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

“即使如此,工部也太慢了,朕回頭得督促一番。黃路記得回頭提醒朕。”允熥說道。在這個年代地龍就相當於暖氣,沒有地龍冬天非常不好過。帶有後世思想的允熥雖然沒有能力給全國百姓都鋪設地龍,但各個官衙還是可以的。新建的公租房也開始鋪設地龍。黃路躬身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問起金善他的工作來。“現在國子監內一共有多少監生?各堂分別有多少個人?多少個班?”此時國子監內將學生分爲六堂三等。正義、崇志、廣業三堂爲初等,修道、誠心二堂爲中等,率性一堂爲高等。高等畢業後才能授官。

“啓稟陛下,依照先帝時立下的規矩,六堂總共編爲三十二個班,每班約八九十人,在監監生共兩千六百多人。其中正義、崇志、廣業、修道、誠心五堂各五個班,率性堂七個班。”金善答道。

“怎麼,難道不是每一年都有固定的學生入學?爲何各個等級的堂學生數目不一?”

“陛下,這是有緣故的。一者,雖然依照先帝定下的規矩,國子監學制爲四年,其中初等一年半,中等一年半,高等一年,但要升入中等學堂須得精擅一經,大多數學生要達到這一水準就要四五年的功夫,反而從中等學堂升入高等學堂的大多數學生不過要二三年,所以修道、誠心二堂的學生較少。“”

“二者,按照章程從率性堂畢業後才能授官,但這幾年朝廷需要的官員數目衆多,許多入了率性堂讀書沒多久的學生尚未畢業就被吏部選爲官員了。吏部的同僚話說的在理,國子監的學生自己也願意,臣在其中也不好阻攔。”金善有些無奈的解釋道。他身爲國子監祭酒,很擔心這些學生如果在官位上幹得不好,別人抨擊自己‘怠慢監務’、‘尸位素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允熥安慰道:“這幾年朝廷新設了許多官職,衙門也設立了不少,需要的官員多,也只能讓國子監的學生提前畢業了。”

“陛下,若是官員不足,爲何不增加科舉錄取的進士人數?也可大挑舉人爲官。”金善說道。

允熥笑笑沒有說話。在他看來進士出身的人就相當於政務官,要那麼多政務官做什麼?舉人想要做官可以啊,但只能當事務官,來國子監學習,畢業後就能夠授官,還能夠得到優待,直接在中等的修道、誠心二堂學習。

金善見允熥但笑不語,也不再說此事,又說起了現在監內的其他問題,諸如博士、助教、學正之類的學官教書育人的本事參差不齊,又有幾個勳貴子弟入學後不大遵守國子監的規矩。

wWW★ ttKan★ C〇

“所有學生不論出身如何,都要嚴格依照規矩管着,若有違反的一律依照規矩處置了;學官的本事參差不齊,你就依照自己素日的打量將你以爲應當罷黜的列出來,朕批了就是。這兩件事以朕看來,都算不得什麼。”

“在朕看來,最大問題是,國子監教授的東西太過於簡單了,只是教授四書與十三經,而非實務。”

說完這句話,允熥注意到金善的表情有些詫異,馬上又道:“朕並非是說四書與十三經不重要,相反,他們非常重要,但是許多事情四書十三經是沒有如何處置的法子的,雖然宋趙普說依照半部《論語》治天下,可那是他已經一步一步歷練出來,知曉如何依照《論語》治天下,一般的官員,哪有這個悟性?”

允熥認爲,每三年一次的會試殿試選拔出來的進士應當擔任的官職是政務官,類似於西方國家通過大選選出來的官員以及各部門長官。他們不需要做細務,把持大政方針就好;而未來國子監畢業生的定位就是事務官,依照大政方針處置具體的事情。若是一些人事務官做得好,也能升爲政務官,但政務官不能去當事務官。

既然未來的定位是事務官,就不能只學四書十三經了,得學習真正與做官有關的東西;國子監的作用,就是對這些入學前只有一腦門子四書的讀書人進行崗前培訓。

允熥早在三四年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當時他要改的事情太多,後來就放下了。直到今年返回京城,打擊理學的時候纔想起來,於是任命金善爲國子監祭酒,爲此事預備起來。

“陛下,是否小看了天下讀書人的悟性。確實有些人天資不足,但這樣的人不以其爲官便好。”金善說道。

“處置實務的法子確實可以從四書中悟出來,但那要官員們多花多少時間?絕頂聰明之人還是少數。”

“朕並非是覺得以後國子監不必教授學生四書十三經,只是添加對實務的教授。”允熥又辯駁道。

“陛下說的是。”金善並非是食古不化的人,也知道雖然理論上依照《論語》就可以治理國家,但實際上除非是聰明絕頂之人,不然肯定會出問題。他又問道:“陛下打算如何改進?”

