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三藩之事

允熥此舉不僅是要加強對當地人精英的教化,同時也是要加強對當地的控制。將來東北和南洋的藩國是一定要撤藩的,不管是直接撤藩還是推恩令,必然要在將當地的蠻夷教化的差不多後撤藩。

既然如此,不僅在要保證當地的藩王是朱氏,更要加強民族認同和經濟上的聯繫,尤其是民族認同,歷史上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長期是三個國家,但在近代他們因爲都認爲自己是羅馬尼亞人,竟然在奧匈和俄國兩面夾擊的情形下十分神奇的合併爲一個國家。

只要這幾家的人在當地紮下根來,就將儒家紮在了當地,而儒學一千多年來都是漢民族的主要學問,足以教化原本文化十分落後的番民。

並且這也是在學習西方人的先進經驗,一手刀槍一手經書嘛。

在場的文武百官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武將對此並不關心,這又正是文官們所極力推崇的教化蠻夷,百官都跪下高呼“皇上聖明”。

又過了一會兒衆人都已經起身站好,允熥覺得無人會有事奏報,就小聲吩咐侍者讓他宣佈下朝。可侍者剛剛上前一步還未說話,就聽下面傳來一人的聲音:“陛下,臣有本奏。”

允熥低頭一看,是禮部尚書鄭沂,問道:“鄭卿何事?”

“陛下,四年年底前往廣州拜見陛下的諸番國使者跟隨陛下返回京城後,有已在京城待了幾日,現扶桑等國使者請求回國,請陛下准許。”

“另,滿者伯夷國使者蘇曼利求見陛下。”鄭沂說道。

允熥聽到這話,鬆了口氣,說道:“准許扶桑等國使者回國,就不必再辭別朕了,派禮部的官員將他們送到上滬的港口。”

“至於滿者伯夷國使者,既然他有事要求見朕,朕就接見一番。”

允熥在帶着這幫番國使者去了安南後,回京時也把他們帶上了。他其實只是想留一個國家的使者在大明,但單單留這一個國家的使者太過於着象,所以都帶回京城。這些番國使者自然願意在大明多享受幾日,除了幾個要回國稟報撒馬爾罕奸細案的人之外,其餘所有人都跟隨允熥來到應天府。

允熥實際上已經有些着急了。他不能總拖着這件事,總要有個交待,但滿者伯夷的使者回京後一直沒有求見他,他也不能示弱主動召見。現在終於聽到蘇曼利求見,不由得鬆了口氣。

說過此事,無人再有事要稟報,侍者高聲宣佈退朝,允熥也站起來離開奉天殿。

但回到乾清宮後,允熥並未馬上準備接見他,而是坐下來批答奏摺。一直到黃路走到他身旁小聲說道“官家,滿者伯夷國使者蘇曼利求見”的時候,才慢吞吞的說道:“叫他侯一會兒,給朕換衣服。”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允熥才坐在他慣常接見番國使者的地方,接見蘇曼利。

蘇曼利見到允熥後馬上跪下說道:“罪國之臣蘇曼利見過大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允熥就盯着他的背影看,過了許久才說道:“平身。”

不過不出他預料,蘇曼利並未站起來,而是繼續跪着說道:“陛下,罪國之臣不敢起身。”

“天朝正月於廣州所審問的撒馬爾罕奸細案與巫蠱案,雖有我滿者伯夷國人蔘與,但此事我國國主絕不知情,臣若有虛言,願受凌遲之刑。”

蘇曼利非常害怕。正月審問過那兩個案子後,他馬上要求見大明的皇帝,但被拒絕,後來允熥前往安南帶了許多國家的使者但也沒有帶着他,他就很害怕大明以此爲由出兵滿者伯夷,正好大軍剛剛平定安南,轉而向南再打一仗也很方便。

後來大明的皇帝北返,但大多數軍隊仍舊逗留安南未返回,他就更擔心了,擔心允熥實際上已經下了征伐滿者伯夷的旨意,只是要等到大軍休整完畢後再正式宣佈,所以忙不迭的跟着一起來到了大明的京城,要請求允熥不要出兵攻打滿者伯夷。在經過幾日的準備後,他正式提出拜見。

允熥若是知道他在想什麼,一定會哈哈大笑。大明與南洋的番國不同,凡事都講究堂堂正正,允熥因爲這個年代出動大軍打仗不可能保密,況且南洋這些小國他也不覺得有能夠抵抗大明的實力,戰術上當然不能公開,但戰略上從來不試圖保密。若他已經決定出兵滿者伯夷,一定會馬上下旨。

但即使不知道他所思所想,聽了蘇曼利的話,允熥十分平靜的說道:“縱使此事並非是你國國主所主使,但此事你國國主豈能脫得開干係?你國之王公大臣,莫非不聽從你國國主的命令不成?”

