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前高後允

朱棣、高煦父子回到府邸後,馬上把朱高熾和朱高燧都叫了出來,告訴了他們允熥剛剛給予他們的任命。

高熾、高燧二人當然非常驚訝,過了好一會兒纔回過神來。朱棣問道:“你們兩個,是打算留在京城,還是跟着一起去三佛齊?我看陛下的意思,應該沒有什麼限制,你們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就可以不去。”

二人心下思量。留在京城當然舒服,雖然出不了城,但是日常的行爲也沒有什麼妨礙;去了三佛齊,雖然可能自由一些,但是當地還很落後,出門也沒什麼可看的。

況且,他們也不是去那裡爲王,不過是換個地方混飯吃而已。就算高煦給他們一些權力,也沒什麼意思。

高熾思考過後說道:“父親,兒子就不去了。兒子的腿腳也不好,到了那裡反而是拖累,還是留在京城吧。”

高燧則做出了相反的決定:“父親,兒子也跟你一起去三佛齊。”他不願意後半生就這樣在京城耗盡。

二人既然各自做出了選擇,那也沒有其它可說的了。高煦告辭離去,返回自己的燕王府。因爲一個衆所周知緣故,他平時不與朱棣等人住在一起。

但是就在高煦走了之後,送高煦出門的高熾又折身返回了客廳,面對着此時還留在客廳的朱棣。

朱棣擡頭:“有事?”

高熾說道:“父親,我還是不明白,爲什麼允熥會放父親去三佛齊。”

“就算他不擔心父親有什麼威脅,父親在三佛齊也難以給他造成什麼威脅,但是若是父親奪取了三佛齊或者滿剌加的大權,允熥難道不會心中膈應?並且這樣也違背了允熥一開始的任命,他難道就不擔心嗎?”

這是高熾從剛纔到現在一直不理解的。朱棣可是被任命爲了特進輔佐他們兩個,以朱棣的手段,萬一奪取了藩國的大權,允熥怎麼辦?

朱棣自己卻笑了起來:“高熾,你還沒有真正懂你的這個二弟。高煦表面粗豪好像什麼都不在意,但是內心卻很細緻,又極其好權。藩國的大權既然到了他的手上,就算是我也決不可能從他手上拿過來。”

“賢烶也和他是一路貨色,手裡把着權力絕不會放手。我雖然是特進,輔佐他們兩個,但是不過就是隨便問一問而已,絕對做不到你剛纔說的那樣。”

高熾一時有些無語。朱棣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你留在京城也好,你畢竟是高煦的大哥。”後半截話朱棣沒有說出口,但是高熾也明白:他自己爲了百分百保證生命安全,最好不要在高煦的地盤上生活。

======================================

此時的乾清宮,允熥因爲要叫來的人還沒有到,順勢和楊士奇聊了起來。

允熥問道:“朕聽說,你的孩子出生了?還是個兒子?”

一聽別人提到自己的兒子,楊士奇就高興的合不攏嘴:“是,陛下,正月初五出生的,重……。臣的母親說,依照楊家的輩分,應該取名爲楊稷。”

楊稷?允熥心想:‘這不就是歷史上兇狠毒辣爭奪田地還不會自己擦屁股,最後連累楊士奇不得不辭官回鄉、自己在楊士奇去世以後被判處斬立決的人嘛!’

允熥擡頭看了一眼楊士奇:‘楊士奇年過三十才結婚生子,對這個好不容易纔有的兒子當然會十分溺愛,這也怪不得他。只是,誰也想不到楊稷竟然會長成那樣。’

允熥一時間對於歷史上楊稷的親媽有些好奇,到底是怎麼把楊稷教導成了既沒有本事又兇狠紈絝的樣子的?

現在楊士奇的妻子應該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歷史上楊士奇入京爲史官也不過是混碗安生飯吃,出頭還得等到朱棣入京幾年之後,娶妻應該沒有太大的挑選餘地;而這個時空允熥在一開始就表達出了對於他的欣賞,雖然官不大但是對允熥用人有所瞭解的都明白楊士奇前程不錯,娶妻的挑選餘地就大多了。

允熥有心提醒楊士奇注意對於子女的教育,但是話卻不知道怎麼說出口。現在楊稷纔剛出生,就叮嚀人家注意管教自己的兒子,這更像是不懷好意。

允熥最後勸說的話也沒有出口,因爲自己等的人已經到了,楊士奇知道允熥和這位有事情商量,行禮退下。

這位允熥召見的人見到允熥之後就跪下說道:“臣弟見過皇兄。”

允熥讓黃路將他扶起來,笑道:“四弟你可來了,”然後指了指一旁的刻漏,“正好是午時了,不會是來皇兄家裡蹭飯的吧?”

這人就是被加封了衡王的朱允熞。他聞言說道:“怎麼會!我今日去二哥的府上了,皇兄派來的侍衛到了我的王府之後又匆忙趕往吳王府,在半路上遇到了臣弟,所以臣弟這纔會這個時候趕過來。”

允熥說道:“既然如此,還沒有用飯吧?”

“還沒有呢。”

“那就隨着兄長去用飯。正好你也去見見一下你嫂子。”

允熞當然不會拒絕,還笑着說道:“好幾天沒有見到三嫂了,正好去拜見。”

趕往坤寧宮的路上,允熥貌似不經意的問道:“允熞,去二哥的府上,和二哥聊得不錯吧。”

允熞說道:“聊什麼啊,二哥那個性子,我哪能和他聊到一起去?今日也是二哥叫我過去我纔去的。”

“那二哥叫你過去幹什麼?”

“噢,其實是二嫂,說自己有個人選,還說明日入宮來問問皇兄的意思。”允熞的臉色不自然的變紅了一點。

允熥馬上明白了吳王妃馬氏的意思。她的意思是自己有個人選,想給允熞爲妻。但是雖然允炆現在是長兄,但是允熥纔是朱氏家族的族長,所以要問問允熥的意思。

允熥馬上就基本否定了吳王妃馬氏的人選。吳王妃馬氏是光祿寺卿馬全的女兒,她的人選一定也是文官之女。允熥倒不是一定要讓允熞的妻子由自己指定,但是允熥稍後會給允熞安排重任,所以他的正妃最好是武將之女。

不過,‘要是允熞自己願意的話,我也不會強迫他另娶,王妃也不是特別重要。’允熥想着。

第1167章 曙光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124章 傅安(一)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490章 薛氏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85章 崩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25章 立儲之兆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58章 李芳遠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421章 浮現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10章 見藍珍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280章 心得第1531章 產業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256章 多疑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335章 去孝陵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372章 燕周浙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10章 見藍珍
第1167章 曙光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124章 傅安(一)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490章 薛氏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85章 崩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25章 立儲之兆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58章 李芳遠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421章 浮現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10章 見藍珍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280章 心得第1531章 產業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256章 多疑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335章 去孝陵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372章 燕周浙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10章 見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