允熥聽到他同意進行改革,馬上笑着說道:“朕有個章程,與金卿商議。”

“正義、崇志、廣業三個初等學堂教授的內容不變,從修道、誠心二箇中等學堂開始,教授各衙門處置大事小情的實務;率性堂就不再教授學生四書十三經,全部教授實務。”

“從修道、誠心二堂起始,實行分科之制,分爲戶、刑、工、兵等‘專業’,每專業若干名額,先允許學生自己報名,但若是有專業報名的學生不足,就從多餘的專業中挪幾個人過去。以後,所有學生只能在專業所對應的衙門爲官。比如戶專業的學生只能在戶部爲官,除非此人十分有本事,能夠當到正四品以上的官職。所有國子監的學生爲官都要從基層小官做起,一點一點提拔。”

“此外,以後國子監學生的來歷朕也要有所限定。原有從各府、州、縣學來的生員不必有所變化,舉人坐監也允許,並且不必經過初等學堂,直入修道、誠心二堂讀書。”

“但白身入國子監須得嚴格把控,必須有知府推舉才能入學,並且只能推舉爲官之處的人。至於廕監,只能你以後對他們嚴格管理了。”

“最後,正義、崇志、廣業、修道、誠心五個初等、中等學堂不論,率性堂的所有學生不得退學去考科舉,若有違背的,即使文采再好朕也絕不錄用。”允熥一口氣將自己對於國子監的改革全部說了出來。

“陛下,對監生的來歷有所限定臣十分贊同。不瞞陛下說,幾乎每年都有不太合格的白身入學,反而各府、州、縣學的生員雖也有不服管教的,但學問都還合格。”

“可下令所有監生都要從小官做起是否再斟酌?科舉出身的進士最低是七品的縣令,國子監的學生爲何要如此?”金善說道。

雖然允熥施行以官代吏的法子很隱蔽,但這幾年過去,總有人看了出來,認爲不入流的小官就是過去的吏,不願意幹。

“朕曉得許多國子監的學生挑三揀四,不願意當不入流的官員,這種想法一定要破除!以後除了進士出身的人,其餘人爲官都要從頭做起,一點一點提拔上來,這樣才能知曉所有的事情如何處置,政務老練。朕知道,他們以爲現在不入流的官員就是過去的吏,這是錯的。過去的吏豈有升官的機會?而他們只要做得好,一定能夠升官。你在國子監,一定要告訴所有監生這一點。”

“何況不讓監生來做,這些不入流的官員讓何人做?繼續如同過去的胥吏一般爲地方上的惡徒所把持,使得朕與諸位愛卿制定的好政策到了地方就走樣?”

允熥沒有讓步的打算。他今日所進行的改革,不僅是對國子監的改革,更是對整個文官體系進行了改革,這裡讓了一步,他所構建的類似於現代公務員的新體系就必須大改,所以絕不能讓步。

更何況他也沒必要讓步。天下的秀才這麼多,能夠考中舉人的只有百分之幾,能考中進士的更是隻有萬分之一,你不願意幹,總有人願意幹。‘你們這些監生,歷史上到了明代中期都只能當最低最小的官,朕的改革起碼還保留了你們升到中高層的可能。還不滿足。’允熥想着。

金善仍舊覺得允熥的改革不太妥當,或者說太過急功近利,又勸了幾句。允熥經過思量,最後說道:“既然如此,就由你對所有率性堂的學生進行評定,評定的高的可以直接爲七八品的官員,中等的爲八九品之官,低的爲不入流之官。”但他心裡想着:‘這只不過是過度,等過幾年制度捋順了,一定要廢除這一條。’

“是,陛下。”金善這才接受。他又與允熥商議了一會兒細節安排,把新的章程一條一條寫下來,將此事定下。

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137章 決心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67章 國力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601章 競買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02章 吳橋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531章 帶誰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204章 彌勒佛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63章 新人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424章 驚動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225章 查處完畢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512章 供詞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81章 下基層下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1515章 目的第479章 科舉(完)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521章 勸說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
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137章 決心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67章 國力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601章 競買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02章 吳橋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531章 帶誰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204章 彌勒佛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63章 新人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424章 驚動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225章 查處完畢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512章 供詞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81章 下基層下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1515章 目的第479章 科舉(完)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521章 勸說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