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喪

以禮部尚書鄭沂爲主的官員走進來,對允熥行禮。允熥的注意力趕忙轉到另一個很急的事情上來,也來不及和他們寒暄了,直接說道:“鄭尚書,禮部如何議定大行皇帝的喪禮?”

鄭沂說道:“稟陛下,臣和禮部、太常寺的各位同僚商議之後,議定:”

“京官聞喪次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赴內府聽遺詔。於本署齋宿,朝晡詣几筵哭。越三日成服,朝晡哭臨,至葬乃止。自成服日始,二十七日除。”

“命婦孝服,去飾,由西華門入哭臨。諸王、世子、王妃、郡主、內使、宮人俱斬衰三年,二十七月除。”

“凡臨朝視事,素服、烏紗帽、黑角帶,退朝衰服。羣臣麻布員領衫麻布冠、麻絰、麻鞋。命婦麻布大袖長衫,麻布蓋頭。明器如鹵簿。神主用慄,制度依家禮。”

“行人頒遺詔於天下。在外百官,詔書到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四拜。聽宣讀訖,舉哀,再四拜。三日成服,每旦設香案哭臨,三日除。各遣官赴京致祭,祭物禮部備。”

“另,孝陵設神宮監並孝陵衛及祠祭署。”

允熥想了想,覺得還可以,說道:“就按照這個辦吧。”

然後允熥站起來說道:“一定不能出任何紕漏。”

鄭沂答道:“是,陛下。”

允熥又說道:“另,朕要行三年喪。”

這次鄭沂、陳性善等人都跪下說道:“陛下,不可!當以日易月。諸王服喪三年可,陛下不可啊!”

允熥早料到他們會阻止的,所以他馬上說道:“你們以爲,朕效法古人亮陰不言?非也。朕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至,郊社宗廟如常禮。”

鄭沂等人再三勸阻,允熥只是不聽,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了。

允熥又問道:“那大行皇帝的諡號你們擬定了嗎?”

鄭沂並不知道允熥已經擬定廟號爲太祖了,說道:“臣等擬爲高皇帝,廟號太祖。”

允熥一聽,果然是太祖高皇帝,和歷史上擬定的是一樣的。於是說道:“好,那就叫太祖高皇帝。”

說完這個,允熥覺得最緊急的事情已經結束了,並且他今日真的是非常的辛苦,說道:“現在已經是亥時了,你們回去吧,記得告知所有的衙門舉喪事宜。”

鄭沂答道:“是,陛下。”然後退下。陳性善等人也向允熥行禮之後退下。

允熥揉揉惺忪的睡眼,強行回到乾清宮,勸說允炆他們也回去休息。

允炆說道:“陛下,你明日還要操勞,回去休息吧,我們在這裡守喪。”

允熥說道:“不可!明日還要舉哀,怎能不休息。”說着給王步眼色。

王步接道信號,指使侍衛上前把在場的王爺們都強行拖下去休息,只留了在京諸王中輩分最大的朱鬆守夜。

允熥自己也回去休息了。

============================================================

就在皇宮的喪鐘聲響起的那一刻,禮部主客司招待藩國貢使的會同館內,爲朝鮮使臣專設的庭院中,一名看上去四十多歲的男人在細細數着鐘聲的數目,等到鐘聲敲完的時候,他興奮地說道:“是大明的皇帝,”

說到這裡,想起不對,忙壓低聲音說道:“崩了,君大人真是料事如神,竟然這個時候派我來明國。”

自言自語完了,返回屋內,對其它的朝鮮使臣說道:“我馬上返回國內,你們留在這裡等着大明皇帝的喪禮。”他這一段話是用朝鮮話說的。

其它的使臣紛紛用朝鮮話迴應道:“是,大人。”

先前這人就是朝鮮靖安君李芳遠的親信,他從今年三月起就帶領貢使團隊來京城了。

李芳遠不知道因爲什麼,固執地認爲今年大明將有大變,派自己的親信來帶領使臣隊伍來朝拜。現在果然生事情了。這名親信也就馬上按照事前的約定,準備以最快的度返回朝鮮國內。

這人名叫安成浚,是李芳遠最親近的親信的親戚,所以被派來執行這麼重要的任務。

他拿出大明賜予使臣團隊的腰牌,去見會同館的主事之人去了。

============================================================

第二天一早,允熥因爲心中有事睡得不沉,早早地醒了。醒來之後他對王喜說道:“熙瑤可醒了?”

