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所編的教程裡面,有很多讓那些大學士感到刺眼的東西。
那些大學士的觀點就是,將語文和品德兩門直接裁撤掉,繼續以聖人著述爲課本。
至於其餘的教材,沒有發現刺眼的東西,倒是可以保留。
不過池旭對這樣的觀點並不認同,他認爲那些聖人著述不應該佔用語文和品德課本的太多篇幅,特別是小學語文和品德,更加不應該這樣。
舉例方浩那邊的教材,都是通俗易懂的口水文,是一個個的小故事。目的也只是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課文學習生字,知道那些字、詞的用法。
而聖人著述,有些微言大義,上千年時間裡,無數的學者都爭議不休,對小孩子來說,未免太過深奧,學習難度太大。
應該新編一些通俗易懂的課文出來。
品德上面也應該寫一些歌頌朝廷仁德之處的文章,這樣才能夠提高大家對朝廷的擁護。
但是他的這個建議被那些大學士給拍了回去,覺得要學習那些奇技淫巧,必須要先有聖人之言來打下基礎,否則學了那些奇技淫巧,反而是在邪路上越走越深,不可控制。
這方面池旭爭不過他們,也只能讓他們將一些聖人的文章放入到教材裡面。
這讓他對推行教育的效率產生了懷疑。
方浩在關外之所以用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來作爲教材,就是因爲小孩子也能夠理解那些東西,那不是學問,只是知識。
學習知識搞到了做學問的地步,對於小孩子的接受來講,絕對是一種摧殘。
但是那些大學士要保證新推行的教育不會影響到他們這些文人的地位,就要儘可能的在課本中多塞入一些聖人之言。
這關係到那些讀書人的根本,他們不會退讓。
哪怕是面對皇權的壓力,他們也不會退讓。
結果當然只是池旭退讓。
池旭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選入課本里面的聖人之言從最淺顯的地方入手,慢慢的加深,這樣那些孩子們學習起來也能夠容易一點。
而且聖人之言也要進行一些篩選——比如不能夠讓一些看不起勞動,看不起技巧的言論出現在教材裡面,那會和他們學習數理知識產生衝突。
他們的審覈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通過一本,就讓製版的人去製版印刷一本。
在製版印刷的時候又有了一個問題——池旭從方浩那邊帶過來的教材,字都是很小的,而在這邊沒有辦法制作那麼小的字體。
——不是刻字的工人沒有那樣的手藝,手藝絕對沒有問題,主要是他們的油墨不行,那麼小的字印刷起來,那絕對是一抹黑,沒有辦法看明白。
想要達到看明白的地步,字體就要擴大幾倍,這樣又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需要的紙張會增加幾倍。
在堯國,紙張的製造技術還非常的落後,以至於紙張屬於奢侈的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廁所大家都是不用紙的,因爲紙太珍貴了。
也就是關外那邊,方浩用上了比較先進的造紙技術,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紙張,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堯國,這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僅僅這一個印刷的問題,就讓那些人看到了和關外的差距。
但是沒有辦法,在浪費也要印刷。
畢竟這是在傳播更好的技術。
正統皇帝還希望能夠藉着這些課本,讓自己的子民學會之後,給他製造出大炮來。
所以特事特辦,浪費紙張也要印刷。
同時池旭還給興隆商行提出了委託,希望他們能夠在關外購買到印刷教材的設備以及油墨,最好還能夠獲得造紙的技術。
造紙的技術不涉及到軍事實力,只要錢給得夠,他覺得方浩應該是會賣出來的。
關於教育的試點,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肯定不能夠推廣到全國,堯國的國庫支撐不起這樣的舉動。
說的不好聽一點,現在堯國國庫裡面的金錢,還不如方浩所掌握的金錢。
雖然堯國總的物資來講比關外要強出很多,可是人口有那麼多,並沒有太多盈餘的。
方浩靠着先進的生產力,衆多的耕地,不管是糧食還是商品,都能夠保證他給那些學齡兒童提供免費的教學。
但是堯國沒有那樣的條件。
不要說不能推廣到整個堯國,便是在京城區域推廣,都沒有那樣的能力。
供應不起那麼多的免費教學物資,同時也沒有那麼多老師來教。
甚至到目前爲止,除了語文和品德這兩門,其餘的功課還沒有任何一門有合格的老師——哪怕只是小學一年級的教學都沒有。
教師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就算是有了學校,有了免費的食宿提供給學生,沒有老師,也沒有辦法來進行教學。
所以他們最後的決定就是先在國子監找一批有興趣學習這些東西的太學生來研究這個,弄出十來個學習班,經過半年時間的學習研究,再去做新式學校的老師。
所有願意做老師的太學生,朝廷都供給俸祿,並且按照從九品的俸祿來給。
另外在學校方面,會在京城各個區域一共建設十所學校,可以免費讓六到十六歲的少年兒童上學,但不是所有的都擁有那樣的資格,必須要經過考覈,天資聰穎者才能夠入學。
在這期間學校會提供中午一頓飯——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他們將會面臨招不到多少學生的窘境。
因爲對很多人家來說,那個年齡段的小孩就可以做一些事情了,很多家庭沒有能力讓他們白白的讀書不幹活。
這樣的條件只針對那些家庭貧困的,如果是有錢人家的子弟想要來讀書,就需要繳納每年十貫的學費。
十所學校之中,會有一所學校專門接納那些有錢人家的子弟,他們雖然要交錢,但是也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學環境。
每所學校初定招收學生兩百人,以後每年都招收一批。
第一批學生的招收,將會在過完年之後進行,那個時候,老師的隊伍應該培養出來了。
——畢竟,他們現在只需要培養的是小學一年級的老師。
小學二年級的知識,這些老師可以一邊教學一邊學習。