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

出了戶部的門,侍衛楊峰和陳興說悄悄話:“今天殿下是來戶部商量寶鈔改革的是吧?”

陳興看了允熥一眼,說道:“是啊,怎麼了?”

楊峰說道:“這鹽、鐵也是大家都需要的東西吧,爲什麼不把寶鈔和鹽、鐵綁定在一起,鹽、鐵不也是大家都需要的嗎?”

陳興說道:“那我怎麼知道?”

這時,走在前面的允熥聽到他們在說話,回過頭來問:“陳興你們兩個說什麼呢?”

楊峰搶先回道:“是臣問爲什麼不把寶鈔和鹽鐵綁在一起,大家對於鹽鐵不也是都需要嗎?”

允熥說道:“鹽是不行的,現在實行開中法,爲了鼓勵商人將糧食運到邊關,所有食鹽均交給運糧食到邊關的商人銷售,這事關邊關糧食安全,陛下不會同意把寶鈔與食鹽綁在一起。”允熥還有話沒有說出來。食鹽比起糧食來說,保存容易,並且體積小,價格季節的變化不像糧食那樣大(可以說食鹽的價格不會因爲季節變化而變化),並且同樣是剛需,一般市民很可能會大量用寶鈔兌換,這樣就達不到讓市民持有寶鈔的目的。

“至於,鐵,也不行。”允熥關於鐵,只是說了這麼一句話,就停住不說了。其他人雖然好奇,但是也不敢問,只能在心裡存着疑惑。

不能用鐵器來充當本位制基準物的原因部分與食鹽一樣,而最重要的是鐵產量太小而寶鈔行量太多,明代平均一石鐵的價格是1.5兩白銀,明初可能更低,按照一兩白銀兌換4貫寶鈔的比例,相當於用六貫寶鈔就可以兌換一石鐵。而洪武后期的鐵年產量大概爲2萬噸左右,合17萬石左右,這樣只需一百多萬貫寶鈔就可以兌換完一年的產量,而此時寶鈔的存量過三千萬貫,再加上民間鐵需求量很大,國家也需要大量的鐵,鐵的存量很小,根本不可能抑制住寶鈔貶值,剛投入市場估計就沒了;而如果限量供應,不管是鐵還是鹽,則最後必然變成只有有門路的人才能兌換得到,普通老百姓或者普通商人在明知兌換不到的情況下更不會持有寶鈔。相比較來說,糧食的儲量還相對多些,承受衝擊的能力大些。

===============================================================

老朱此時正在謹身殿批奏摺。允熥走到謹身殿門口直接走進去。老朱見到允熥進來了,和藹的問道:“允熥怎麼現在就回來了?”

允熥也笑嘻嘻的回道:“這不有事情找爺爺討個注意嘛。”然後用正經的語氣說了關於糧食需求量的事情。

朱元璋聽完允熥的話,臉色馬上變得嚴肅起來。他說道:“預計十天需要一百八十萬石糧食,並且之後兌換的人數會減少也是預計並不一定會出現。現在全國共行了多少貫寶鈔?”

“稟皇爺爺,據戶部寶鈔提舉司統計,共,共至少在三千萬貫以上。”

老朱說道:“我大明天下一年所收的稅賦約二千四百萬石,其中糧食大約一千二百萬石,十天就消耗一百八十萬石,若是這樣也還罷了,但是寶鈔的總行量過三千萬貫,若是以後一直有人兌換,國庫空了怎麼辦?”

允熥也感到棘手,但是他作爲擁有後世記憶的人知道紙幣是大勢所趨,並且紙幣的利潤之大難以想象,所以他決不會放棄。並且,如果現在不努力恢復寶鈔的信用,以後等幾年以後他繼位,會更難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允熥思慮片刻,對老朱說道:“只要穩定住了寶鈔,那國家等於憑空獲得了一筆財富。”

老朱打斷他的話:“允熥,我雖然讀書不多,但是也明白寶鈔的巨大利益,但是現在要解決的是保證國家的糧倉不會被掏空。”

允熥說道:“現在國家的存糧大約是有一千萬石,秋糧馬上開始收了,可得稅糧約四百萬石。支撐到明年夏糧收上來需要大約五百五十萬石,再爲了預備戰爭等突事情,大約有七百萬石糧食不能動。”