允熥雖然很關心自己的正妃,但是今日起來就問熙瑤起沒起的主要原因,是今日是喪禮的第一天,熙瑤作爲正妃任務很多不能逃避的。

王喜說道:“陛下,娘娘也已經起來了。”

允熥馬上穿上喪服去了熙瑤歇息的宮殿。

允熥到的時候,熙瑤已經一身喪服穿戴完畢,招呼着宮女、宦官准備服喪的事宜呢。她一回頭,就見到允熥走了進來,趕忙躬身說道:“臣妾見過陛下。”

允熥馬上扶起她說道:“這個時候多什麼禮。”然後說道:“真是辛苦你了,你剛剛生完孩子,就要你這樣操勞,真是對不住了。”

“那些可以由別人代勞的事情,都交給別人來幹吧。你一定要多休息,要不然落下了病根可就不好了。實在不行,熙怡化化妝和你看起來一樣,有些事情讓她來替你。”

熙瑤聽了允熥的話,心中苦笑。她何嘗不想好好休息坐月子,但是她能嗎?她當然會把可以委託出去的事情都交出去,但是怎麼可能讓熙怡來替她?熙怡正大着肚子還不讓人看出來?那樣的話她的名聲就毀了。

熙瑤強笑道:“陛下,臣妾知道了。”然後轉移話題輕聲說道:“臣妾不辛苦,只是苦了文垣了,每個生日都不能過了。”

允熥一愣,才反應過來文垣的生日就是老朱的忌日,當然不能大肆操辦。他竟然沒有想到這點,頓時感嘆男女想到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然後從今日起的三日,就是老朱的喪禮了。允熥每日忙的跟狗一樣,基本上沒有睡什麼覺;熙瑤還好些,但是也是十分的忙碌,基本上一有空閒就能睡着。

熙瑤很感激郭寧妃,她把不少的事情都攬了過去,並且此時大明草創,規矩不多,讓熙瑤不至於總在室外跪着或者站着,最終總算是讓熙瑤沒有落下病根。

閏五月十一日,允熥正式即皇帝位。正常情況下,史書上都會跟一句:“以明年爲##元年,”用警號代替的應該是年號。但是估計以後等到允熥的《本紀》中是無法接這一句話了,因爲允熥沒有訂好年號。

大明帝國一貫是在老皇帝死後不久就會讓新皇帝正式登基,所以禮部的人在閏五月初八就同時開始預備登基大典,初九日就告知允熥十一是好日子,擬定爲登基之日。

允熥對於這個倒是不在乎,反正老朱的二十七日內他都不宜大動干戈,哪天繼位無所謂,反正一般是正式改元那年初冊封皇后、皇太子,熙瑤也用不着受涼,所以點點頭同意了。

然後禮部尚書鄭沂就說道:“請陛下定下改元之後的年號。”

允熥說道:“你們擬定了哪兩個字?”

果然,翰林院編修原質上前說道:“陛下,臣等擬定的年號爲建文,正好與太祖皇帝的年號洪武相對應。”

允熥當然說道:“可還有其它的?”變相否定了這個年號。

翰林院編修胡潤上前說道:“陛下,《史記五帝本紀》有言: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尚書》也有言道: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所以臣以爲,不如取年號爲平成。”

允熥疑惑地看着他:“這貨不會也是穿越的吧?怎麼提出了這麼一個年號?”

然後允熥當然說道:“不妥,衆卿可還有?”

翰林院侍讀董鏞說道:“陛下,《尚書》有言: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不如以昭和爲年號。”

允熥有一點傻眼,這兩個人是商量好的還是怎麼的,怎麼都是這個類型的年號?