“況且這不過是你的一面之詞,情形到底如何,朕也不知曉。朕相信你並未對朕撒謊,但如此事情,你國國主豈會與你說?”

聽到允熥如此平靜的說話,蘇曼利更加害怕。他知道中原的國君想來講究喜怒不形於色,即使再生氣也不會在表面上顯露出來,反而越想發怒越平靜,所以蘇曼利渾身顫抖着磕了個頭,說道:“陛下,自從建業二年我滿者伯夷國上下見識到大明天威以後,全國王公大臣莫不攝於大明之強,豈會招惹大明?”

“並且,並且,若是被大明發覺此事是我國之人所爲,大明必然震怒出兵,我國萬難抵抗大明天兵,大軍一到定然玉石俱焚,如此對我國豈有好處?”

允熥仍舊十分平靜的說:“這可不見得,況且這次對朕行巫蠱之術,原本十分隱秘,若非朕的侍衛誤打誤撞撞破了採生折割,又恰好武當山三豐真人在廣州附近,此事定然不會被發現,或許你國國主因此要對朕不利。”

“陛下,我國國主深知大明藏龍臥虎能人輩出,無論什麼事情都百倍強於我滿者伯夷,豈會懷有如此僥倖?”蘇曼利又磕了一個頭。

他們二人說了好一會兒,帶領蘇曼利進來的鄭沂和陳繼又爲他求情,允熥才裝作被說動的樣子:“既然如此,朕暫且不發兵攻打滿者伯夷,但要派出使臣去你國調查此事,若是發現蛛絲馬跡,定然不會饒了你國!”

“臣謝陛下恩典!”蘇曼利跪在地上連連叩頭,將額頭磕出了血,才又站起來。

允熥又道:“即使此事並非是你國國主所爲,但身爲國君竟然管不住手下的大臣,豈是人君所爲?”又罵了一會兒滿者伯夷國的國君,蘇曼利只是站在一旁聽着。

最後允熥說道:“你國需將烏德三族抓來,朕要在京城將他們明正典刑;化名靳榕的巫師滿門也要送到大明,明年正月初一之前務必辦到!”

“另外,你國需向大明廣州城送糧食三百萬石,以贖此罪。”

蘇曼利一一答應。他雖然對於送三百萬石糧食有些心疼,但也知曉不能拒絕,況且爪哇島糧食一年三熟,雖然不大好吃導致他們國內的貴族每年都從大明偷偷進口糧食,可大明又沒有指定口味。

允熥又用父親教導兒子的口氣訓斥了他幾句,讓他退下了。臨退下前,蘇曼利還跪下感謝了一番大明天恩。

可蘇曼利剛剛退下,陳繼就問道:“陛下,若是陛下懷疑此事是滿者伯夷國主所爲,那出兵征討便是;若是陛下不認爲此乃其國國主所爲,訓斥懲戒一番即可,爲何還要派人去調查?大明官員在爪哇島人生地不熟,豈能調查出事情的真相?”

允熥笑了笑,只是說道:“朕也知曉他們調查不出事情的真相,朕是想借此看一看滿者伯夷國內的情形如何。”

“朕並不相信此乃其國國主所爲,但此事仍舊發生,一者,此事是其國主默許,二者,其國主難以掌控其國,所以不知曉。朕欲知曉到底是何種情形。”

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簡單。他不僅是要知曉滿者伯夷國內情形如何,更要藉此探查爪哇島的人文地理。

對於有人要暗害他,允熥當然十分憤怒,非常憤怒,恨不得將滿者伯夷國上下全部屠盡。但當年忽必烈出兵爪哇島就失敗了,他不得不對此慎重。預先知道爪哇島的人文地理、物產如何,不論做什麼都能更有把握。

況且他還要籌備對撒馬爾罕的戰爭,這纔是生死大敵,所以滿者伯夷的事情只能暫且向後放一放了。

說過此事,鄭沂奏報道:“陛下,扶桑等三國使者要返回其國,派何人送爲好?”

