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崗放哨的士兵可以領到多兩成的伙食,阿堅外出偵察,自然得享受哨兵的待遇,不過多帶出去的乾糧他可沒捨得吃,當然阿堅也不會餓着,他經常可以喬裝成匈奴人,前往要塞偵察敵情,同時也能混吃混喝,他的日子可比傅著滋潤的多(最後的三國824章)。(
傅著瞪了他一眼,道:“誰說我不要了,不要我吃什麼?”伸手便去搶阿堅手中的麪餅。
“別急!”阿堅伸手一攔,把麪餅掰碎了,放到了肉湯之中,呵呵一笑道:“關中美食,羊肉泡饃,這雖然差點,不過也絕對是美味,怎麼樣,嚐嚐?”
傅著一皺眉頭,道:“你知道我不吃這個的!”
阿堅從容地一笑道:“少將軍,我知道你心裡有一道過不去的坎,但你要明白,爲了生存下去,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做出一點取捨,牛馬豬羊,歸根結底,都是我們嘴裡的一盤菜……等等,你先聽我說完……也許我說的不恰當,戰馬畢竟不能跟牛羊比,但現在我們是別無選擇,少主爲了能讓大家活命,纔不得不下這樣的命令,作爲他的內弟,你更應該支持他。損失幾匹戰馬算什麼,匈奴人那兒多的是,等下次打仗,我們搶回來就是了。”
傅著默然無語,半響之後,他端起了大碗,連湯帶肉,一口氣吞了下去。
……
春天到來了。
上黨的山青了,水綠了。
去年的那場大火,非但沒有泯滅上黨的植被,反而愈發的綠意盎然了,正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整座整座的山頭,都被綠色植物給覆蓋了。
各種鮮嫩的草吸引來了無數的黃羊、馬鹿、野兔、野豬等各類的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的出現也引來的狼、虎、豹等食肉動物,空寂了一個冬天的山區又可以看到野獸的出沒了。剛剛解封的溪流之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魚羣。
總之,春天的到來就意味着生機和轉機,蜀軍終於不用再宰馬爲食了,滿山遍野的野菜和獵物,河裡的魚蝦,都可以爲蜀軍和山區的百姓提供新的食物來源,雖然未必那麼的充足,但比起那個飢寒交迫的冬天,活下來的人都是比較幸福的。
春天更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劉胤拿出了攢了一個冬天,在沒有任何一粒口糧的情況下都捨不得動用的種子,軍民一齊動手,播種到田裡。
既然想要紮根於上黨,那就必須自己動手,那才能真正地豐衣足食,吸取了去年匈奴人圍剿破壞的教訓,劉胤在土地的耕作上面,有了很大的選擇。
首先,莊稼不能種在根據地的外圍,敵人一旦攻來,人可以撤走,但這些莊稼卻遭了殃,所以所有谷麥都必須種在根據的內部,並且有險要關隘可以提供保護,不致於遭到敵人的破壞。
其二,上黨山區地廣人稀,儘管以山地居多,但可以耕種的土地卻也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飯的貧瘠土地,如果這一年風調雨順的話,倒是可以有個好收成,但如果這一年趕上自然災害,那這些糧食就得減產甚至是顆粒無收。
比起**來,天災更是需要考慮的範圍,所以上黨雖然地方不少,但真正讓劉胤挑選出來進行耕種的,卻少之又少。
比起後世來,漢晉時代的農民種地完全是廣種薄收,不但浪費種子,而且還浪費農動力,與後世動輒畝產千斤相比,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畝產百斤都是稀罕事,一畝地收個幾斛,是常有的事,這樣效率低下的農業生產,也難怪難以養活過多的人口。
雖然前世劉胤也沒有種過地,但許多常識性的東西他還是懂的,制約農作物產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種子的優劣,比如肥料的搭配,但更爲重要的耕種方式。這個時代的農民採用的是比較粗放的種植模式,基本上是靠天吃飯,老天爺賞臉的話,今年就有飽飯吃,老天爺不賞臉的話,今年就只有餓肚皮了。
山區的土地大部分是梯田,但其間溪流縱橫,卻是繞田而過,眼巴巴地看着水流淌而過卻利用不上,劉胤組織軍民興修水利,壘壩截水,打造翻車,充分地利用河水,將萬頃梯田旱地改造成了水澆地,徹底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格局。
同時,劉胤親自下田,手把手地教農民如何施肥,如何精耕細作,儘管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畝產千斤的“神話”也不可能在一個時代就實現,但劉胤希望通過他的努力,確實地幫助農民提高收成,爭取獲得一個大豐收。只要能在現有的基礎將糧食的產量提高一倍,那解決糧荒的問題便是小菜一碟。
當然劉淵也沒有歇着,在春季來臨的時候,匈奴人又發動了一次春季圍剿的新攻勢,就是爲了破壞根據地的春耕春種。
去年圍剿時推行的三光戰術,想必對蜀軍造成了極爲沉重地打擊,不過最後關頭的功敗垂成,還是讓蜀軍熬過了這一個冬天。聽到蜀軍安然無恙的消息,劉淵也是着實的不甘心,所以他在春季到來之時,又發動了一輪新的進攻。
不過和去年秋天的那一次圍剿相比,這次的春季攻勢規模則要小的多,派出的兵力也只有兩三萬人,這點兵力來搞鐵壁合圍的話顯然是不足的,所以劉淵也沒有指望他們可以對蜀軍進行趕盡殺絕,只要能繼續地推行三光戰術,破壞掉蜀軍的春耕春種,他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劉胤可不想讓匈奴人的圖謀得逞,繼續地採用內線堅固要隘,外線迂迴作戰的方法,屢屢出重拳,四戰四捷,共殲敵匈奴軍六千餘人,匈奴人狼狽後撤,春季進剿計劃遭到慘敗。
不過劉淵倒是不急不徐,他除了加強各關隘要塞的守備之外,就是積極地準備着秋季大掃蕩,劉淵決定今年秋天的圍剿,要比去年有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