允熥仍然說道:“不妥,衆卿可還有別的?”

這時翰林院編修戴德彝上前,允熥搶先問道:“你擬定的年號可是大正?”

戴德彝一愣,說道:“臣擬定的年號不是大正。”

允熥舒了一口氣,說道:“那你說吧。”

戴德彝說道:“陛下,《易經》有言: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魏書世宗本紀》有言:任賢明治,自昔通規,宣風贊務,實惟多士。臣以爲,不如定年號爲明治。”

然後戴德彝又說道:“陛下,大正之意,可是出自《易經》: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臣以爲,此年號也可。”

允熥已經快要神經了,失態的說道:“不可不可!衆卿可還有其它的?”

衆人面面相覷,允熥這可是否定了五個年號了,那接下來該怎麼辦?誰還起了?

這時禮部侍郎陳迪說道:“陛下,臣還有。”

允熥按耐住性子,說道:“陳卿請說。”但是心下卻想着:沒有這個類型的年號了吧?明治之前的我也沒聽說過,有沒有一樣。

陳迪說道:“陛下,《尚書無逸》有言: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不如定嘉靖爲年號。”

允熥想着:‘終於有一個正常的年號了。但是歷史上起年號爲這個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啊,寓意不太好吧。’

於是允熥還是說道:“不妥。”

這下子徹底沒人有建議了。允熥一連否了六個年號,大家都沒有建議了。

允熥見沒有人再提了,乾脆決定暫時擱置這個問題,說道:“明年纔會改元,先舉行登基大典,等到以後有朕滿意的年號了再說。”

羣臣再次面面相覷,大明立國未久,還沒有類似的規矩,大家也不便因爲這個就違逆了允熥的意思,所以允熥在沒有新年號的情況下就登基爲帝了。

雖然允熥登基爲帝了,但是不意味着老朱的喪禮就結束了,只不過成服了,大臣們除了早晚哭一陣以外,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了,雖然衣服是不能脫下來的,京官得等到二十七日後除服,外地官在成服以後三日除服。

老朱的子孫後代得服喪三年,實際上是二十七個月。允熥本來是可以以日易月的,但是允熥最終決定也是成服二十七個月,不過他的自由度還是比其他人要高。

至於百姓,京城內一個月內不得婚嫁。素服二十七日。外地的百姓素服十三日,也是一個月不得婚嫁。禁屠宰四十九日。

在老朱的喪禮第一天,也就是閏五月初六,允熥遵照老朱的遺囑,讓老朱四十位爲生育的嬪妃殉葬。

之前秦王朱樉去世的時候,老朱命令朱樉的數名嬪妃殉葬。當時允熥覺得這是十分不人道的,殘忍的,想要廢除。

現在允熥仍然認爲這是不人道的,殘忍的,但是如果從實用角度考慮問題的話,就會現,殉葬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這些先皇的嬪妃,不可能放出宮讓她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允熥在繼位之後以爲老朱祈福爲名義,放了一批宮女出宮,但是嬪妃是不能按照這個來放出宮的。

這些嬪妃不管是留在宮中養着,還是像唐代一樣送去當尼姑,實際上都是國家的負擔,特別是如果皇帝頻繁更換,那更是會積累好多的先帝的嬪妃。那些有名分的還得撥人服侍,完全是隻有投入,毫無產出的事情。

而殉葬的話,就是一了百了了,之後很多年的投入都沒有了。所以允熥心中對這個問題很迷茫。

所以最後允熥決定暫時不想了,反正以後他不用再考慮這個問題了,把問題留給後人吧。

============================================================

閏五月十六日,一騎從北平城的南門飛奔而過。沒過一炷香的時間,朱棣的侍衛張武急匆匆衝入燕王府,一直衝到了後府正在和妃子們說笑的朱棣面前,驚得朱棣的幾個側妃和夫人忙側身躲避,只有正妃徐氏款款的站起來。

張武也顧不上禮儀了,直接說道:“殿下,陛下,駕崩了。”

