家族的支柱,一開始曹家人並沒有想到。

所以需要用更大力度鼓勵科學發展。還有什麼,比一個皇子投身科學研究更能鼓勵大家願意進行科學研究呢?當人們見到一位皇子投身科學,就會更加意識到皇帝對它的重視,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投身其中。允熥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不過即使是僅僅允熥公開說出的這兩點理由,也算是比較充足了。大家找不到話語辯駁,只有文圻又問了一句:“若是過了幾年,六弟對天文學厭煩了,不願繼續鑽研呢?”

“那就讓他重新回來學習大道罷了。”允熥笑道:“你們不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用數年時間投身一件事情,若是不成以後再無出頭之可能,只能乖乖回去種地、做工;你們是宗室子弟,是大明天子之子,隨時可以從頭重新開始。”

允熥這個理由很強大,文堃就算以後厭煩了也不過是浪費幾年時間,家裡也不指望他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完全可以從頭開始學習別的,而且可以得到全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導。所以大家再無話說,只有文垣又看了一眼文堃,在心中對自己說道:‘若是發覺六弟有厭煩天文之跡象,馬上向父皇稟報,讓六弟重回正途。能少浪費一日也是好的。’

“文堃,雖然你過往在學堂中學習的東西略微涉及了一些科學,但你若是想要鑽研天文學,那些可不夠,需要再學習的知識很多,可不是從一開始就能研究的。你需要選一人爲你的先生,來教導你這些知識。現下格致監鑽研天文學最深的人是監副曹徵、主簿思澄堂與周偉,你願跟隨誰學習?”允熥問文堃道。

“父親,兒子願意跟隨思主簿學習。”文堃說道。

“爲何是思澄堂?”允熥有些驚訝的問道。今日思澄堂表現的並不好,一開始失魂落魄,後來也沒精打采的,給人的印象並不好;而曹徵一直態度自然的侃侃而談,周偉雖然沒怎麼說話,但賣相很不錯,而且也無失禮之處。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今日的思澄堂都不應入文堃的眼,他爲何會選擇思澄堂?

“因爲今日這些現象,都是思主簿最早發現的。”文堃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已經偷偷問過今日在這裡一直沒說過話的楊翥了,確定這些現象都是思澄堂發現的。既然是思澄堂發現的,那文堃就覺得他的天文學水平應當最高,所以選擇了他。

“原來如此。”允熥笑着說了一句,擡起頭對思澄堂說道:“思卿。”

“臣在。”思澄堂回過神來,躬身答應。

“朕之皇六子已經決定鑽研天文學。但他對天文只懂得皮毛,需人教導。等到過年之後,朕就讓皇六子跟隨你學習天文。”允熥說道。

聽到允熥的話,思澄堂吃了一驚。他對於皇六子願意鑽研科學並不怎麼在意;可皇六子殿下就算想要鑽研科學,有許多人比他更適合教導,爲何會選擇他?

第157章 郡主第590章 薛救齊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586章 五皇子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464章 光榮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720章 退休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464章 光榮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394章 燕軍第531章 帶誰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132章 挖人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977章 兩地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284章 獨眼狼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3章 出行第530章 找誰商量150章 挖坑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475章 恭賀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088章 內亂第173章 張彥方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
第157章 郡主第590章 薛救齊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586章 五皇子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464章 光榮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720章 退休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464章 光榮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394章 燕軍第531章 帶誰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132章 挖人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977章 兩地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284章 獨眼狼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3章 出行第530章 找誰商量150章 挖坑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475章 恭賀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088章 內亂第173章 張彥方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