老朱聽他的計算沒有錯誤,點點頭沒有說話。

允熥繼續說道:“穩定寶鈔的價值,最主要的是讓老百姓有信心,到不在兌出去多少糧食。可進一步縮減城市,去除濟南,開封,剩餘八個城市,再將預訂的換糧食的口兒減到五個,這樣開始十天所需要的糧食就減少到七十二萬石。”

“另外,在各地做好充足準備後,一起開始兌換,在兌換糧食的地方露天堆放大量的糧食,給百姓以信心。”

“同時着錦衣衛等在百姓中散步流言,說朝廷有無數的糧食,足夠兌換。還可以說朝廷以後有可能恢復寶鈔的價值,現在兌換寶鈔就虧了。等等流言,以迷惑百姓。”

這些辦法都是後世玩爛的的東西,老百姓都明白。但是現在的老百姓雖然也不傻,但是見識太少,都不懂這些,所以還可以唬住百姓。

老朱也是古代人,也沒有見識過這樣的方法。不過在造反的時候散佈謠言的方法也類似,老朱思考了一下,就明白了道理,頓時對於允熥的智商有了更高的評價。但是老朱做事非常謹慎,考慮片刻,仍然否決了允熥的方法“你的方法還是風險大,不能採用。”

允熥還是不願放棄:“皇爺爺,宋金元各朝均行鈔票,在國家穩定階段也都保證了鈔票的穩定,不會失敗的。”

老朱仍搖頭道:“前朝成功,不代表本朝一定合適。”

允熥只有最後一個辦法了。他跪倒在地,說道:“皇爺爺,請信任我這一回。如果最終失敗,我情願從此不問政事。”這是壓上了自己的前途,包括皇太孫之位。

老朱從允熥的話感受到了他的決心,但是老朱不會允許他壓上這些的。即使這次允熥失敗了,也不代表他就不行,老朱對於自己已經認定的人不會輕易放棄。

他說道:“那就許給你二百萬石的糧食限量,開始一個月後,你只要能讓糧食的兌換量一座城市一天小於,小於五百石,就算你成功。一開始定的城市就不要多了,就京城,蘇州,杭州即可,這幾城就在附近容易聯繫;並且江南魚米之鄉,老百姓家中糧食充足,不會有太大的兌換需求。”

頓了頓,老朱又說道:“以後不要動不動就立這樣的諾言,人生這麼長,什麼都有可能生。即使你這次失敗了,爺爺也不會怪你的。”

允熥聽了這充滿了長輩對於晚輩的關心、愛護的話,頓時倍受感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情豐富的允熥頓時就紅了眼圈:“爺爺……”

老朱拍拍他的手,說道:“你是我選定的繼承人,將來整個國家都是你的,這次無論成敗,都是你的一次寶貴的經驗,對於你以後治理國家是有好處的。”

允熥擦擦眼角,說道:“那我就下去準備了。今天是九月二十日,我爭取在十月初一開始。”

老朱點點頭,說道:“可以,那你下去準備吧。”

允熥行禮欲退下。在他轉身出去之前,老朱叮囑道:“作爲上位者,把持大局即可,其它事情都可以交給手下人去辦,你只需要負責監管最後的結果就行了,不必事必躬親;另外,關於‘軍校’的摺子我已經批示回兵部,這也由你來辦,你也注意一下,這件事也很重要。有什麼不懂得地方,或者不會處理的地方,可以多問問尚書、侍郎等人;關於大局不清楚的可以隨時來問我。”

允熥聽完了囑咐,見老朱沒有其它話要說了,轉身出去。

第1381章 徵兆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174章 插入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680章 三清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308章 封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010章 焦急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153章 誰指使的感謝和求訂閱第395章 燕軍人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231章 比武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343章 安王府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249章 解釋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273章 家話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185章 什麼菜第145章 卡廷——截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649章 糧典婿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32章 挖人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698章 說湘王第1365章 誰決定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12章 四王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20章 拿人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840章 升龍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205章 勸諫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
第1381章 徵兆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174章 插入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680章 三清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308章 封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010章 焦急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153章 誰指使的感謝和求訂閱第395章 燕軍人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231章 比武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343章 安王府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249章 解釋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273章 家話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185章 什麼菜第145章 卡廷——截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649章 糧典婿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32章 挖人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698章 說湘王第1365章 誰決定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12章 四王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20章 拿人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840章 升龍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205章 勸諫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