朱棣驚得馬上站了起來,然後就哭道:“父皇!”然後扶着桌子哭起來。

徐氏也直掉眼淚,但是還是對朱棣說道:“殿下請節哀。”

張武說道:“行人就在前府,殿下,還是先聽遺詔吧。”

朱棣又哭了幾聲,然後在徐氏的勸慰下,站起身來,讓宦官臨時找了麻布裹上,來到前殿聽遺詔。

等到行人宣讀完了遺詔,朱棣讓行人下去休息,然後轉身對後邊的正妃徐氏、世子朱高熾、小皇孫朱高燧說道:“雖然父皇的遺詔不讓進京,但是我身爲父皇的兒子,怎能不進京親自送靈到孝陵。”

然後對徐氏說道:“你隨我一同進京吧。”徐氏點頭。

然後朱棣又說道:“高燧還小,留在北平吧。”

然後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熾,想了一下才說道:“你也隨我一同進京。”

朱高熾含着眼淚說道:“是,父王。”在場的幾個人,和老朱感情最深的,就是高熾了,所以他也是在場的人最悲傷的。

朱棣接着對另外一邊的長史葛誠說道:“葛長史,你留在北平,我不在的這段日子,你來打理北平的事情。”

同樣痛哭中的葛誠點頭。

朱棣又說道:“傳令全城,燕山三衛全體掛孝。北平城的百姓,按照遺詔之中所說服喪。”葛誠又點頭。

之後朱棣又吩咐了幾件事情,葛誠一一答應。然後老朱帶着自己的家人返回後殿。

下午整個北平城都知道了大明的開國皇帝老朱駕崩的消息,一時間經營喪事的店鋪及其火爆,素色的布頭全部賣光了,還有人買不到素色的布頭做衣服,不得不扯了黑色的布頭做衣服,然後儘量少出門。

燕王右衛的孫家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情。譚緯兒知道老朱去世,心中也是不好受。

雖然後來老朱要派人處死她,但是譚緯兒並不因此怨恨老朱。這在皇宮之中太常見了,譚緯兒自己就經歷過好多次。

願賭服輸,她所以並不不怨恨。相反,她還懷念老朱爲帝時自己在宮裡的日子。在懿文太子妃死後,文華殿的日子挺好過的。

老朱雖然嚴苛,但是賞罰分明,絕不糊塗的處理事情,十分公平。

就在譚緯兒抿了抿白色的線,開始縫製素色的服飾的時候,她的公公孫紹走過來,見沒有其他人在旁邊,對她說道:“你應該見過先皇吧,陛下到底,是好還是壞?”

譚緯兒疑惑地問道:“公公,咱們家不是鳳陽人嗎?怎麼,公公沒有見過先皇?”

孫紹說道:“當年在南方打仗的時候,我不過是一個小兵,所以只不過遠遠地見過先皇幾眼。再者說了,就是我當時是百戶也見不到先皇,怎麼會知道先皇到底是什麼人?”

譚緯兒說道:“我也只是見過陛下幾次。不過,先皇處事公正,並且殫精竭慮,日日爲國事憂心,是一個好皇帝,他是真的想讓大明的百姓更加富足的。”

孫紹點點頭,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真心實意的爲先皇哀悼一番吧。”

第184章 醒來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805章 臨高韓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479章 科舉(完)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843章 軍醫第645章 鐵紀鐵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248章 龍潭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308章 反應第969章 計算第3章 徹底融合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62章 二十八日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481章 改任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486章 不公平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951章 任官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947章 買首飾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1381章 徵兆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384章 秦與浙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35章 宣府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698章 說湘王第562章 滿江紅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1713章 劍指……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633章 出門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515章 管稅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
第184章 醒來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805章 臨高韓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479章 科舉(完)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843章 軍醫第645章 鐵紀鐵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248章 龍潭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308章 反應第969章 計算第3章 徹底融合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62章 二十八日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481章 改任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486章 不公平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951章 任官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947章 買首飾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1381章 徵兆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384章 秦與浙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35章 宣府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698章 說湘王第562章 滿江紅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1713章 劍指……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633章 出門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515章 管稅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