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後更正……………………………………………………委任齊萬年做平南大將軍,河內太守,節制河內諸路大軍,而如今齊萬年在河內慘敗而歸,劉淵對他也就失去了信任(最後的三國838章)。(..)
趙固的匈奴軍是劉淵的嫡系人馬,那是劉淵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必須要救的,而齊萬年的這些雜胡兵,劉淵也自然沒有放在心上,如果順手能救下來的話,劉淵也就救了,但問題是齊萬年的人馬被晉軍給截下了下來,如果想要將其救出,劉淵還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代價才行,用匈奴人的命去換這些雜胡的命,劉淵可沒那麼無私,齊萬年等人被拋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劉淵瞧着晉軍忙着圍攻齊萬年部,這無疑給了他一個擺脫戰鬥的好機會,他果斷地下令匈奴大軍北撤,與晉軍脫離接觸。
羊祜將目標鎖定在了包圍圈內的齊萬年部,劉淵放棄了救援,主動地向北撤離,羊祜自然是比較滿意的,這一下齊萬年的兩萬多人就成爲了網中之魚,再無逃走的機會了,至於劉淵的匈奴大軍,羊祜此時還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付,自然無瑕顧及,任由他自去了。
絕望中的齊萬年選擇了投降,這倒有些出乎羊祜的意料,不過不戰能屈人之兵,羊祜當然也是樂享其成了的。
收編了齊萬年的人馬,佔領了高都城,此次高都之戰也就落下了帷幕,晉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拿下高都等於是奪取了上黨乃至幷州的門戶,爲晉軍下一步的收復失去創造了條件,羊祜也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休息,高都之戰結束之後,他一方面向洛陽上奏報捷,一方面集結軍隊向北推進,追擊劉淵。
此刻劉淵正向壺關的撤軍途中,聽聞羊祜率軍追來,劉淵倒是不太擔心,從高都到壺關,一路上關隘林立,劉淵只需要派出一少部分的軍隊,就足可以抵禦得住晉軍的追兵了,真正讓劉淵擔憂的,反倒是已經佔據了寒山要塞和屯留城的蜀軍,這纔是他迴歸壺關的一隻攔路虎。
拿下屯留之後,劉胤的下一個進攻目標當然是壺關了,壺關是上黨的郡城,也是上黨的中樞,只有拿下壺關城,纔可以宣告控制了上黨郡。
不過壺關有着匈奴右於陸王劉景率兩萬人馬鎮守,想要拿下並不容易。就在劉胤謀劃着如何攻取壺關之際,南線傳來了劉淵放棄高都,回兵壺關的消息。
沒想到劉淵竟然是如此地果斷,一聽到蜀軍已經奪取了寒山要塞和屯留縣城之城,竟然舍了重鎮高都,回奔壺關。
看來劉淵對壺關的看重是超乎想象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返回壺關,根據情報,劉淵在高都之戰中損失了近三萬人馬,其中絕大部分是在撤離高都的時候損失的,劉淵寧可用損失三分之一兵力的代價也要強行地返回壺關,可見壺關對劉淵的重要性了。
儘管劉淵損失了三萬人,但他畢竟還有着六萬大軍,人數上超過了蜀軍一倍,劉胤如果此時去攻打壺關,很可能會陷入到被匈奴人前後夾擊的地步,所以劉胤也果斷地放棄了進攻壺關的計劃。
但不打壺關並不意味着劉胤就此無所作爲,儘管以現在的兵力,在半路上伏擊劉淵不太現實,但給劉淵製造點小麻煩,讓他的迴歸之路走得不太順暢,劉胤還是辦得到的。
從高都返回壺關,有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經長子和屯留直抵壺關,現在屯留已在蜀軍的控制之下,很顯然劉淵不會選擇這條路,唯一的可能就是選擇靠東的那條路,從泫氏向北經壺關口返回壺關。
如果劉胤想要在這條路上給劉淵製造點麻煩,壺關口無疑是最爲合適的地點。
壺關口位於壺關縣南六七十里處,兩峰夾峙而中虛,崖徑仄險,形如壺口,故名壺關口,是險阻天成的軍事要衝之地,壺關縣也因此而得名。金代詩人李晏在詩作《潞州形勝》之中便贊壺關口曰:“東迎壺口疊羣山,吞吐嵐光紫翠間。削玉遠排圭首銳,暈痕輕拂黛眉彎。五龍飛去鬆杉老,萬井喧囂口月間。遊客乍醒塵土眼,仙扃誰指扣玄關?”
壺關口是整個的上黨盆地的東南隘口,地理位置猶爲重要,當年曹操平定幷州之時,高幹就曾派兵駐守壺關口,曹操派大將樂進、李典前去進攻,未能攻克,後來曹操親自率大軍出鄴城,走羊腸阪,用了詐降計,才攻破了壺關口,大敗高幹,最後平定了幷州。
五胡之亂的時候,壺關口更是晉胡爭奪的要隘,劉淵奪下了壺關口,最終控制了整個的上黨,爲進取洛陽奠定了基礎。
但今時今日,恐怕連劉淵自己都未曾意識到,此番他兵敗高都,敗走壺關口,與歷史上的他有着天壤之別。
如此險要之戰,是打伏擊戰最爲理想不過的場所了,不過劉胤並沒有計劃在壺關口徹底地堵死劉淵,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現在蜀軍的兵力不足以支撐打這麼大的伏擊戰,想要吃掉劉淵的六萬人馬,僅憑蜀軍現在的三萬軍隊是遠遠不夠的;其次壺關口與壺關縣城相近,劉景如果聽到劉淵遇險的消息,一定會派兵來救的,劉胤可不想被匈奴人前後夾擊。
不過在壺關口設下埋伏,痛擊一下逃亡至此的匈奴軍,倒也不失爲上策,也可以讓劉淵明白,現在的上黨,已經遠非是匈奴人一手遮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