“就派禮部主客司郎中楊本。”允熥隨意的吩咐道。

……

……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既然已經到了上滬,就不必勞煩楊大人了,我們自己前往碼頭乘船返回便好。”扶桑使者日野伸顯對楊本說道。

楊本其實也不願意再將他們送到碼頭,也就順水推舟:“既然如此,在下就恭祝幾位一路順風,明年正旦,仍舊能見到幾位。”

“多謝吉言。”日野伸顯笑着答應,帶着扶桑國之人走向他們扶桑的船隻。

待上了船離開了大明的碼頭,另外那個扶桑國的使者問站在甲板上向大明京城望去的日野伸顯:“閣下,返回國內見到太政大臣後,如何告訴太政大臣屍體本該已經腐爛的慶泰親王還活着,雖然丟了一隻眼,但仍在明國活着,並且得到明國皇帝的重用?”

“爲何要將此事告訴太政大臣?”日野伸顯轉過頭,看向正在整理從大明採買的貨物的僕從,估算這些花了三百五十貫錢的貨物能讓他賺多少。

“這,此事不告訴太政大臣?”這人十分驚訝的說道。

“當然不要告訴。”算出自己能賺三倍以上利潤的日野伸顯心情大好,笑着說道:“此事若是讓太政大臣知曉,不僅朝廷會有所動盪,已經被貶到四國島的原皇族更不會安分。如今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是,若以後太政大臣知曉了此事,該如何解釋?”

“爲何需要解釋?我看明國的皇帝也不願聲張此事,即使被太政大臣意外知曉,和咱們也並無干係。”

“這,”此人還是不放心。

“三郎,你不必擔心,”日野伸顯說道:“無論如何,也牽連不到咱們二人的。”

而就在同一時刻,被賜名朱恆實的原扶桑皇族也對北鼻元信說道:“你這次返回扶桑,一是要將爲大明效力的武士的家人接來,二是拉攏那些生活快要過不下去的武士,讓他們來爲大明效力。”

“我已經被日野伸顯發現了身份,雖然他肯定不會對源義滿說,但也要小心,不能偷偷回國了。這次招募武士,也不能用我的名號,用你和楠木家族的名號。”

“還有第三,”朱恆實從腰間拿出一個袋子,遞給他說道:“這是我要你交給方澤的兒子方鐸的物品。”

北鼻元信接過這個袋子,將他掛在腰間和這個差不多的袋子旁邊,待他吩咐完畢後,幾次欲言又止,但最後還是問道:“主上,這樣做,真的對扶桑武士好麼?來到陌生的地方爲大明打仗?”

“我也不知道這對扶桑是好是壞,但對武士們是好事,他們一身的武藝能夠得到施展,並且會得到比在國內爲大名效勞更多的報酬。”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朱恆實說道:“若是將來真有這麼一天大明入侵扶桑,我定然會竭力阻止。可在此之前,還是爲武士們活的更好而奔走吧。”

第311章 楊栽第74章 拜訪常家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481章 改任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246章 接旨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588章 宗喀巴第1454章 銀行業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60章 祖陵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036章 決心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278章 相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16章 齊步走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556章 獻女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185章 什麼菜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414章 勸降第699章 說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56章 兩家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136章 上陣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77章 端午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39章 戰——血戰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58章 ……陰謀——插敘第785章 大案——發現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155章 出征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470章 大吵第698章 說湘王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267章 七月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57章 說話囑咐
第311章 楊栽第74章 拜訪常家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481章 改任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246章 接旨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588章 宗喀巴第1454章 銀行業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60章 祖陵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036章 決心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278章 相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16章 齊步走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556章 獻女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185章 什麼菜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414章 勸降第699章 說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56章 兩家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136章 上陣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77章 端午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39章 戰——血戰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58章 ……陰謀——插敘第785章 大案——發現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155章 出征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470章 大吵第698章 說湘王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267章 七月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57章 說話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